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影视传播与民族想象共同体之间的关系是值得广泛注意和深入讨论的一个问题。本文从三个方面对此展开讨论,一是"民族想象共同体"作为一个概念的积极意义,二是影视传播对于民族想象共同体的建构作用,三是过度想象的问题。本文认为,在"民族想象共同体"这样的表述中,真实存在的共同体是本质,想象的作用是凝聚与加强这一共同体,而影视传播以自身的特点和优势,能对民族认同和民族想象共同体发挥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熊蓓蓓 《新闻前哨》2005,(12):56-57
央视2005年中秋双语晚会充分利用了媒介在宣扬传统文化,搭建民族情感桥梁上的优势,利用种种表现方式进行意义传达和情感沟通。当文化通过电视载体实现对亿万观众的意义传达和精神指导时,它便拥有相当意义上的影响社会文化进程的力量,而电视晚会在节日文化中所承载的基本功能便不容忽视。 一、文化仪式的功能 中国的传统节日是中华文明、中华文化非常重要的载体,它对于传播和继承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对于弘扬民族精神,培养保持一种民族意识、民族特色,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  相似文献   

3.
制造上海:报纸中的"上海开埠"——以2003年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以上海开埠160周年(2003年)的报纸文本为分析对象,以安德森有关报纸与想象共同体的理论为基本框架,围绕这个历史热点时刻的报纸作为,探讨媒介对于城市共同体的建构.本文认为,在全球化浪潮席卷世界的背景下,上海报纸承接并转换既有的民族国家认同,重构了地方主义认同的另一层面--城市共同体认同.并由此进一步阐释,安德森时代的想象共同体已不能完全承载当下中国上海人的"乡愁",民族主义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冲击.  相似文献   

4.
本尼迪克特·安德森关于民族和民族主义问题的讨论,是围绕“想象的共同体”这一核心概念展开的。其中,他对印刷品与“想象的共同体”的关联论述,启发我们去思考广播对听觉共同体的想象。从“想象”到“听觉”,广播在技术驱动、文化规范和价值认同上团结着民族的力量,人们通过广播创造的共时性经验,展开沟通、表达、连接,继而形成共同体。  相似文献   

5.
刘瑜  孙晓雷 《新闻世界》2011,(7):158-159
本文以《点石斋画报》为例,探究印刷语言与建构民族国家"想象的共同体"的内在关联。大众传媒以其印刷语言持续作用于国民意识以及国家的具体想象,使国民把自己与民族国家这一"想象的共同体"联系起来,从而塑造国家主义的意识形态,建构近代国民"想象的共同体",形成近代民族国家。  相似文献   

6.
综艺晚会,是包括了多种艺术类别的电视节目表现形式,是有别于专题性晚会的,由歌舞、曲艺、戏曲、杂技、访谈等多种艺术门类构成,它是多种艺术形式与电视艺术的有机结合,这种电视艺术形式有着很广泛的群众基础,是深受观众拥护喜爱的一种艺术形式。综艺晚会主持人除了担当晚会的串联,他如何发挥掌控力来驾驭这台晚会成为名副其实晚会核心,是一台晚会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2007年11月8日浙江广电集团迎来了第二届中国(浙江)电视观众节。去年也是这个时候,首届中国(浙江)电视观众节强力以"回报观众,回报社会"为诉求,通过观众日活动、钱塘盛会、观众嘉年华、"激情飞扬"晚会等多种形式的观众参与性活动,一时间成为全国观众瞩目的焦点,被业界权威媒体评为"2006TV榜样"。  相似文献   

8.
留住观众     
留住观众孙汀娟在一次综艺晚会上,围绕“电视”这个话题我采访过几位观众。有一位观众的电视机能收到18个频道,我问:“如果您觉得节目不好看,能容忍它的时间最长是多少?”他很腼腆地实话实说:“五分钟吧!”这个五分钟实际上就是观众对我们电视人的要求:留住观众...  相似文献   

9.
作为春节"新民俗",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已经成为一个节日的象征符号。春晚自创办之日起就具有官方色彩,是国家话语权的表达渠道,"是民族国家意识形态植入民族所传承的传统节日的体现"。([1])本文以本尼迪克特·安德森的"想象的共同体"概念为分析基础,约翰·B·汤普森关于意识形态的运行手段为行文思路,分析春晚以"国-家"仪式观与无差别"共同体"的途径,在观众中传播国家意识形态,建构出"政治的想象的共同体"。  相似文献   

