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香菱是《红楼梦》中很重要的一个人物。首先,她是全书第一个出场的女子;其次,她是作者在"金陵十二钗副册"中给了判词的唯一一个女子。正如判词所言:"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她是一个非常命  相似文献   

2.
《红楼梦》中的李纨,在金陵十二钗中排行第十一,是个次要人物,但曹雪芹也是用饱和着血和泪的笔触塑造了她。李纨是个血肉丰满的形象,内心深处骚动着人的正常的情感,但一直被评论家所忽视,成为李纨评价的一个盲点。李纨青春丧偶,终身守寡,漫长的孤独寂寞的节妇生涯使她异常痛苦,心理极不平衡,但又无法逃脱厄运,对恶劣环境只有顺应。于是她用种种方法和手段进行心理机制的自我调控:情的压抑机制,情的替代机制,情的移换机制,情的宣泄机制,情的投入机制,情的升华机制.这就是李纨形象的深层心理情愫。  相似文献   

3.
以往在红楼梦研究中,对李纨的认识比较单一。金陵十二钗是作者倾全力而塑造的人物,每一个人物的形象都是圆形的,而不是扁平的。李纨的一生,历经了人生价值的失落、人生价值的追寻、理想的最终破灭三个阶段,李纨的形象同样立体而饱满。  相似文献   

4.
秦可卿,小名可儿,又名兼美,贾蓉之妻、贾母之重孙媳,金陵十二钗之一,是《红楼梦》金陵十二钗中排名最后而又最先离去的一位。秦可卿于第五回登场:宝玉在秦氏房中歇中觉,恍惚中似由秦氏引入太虚幻境.判词“情天情海幻情身”一首和《好事终》曲属秦可卿,第十回写秦氏治病,第十三回写其病殁,至第十四回写丧仪之铺张奢靡结束。秦可卿是一个双重的人物形象:在神仙梦幻的世界里,她是一个梦幻式的人物,在《红楼梦》全书叙事结构中具有特殊的作用和意蕴;在现实世界里,她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隐喻式的人物,在《红楼梦》人物画廊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红楼梦》第五回的“正册”判词,不仅预示了十二金钗的悲剧命运和结局,而且在排序问题上,作者也匠心独运。判词的排序首先遵从了封建社会主子小姐、媳妇这个大的等级框架,将主子小姐排列在前、媳妇排列在后;接着按人物形象与宝玉的婚恋关系和贾府关系,出场顺序和出场率,还有作者对这个角色的珍爱程度,以及如何达到一种大体的平衡等,将金陵十二钗判词以两两相对的形式排列而出。  相似文献   

6.
《红楼梦》第五回的"正册"判词,不仅预示了十二金钗的悲剧命运和结局,而且在排序问题上,作者也匠心独运。判词的排序首先遵从了封建社会主子小姐、媳妇这个大的等级框架,将主子小姐排列在前、媳妇排列在后;接着按人物形象与宝玉的婚恋关系和贾府关系,出场顺序和出场率,还有作者对这个角色的珍爱程度,以及如何达到一种大体的平衡等,将金陵十二钗判词以两两相对的形式排列而出。  相似文献   

7.
四川省作协会员、绵阳市教育学院教授周玉清在推出《红楼梦新续》、《李清照评传》后,又开始了“金陵十二钗丛书”的创作,丛书第一部《秦可卿与宁国府》于1992年9月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 在创作“金陵十二钗丛书”时,周玉清认为,首先要遵循和借鉴原著。要了解曹雪芹怎样描写“十二钗”以及作者对这些女子的看法。她认为有下列几个方面: 一、她们都是有才有识的。如《红楼梦》第一回总序:  相似文献   

8.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塑造了金陵十二位女子形象,作者饱含着怜惜和痛心之情写出了她们不同的悲剧命运。在这“金陵十二钗”中,有一位独特的女尼形象——妙玉。她与大观园非亲非故,且出场不多,但却排行为正钗之六,成为书中“冠首女子”,“紧要人物”之一。  相似文献   

9.
论探春     
在<红楼梦>贾府四姐妹中,三姑娘探春是一个十分突出的人物.她的地位,在"金陵十二钗"中仅次于黛玉、宝钗、凤姐,而居于第四位.探春是曹雪芹笔下的一个正派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0.
《红楼梦》第五回《金陵十二钗判词》是以《红楼梦》整部书的“小样”形式出现的,其中每首判词的人物排序,与整个叙事结构的设置、叙事内容的层面都是息息相关的.但是学术界迄今为止,不是很少触及,便是语焉不详。因此,探讨金陵十二钗判词的排序是揭开《红楼梦》叙事结构的一个重要的视角,并透视其在《红楼梦》整体叙事结构中所具有的重要功能。  相似文献   

11.
《红楼梦》中的妙玉在金陵十二钗中排名第六,名列王熙凤之上,由此可见她在书中的地位,但曹雪芹在写到其身世来历时却多用隐笔,连家族姓氏都讳莫如深。然而从她带发修行、情趣高雅、生活考究等蛛丝马迹中仍透露其不凡的身世。  相似文献   

