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动作是人物的个性表现,也是一种表情达意的特殊语言。古典小说《水浒》擅长于把人物放在行动中描写,达到以动传神,动中见人,从而成功地塑造出一系列栩栩如生的梁山英雄好汉的艺术形象。《水浒》中人物行动描写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可以说,生动传神的人物行动描写,是《水浒》表现人物个性、刻画人物形象的重要方式与成功之处。  相似文献   

2.
张恨水自少年时代就接触了国学名著《水浒》,他收藏了很多版本的《水浒》,并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创作出《水浒人物论赞》、《水浒别传》、《水浒新传》等“水浒”系列作品,从而丰富与发展了梁山泊英雄好汉的故事。  相似文献   

3.
在学习《老王》一文时,许多同学把注意力集中到了文中人物的命运、文章的主题等内容上,而忽略了作者为表现这些内容而采用的艺术形式.施耐庵在《水浒》描写人物运用到的"由远而近"这一技法.杨绛先生的散文《老王》,在对"老王"这一人物的描写上,借鉴到《水浒》描写人物的方法,真可谓匠心独运. 概括地说,杨绛先生描写老王用了四种描写手法:第一,由远而近:第二,由模糊到清晰;第三,由面而点;第四,由冷而热.  相似文献   

4.
张恨水《水浒人物论赞》是针对《水浒》七十回本的评论著作,在话语形式上,张恨水的论赞对金圣叹的《水浒》评点话语有着自觉的继承,在评论方法、评点理论以及某些观点上对金圣叹的《水浒》评点均有所超越。  相似文献   

5.
张恨水《水浒人物论赞》是针对《水浒》七十回本的评论著作,在话语形式上,张恨水的论赞对金圣叹的《水浒》评点话语有着自觉的继承,在评论方法、评点理论以及某些观点上对金圣叹的《水浒》评点均有所超越。  相似文献   

6.
茅盾同志的《淡〈水浒〉的人物和结构》是一篇运用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点对《水浒》的人物和结构进行分析、评论的优秀文艺评论力作。全文共谈了三个问题:一、《水浒》人物描写的特点文章谈《水浒》人物描写的特点,其观点主要通过对前人的评论文章的评价的分析、评论来阐  相似文献   

7.
武小新 《文教资料》2013,(9):7-8,42
金批《水浒》中有三个问题一直是《水浒》研究和金圣叹研究的焦点,那就是金圣叹对《水浒》创作动机认定的矛盾说法、对《水浒》人物令人费解的点评及对《水浒》文本的随意改动,对这三个问题的研究学界众说纷纭。但无定论。事实上,金批《水浒》是金氏对这一部小说进行的一次示范性阅读和阐释,这个过程同时也是金圣叹对《水浒》接受的一个过程,在此过程中金圣叹对《水浒》潜在的内涵进行了属于他的揭示和创造,金氏的才子个性在其中大放异彩。  相似文献   

8.
在江苏省2007年“教海探航·一品梅”杯征文颁奖大会上,我作为获奖青年教师执教了《林冲棒打洪教头》一课。课前.我做了充分的准备,凭借自己对《水浒》的喜爱。对林冲这个人物的喜爱,结合自己阅读《水浒》的感受,设计了在名著背景下解读人物的教学思路.立足文本,借助名著,在学生心中建构起林冲的独特形象,激发他们探究林冲、探究《水浒》人物的兴趣。将孩子引到名著的阅读中去。  相似文献   

9.
画意诗情     
戴敦邦,著名国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连环画研究会理事,以画古典人物而扬名海内外。代表作品有:《红楼梦人物百图》、《戴敦邦水浒人物谱》、《古典文学名著画集》等。  相似文献   

10.
评论《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在例证方面极有特色。一、选例精当。1.选例精要。大家知道,《水浒》是一部上百万字的长篇巨著,其人物一百单八人,个个面目不同。就是在作者看来,也至少有一打以上的人物,  相似文献   

11.
《三国》写历史故事,人物多取自正史,并无太大改变;《水浒》写传奇英雄,人物来自民间传说,至施耐庵手中虽小有改动,大体仍依原样;唯《金瓶梅》乃劈空杜撰,全无依傍,故人物命名亦花样翻新,颇多创见。《金瓶梅》中的人物,除部分袭自《水浒》,部分来自正史或以当代人物入书,部分移自稍前的话本或戏曲,而更多却是作者虚构的。与《三国》、《水浒》不同的是,《金瓶梅》中的虚构人物,多有于命号中寓深意者,这一点早为张竹坡看破。他在《金瓶梅寓意说》中云:“稗官者,寓言也。其假一人,幻造一事,虽为风影之谈,亦必依山点石,借海扬波。故《金瓶》一部,有名人物不下数百,为之寻端竟委,大半皆属寓言。庶因物有名,托名摭事,以成  相似文献   

