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立场预设"是指组织或个人依据自身的阶层、地位和偏好预先对问题设定好自己的观点或态度。立场预设的问题在中国媒体中表现比较典型,而媒体本身却又陷入二律背反的矛盾之中:一方面立场预设被认为会导致新闻失实、报道失真;另一方面,媒体面对受利益驱使伪造信源、歪曲事实、编造证据的行为,唯有"立场预设"才能探明真相。在特殊传播环境下,正确利用立场预设需要媒体人创新采访路径,不仅要会正面"证实"还要会侧面"证伪"。  相似文献   

2.
语用预设白话文可译为:对交流所用的语言进行提前设想,预测其可能得到的回答或者将会出现的陷阱。新闻采访当中,语用预设主要是为了提升新闻采访的效果,以达到采访目的。语用预设对于新闻采访、挖掘价值信息具有重大的作用,本文将对新闻采访中的语用预设进行分析,包括其中的概念、特点以及作用。  相似文献   

3.
新闻采访即是指对有新闻价值的人、事、物进行迅速、准确、客观、实际的报道,这就要求采访者能全面掌握新闻语言中蕴藏的基本语言规律。在新闻采访中,常用的基本规律之一就是语用预设,这一语言技巧能够在短时间内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且在采访的过程中始终保持清晰的话语结构,防止落入语言陷阱。本文主要针对新闻采访中语用预设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在新闻采访实践中,采访者往往会遇到一些不配合或不够配合的受访者,他们的心理预设障碍为采访的进行树立起一道道屏障,从而使采访目的难以达到。本文以中央电视台《看见》栏目为例,针对受访者带有障碍性的心理预设,解读新闻记者在采访时如何运用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来优化采访效果,突破层层障碍,有效调控受访者的心理预设,从而取得最佳访问效果,使新闻价值最大化。  相似文献   

5.
新闻采访作为新闻报道的重要环节对后期节目的内容及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从摆正自身立场、确定采访的方式和途径,以及新闻采访的具体准备工作几方面,就如何做好新闻采访的准备工作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张国平 《新闻世界》2012,(11):10-11
新闻评论是媒体的旗帜和灵魂,它代表着媒体的态度和立场,因此,新闻评论写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媒体的品味和形象。目前在新闻评论写作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引用材料失实、缺乏时效性、论证逻辑失范、评论立场错位等。要想写好新闻评论,首先要遵循新闻价值规律,论题要新鲜,材料要真实,同时还要论证严密,立场公正、客观,文风通俗活泼,为老百姓所喜闻乐见。  相似文献   

7.
陈昌旭 《新闻战线》2023,(13):92-94
杭州日报在“后发”新闻中寻找“新”机,通过“预设立意新”“采访信息新”“叙事表达新”,将原有素材进行延伸,并深入探索具有思想性、时代性、现实性的立意,通过广泛、细致、深入的采访,获得新的核心信息,以新颖的叙事表达,获得理想的传播效果,实现“后发”制胜。  相似文献   

8.
<正>心理预设是心理活动对某些事物或对象提前预设结论的过程,体现在新闻报道中,就是在记者进行新闻采访报道前即对即将采访的人物和事件提前预设观点态度和心理倾向,有时它表现为十分确信某人某事,有时则表现为否定。然而,这样的心理状态往往会阻碍注意力指向,限制新闻记者对于人物的挖掘、事件的深度解析,最终导致偏颇的新闻报道产生。笔者认为,新闻记者的职业精神恰恰应该体现在采访过程中,不对报道事件与对象提前进行心理预设、不提前赋予感情和倾向,这样才能客观、真实、不偏颇地报道事实真相。真相只有一个,无限迫近真相的重要原则之一即是不加修饰、不加道德判断等这些个人、集体、社会情感在内。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已经成为社情民意上传下达最便捷有效的沟通渠道.主流媒体通过网络评论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倾听民意、汇聚民智,是“放大主流声音,凝聚思想共识”的重要手段.从技术角度来看,网络评论的立场、立意、表述、策划等都体现出不同于传统新闻评论的独特理念与技巧.  相似文献   

