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媒体审判”是“媒体舆论监督权”的滥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闻记者》今年第7期发表了刘太阳先生的《“媒体舆论监督”有悖法治精神吗 ?———与魏永征教授商榷》一文 ,大意是 ,“媒体审判”实为媒体舆论监督的一部分 ,并不有悖法治精神。我觉得他混淆了“媒体审判”与“媒体舆论监督”的区别 ,没有搞清媒体舆论监督与司法独立的关系 ,在实践中是有害的一、“媒体审判”是违法行为“媒体审判”一语出自美国 ,指新闻报道形成某种舆论压力 ,妨害和影响司法独立与公正的行为。1965年 ,美国法院推翻了一起指控诈骗案的判决 ,其理由是 ,在庭审过程中所作的电视录像 ,对被告作了含有偏见的宣传 ,损…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我国民主与法制进程的推进,刑事案件的公开审判制度得到进一步贯彻和落实,审判权运作过程的透明度不断提高,媒体舆论监督的地位日渐突出,监督力度也有了明显的增强,媒体舆论监督已经成为我国加强司法监督,促进司法公正的一支重要力量。应该肯定的是,大众传媒舆论监督由于其自身所特有的开放性和广泛性,为我国的监督体系注入了新的活力,在促进司法公正,遏制司法腐败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舆论监督是把双刃剑,大众传媒对于刑事审判的过分干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刑事审判的独立性,确实存在扭曲司法,改变法定程序偏离合法轨道的越界行使、不正当行使的情况,从而最终导致舆论监督异化为舆论审判损害了司法公正。由此,必需正确处理好媒体监督与刑事审判的关系,使其各司其职,在强化必要的舆论监督,促进司法的公正性的同时,也应对舆论监督活动进行适当的规制。  相似文献   

3.
在当下微信、微博、QQ等各种网络手段日益普及的情况下,舆论的影响愈加突出,起到了社会监督的作用.但是,“舆论审判”的现象,所产生的影响甚至左右了司法审判,舆论不能替代法律,如何引导、用好舆论,值得媒体人深思. 良好的舆论氛围助力司法审判 在前不久的于欢“辱母杀人案”中,舆论监督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确保了司法审判公平、公正.  相似文献   

4.
郑海珍 《新闻战线》2015,(7):116-117
伴随着第四大媒体的出现,现今大众传媒舆论相较于传统舆论更加需要法律的约束和监督。本文通过对大众传媒舆论引导、舆论监督和舆论的弊与利的研究,提出发展符合时代要求的大众传媒舆论观需要法律的监督指导,并通过对大众传媒舆论观中的法律问题研究达到进一步建设和完善大众传媒舆论观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媒体监督一般借助于网络、报纸期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媒来进行。如今,网络技术全面普及,互联网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工具,网络舆论更是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网民们可以在网络上随意发布信息,对于社会上的热点案件,媒体舆论多少都会对案件最终的判决产生一定的影响。许霆案、邓玉娇案、药家鑫案等等,这些案例一次次证明了我国司法审判中媒体  相似文献   

6.
新闻媒体是社会舆论的载体,也是法治进程的晴雨表。近年来,随着社会大众对舆论监督的期望值越来越高,新闻舆论监督与司法独立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引起学界关注。理论上,司法独立与新闻舆论监督可以并行不悖,但在运行过程中,两者却不免产生矛盾。只有不断探求舆论与司法独立的平衡之道,才能实现司法与传媒的良性互动。近年来。“媒体审判”一词开始频繁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媒体审判”是指媒体在案件未作出裁判以前,主观认定案件的事实和证据,  相似文献   

