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高得益 《武当》2009,(7):10-11
六、病功功式 出自太上之“三生万物”。太上日:“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此为道生万物的生成顺序和天地气交而生万物的生成理论。功式是具体的把式,其式、数、顺序都必然合乎道的生成法则:道生一者为太极,太极者天地阴阳之始也,为宇宙之初混沌无物状态。虽然无物却已产生了第一个具体的有,这个有就是太极,  相似文献   

2.
老子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所谓负阴抱阳主要说的是“合”字。  相似文献   

3.
道源正说     
伍义江 《武当》2007,(1):41-42
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者,先天?也。何以为先天?,即先于天而存在,称之为先天太乙祖?,宇宙乃先天?随机变化而生,乃一切原始本源。  相似文献   

4.
祝华英 《武当》2007,(2):42-44
我们中国道教最高的信仰是,宇宙空间的“自然大道”。自然大道,历来被人称之为“造物主”。这主要是形容“大道”有万能的造化能力和能量,也说明“道”之二元化大能量的机能运动,能促进动植万物生命的生生化化。故道祖太上老君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足以说明宇宙中的“自然大道”是化生万物生命的“全息”之本源。何谓“全息”的生命之本呢?即“道”是统领万类生命活力的本根。  相似文献   

5.
三生万物     
《围棋天地》2010,(3):228-228
《道德经》第四十二章首句,“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是一句耳熟能详的话,可是它讲的是什么,却很少有人能说清楚。我在想,这句话是不是与围棋有关联呢?  相似文献   

6.
乔红极喜欢数字“3”,几近痴迷。她的车牌号和手机号都有好几个3。3在中国传统文化里代表天、地、人。老子曾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据说3的广东话发音就跟旭日东升的升一样,由此可以看出曾客居广州的乔红对自己事业的热望。  相似文献   

7.
张升 《武当》2014,(9):20-20
“太极”这个词最早见于《易传·系辞上传》。《传》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此时,天地混沌,阴阳未分,称作“太极”,万物由此而生;清气上升为天,浊气下降为地,“两仪”(即“阴阳”)生矣。此处提出了一个“一”分为“二”的宇宙创成说,“太极”即“一”,分出天地“阴阳”为“二”。老子在《道德经》开篇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眇;常有,欲以观其徼(jiào)。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相似文献   

8.
顺:心生于性,意生于心;意转为情,情生为妄。逆:检妄回情,情返为意;摄意安。心归性地。即意念情志的纷杂为顺,净化返朴为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此所谓“顺去生人生物”,为顺三关;由形化精,精化气,气化神,神化虚,此所谓“逆来成佛成仙”,为...  相似文献   

9.
王和平 《武当》2010,(5):15-18
和者,和日月之精华,和天地之灵气,与自然和谐,谓之和也。三道者,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有道,无为而有为即为道也。  相似文献   

10.
游玄德  黄建军 《武当》2009,(8):46-47
“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有无”是老子在经中提出的一对重要哲学范畴。“有”,指具体存在的事物,“无”,指无形无质的虚无。老子之言无而非无,犹佛家之言空而不空。无之为用,在于由无生有,“无”为万物之始,首先它是“道”的先天之体。其次它还是道生运衍化后的一种物质存在方式,与“有”互依互存,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由“无”有了“有”,之后,“有”继生“有”,有有相生,曰为万物之母。  相似文献   

11.
李克非 《乒乓世界》2012,(11):64-67
19年的努力 2012年9月的黄石,满城尽是乒乓节,无论是作为女子世界杯赛场的黄石新体育馆,还是沿途各站公交站牌,或是远眺磁湖的大型户外广告屏,乒乓无处不在。前两次这般胜景,已是1991年和1993年的头两届“国际乒乓节”了。中国人讲,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从一到二,黄石用了两年,可从二到三,这一步竟然走了19年。  相似文献   

12.
问花之道     
正中国自古就有问道的传统。老子关于道的论述,几近于朴素:"道,事物之行径,道法于自然",由此,则"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认为,道为万物之本,而万物体现自我的本性就是"德",德由道生,是道在万物上的体现。如此说来,问花,其实也是问道。元代著名散曲家张养浩在《殿前欢》中有问花一节:"一帘疏雨暗西楼,黄花零落重阳后,减尽风流。对黄花人自羞,花依旧,人比黄  相似文献   