10.
新闻采访活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记者与采访对象互相感应的心理过程。一般而论,记者与采访对象之间的心理感应是积极的、双向性的。即记者需要从采访对象那里获得新闻事实,同时,采访对象也需要向记者倾诉困惑、反映情况和宣扬主张。 不可否认,在新闻采访活动中,采访对象对记者的感应,有积极的、符合意愿的;也有消极的、不符合意愿的。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曾作过一次采访对象意  相似文献   

11.
新闻事实和新闻立场在新闻报道中是不能分割的,处理好事实与立场的有机统一,是做好新闻报道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新闻事实和新闻立场在新闻报道中是不能分割的,处理好事实与立场的有机统一,是做好新闻报道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刘影 《新闻记者》2006,(2):35-35
“希望新闻学”提倡尊重生命、关爱他人.这本是新闻工作者应当具备的人文立场,即新闻报道的底线应构筑在善待生命、尊重生命的基础上。然而在新闻报道中,记者往往具有双重立场:人文立场要求记者具备人文关怀,职业立场需要记者准确快速、全面客观地报道事实真相。在激烈拼抢新闻时,这两个立场常常难以取舍和两全,如何平衡媒体责任和社会良知,这是一个亟待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预设是指"说话人对表达话语含义的语境所作的设想"。语用预设可以在简洁英语新闻标题的同时增加标题的信息量,通过幽默讽刺却不失内涵的标题增强新闻的吸引力和受关注度。语用预设在设计、分析英语新闻标题的语言实现形式、信息传播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新闻领域,民生新闻既是一种新闻形态,也是一种新闻态度,更是一种新闻立场。  相似文献   

16.
采访立场,是指记者认识和探索客观事物时所处的位置和所持的态度。忠于事实是新闻采访最基本的立场,但忠于事实并非是不带任何倾向性的所谓"纯客观""纯公正"。记者在其自身社会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立场,就包含着阶级、集团或政治的因素,除此之外,在一定的社会地位和环境中生活,其感情、价值观、文化素养、情趣爱好各自不同,因此在新闻报道中不可能不带有个人的烙印。这就提出了新闻报道的正确性问题。新闻报道的正确性,是对每则新闻报道的要求,更是对每  相似文献   

17.
杨江 《新闻记者》2013,(3):55-57
《人物》杂志对河南"爱心妈妈"袁厉害的报道《厉害女士》一文可探讨的地方实在很多,比如记者暗访的行为规范、实习生采访的素材如何处置、人物报道与调查性报道的写作要求区别等等,在这里,笔者想谈谈立场预设的问题。在兰考大火发生后,笔者第一时间赶到了现场,经过5天的调查采访后,先后写下了调查报道《多面袁厉害》,以及记者手记《兰考大火中的各种声音》等。而细读《厉害女士》一  相似文献   

18.
如何让"非合作型"采访对象开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冰 《青年记者》2006,(14):41-42
近年来,新闻采访遭到拒绝的事件屡屡发生,记者被打被骂的暴力纠纷也时常见诸报端。当然,在记者被拒事件中,新闻记者采访遭拒更多的是以非暴力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可以说,这种新闻采访遭受软拒的情况,在现实生活中更为普遍,对新闻活动的影响更大。“非合作型”采访对象的心理分析新闻采访学把采访对象分为“合作型”和“非合作型”两种类型,“非合作型”的采访对象,即在特定的情境下,对记者采访明确持不欢迎、不合作态度的人。面对记者的采访,为什么有的采访对象积极协作,有的采访对象则消极对抗呢?采访对象这些形形色色的心理有无规律可寻,受…  相似文献   

19.
细释电话采访的利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晓露 《传媒观察》2003,(12):55-56
在新闻采访中,主要的方式是现场采访、目击式采访。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利用电话、互联网等手段进行间接采访,已比较多地为新闻工作者所采用。本文试就电话采访的利弊作些分析。  相似文献   

20.
核心价值体系是由核心价值观构成的思想体系,而核心价值观的产生又取决于社会现实条件与客观要求.本文以前期相关研究为基础,以核心价值观切入,探讨重塑新闻传播业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框架.尤其当代,在人类现代化发展进程中,新闻传播业的核心价值观被认为是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然而,社会危机对新闻传播业在公共服务职能、新闻报道立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