7.
“媒体审判”的原因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放 《记者摇篮》2006,(10):52-52,47
新闻舆论监督正改变着中国新闻传播业的形态,对我国的民主法治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对司法工作的监督,促进了公开司法,弘扬了社会正义。然而如果运用不当,又可能造成“媒体审判”。一、何谓“媒体审判”“媒体审判”一词出自美国,指新闻报道形成某种舆论压力,妨碍司法独立与公正的行为。英美法系国家的审判实行大陪审团制度,陪审团由普通公民组成,如果媒体在开庭审判前就对案件做过多的渲染,就会影响陪审团的公正投票,从而影响判决的公正。“媒体审判”与“罪刑法定”原则相悖逆,然而媒体越俎代庖的情况却时有发生,其原因何在呢?二、“…  相似文献   

8.
从媒体诞生之日起,"媒介审判"作为舆论监督司法的一个副产品,便引起了新闻界和司法界的争论.媒体利用自己舆论监督的职能对司法案件进行先入为主的审判,一定程度上侵犯了司法独立,影响了案件的正常审判,不利于社会的法治化进程.但是,造成"媒介审判"的责任不仅仅应该由媒体一方来承担,它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司法机关职责的缺位、司法机关本身的封闭性、法官独立人格的缺失、舆论的非理性以及舆论监督方面制度与法律的不健全等,都是导致"媒介审判"的原因.因此,要防止"媒介审判",需要司法部门、媒体、大众以及社会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9.
禁止媒体审判已经成为国际共识,但媒体审判有其自身的真实含义。在我国,对媒体审判问题的认识出现明显泛化现象,主要表现为:将媒体对司法案件的正常舆论反应泛化为媒体审判;将正当舆论监督特别是对司法机关的舆论监督泛化为媒体审判;将民意对案件的正常表达泛化为媒体审判;将媒体侵权泛化为媒体审判。本文认为,解决媒体审判问题的根本途径是继续深化司法改革,坚持法院审判的独立性,只有这样才能最终防范和消解媒体审判。  相似文献   

10.
柴文静 《今传媒》2023,(5):125-128
媒体对司法活动的报道是当今法学界与新闻传播学界共同关注的课题。监督司法本是新闻媒体舆论监督的应有之义,但是,随着传统的舆论格局发生变化,媒介审判现象频发。厘清舆论监督与媒介审判之边界问题,有利于新闻媒体明确自身角色与责任,形成媒体与司法之间良性互动的和谐关系,从而推动二者共同发展。本文通过系统归纳总结相关文献,并结合现有的各项规章制度,试图为划定舆论监督与媒介审判之边界提供建议,探索防止新闻媒体越界的具体举措。  相似文献   

11.
随着科技的发展,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已成为必然趋势。在融媒体背景下,网络舆论的影响力逐渐扩大。正向的网络舆论作为舆论监督既有利于维护司法公正,又有利于保障公民的言论自由权。但随着互联网信息时效性的不断增强、渠道不断增多,使得舆论监督走向误区,异化成舆论审判。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融媒体时代改变了舆论传播速度和生态、媒体的利益驱动更加明显、互联网舆论主体多元化和相关法律对舆论审判规制方面存在缺漏。针对此,可以通过加强虚假信息识别能力,实时监控舆论;明确媒体从业原则,提升其媒介素养;提升网友素质,优化网络环境;建立健全相关法律,进行网络监督的方式对舆论审判现象进行规制。  相似文献   

12.
近些年,越来越多的案件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并引发大量的讨论,形成了所谓的热点案件,如“吴英案”“念斌案”等.公众对热点案件的讨论形成了强大的舆论,并对法院的审判活动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甚至造成所谓的“舆论审判”.然而,通过媒体(特别是自媒体)所展现出来的舆论并非合适的审判依据,舆论审判在正当性、可行性和合法性方面存在先天缺陷.  相似文献   

13.
今年10月21日,因车祸致伤的广东佛山两岁女童王悦经医院全力抢救无效死亡.社会大众在诧异路人冷漠反应之时,纷纷感慨“世风日下”.2006年南京“彭宇案”,南京市鼓楼区人民法院判决彭宇赔偿徐老太45876.36元.面对审判结果,舆论沸腾,此后老人跌倒无人敢扶的事件屡见不鲜.显然媒体对此类事件的报道,为人们树立了一个负面标杆,传统道德观念受到冲击.  相似文献   

