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3年10月7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将本年度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三位美国生物学家:耶鲁大学的James E.Rothman,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Randy W.Schekman,和斯坦福大学的Thomas C.Südhof。他们的获奖理由是,在"细胞内囊泡运输的调节机制"领域做出了开创性的杰出贡献。对于非微观生物学的人士来说,"囊泡"是一  相似文献   

2.
2013年10,q7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将本年度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三位美国生物学家耶鲁大学的JamesER0thman,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RandyW.Schekman,和斯坦福大学的ThomasCStidhof。他们的获奖理由是,在”细胞内囊泡运输的调节机制”领域做出了开创性的杰出贡献。对于非微观生物学的人士来说.“囊泡“是一个未知的、抽象的概念,但是其实“囊泡”和我们每个人的饮食、健康都是息息相关的。本文将从科普的角度给大家解读本次诺贝尔奖的工作,以及探讨对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科学家告诉我们:当beta细胞无法正常分泌胰岛素时,我们会得糖尿病;当癌细胞停止与其相邻细胞进行沟通时,它们忘记了停止分裂,因而导致肿瘤的形成;当神经细胞停止沟通时,我们会得神经退行性疾病…… 细胞对周边环境的感知和回应,以及与其他细胞之间的沟通,与我们的生命息息相关.因为我们人体内的细胞无时无刻都在沟通,所以当某一个沟通过程出错时,身体就会出现病症.细胞研究意义重大,故而,2013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布给了研究细胞“囊泡运输”的三位科学家.  相似文献   

4.
数据     
《科学中国人》2013,(10):69
美国拉斯克基金会近日公布了2013年拉斯克奖(Albert Lasker Award)的获奖者,今年共有5位科学家获奖。今年的拉斯克基础医学奖授予美国基因泰克(Genentech)公司的Richard H.Scheller和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Thomas C.Sdhof。获奖理由是在"神经递质快速释放背后相关分子机器和调控机制方面的发现"。  相似文献   

5.
斯德哥尔摩时间10月7日11时30分,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宣布,将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耶鲁大学教授詹姆斯一E·罗斯曼、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兰迪-w·谢克曼和德国生物化学家托马斯-c·苏德霍夫,因为他们发现了细胞内囊泡运输调控机制,也即发现了细胞内主要运输系统的机理。  相似文献   

6.
龙学锋 《百科知识》2021,(34):26-29
20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了3位科学家:美籍日裔科学家真锅淑郎(Syukuro Manabe)、德国科学家克劳斯·哈塞尔曼(Klaus Hasselmann)和意大利科学家乔治·帕里西(Giorgio Parisi),以表彰他们"对我们理解复杂物理系统的开创性贡献".3位获奖者的工作是在看似无序的情况下发现有序,帮助解释和预测复杂的自然力量.真锅淑郎和哈塞尔曼的相关研究为我们了解地球气候以及人类如何影响气候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帕里西因其对无序材料和随机过程理论的革命性贡献获奖.  相似文献   

7.
正2016年10月3日中午11时30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在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颁布,日本科学家大隅良典荣获该奖项。大隅良典生于1945年,是东京工业大学教授、分子细胞生物学家,他在细胞自噬作用的研究中取得了重要成果,为阐明细胞适应环境的机制、细胞自噬作用原理及其生理意义作出重要贡献因此获奖。  相似文献   

8.
新品浏览     
《科学生活》2007,(2):6-6
分子级袖珍密码锁提升信息安全防范级别以色列科学家开发出一种仅有分子大小的键盘锁,这种锁只有在正确的密码(化合物序列和光)作用下才会被激活。除用于信息安全,它还可应用到安检领域,如检测沙林毒气或其他有毒物品以及生物武器。这项技术的核心是一种配备了"连  相似文献   

9.
细胞外囊泡是多种细胞释放的双层膜结构的囊泡统称,囊括了外泌体、微囊泡、凋亡小体及肿瘤小泡,介导着细胞间物质交换及信号交流。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病向肝硬化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和影响慢性肝病预后的重要环节,其中以肝星状细胞的活化为该环节的核心。文章具体综述了细胞外囊泡在不同层面参与肝纤维化的调控,主要是能通过传递核酸、蛋白质等参与调控肝星状细胞活化与迁移。  相似文献   

10.
被称为"上帝粒子"的希格斯粒子决定了一些物质具有的质量,人们在大型粒子对撞机中似乎发现了它的踪迹;但还有一类粒子也很重要,它们是帮我们解开"暗物质之谜"和"物质存在之谜"的一把钥匙,科学家甚至认为,正是这种粒子可以回答——神秘的人,神秘的粒子要解答谁创造了宇宙这个问题,恐怕不得不提到一位古怪的人的名字。  相似文献   

