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无声胜有声     
这是3年前在抗击“非典”时期产生的一幅优秀新闻漫画作品.2003年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袭击中国大地.此时.我国的广大医务工作者以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大无畏精神.投入到抗击“非典”的战斗中.其间出现了许许多多的感人至深的故事.这一时期.我国的新闻漫画工作者也创作出了一批歌颂医务人员的作品,  相似文献   

2.
景泰县在开展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中,形成了大量有价值的档案资料。针对这一情况,景泰县档案局即与县卫生局、县防治“非典”领导小组办公室、县防疫部门、县医院等单位协调,就做好防治“非典”档案资料归档工作提出了要求。  相似文献   

3.
〈正〉王小山今天所做的,只不过是把“经典”还原成“非典”。在这一“非典”的过程中,作者和读者确乎体验到了一种无厘头的快乐。有人说读他的作品,有人,譬如作家马原找到了当年阅  相似文献   

4.
在中华大地上,抗击“非典”被作为最近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新闻传媒连续地追踪着“非典”在全国乃至全球的每一微小变动。面对“非典”——人类前所未闻的疾病难题,自然,医务工作者成为抗击“非典”的先锋。  相似文献   

5.
读书杂想     
“非典”最厉害的时候,读书成了我们除看电视之外,休闲、娱乐、增长知识的唯一选择。在这段时间里,是书带给了我们共同的乐趣。 这是两本在“非典”的日子里很可读的书,一本是冯小刚的《我把青春献给你》,一本是洪晃的《我的非正常生活》。这两本书之所以适合在“非典”的日  相似文献   

6.
<正>清代是历史上疫情比较严重的时期,天花、霍乱、白喉、鼠疫等传染病肆虐京师。面对疫情,清政府采取各种措施防控,在控制疫情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效,虽有时代局限性,但也为我们今天的防疫工作提供了经验和借鉴。一、隔离与医治隔离是简单易行且颇为有效的防疫措施。清初北京城内天花流行,为了防止被传染,  相似文献   

7.
雷婷  潘莹 《兰台内外》2020,(12):20-22
2003年春,一场突如其来的传染病在中华大地上蔓延开来,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中华儿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前赴后继,共同抗疫。17年过去了,那一个个感人的瞬间仍像发生在昨天,历历在目。在这场战役中,我馆以勇气、智慧与担当全力以赴地投入抗疫工作,深入挖掘防疫抗疫档案资源,对吉林省历史上的防疫档案进行了整理、编辑,形成了《吉林档案史料—非典专刊》。以史鉴今,档案记“疫”,为吉林省的疫情防控提供了有力的档案支撑。  相似文献   

8.
《湖北档案》2003,(6):11-13
襄樊市为了确保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 中文件材料的齐全完整,襄樊市防治“非典”指挥部办公室和襄樊市档案局在非常时期,采取非常措施,切实加强防“非典”文件材料的管理工作。 一是提高对防治非典型肺炎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是一场没有硝烟的特殊战斗,这是人类史上少有的、大规模的战役。而在这一特殊战役中形成的宝贵的文件材料,真实、客观、准确、完整地记录了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抗击“非典”的  相似文献   

9.
当前,一场控制和消除“非典”的攻坚战正在展开,做好这方面新闻宣传工作是我们当前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宣传思想战线要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的高度,从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高度,从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其重大社会政治意义,精心组织,正确引导,为战胜“非典”营造良好舆论环境。做好防治“非典”的新闻宣传工作,必须牢牢把握正确导向,突出报道重点。4月中下旬以来,中央进一步加大了对防治“非典”的工作力度,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正确决策,措施有力,深得民心。我们一…  相似文献   

10.
1936年,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去陕甘宁边区采访之前,在“身上注射了凡是能够弄到的一切预防针”,他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我的臂部和腿部注射了天花、伤寒、霍乱、斑疹伤寒和鼠疫的病菌。这五种病在当时的西北都是流行病。此外,最近还流传着令人吃惊的消息,说淋巴腺鼠疫正在陕西省蔓延开来,陕西省是地球上少数几处流行这种风土病的地方之一。”当时的陕甘宁边区真的如他所说瘟疫蔓延吗?又是如何防疫的呢?据查阅当年的《新中华报》和《解放日报》的相关报道,陕甘宁边区尽管医疗技术落后,药品物质匮乏,但是边区政府立足民众,情系人民,克服困难,扎扎实实地抓好传染病防疫工作,卓有成效。  相似文献   

11.
封华  王晶 《兰台内外》2020,(12):22-22
在100多年前的东北发生了一场席卷东北,波及河北、山东等地的大型鼠疫。一时从城市到乡村都笼罩在死亡的阴影之下。东北大鼠疫不仅造成了当时人民的大量死亡,而且带来了生存压力及经济生活的全面恐慌。这场鼠疫被称作“20世纪世界上最严重的一次流行性鼠疫”,卷走了6万余人的性命。吉林省方志馆馆藏的《吉林新志》、《农安县志》(民国)等地方志书对1910—1911年农安县鼠疫疫发的状况及省、县组织防疫、救治等情况有详尽记载。  相似文献   

12.
4月28日夜,北京下起了雨,心里开始有了一种宁静的感觉。从20日拍摄进入“非典”隔离区以来,到今天身体还没有出现异常情况。25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播出了我进入“非典”隔离区采访的节目。  相似文献   

