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光亚 《青年记者》2016,(27):102-103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对传统媒体影响到底如何
  据CNNIC统计,截至2016年6月,中国的网民规模达到7.10亿,2016年上半年新增网民2132万,增长率为3.1%。与2015年底相比,中国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1.7%,提高了1.3个百分点,超过全球平均水平3.1个百分点,超过亚洲平均水平8.1个百分点。另外,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6.56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提升至92.5%,仅通过手机上网的网民占比达到24.5%,网民上网设备进一步向移动端集中,手机上网主导地位强化。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提升以及智能手机的全面普及,移动互联网正在逐步渗入用户各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手机上网率也呈现出几何式增长。  相似文献   

2.
数字     
《中国记者》2014,(2):127
6.18亿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1月16日发布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18亿。其中,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由2012年年底的74.5%提升至81.0%,手机网民规模继续保持稳定增长。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当日发布的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2013年全年共计新增网民5383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5.5%,较2012年年底提升3.7个百分点。值得一提的是,截至2013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亿,较2012年年底增加8009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由2012年年底的74.5%提升至81.0%,手机作为第一上网终端的地位更加稳固。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于1997年11月发布第一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并形成半年一次的报告发布机制。  相似文献   

3.
<正>移动客户端的发展概况分析近几年,移动互联网成为当今世界发展最快、最具产业价值、最有市场潜力的新兴行业。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数量达到5.91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4.64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提升至78.5%。手机等移动终端正成为新增网民的第一来源,其作为第一上网终端的地位更加稳固,因  相似文献   

4.
郭怀娟 《青年记者》2016,(23):106-107
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必须进行变革的主要原因 1.传媒格局变化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1亿.同时网民的上网设备正在向手机端集中,手机成为拉动网民规模增长的主要因素.截至2016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6.56亿,有92.5%的网民通过手机上网.只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占整体网民的24.5%.  相似文献   

5.
2022年8月31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5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5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4.4%,人均每周上网时长29.5个小时;其中农村网民规模为2.93亿,城镇网民规模为7.58亿。手机网民规模达10.47亿,占网民整体的99.6%;网民使用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和电视上网的比例分别为99.6%、33.3%、32.6%、27.6%、26.7%。  相似文献   

6.
传媒资讯     
《新闻前哨》2014,(2):5-5
5亿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日前在京发布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18亿.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提升至81.0%。手机继续保持第一大上网终端的地位。此外,  相似文献   

7.
数字     
《新闻实践》2014,(12):6-7
6.32亿南方日报11月25日报道: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最新发布的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到2014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32亿,较2013年底增加1442万人:其中手机网民达5.27亿,较2013年底增加2699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提升至83.4%,手机网民规模首次超越传统PC(个人电脑)的网民规模。  相似文献   

8.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68亿,手机网民规模达5.94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达88.9%.在我国手机网民对各类手机应用的使用率排行榜单中,手机网络新闻用户规模为4.60亿,网民使用率为77.4%.  相似文献   

9.
传媒数字     
《现代视听》2012,(7):2-3
我国手机网民达3.88亿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近日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6月底,我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是15年前的867倍,互联网普及率为39.9%。2012年上半年,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网民数量达到3.88亿,相比之下台式电脑为3.80亿,手机成为中国网民的第一大上网终端。分析称,当前智能手机功能越来越强大,移动上网应用出现创新热潮,手机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1月22日发布的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31亿。其中,手机网民6.95亿,使用手机上网人群占比由2015年的90.1%提升至95.1%。移动互联网发展推动消费模式和经济业态不断创新变化。我国各地区互联网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1.
2009年7月16日,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第2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网民规模已达3.38亿,继续领跑全球互联网;其中,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也已达到1.55亿,约占我国网民总数的一半(46%).  相似文献   

12.
翟慎良 《传媒观察》2014,(10):43-44
正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7月2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27亿,较2013年底增加2699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进一步提升,由2013年的81.0%提升至83.4%。手机网民规模首次超越传统PC网民规模。而在去年,美联社重新修订《美联社员工社交媒体指南》引发关注。新规强调,在确保社交媒体信息的真实性之前,员工不得对相关信息进行转  相似文献   

13.
数字     
《新闻实践》2011,(8):79-80
3.03亿 据新华社6月11日报道,在当天闭幕的天津国际手机展览会上,中国通信企业协会副秘书长钱晋群表示,截至今年4月份,我国手机上网用户达到了3.03亿,手机上网用户在全国互联网用户中比重不断提升,占66.2%。有关机构预测,到2013年手机网民或将超过电脑网民。我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手机上网成瘾的原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2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截至2009年6月。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达到1.55亿.半年内增长了32.1%。手机网民规模呈现迅速增长的势头:学生是最大主体,占31.7%,其中大学生占25.1%。随着手机上网的大学生越来越多.手机上网成瘾的现象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声屏世界》2013,(3):114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底,我国手机上网用户达4.2亿,占到网民总数的74.5%,手机作为第一大移动互联网终端的地位更加稳固。行业人士预测,2013年,主流互联网应用移动端流量占比将全面过半,中国移动互联网时代真正到来!当互联网的"手机时代"拉开大幕,手机网民规模  相似文献   

16.
数字     
《中国新闻周刊》2014,(27):10-10
83.4%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相关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6月.中国网民达6.32亿.其中手机网民达5.2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的比例提升至83.4%,但同时.随着智能手机对功能手机的替代基本完成,智能手机对网民普及率增长的拉动效果减弱。  相似文献   

17.
目前中国4亿手机用户中,在过去半年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数量是5040万人,即网民中的24%、手机用户中的12.6%是手机网民。手机网民的地区差异较大,广州手机网民数目最多,43.4%的人半年内通过手机上过网,目前手机网民数已达到1452万人。江苏、浙江和福建的手机上网人数处于第二梯队,是手机上网网民数相对较多的地区。  相似文献   

18.
据统计,目前我国内地网民人数达到1.44亿,其中青少年网民占82.50%;网民平均每周上网近17小时,青少年网民上网时间更多于其他网民.  相似文献   

19.
邵全海 《新闻实践》2007,(12):50-50
据统计,目前我国内地网民人数达到1.44亿,其中青少年网民占82.50%;网民平均每周上网近17小时,青少年网民上网时间更多于其他网民。  相似文献   

20.
数字     
《传媒》2009,(5)
3.16亿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奚国华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说,2009年一季度中国网民新增1620万人,互联网网民总数达到3.16亿人,用手机上网的网民达到了1.176亿人。奚国华指出,即便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给实体经济带来重创的形势下,互联网发展势头依然不减。互联网宽带化趋势更加明显,宽带网民规模占网民总数的90%以上。IPv4地址资源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