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日科苑》2014,(9):24-24
北京时间9月24日10点30分左右,在经过持续24分14秒的主发动机点火制动之后,根据传回的无线电信号显示,印度首颗火星探测器“MOM”已经安全进入火星轨道。至此印度成功成为亚洲首个拥有火星探测器的国家。目前在火星就有多达7个探测器正在开展工作,其中5个属于美国,  相似文献   

2.
<正>"曼加里安"在印度语中意为"火星船",预计2014年9月将抵达火星。就探测火星而言,全球迄今51项任务中只有21项成功。如果印度这次圆满实现环火星探测,无论对印度还是国际火星探测,都将是很大的成就。那么作为第一次探火即成功的印度,将成为继美国、俄罗斯、欧空局后,世界上第四个取得火星探测项目成功的国家。"更加里安"号也将是第一个来自亚洲的进入火星轨道的探测器。此前,中国的火星探测器"萤火"一号和日本的"希望"号也曾升空,但仅是发射成功,都没能进入火星轨道。  相似文献   

3.
正火星这颗自古以来寄托了中国人无限遐思的红色星球,如今第一次留下了中国人的印迹。5月15日,"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降落在火星预选着陆区。这标志着中国首次火星探测着陆任务取得成功,同时也使中国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实现探测器着陆火星的国家。中国航天再次迎来历史性时刻!5月15日7时18分,距离地球3.2亿千米之外,"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实现火星表面软着陆,稳稳落在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4.
<正>2013年12月2日凌晨,"嫦娥三号"探测器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6日,成功实施近月制动进入环月轨道;10日,顺利进入月面着陆准备轨道;14日,安全实现月面软着陆;15日,成功实施着陆器、巡视器分离和两器互拍,获取了清晰图像,标志着"嫦娥三号"工程任务取得了圆满成功。"嫦娥三号"成功着陆月球并进行就位和巡视探测,实现了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发展战略的第二步目标,在我国航天事业发展中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中科院是我国实施探月工程的主要  相似文献   

5.
《科技风》2011,(19)
本月8日至20日,中国第一个火星探测器“萤火1号”,将与俄罗斯“火卫一·土壤”采样返回探测器一起,择机使月俄罗斯“天顶-2SB”火箭从拜科努尔发射场发射升空,飞向火星。此次火星探测,不但是我国派出第一个进入火星轨道的探测器,也是俄罗斯时隔多年之后第一次重返火星。他们承载的一系列创新型火星探测任务,对人类认识火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资讯     
正中国探测器要去火星了从今年开始,我国将每年的4月24日定为"中国航天日"。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拉开了中国探索宇宙的序幕。46年后,中国又将目光瞄准了火星,"火星全球遥感与区域巡视探测"任务已获准立项,首个火星探测器预计2020年发射飞往火星。探测器将由环绕器和着陆巡视器  相似文献   

7.
正12月17日,在中国科协主办的"探月梦中国梦"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活动上,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嫦娥三号运载火箭系统副总设计师刘建忠、探测器系统副总设计师张!和地面应用系统副总设计师苏彦回应了大众对我国探月工程后续任务和火星探测的关注。"嫦娥"的成功已表明探测火星的能力据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说,"嫦娥"一、二号成功后,我们就有探测火星的能力了。火星绕太阳转一圈是700多天,也就是两年时间,这期间火星与地球要交会一次,交会时它离地球最近,发射窗口最理想。我们正在研制的长征五号  相似文献   

8.
正美国火星大气与挥发演化探测器在历经10个月的旅程后,于9月21日进入火星轨道。印度的"曼加里安"号火星探测器紧随其后,于24日抵达火星轨道。随着这两个地球访客的加入,火星轨道上共有5个探测器在执行任务,再加上已在火星表面上工作的"机遇"号和"好奇"号火星车,这7个探测器正源源不断地为我们传回关于火星这个红色星球的数据信息1."2001火星奧德赛"号探测器发射时间:2001年4月7曰入轨时间:2001年10月24日  相似文献   

9.
科学历程     
正1971年11月14日——"水手"9号抵达火星轨道"水手"9号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用于探索火星的太空探测卫星。1971年5月30日"水手"9号成功发射,飞向火星,并于同年11月14日抵达火星轨道,成为第一个环绕地球以外的其他行星的人造航天器。当"水手"9号抵达火星时,大气布满了灰尘使地表模糊不清。因此,"水手"9号暂停了绘制火星地表的任务。经过好几个月的沙尘暴后它终于传回令人惊讶的地表清晰照片。"水手"9号在火星轨道运行349天,传送了7329张照  相似文献   

