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鲁迅的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塑造了一批富有孤独感的人物形象,表现了鲁迅自我的孤独。《故事新编》表现了创世者、救难者和复仇者的孤独,从而表现了鲁迅心境上的孤独、小说人物形象对鲁迅孤独的折射以及鲁迅自身对孤独的摆脱等一系列创作主体的孤独感。  相似文献   

2.
鲁迅与金庸作品呈现的精神世界在实质上是共通的。鲁迅作品的精神实质是对中国旧世界宣战的“战斗檄文”,而金庸作品的精神实质是构建精神家园。人的美好精神的启蒙,正是鲁迅与金庸作品精神实质上的殊途同归。鲁迅与金庸的作品都充满了对中国人的终极关怀。他们对国民性的探讨都深入国民灵魂深处。鲁迅与金庸的作品都起到了完善中国社会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鲁迅个人思想转折与中国社会历史转折的紧密联系使其内在的丰富性魅力无穷,尤其是鲁迅思想转变前后对西方化的选择与吸收和对传统化态度的历史性转变。张永泉还辟专章整理总结了鲁迅后期相对成熟的思想体系,以“韧性精神与悲凉情怀”强调鲁迅精神与人格的价值,同时对鲁迅思想中的不足与矛盾做了尝试批判。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分析鲁迅小说中的故乡意象来简单地探讨鲁迅的故乡情结。鲁迅对故乡没有什么好感,但是又割舍不下的故乡情,最终产生了生存的不定感和孤独感。本文就以此来分析鲁迅的这种剪不断理还乱的复杂的故乡情结。  相似文献   

5.
孤独感及我国小学儿童孤独感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孤独感的研究始于1970年代末,至今已积累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孤独感与社会支持和精神健康有显著相关,因此对它的研究不仅是社会关系领域的重要课题,也是人格心理及心理健康领域的重要课题。本文综述了孤独感的内涵界定与分类、孤独感的产生及其影响因素、孤独感的干预与治疗、我国小学儿童孤独感的研究现状等方面的内容,并对孤独感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从鲁迅先生逝世至今,鲁迅与其精神遗产构成了中国现代文化发展历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画家陈丹青在不同的场台谈到鲁迅,展示了他作为一个体制外的人士对鲁迅解读时的独特眼光,本文从多个角度对陈丹青眼中的鲁迅资源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7.
孤独感及我国小学儿童孤独感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孤独感的研究始于1970年代末,至今已积累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孤独感与社会支持和精神健康有显著相关,因此对它的研究不仅是社会关系领域的重要课题,也是人格心理及心理健康领域的重要课题.本文综述了孤独感的内涵界定与分类、孤独感的产生及其影响因素、孤独感的干预与治疗、我国小学儿童孤独感的研究现状等方面的内容,并对孤独感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鲁迅在中国现代思想史和文学史上的地位是已经确定了的。他的精神和作品,已成为我们民族永恒的文化遗产。鲁迅对马克思主义的真诚服膺,是其思想的高峰。我们学习和研究鲁迅不能离开这条主线和主脉。忽略和淡化鲁迅精神的本质所在,是不可取的。我们目前面临着继承和弘扬鲁迅精神的艰巨任务。  相似文献   

9.
阿Q精神隐喻了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鲁迅在创作过程中,就已经对阿Q进行着价值的重估,表明了价值意向的迁移。阿Q形集集中体现了鲁迅艺术世界对“反常”精神现象的关切,阿Q与狂人、未庄的关系隐含着鲁迅内在的精神矛盾与痛苦。“精神胜利法”作为生存困境中精神超越,具有思想化及个体生存上的特殊价值。重估阿Q就是对精神的自觉、自主乃至自足性的肯定。鲁迅通过阿Q精神对传统化精神的反思也应当在新的观念下予以反思,并由此进入对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精神与命运的重新神视。  相似文献   

10.
鲁迅以其小说创作关注着乡土中国所发生的一切.吴组缃的创作有着对鲁迅创作的精神血脉的继承。这里试图通过对鲁迅和吴组缃的小说加以比较,对其在主题表达上的异同进行观照,挖掘其精神层面的相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