12.
妙玉在“金陵十二钗”中位排第六,120回《红楼梦》中涉笔九处,说明这一形象在作者心目中有足够重的份量。作为“槛外人”,她有着爱洁成癖、才情高雅、孤傲怪僻的独特个性,但又凡心未脱,眷恋着人世的自由与真情。然而,红楼梦时代却使她身不由己地完成了“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的可悲人生。  相似文献   

13.
秦可卿的生命虽然短暂——在第五回初次登场,至第十三回就香消玉殒,可是她的戏份很重:她在太虚幻境唤醒了宝玉的性意识,完成了小说主人公从男孩到男人的转变;她是贾母“重孙媳妇中第一得意之人”,列在金陵十二钗的压轴,她得病蹊跷、死因不明,与贾珍有乱伦的重大嫌疑:她临死前托梦语重心长、高瞻远瞩,她的丧事办得惊天动地、奢华靡费……这一切都是小说中精彩而且蕴含深意的篇章。在作者网织的迷阵中,可卿的死因和身世之谜尤为突出。早有红学家为我们考证出,可卿并非病死而是淫丧天香楼;近年来又有论断:可卿出身并非寒微而是皇族血统。《红楼…  相似文献   

14.
巧姐是"金陵十二钗"之一,也是"十二钗"中年龄最小的一位,作品中她的戏份很少。但曹雪芹塑造这一人物却寄托了他对友爱平等的家庭伦理观的呼唤和对恬淡怡然的田园生活梦的向往与追求。  相似文献   

15.
"稻香村"是《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之一李纨的住处,在大观园的园林风格中显得非常突兀。作者浓墨重彩地渲染了它的田园风光,但这样精心构建的园林却遭到了贾宝玉的否定。一个被贾宝玉否定的园林景观,作者为什么要渲染它呢?它与宝玉的形象塑造有着怎样的关系?隐藏着作者怎样的用心?本文试图就这一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在大观园女儿国里 ,贾探春显然是一个性格独特的人物。她既不同于“倦倚西风”、“飘泊亦如人命薄”的林黛玉 ,也不同于“艳冠群芳”、“任是无情也动人”的薛宝钗 ;既不同于“英豪阔大”、“霁月光风耀玉堂”的史湘云 ,也不同于“末世凡鸟”、“机关算尽太聪明”的王熙凤 ;迎春的懦弱 ,惜春的孤僻 ,李纨的麻木 ,妙玉的傲岸 ,在她身上都找不到一点影子。她以凛然不可欺的威严、精明果断的才干和目光睿智的远见 ,亭亭玉立在十二钗中间。探春第一次出场 ,作者就对她进行了形神兼备的概括 :“俊眼修眉 ,顾盼生神 ,文彩精华 ,见之忘俗”。但在整…  相似文献   

17.
王会珍 《文教资料》2009,(23):14-16
元春是红楼梦中出场比较少的十二钗之一,但她在全书的作用不容忽视,她从一介女史,而终为贤德妃,就是因为她是封建女子贤孝才德的典范,本文即从贤、孝、才、德四个方面分别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8.
论妙玉     
妙玉在《红楼梦》众多女性形象中,是既独特、又典型的。她名注“金陵十二初”正册之六,可见是个紧要人物了,但在书中却着里甚少,是十二初中写得最少的人物之一。在前八十回中,有关妙玉的文字只有五处(除开第五回中的判词及词曲),其中有她直接出场的才两处。作者对她惜呈如金,正写不多。更多地是采用倒写、暗写、“不写之写”,给人物蒙上一层奇异的色彩,给读者留下驰骋想象的空间。她的独特之处还在于她是十二钗中唯一的女尼形免以“槛外人”自居,然而内心却异常不“安分”。“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两句判词,道出了她内心尖…  相似文献   

19.
《红楼梦》在全篇构局上将"金陵十二钗"的命运均归属于"薄命司"中,但其中惜春因勘破红尘而在大厦将倾之时清醒自救、主动皈依佛门;李纨一生在自我设计的人生轨迹上行走,并最终获得凤冠霞帔的人生补偿,其一生虽然平庸,但未见悲剧;巧姐在母亲王熙凤的余庆庇佑中幸免于难、回归自然。这三个人物虽名在"薄命司"中,但实为"薄命司"中非薄命人物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20.
探春是《红楼梦》中颇具个性的一个女性形象,作为出生于贾府这样一个钟鸣鼎食的封建大家庭之贵族小姐,她锦衣玉食,优悠有加;但她亦有一个致命的弱点,或说先天不足,那就是她的庶出的身份.这使她非常敏感,常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而《红楼梦》第五十五、五十六两回关于探春帮助李纨料理荣国府的描写、可谓神来之笔.王熙凤因常年劳累,操心过度,再加上贾府年事忙碌,这位一向“自恃强壮”的二奶奶终于倒下了.王夫人只好命大奶奶李纨接管凤姐差事,暂时代理府中诸事.偏偏这位大奶奶是菩萨心肠,“尚德不尚才”,王夫人不放心,于是又让探春协助李纨、共同料理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