13.
罗峰 《武当》2005,(1):17-19
太极一词是孔子为《易经》作《系辞传》时提到的,孔子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太者,大也。太,大二字古代常通用。大而能小,小又能大,大中含小,小中寓大。大指相对中有绝对。极,指尽头,极点,系无限之义。“乱极则治,暗极必光”,“极则必变,变则化”。变化之道乃太极也。  相似文献   

14.
陈怀信 《武当》2004,(12):30-31
两干多年来,有关“道”的本来面目,“道”的实义,诸子百家,各有界说,道家有道家的“道”,儒家有儒家的“道”,释家有释家的“道”,法家有法家的“道”……有众论各异处,有众说相叠处,实无一本之定论。要正确把握“道”这一范畴的实义,就须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作三层解释。方可使“道”的实义,由含混而明确,拨开那遮掩的绸纱,看清楚“道”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5.
宋存颖 《垂钓》2008,8(9):80-82
谢春明,1952年生,哈尔滨人。1997年接触鱼拓,成绩斐然,其作品连续在第二届“三元钓饵杯”鱼拓评选、第三届“碧海杯”鱼拓评选活动中荣获一等奖。鱼拓艺术开启了他的另一种人生,并且促成了他与日本鱼拓大师松永正津的一段师生情缘。  相似文献   

16.
一、问题的提出过去,在国内田径比赛中,关于编排弯道分道跑项目的道次,大都是按运动员的成绩顺序,依据裁判法中提示的“四、三、五、二、六、一”或“三、二、四、五、六、一、七、八”的方法,统由大会编排。这种“模式化”编排道次的方法,是否有利于提高成绩,是否符合科学道理,弯道分道跑道次与成绩的关系究竟怎样?从1978年起,作者开始对这一系列的问題逐步地进行了探索和研究。二、研究对象和方法对象为受过多年系统训练,且专项技术和运动成绩比较稳定的优秀运动员。研究方法:调查研究,收集资料,占有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本文就五年来所作的调查研究,占有的数据,列表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7.
李虎  张方海 《精武》2008,(9):26-27
拳学和禅学一样,都是研究宇宙本际和人之本性的。所谓:以禅为体,以拳为用,禅拳不二,拳道一如者是耶。宇宙本际、人之本性和万物之灵、生命之源,都是“道”的别称。“道”是宇宙间一切事象的根源之母.所以人们为了弄清这一本然,从各个不同方面进行了研究.所谓的拳学、禅学、儒学和道学等,都是进入“道”之本然的不同法门而已。“道”主宰宇宙一切,一切事象都是“道”的外在表现形式。人是宇宙中的一种成分.也是“道”的一个外在形态,故人的能力和形态是由“道”来驱使和改变的。  相似文献   

18.
八仙圈     
李麟 《精武》2003,(2):8-11
“八仙圈”属八仙门拳艺,特点是身手运行多走圈走圆,圈环之妙,应用技击则变化无端,用之健身则养气增力。“八仙圈”有三种练法:1.柔多刚少慢练之;2.刚多柔少快练之;3.纯柔无刚缓练之。青壮年可练前两种,初学者或体弱年老者可修习后一种。人手、入门应柔练、慢练,“柔极生刚,慢极生快”,盘之功纯则得阴阳中和之道,  相似文献   

19.
经典择抄     
陈流沙 《武当》2004,(1):22-22
《周易本义》序曰:“《易》之为书,卦爻彖象之义备,而天地万物之情见。……散之在理,则有万殊;统之在道,则无二致。所以《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太极者,道也。两仪者,阴阳也。阴阳,一道也。太极,无极也。万物之生,负阴而抱阳。莫不有太极,莫不有两仪。”《易·系辞上传》第十一章曰:“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相似文献   

20.
析武术理论的哲学基础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武术理论的哲学基础进行探讨。认为,武术在民族文化的总体氛围中,孕育、产生、衍化发展,自然地融合了中国哲学的思想观念。武术理论的哲学基础概括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易经哲学,即“天人合一”整体观、阴阳辩证观、八卦哲学;道家哲学,即“道生万物”观、“反者道之动”辩证法、“气论”;儒家哲学,即“爱人”与“知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