14.
在网络媒体背景下,数字化技术拓展了信息传播渠道,丰富了传播形式,加快了传播速度,便于言论的快速传播,有助于提升影响力和舆论监督效能.然而,网络媒体在推动舆论监督的同时也在放大律师庭外言论的负面影响.律师庭外言论虽然有助于普及法律知识、监督司法审判,但也存在泄露隐私、舆论干扰司法等风险,故而应当结合网络媒体特征,厘定媒体...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新闻监督与司法独立之间的冲突是新闻学界、业界热议的一个现象。众所周知,媒体报道具有强大的引导和评价功能,但媒体在舆论监督的同时,自身角色功能产生了一定程度上的异化,出现了越俎代庖的现象,由“媒体监督”滑向“媒体审判”。尤其是在媒体没有平衡报道的情况下,法官可能会受到媒体报道的影响而作出不公正的判决,影响了司法独立。因此,不仅要明确舆论监督的范围,还要完善国家权力的配置及司法本身的独立,寻求媒体监督与司法独立之间的一种平衡机制。  相似文献   

16.
羿克 《今传媒》2013,(1):24
在当今社会各种矛盾的凸显的情况下,媒体已经成为表达各种矛盾激化和意见的一种介质,舆论监督作为公共意见的媒介表达,其作用在传媒技术不断革新和进步的时代逐渐显现出来。而传媒与司法的关系从过去的对立关系,渐渐的转变成具有监护权的相对合作关系,媒体舆论对司法审判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从媒体舆论监督到新闻法制,各位学者专家从舆论传媒监督与司法独立的关系、舆论传媒监督与司法独立的契合关系、舆论传媒与司法独立  相似文献   

17.
费兴海  路平 《新闻战线》2023,(21):89-91
“看见”栏目运用技术赋能重构主流媒体话语权和舆论引导力,找准舆论监督的“支点”和“落点”,在选题策划、报道方法、呈现方式、传播效果等方面寻求突破和创新,凝聚社会共识、整合社会力量,发挥舆论监督的建设性作用,推动主流媒体引导力、影响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8.
立体式监督场彰显舆论监督强大力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当今,舆论监督是强化了。还是弱化了?”2008年12月在北京举行的“第8届新世纪舆论监督研讨会”上有人提出这样的话题。专家学者在探讨中回顾近年来舆论监督的新变化,觉得舆论监督发展到今天,由于民众的觉醒及新媒体对民间舆论的承载和表达,使舆论监督形成民意与新老媒体的合流,形成由民间舆论主动发力、新兴媒体强化监督、传统媒体助攻跟进的立体的、交互式的强大舆论监督场,舆论监督步入新的时代。  相似文献   

19.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无论是河南郑州的张金柱交通肇事案,还是沈阳的刘涌案,或是南京的彭宇案,以及近日发生在广州的许霆案,都无不显示出舆论监督对司法的强烈影响。以至于有人惊呼“新闻审判”“舆论审判”干扰了司法独立。本文拟从许霆案人手,浅谈舆论监督与司法独立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最近席卷杭州媒体的官宦子弟钟志斌驾车撞人案,引起了无数杭州市民乃至国内有关人士的关注,特别是多家新闻媒体进行广泛报道后,更是引发人们等待法院的判决。法院方面认为:“这个案子社会影响比较大,肯定对法院有压力。我们欢迎舆论监督,但希望不要干预司法。”就连原告的律师都认为:“媒体在本案中起了80%的作用。可以说,这是媒体的胜利。”媒体对法院审判的影响力达到80%,媒体对案件深入的报道是在干预司法,这样的提法不知是在称颂中国媒体的影响力,还是在表达对法院审判公正性的怀疑。众所周知,法院审判的依据是法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