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在当今消费时代,电视文化在消费文化的语境中蓬勃发展,其自身也成为了一种消费文化的一部分。消费时代下的电视文化是一种快感文化,观众观看电视是为了获得愉悦和刺激。电视"真人秀"《奔跑吧兄弟》作为一种具备了故事性以及游戏性、刺激性和诱惑性的节目形态,建构起消费时代典型的电视文化快感。本文以当下热播真人秀节目《奔跑吧,兄弟》为例,通过分析节目中快感的来源,受众对快感的需求以及快感的类型,从而对消费时代下电视文化的特性有更好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网络小说IP剧"生成"与"生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一大批网络作家应运而生,促进了网络小说和影视的碰撞与融合.网络小说IP剧具有热播的先天优势,一方面拥有大量原著粉丝,另一方面弥补了影视剧原创剧本的缺失,其经过改编被搬上荧幕是必然的.网络小说IP剧的"生成"与"生存",需要网络小说IP的综合开发,通过文学、影视、音乐、动漫、游戏、戏剧等多种形式,实现网络小说IP剧泛娱乐生态运营体系和全版权营销产业链的立体化联动发展.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传媒行业IP剧制作热度居高不下,IP剧在整个电视剧比例中占额升高,似乎产生了一种"无IP不成剧"的现象。但IP剧热潮下暴露出"快餐式"制作手法、收视与口碑相左,网络IP剧口碑反超电视IP剧、演员成本大幅翻高、同质化现象严重等一系列乱象。本文通过对"IP剧热"乱象分析,提出"影视IP"运营的四点策略:正确认识多于盲目崇拜;打造开发多于移植利用;内容投入大于IP购买和演员片酬投入;讲求广告植入契合度。  相似文献   

4.
毛德胜 《传媒》2016,(13):42-44
电视剧作为电视文化的重要窗口,历来是引领文化潮流的重要角色.在"互联网+"的融媒时代,电视剧与网络密切结合,呈现出多屏幕、跨平台等传播特点,且互动性大大增强.在这一背景下,传统媒体时代受者与传者的严格界限被打破,很多观众实现了从文化消费者向生产者的华丽转身.受众对热播剧的关注度不断上升,并利用各种网络平台参与到电视剧的制作以及相关的文化评论、再创造与再传播中来,从而产生一种周期性的文化集群现象.这种文化集群现象,基于电视剧产生而又赋予了其更丰富的文化内涵,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化形态,对整个电视文化领域产生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周敏 《声屏世界》2017,(2):49-51
电视IP化是指围绕一个热门电视节目等核心IP向产业链上下游纵深,形成贯穿电影、游戏、出版物、电商、动漫、APP等多种产品的新生态.电视IP化的表现是多媒合一与多屏合一,电视与网络互为播出平台,电视节目衍生网络节目,电视节目与电商结合等.电视IP化的基础是基于热播节目的IP化,IP化产品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促进相互发展,它体现了"节目是产品,观众是用户"的制作理念.当然对于电视综艺节目的IP化发展,也要持审慎乐观的态度,未来朝着产业价值链的方向去发展.  相似文献   

6.
2015年被认为是IP元年,其特征是:全产业链"井喷"式发展;现象级大剧产生广泛社会影响;引发传统电视媒体内容传播的新取向;助推互联网相关联业务超速发展;拓展网络+电视+院线的多向互动传播;带动游戏、T20等商业模式连动。IP元年过后,新一轮热浪已经席卷而来。根据《解放日报》统计,2016年第一季度宣布立项的电视剧中,有近九成源自IP改编。本文通过对全产业链构建下的IP现象观察,预测IP元年之后的新走向。  相似文献   