10.
正2019年11月,国家航天局首次公开了我国火星探测任务。根据计划,我国将在2020年7月发射火星探测器,开展火星全球性和综合性探测。火星的探测将实行轨道器加火星车的联合探测方式,预计经过10个月飞行,探测嚣将于2021年到达火星,并进行巡视探测。2028年左右将进行第二次火星探测,并在采集火星土壤后返回地球。  相似文献   

11.
正在4月24日第五个中国航天日上,备受瞩目的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一号"。消息一出,中国火星探测任务再次引发关注热潮。最近,火星任务又有新进展。为保障探测信号的接收,4月25日,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建设的70米天线(下称"GRAS-4天线")高性能接收系统在天津武清成功进行了反射体的整体吊装。"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亚洲最大的单口径全可动天线,是完成火星探测器科学数据接收任务的关键设备。"中国首次火星探测工程副总设计师兼地面应用系统总指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副台长李春来表示。  相似文献   

12.
《百科知识》2008,(7):10-11
正在绕火星轨道上运行的“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所携带的高清晰度照相机,成功拍摄到火星北极附近区域山崩的照片。这是迄今人类探测器首次记录到火星上发生山崩。山崩导致类似冰块的物质还有尘埃等从高耸的斜坡上翻滚而下,在坡底处激起巨大的云团。  相似文献   

13.
《百科知识》2007,(11S):I0001-I0004
北京时间10月24日18时05分,中国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嫦娥一号”在地球轨道上进行多次变轨,让卫星不断加速,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到达月球引力范围后,将通过3次近月制动,建立起距月球200千米的绕月球两极飞行的圆轨道,进行绕月探测飞行。  相似文献   

14.
准备启程 近些年来,我国航天探测的喜讯不断,继我国实现载人航天和太空行走后,又开始向外星进军。“嫦娥一号”的成功奔月,为我国月球探测打响了第一炮。现在,一个更伟大的深空探险计划又将起步了:今年10月6日至16日期间,我国的第一个火星探测器“萤火一号”将奔赴火星,行程3.5亿千米左右,历时10个月,预计2010年8月抵达火星轨道,开始独立履行火星探测的伟大使命。  相似文献   

15.
动态     
正"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次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5月5日18时00分,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搭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和柔性充气式货物返回舱试验舱,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约488秒后,载荷组合体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首飞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实现空间站阶段飞行任务首战告捷,拉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务序幕。  相似文献   

16.
国家航天局发布了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着陆火星首批科学影像图.上图为火星车拍摄的着陆平台影像图,图中显示的火星表面地貌细节丰富,火星车行驶印迹清晰可见.下图是火星车驶离着陆平台10米左右处,释放安装在车底部的分离相机,之后火星车退至着陆平台附近,再由分离相机拍摄的火星车与着陆平台的合影.上述图像通过无线信号传送到火星车,再由火星车通过环绕器中继传回地面.首批科学影像图的发布,标志着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17.
美国“圣杯”姊妹月球探测器将于新年前后相继进入绕月球轨道,3月正式开始科学探测任务。“圣杯”A进入轨道的时间预计为美国东部时间2011年12月31日16时21分(北京时间1月1日5时21分).  相似文献   

18.
<正>过去几年间,“胖五”(长征五号系列运载火箭的昵称)很忙。作为我国目前运载能力最大的运载火箭,2020年7月23日,长征五号遥四火箭成功发射执行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的天问一号探测器,开启了我国行星探测时代;同年11月24日,长征五号遥五火箭成功将嫦娥五号探测器送入地月转移轨道,迈出了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的最后一步;2021年4月29日,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将空间站首个舱段天和核心舱成功送入太空,拉开中国载人空间站工程建设的大幕;2022年7月24日,搭载问天实验舱的长征五号B遥三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同年10月31日,长征五号B遥四运载火箭将中国空间站的核心舱——梦天实验舱准确送入预定轨道。  相似文献   

19.
最近嫦娥五号月球采样成功返回和首次火星探测"天问一号"探测器顺利入轨,以及后续的小行星、木星系和太阳系边际探测任务,标志着我国已迈入深空探测发展新时代。行星科学是深空探测战略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行星科学研究涉及地球科学、天文学等自然科学多个学科,具有鲜明的交叉科学特征。本文在分析交叉科学研究和国内外深空探测科技发展基础上,讨论我国行星科学研究现状、机遇和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20.
正天何所沓?十二焉分?日月安属?列星安陈?当年,屈原写下旷世奇文《天问》。该篇诗歌连续对天地、自然和人世等一切事物现象提出172个问题,追寻宇宙的奥秘。2020年4月24日,是第五个"中国航天日"。上午10时,国家航天局宣布,将我国行星探测任务命名为"天问",且将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命名为"天问一号",同时公布了我国首次火星探测标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