12.
人教社修订统编的高中语文课本第五册,新增了茅盾《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一文。此文笔者教过两轮,颇多心得。惟憾茅公今已作古,不能亲聆其教诲;姑妄言之,以就正于方家,名其曰“修改意见”: 1、文题《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会使人误解为分析《水浒》的主要人物形象和全书的结构方式,但实际上课文内容是评论该书描写人物和构思故事的特点(课文末尾)“此  相似文献   

13.
清代著名文艺理论家金圣叹在评论《水浒》的艺术成就时,曾经颇中肯綮地指出:“《永浒》所叙,叙一百八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水浒传》并无‘之’‘乎’‘者’‘也’等字,一样人,便还他一样说话,真是绝其本事。”鲁迅先生也一针见血地指出:“《水浒》和《红楼梦》的有些地方,是能使读者由说话看出人来的。”这些论述充分说明,《水浒》的人物语言描写是极为成功的。《水浒》人物语言描写,究竟成功在哪  相似文献   

14.
课外文学名著知识的复习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名著中的主要人物例如,河南省中考第5小题:写出下面故事涉及的人物的名字。①《水浒》中“智取生辰纲”的组织领导者是______。②《西游记》中“大闹五庄观、推倒人参果树”的是______。中国古典四大名著涉及的人物较多,初中生记住最主要的几个人物就行了。如《水浒》中的宋江、晁盖、吴用、林冲、武松、鲁智深、李逵;《三国演义》中的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曹操、孙权、周瑜;《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唐僧、猪八戒、沙和尚;《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对于《水浒》这…  相似文献   

15.
《〈水浒〉公案论》从公案角度研究《水浒》既符合小说本身内容的特点,又对宋代罗烨公案之见沉寂千载之后发扬光大,别有会心,独具特色。公案题材小说的审美特征对于小说审美价值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公案角度研究《水浒》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话题索引:一部《水浒》最出风头的人物,就是武松。明末清初评《水浒》的老前辈金圣叹先生按高低上下四个等级,品评了三十位水浒人物,其中第一个"上上级人物".就是武松。我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人物形象中,武松在"民间"的知名度也最高,一个没有上过学的农村老太太.她可能不知道李白、杜甫、苏东坡是谁.却可能知道武松是景阳冈上的打虎英雄。我们该如何看待武松呢?  相似文献   

17.
对于鲁迅先生提出的“三国气”和“水浒气”,王学泰先生认为是“游民气”,本文从人物的社会定位入手,认为《三国演义》的主要人物是英雄,《水浒传》人物是豪侠,二者有相同之处,但是不可一概而论。所谓的“三国气”和“水浒气”.实质上是“英雄气”和“豪侠气”。  相似文献   

18.
历史上文学思潮的产生和发展,文学作品的出现和流行,既“是一种经济发展的结果”,又总是以“特定的思想资料作为前提”。《水浒》这部反面教材,在中国古典文学特别是小说的历史发展上,有着不可忽视的恶劣影响。鲁迅曾经指出:清代公案小说中的侠客,“很象《水浒》中底人物,故其事实虽来自《龙图公案》,而源流则仍出于《水浒》”。鲁迅根据文学创作的继承关系,指出清代公案小说源自《水浒》,这是十分精辟的见解。因此,通过分析奴性十足的清代公案小说,能帮助我们深刻认识《水浒》的反动性和恶劣影响,并进一步揭露《水浒》搞修正主义的欺骗性。  相似文献   

19.
《水浒全传》是一部使人“耳目常新,流览不废”的经典名著。今次重读,感悟其“因文生事”者,实质因酒而生事,而出真人物。故而,从农业文明社会的一种时尚———酒文化入手,去解读其人物、其故事情节,继之结撰成篇,姑且得一新知。  相似文献   

20.
鲁迅先生说:“……《水浒》、《红楼梦》的有些地方,是能由读者看出人来的。”(《花边文学、看书琐记(一)》)。《智取生辰纲》就是这样精采的地方。在这个片断里,充满了戏剧性的对话,人物的语言既充分表现了人物的独特性格,又突出地体现了人物间的斗争和冲突,推动着情节的发展,同时,人物的对话又时时受着“智取”的特殊性的制约。整个片断妙语连珠,绘声绘色,犹如一出精采的话剧。我们认真学习和研究这一片断的人物对话艺术,对于学习和研究《水浒》的语言艺术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