7.
电视偶像作为青少年亚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了当下文化、个人价值、人群心理等方面所体现的意识形态背景,也体现了商业主义、消费文化、媒介奇观以及对青少年培养的文化变迁.笔者溯回上世纪80年代,从国内电视偶像建构之流变出发,解析该过程中的青少年亚文化心理诉求,包括抵抗仪式、身份认同、身体快感及视觉狂欢,追问当下电视偶像建构的文化意义,既看到文化之梦,又看到文化之痛.文章在既肯定其必然性和合理性,又葆有清醒的价值评判与审美导向的基础上,呼吁关注"80后"、"90后"族群的文化安全,健全电视偶像建构机制,构建和谐、健康、多元的青少年文化.  相似文献   

8.
《新闻界》2015,(2):43-47
由广受好评的美国FX电视台热播剧《美国恐怖故事》出发,探讨这部表面上以"恐怖""惊悚"为题材的剧集中暗含的文化意义与激进潜能,亦即"酷儿身体"(非常态身体)对当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文化霸权的冲击与挑战。资本霸权试图规训一切不符合自身增殖逻辑的身体,将所有异数斥为鬼魅,而酷儿身体则冲破了资本霸权的表征框架,暴露了霸权的深层恐惧,其不断丰富的"生成"(变化与壮大)过程也为人们开启了常新的想象,带来了别样的启迪。  相似文献   

9.
贺敏 《今传媒》2007,(7):32-33
1998年下半年,由湖南卫视推出的"快乐大本营",在中国电视界引发了一股强烈的娱乐旋风,一时间风起云涌,"快乐""非常""相约""动员"等字眼的频频出现,似乎在提醒人们:一个游戏与狂欢的时代已经到来.电视娱乐节目的火爆引发了人们从文化的角度对其进行关注.本文从合法化休闲快感的慰藉、窥视癖心理的满足、狂欢心理的发泄三个方面,试图从观众心理这一角度分析电视娱乐节目热出现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李霞 《传媒》2019,(3):42-43
近年,国内掀起了一股IP剧热潮,以《花千骨》《择天记》《春风十里,不如你》《将夜》等为代表,IP剧已经成为我国影视界的主流形态,形成了相对完善的制播模式和产业链条。但在国产IP剧轮番热播的背后,存在许多不可忽视的问题,如同质化严重、制作水准较低、投资盲目跟风,等等。据统计,2018年度前两季,在流量排名前十的电视剧中,IP剧只占了三个席位;在下半年中,尽管《甜蜜暴击》《斗破苍穹》《武当乾坤》等IP剧造势十足,而市场反响却十分平淡。面对发展后劲不足的现状,笔者认为有必要重新审视国产IP剧,尽快找出其中的症结所在,采取针对性措施加以改进,推动国产IP剧的不断创新与积极转型,走向更加成熟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1.
以电视为代表的大众传播社会是一个"公开展示的社会",也是消费文化盛行的社会,电视新闻、娱乐、电视剧、广告等话语形态在为社会消费提供展示的"舞台"的同时,电视话语也成为各种消费社会的"代言者".认同是人们在社会互动过程中对自身角色以及与他人关系的一种动态的评估或判定,电视话语作为一种控制性的力量,观众在"消费"电视话语的同时,也建构了一个作为消费者个体和群体的归属感,同时这种感觉也成为他们评估和判定自己和他人关系的标准,也正是在这样的建构与互动过程中强化了观众作为消费者应有的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12.
柳卓楠 《东南传播》2018,(1):109-111
近几年,国产电视剧迎来了IP狂潮,随着市场影响力的不断扩大,IP剧开始呈现泛滥趋势,古装电视剧作为国产IP剧的一大领地,更是乱象频出,质量良莠不齐。过度追求商业利益使得古装电视剧在制作、内容、价值观上均出现问题,"小鲜肉""天价片酬""抄袭泛滥""版权纷争"等问题使得影视行业弥漫不正之风,本文将重点分析国产古装IP剧现存的问题,并就此提出相应的发展之策,为影视行业的发展注入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3.
消费文化影响下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电视把各种文化叙事和视觉艺术手段都用于消费主义文化意识形态的构建,通过各种符号使受众体验各种消费主义的快感。电视文化作为一种消费文化,消费社会对公众消费欲望的充分培养使得电视综艺节目的娱乐消费精神找到了重要支撑。《一年级》是湖南卫视一档原创校园成长真人秀节目,于2014年10月17日开播,讲述一年级新生进入校园之后的成长故事,从学生、老师、  相似文献   