10.
横跨14年的两届北京奥运会其盛大召开与落幕在Z世代的成长中见证,对这一代青年的世界想象和认知必然有着深刻的影响。新旧媒体为两次国际体育盛会带来了丰富的媒介景观,青年积极的话语表达,成为建构世界想象的媒介“文本”。本文将分析北京双奥的媒介图景和Z世代的媒介实践,探究青年群体不同形式的“想象的共同体”的建构过程,由此形成了“民族的共同体”、“消费的共同体”和“情感的共同体”,以及在共同体的联结下青年对民族和世界的理解与想象,揭示北京双奥带给中国青年看待世界的眼光和心态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11月8日,浙江广电集团迎来了第二届中国(浙江)电视观众节。去年也是这个时候,首届中国(浙江)电视观众节以"回报观众,回报社会"为诉求,通过观众日活动、钱塘盛会、观众嘉年华、"激情飞扬"晚会等多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1949年至1966年十七年间纪录电影为研究对象,以安德森有关媒介与想象的共同体建构的理论为研究框架,试图展现这一时期的纪录片为新中国提供了展开民族国家想象的影像,推动了民族国家的建构。  相似文献   

13.
由河南电视台《梨园春》栏目承办的第七届中国电视戏曲兰花奖颁奖晚会在河南电视台的1500平米演播大厅落下帷幕。这是一次聚会,也是一个节日,更是对于电视戏曲这个伴随新中国电视文艺成长的老牌行业的一场新时代的检阅,如何让这台晚会既满足普通观众的欣赏需求,又能在业内凸显其独特的艺术个性,是我们一直追求和探索的方向。本文将该晚会的一些创作体会做出梳理,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4.
合拍片并不是一个新近发明的概念,但与它相关的问题却构成了当下中国电影学术共同体内讨论的一个热点话题。一方面,合拍片是中国电影产业化进程中的必由之路,另一方面,"合拍片"重新整合华语地区的电影资源,构建起全新的华语电影版图,重构全球华人对于中华文化的认同和民族文化的想象。  相似文献   

15.
赵丽芳 《编辑之友》2016,(12):87-90
边疆少数民族报刊发端之际,也正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形成阶段.本尼迪克特·安德森认为现代民族国家是一个“想象的共同体”,少数民族文字报刊在促使边疆民族想象“中国”,促进现代“中华民族”观念或意识在边疆民族地区生成、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张美晴  高剑峰 《今传媒》2020,(4):121-122
改编自同名小说的48集历史连续剧《长安十二时辰》在网络播出后便成为暑期档的热播剧,它体现着美国编写的反恐类型叙事与中国主体文化诉求的冲突,在既定的"反恐"故事范式下,制作者力图"还原"大唐生活风貌,而观众也通过对"盛唐气象"的想象与认同来寻找身份--此后支撑的是全球化意识下中国主体面对美国的复杂心态。《长安十二时辰》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将民族文化诉求与美国建立的既有娱乐范式相结合,融合了全球化意识中的当下经验与历史想象,不失为一种新的民族历史片类型。  相似文献   

17.
不久前,作为评委,我参加了北京电视台元旦春节晚会评奖。突出的感觉,是晚会有了竞争色彩。不光北京电视台自己的多台晚会之间有竞争,他们与中央电视台的春节晚会也有竞争。竞争的结果是,观众有了更多的频道选择。春节晚会这几年一直是电视圈的热门话题,理论界出了不少主意,但似乎在实践上行不通。于是出现了一种奇特的现象:春节晚会搞得越好,收视率越高,对编导的压力也就越大,以至于一些搞晚会的人恳求新闻界来帮助淡化晚会效果,减少观众的期望值。这种现象恐怕是中国独  相似文献   

18.
叶雷 《传媒》2001,(6):35
央视每年一度的“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晚会历来是亿万观众瞩目的焦点。人们总是满怀期望地把一年来对消费问题的困惑带到这个晚会的荧屏前来寻找说  相似文献   

19.
民族意识源于"共同的想象"美国学者B·安德森在《想象的共同体》一书中曾告诉我们,现代媒介通过对现实的建构及传播,创造出了"虚拟的现实空间",成为共同体的共同的认知领域,这个领域中的一切则如同纽带使得处于不同地域的共同体中的个体在想象中  相似文献   

20.
民族意识源于"共同的想象"美国学者B·安德森在《想象的共同体》一书中曾告诉我们,现代媒介通过对现实的建构及传播,创造出了"虚拟的现实空间",成为共同体的共同的认知领域,这个领域中的一切则如同纽带使得处于不同地域的共同体中的个体在想象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