13.
“非典”报道中的人文关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非典”仍在猖獗,这不仅是对党、政府和广大医务工作者的严峻考验,也为我们新闻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课题。《非典报道中的人文关怀》一文就是讲在关于非典新闻的采编过程中,如何以人为本,尊重人的个性、情感、理性和创造精神,维护受众的根本利益。建议在非典报道第一线的记者和通讯员都读读这篇文章。本期封面、封二、封底,我们选用了有关防治非典的新闻图片和宣传画,请予关注。  相似文献   

14.
众所周知,十四世纪“黑色疫魔”———鼠疫的足迹曾踏遍欧洲大地,夺走了2500万人的生命,占当时欧洲人口的四分之一,这场鼠疫,罪魁祸首是四条腿的“鼠”,而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在中国大地却肆虐着一场由两条腿的“人”造成的人间惨剧。1931年至1945年日军对华发动了长达14年的侵略战争,除实行军事占领、经济掠夺、文化侵略外,更公然违背1925年日内瓦国际公约,对华实施灭绝人性的细菌战。然而,战后半个世纪以来,日军对华细菌战的罪行和史实却被企图独占日军细菌战研究成果的美国刻意隐瞒下来,直到近几年,随着中外爱好和平、主持正义人士的努力,日…  相似文献   

15.
郭军 《记者摇篮》2004,(7):47-47
2003年的春夏之交。非典疫情侵扰着中华大地。面对疫情,全国人民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英明、正确领导下。打响了一场无硝烟的战争。中华儿女众志成城,团结一心,沉着应对.共战非典。作为祖国钢都的鞍山,如何打好这次报道战役,是对我们编辑、记者自身素质的考验,也是对我们贯彻落实。三贴近”思想精神的一次检验。  相似文献   

16.
河北省抗击非典新闻作品评选揭晓,《保定晚报》的系列报道“面对非典的考验”(共7篇),荣获“河北省新闻宣传战线抗击非典斗争优秀作品”奖。作为参与这项报道任务的记者,每每回想起采写这组报道时的日日夜夜,感触很多。2003年4月18日,保定市确诊首例非典患者。此后保定市共发现非典患者32名,全部是输入型(即从外地患病后回到保定)。非典疫情的特殊性和保定所处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决定了我们必须把抗击非典的宣传抓紧抓好。回顾采写“面对非典的考验”的经过,我们的主要体会是:要充分发挥地方媒体优势,紧密联系实际,调动各种手段,将新闻报道做…  相似文献   

17.
在抗击“非典”的关键战役中,河北省档案馆以强烈的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通过深入挖掘馆藏档案资料,总结分析历史上传染性疫病的爆发及其防治经验,撰写并向省防治非典型肺炎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了题为《以史为鉴,防控“非典”》的专题报告。省委书记白克明阅后认为具有较高的价值,当即批示:“这个材料很有说服力和借鉴作用。同意士彬同志(注:孙士彬,河北省副省长)意见,转发各市领导同志阅。”为党和政府的中心、重点工作提供优质服务,这是河北省档案馆确立的一个坚定不移的目标。“非典”疫情肆虐燕赵大地后,河北省档案馆在做好自身布防工作的…  相似文献   

18.
主持人语:非典突如其来,危及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在严峻的考验面前,党和国家领导人悉心指挥日夜操劳,白衣战士舍生忘死冲在一线,新闻记者深入采访写史存真……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我们终于赢得了抗击非典的阶段性胜利,举世为之赞叹。非典是一场灾难,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经济社会发展;抗击非典是一场考验,锤炼和升华了民族精神。我们的新闻队伍在空前的遭遇战中得到了锻炼。“记者也是战士”,“关键时刻还是要看党报”———读者发自肺腑的评价,是对党报新闻工作者的最高奖赏。非典终将过去,明天更加灿烂。本期《前沿关注》讨论“从抗击非典的报道看党报如何高出一筹”,让我们一起回顾那惊心动魄的日日夜夜,从中汲取进一步做好新闻宣传工作的智慧和力量……  相似文献   

19.
5月12日,中直团工委、中直青联授予勇敢深入抗击“非典”最前沿采访,在报道中做出突出成绩的10名中直新闻单位优秀新闻工作者“中直青年五四奖章”。得知这一消息,我们立即约请人民日报社华南分社记者李士燕、新华社国内部“新华视点”采编室记者黄全权撰写文章,谈他们在一线采访的感受和体会。编发这组文章,我们激动不已。在严峻的考验面前,他们无所畏惧,迎难而上,显示了党的新闻工作者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崇高情怀,谱写了“记者也是真正的战士”的壮美诗篇。他们是党和人民所信赖的新闻队伍的骄傲,是全国80万新闻工作者学习的榜样。历史将永远铭记:2003年春季,在中国,在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面前,有这样一批具有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新闻记者走向抗击“非典”报道的第一线……  相似文献   

20.
2003年带给人们的关键词是“非典”——非典型性肺炎,它让我们回忆起被白色笼罩的春夏之际,“非典”对书业的负面影响很大,但客观上也让许多人关起门静下心来读书,这也许是上天在让我们忧愤、恐惧、无奈的同时也令我们有一丝的欣慰吧。 2003年的中国出版界颇有亮点:传记类图书纷纷走红,青春状态读物异军突起,学术类图书越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