11.
据英国《独立报》报道,玫瑰是红的,而矢车菊是蓝的。92年前,科学家首先在蓝色的矢车菊中发现了花色素,后来科学家又在红色的玫瑰中发现了同样的花色素,谜团由此产生,那就是为什么一种花色素会产生两种不同的颜色呢?近一个世纪以来,科学家一直试图解开这个谜团。日本九州大学的植物学家盐野征明领导的一个科学研究小组发现了新的理论,他们在《自然》杂志上报告说,答案是色素在矢车菊植物的细胞中形成了一种非同寻常的“微胞”,也叫超分子。日本科学家发现,矢车菊中的色素形成一个大的分子联合体,这个联合体由6个花色素分子组成,它们又与另一…  相似文献   

12.
正10月21日何粱何利基金2016年度颁奖大会在京召开。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昌智,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等为51位获奖科学家颁发奖牌和奖金。何梁何利基金最高奖项"科学与技术成就奖"授予我国49岁的杰出结构生物学家施一公教授。此外35名科学家荣获"科学与技术进步奖",15名科学家获得"科学与技术创新奖"。中科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施一公发表获奖感言时感慨良多,当初回国时给自己定下的3个目标如  相似文献   

13.
现代生命起源理论认为在自然界中如何从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大分子进化到能够生长的细胞,是生命起源的一个关键步骤。现在科学家高兴地宣布,他们已经在实验室中基本实现了这个重要的过程,而且还发现,生命的出现比我们想像的要容易。科学家选择了两种原始地球上很可能存在的物质做实验,一种是核酸(DNA的建筑材料),一种是脂肪酸。脂肪酸有一个有趣的特性,它可以自发地形成泡沫状或囊状,水分子可以从这些结构中进出,而一些像核酸这样的大分子会随着水分子流进脂肪酸的囊状结构里,并被脂肪酸囊捕获。当脂肪酸囊捕获了核酸后,33脂肪酸囊会像气球…  相似文献   

14.
科技情报站     
正张弥曼获得2018年"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3月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了今年的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获奖名单。在这份名单中,中国科学院院士、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张弥曼教授赫然在列,成为第六位获此殊荣的中国女科学家。张弥曼1936年  相似文献   

15.
<正>"天使粒子"的出现在科学界迅速引发热议,而伴随其中的两位物理学家的名字——"马约拉纳"与"费米"也重回到大众的视野。那么,他们分别是谁?与"天使粒子"有着怎样的联系?迷之马约拉纳科学界有太多未解之谜,科学家常常是解开谜团或者留下谜团。而要说到一直为科学界津津乐道的谜团,马约拉纳所创造的谜,或许应该排在前几位。这位20世纪20年代闻名于世的物理天才留给世人的不只有他的天才成就,不只有让无数科学家追索至今的科学预言,  相似文献   

16.
自噬是将细胞质内成分用特殊的囊泡包裹并运输到溶酶体内降解的一种保守的分解过程。自噬是一个多重作用的过程,在癌症和许多其他疾病中都可以经常见到自噬的信号转导通路的改变。据报道在肿瘤的发生发展和癌症的治疗中,自体吞噬有促进细胞生存和死亡的两种相互矛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今日科苑》2012,(20):41-42
在探讨201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两位获奖科学家的成就时,中国科学院院士孙昌璞对《中国科学报》记者直言:"在量子研究领域,目前中国的实验水平已经很高了,但相比两位获奖者的成果,因为中国用的都是商业化设备,所以在实验方法和技术上,很难有真正原创性的创新。"10月10日报道10月9日,同为68岁的法国科学家塞尔日·阿罗什与美国科学家大卫·维因兰德分享了201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的  相似文献   

18.
《中国科学院院刊》1996,(6):441-441
第三届中国青年科学家奖颁奖典礼于今年9月20日在中国科技会堂隆重举行。共有15位青年科学家获奖,其中有7位是来自中国科学院的青年科学家。  相似文献   

19.
服药降盐     
<正>日常饮食中摄入盐分过多,是当今肾脏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主要诱因。科学上推荐的盐分摄入量是每天6克,但大多数人恐怕都超标了,因为很多食物里都被添加了盐,比如咸饼干、腐乳、方便面等等。盐分一旦被吃进去,我们的身体一般都"照单全收"。未来,我们或许可通过服用药物来减少身体对盐分的吸收。最近,科学家发明了一种药物,它能阻断存在于小肠细胞中的一种分子的活动,这种分子的作用是把钠离子从肠道内搬运到血液中去。在试验中,60  相似文献   

20.
生命是地球最精华所在,它使地球显得生机勃勃、姿态万千。生命体如何进行新陈代谢是一个至今仍困扰科学家的谜题。研究生命体基本单元即细胞的代谢过程有利于帮助人们早日解开这一科学难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研究员、细胞代谢研究组组长、博士生导师童雪梅就是致力此项极富意义研究工作的青年科研骨干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