14.
同报刊不同,电视媒体一直以来就被认为是娱乐媒体,所以,人们特别关注它的娱乐消遣性.文化研究学者约翰·费斯克认为:"大众文本是被使用、被消费、被弃置的,因为其功能在于,它们是使意义和快感在社会中加以流通的中介;作为对象本身,它们是贫乏的."对作为大众文化的内容和载体的电视来说,收视方式的日常性、家庭性、随意性必然要求其传播内容的通俗性、娱乐性、消遣性.尼尔·波兹曼在谈到美国的电视娱乐时说:"娱乐不仅仅在电视上成为所有话语的象征,在电视下这种象征仍然统治着一切.  相似文献   

15.
方言影视的文化解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文揭示日渐勃兴的方言电视文本正成为方言区居民实现自我认同 ,从事意义和快感的再生产的文化资本 ,同时折射出地域亚文化不满自身现状、谋求重新建构自我身份、提升自我文化地位的诉求 ,以及地域文化在日益边缘化过程中的去中心化与中心化策略  相似文献   

16.
在倡导"文化自信"的当下,文化类节目的热播不难理解.电视作为一种传播平台,需要高质量的文化节目.在知识传播视域中透析文化类节目热播的真正原因,有助于深入了解这类节目的真正内涵,更能使电视这一文化传播平台获得稳定优质内容.  相似文献   

17.
2016年春,网络文学IP改编的电视剧《欢乐颂》以黑马之姿火爆全屏,拿下年度现象级电视剧的头把交椅。在这一表象之下,《欢乐颂》所蕴含的网络文学IP影视化转化技巧与营销策略也值得关注。网络文学IP的成功影视化,首先要进行高质量的改编、拍摄,打造优质内容;其次在播放渠道方面,实现传统电视、视频网站、社交网络三屏联动;在营销传播阶段,通过提前备料、分阶段投放、多级传播、"剧众"互动等策略,维持热度,有效实现IP影视剧的社会化营销,打造热播剧集。  相似文献   

18.
黄金  张娜 《新闻前哨》2014,(7):71-73
本文从跨文化传播中的文化认同、狂欢理论、媒介民粹主义消费与文化工业等四个维度,解析韩剧在国內热播的原因。本文认为韩剧网络消费热是媒介民粹化生产和受众民粹化消费的合谋产物。在"粉丝狂欢"的表象之下,是文化工业生产者对粉丝的成功收编。这为如何提高我国国产剧的受众满意度以及做好文化产品的跨文化传播提供了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李庚 《现代传播》2019,(11):98-101
与国家民族历史叙事的紧密对应关系,使年代剧在当下的社会语境中具备了特殊的身份认同功能。因而,完成富有当代文化特质的意义生成,体现社会主流价值观念和时代精神,对于年代剧的创作以及研究而言显得尤为重要。考察当前国产年代剧的创作实践,可以看到电视剧文本主要通过三种层面的意义生成机制,有效达成了其关于个体、民族、国家和社会层面的身份认同与文化表征。其一,采用编年体叙事框架,把较长的历史时段作为故事依托;其二,以"家国同构"的内在话语逻辑,将"小人物"与"大历史"相关联;其三,选择将"个体叙事"与"宏大叙事"相缝合的叙事策略,用两性情爱话语的"错位叙述"呈现个体复杂而幽微的日常生活世界,以此折射历史的变革,从而实现与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同构。  相似文献   

20.
宋晓蕾 《今传媒》2011,(10):82-84
近来各大卫视流行相亲节目,引发各种争议。针对这一文化现象,与当下媒介研究集中于"娱乐化批判"不同,笔者试以意识形态、媒体神话和媒介奇观理论分析消费主义文化生境下电视相亲节目热播的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