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先秦婚制和婚俗是产生《诗经》婚恋诗的社会土壤,《诗经》婚恋诗也因而分为贵族婚恋诗和民间情歌两大类。这两类婚恋诗,都从不同的层面真实而生动地反映了先秦婚制和婚俗对社会各阶级阶层婚恋生活的不同影响。通过时《诗经》婚恋诗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先秦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2.
新婚,是人生的头等大事,热烈隆重的新婚庆典仪式上,参加婚礼的亲朋好友,都会用各种各样的吉祥语祝贺新婚夫妇,并已经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婚俗。可以说贺婚习俗源远流长,远在《诗经》时代,在婚礼上唱赞歌就成为一种礼俗,从《诗经》中众多的贺婚诗中可以窥视贺婚习俗的成因。  相似文献   

3.
罗文荟 《天中学刊》2012,27(4):73-76
《诗经》中有大量的异姓夫妻称谓。古公与姜女、王季与大任等夫妻称谓反映了西周建立前的同姓不婚之俗,韩侯与韩姞等夫妻称谓表现了周朝建立后实行的同姓不婚制。周人确立同姓不婚制主要是为了扩大势力和巩固统治。  相似文献   

4.
贺婚习俗始于何时,时人尚有争议,但晚自《诗经》时代就有了贺婚,这是不争的事实。其时,贺婚风气已盛,《诗经》作品中多有所见。然其成俗之因,后人虽有言及,则多为片言只语,本文拟从“夭桃禾农李”的审美共识、“宜其室家”的家国同构和“宜尔子孙”的农业文化意识等方面作一探究,以期破译贺婚成为习俗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左传》对春秋时期上层社会婚姻问题有很多记载,从中我们可以窥探当时的婚姻现象的典型特点是:同姓不婚,陪嫁媵妾制和烝报婚。  相似文献   

6.
春秋时期在传统婚制存在且占主流的同时,又出现了许多异于传统婚制的婚姻现象。其主体是同姓媵制,同姓不婚制和有丧不婚制;但随着大国争霸的政治需要及社会制度的变革,又出现了许多与传统婚制相悖的婚姻现象:异姓媵、同姓婚、有丧可婚、贞操观念淡薄但已出现萌芽。  相似文献   

7.
本从媵婚化的角度解读《诗经》中与媵婚有涉的六首诗,并通过分析周代媵婚制和媵婚化,探求促成媵嫁诗产生的诸种化观念。  相似文献   

8.
<诗经>时代,"烝报"有两种不同的含义,继位的诸侯收娶亡父除生母外的妻妾叫"烝";再有一种是在旁系的亲属发生的叫"报"."同父异母婚"、"血族的内婚制"是当时世俗所允许的,主要流行于春秋初叶的楚、齐等蛮夷之国.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十五国风”.约有三分之二是反映或涉及青年男女婚恋题材的诗歌.从婚俗的形式看,大致可分为以男女相悦为基础,形式自由的“自愿婚”,遵从“父母之命.媒约之言”的以一夫一妻制为标志的“对娶婚”。本文对这两种婚俗形式的特点、历史根源与时代背景进行了论析。  相似文献   

10.
媵婚是西周、春秋时期存在于诸侯贵族间的一种特殊婚姻制度。它的基本内容是:一国诸侯嫁女时,要由她的有血缘关系的一个妹妹和侄女作为陪嫁,其他两个同姓诸侯也要按此要求各用三人作为陪嫁,形成所谓诸侯"一聘九女"的婚姻结构(即一夫人加八媵妾)。《春秋·左传》多有记载,《诗经》中亦有多首诗或隐或现地反映了媵婚的内容。媵婚的存在有其历史、政治和文化多重因素。媵婚是姊妹共夫和姑侄共夫的混合体,是原始伙婚残余的表现;媵婚的出现,跟周代分封制有密切关系,媵婚是政治婚姻,诸侯之间以婚姻为纽带,结成政治联盟,实现各自的利益需求;媵婚还跟诸侯"重继嗣",希冀权力永续的功利目的有关。  相似文献   

11.
《诗经》中大量的婚嫁诗以及与之相关的诗句,生动地展示了先秦时代人们的婚嫁礼仪和婚恋生活,并以形象生动的语言再现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婚姻现象的细节和本质,向我们展现了一幅幅自然淳朴的婚恋民俗生活画卷,成为研究先秦社会婚姻观念和婚恋生活习俗的珍贵原始史料。  相似文献   

12.
《诗经》时代的婚姻礼俗呈现出丰富多彩性。既有远古社会的遗风流韵,也有时代文 明的新变;既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限制,也有自主婚嫁的自由;既有繁琐的婚礼程序,也有简便 的嫁娶方式。其婚礼既注重形式,更注重事项与物象的象征意义,其中作为聘礼的“雁”、“薪”、 “鹿”和“鱼”等物,具有重要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3.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内容广泛,主题丰富,从多方面反映了周代社会面貌。其中反映婚姻礼俗的作品,展示了婚姻制度发展的历史痕迹。文章从内婚制、先从妇居制、媵婚制、收继制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在《诗经·国风》中,《氓》是一首反映我们祖先男女婚恋、家庭生活的优秀诗篇,诗中叙述了女主人公在经历恋爱、结婚、婚变、决绝的过程中,对待爱情、婚姻、家庭问题的正确人生态度,以及自己掌握自己命运的抗争精神。可见,在《诗经》所产生的时代,由于远古遗风的影响,先秦时期的女子婚恋比较自由,有别于后世中国封建社会成熟时期严格礼教约束下的女子,她们有着更加接近现代女性的爱情婚姻观和对自由平等幸福爱情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诗经.国风》婚恋诗进行分类研究,解读诗经时代男女两性在恋爱与婚姻生活中不同角色地位和情感态度的差异,揭示出诗经时代及整个传统社会中女性的婚恋悲剧。  相似文献   

16.
人类婚姻制度、习俗很早就在民间歌谣中有所反映了。中国古代婚姻制度曾经历了原始群婚、血缘群婚、亚血缘群婚、对偶婚等形态。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基本实行了一夫一妻制或一夫多妻制。就《诗经》而言,就有三分之二的诗篇是反映婚姻问题的。从这些诗歌中,可以看到当时婚俗的一个侧面以及婚姻制度,同时也展示了婚姻制度发展历史痕迹。试从内婚制、先从妇居制、媵婚制、收继制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诗经>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中记载了大量的婚恋现象和婚姻礼俗,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婚礼文化和制度.<诗经>形成的时代是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这一"礼"笼罩的时期,人们的日常生活无不与礼相关.文章以<诗经>为例,重点论述先秦时期婚礼进行之中所表现出来的"礼".  相似文献   

18.
小说《新结婚时代》讲述了当今社会两代人、三种不同状态的个性婚恋,揭示了婚姻不等同于爱情的事实,古训所说的门当户对在当今时代中仍有其不可忽视的作用。通过对该书婚姻主题的深入分析,指出婚姻的维系需要门当户对。  相似文献   

19.
小说《新结婚时代》讲述了当今社会两代人、三种不同状态的个性婚恋,揭示了婚姻不等同于爱情的事实,古训所说的门当户对在当今时代中仍有其不可忽视的作用。通过对该书婚姻主题的深入分析,指出婚姻的维系需要门当户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