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粮食生产中的水资源高效利用是国际上研究的热点之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近期召开了"水资源高效利用与保护"为主题的第74次双清论坛,其中"粮食生产中的水资源高效利用"是此次论坛的主要研讨内容之一。会议围绕粮食生产中水资源利用的工程背景和科学需求进行了讨论,凝练出了该领域需要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包括作物理想耗水与调控阈值、农田水效率多过程驱动与协同提升、区域水资源水联网精准调配、农业高效用水与生态环境的互馈机制,并就开展该领域基础科学研究和建设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试验监测网络及数据平台等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于2003年12月批准依托武汉大学建设。实验室主要进行基础理论和应用基础理论研究。设有五个研究方向:(1)水资源时空变化规律方向;(2)水资源高效利用与优化配置;(3)河流水沙运动规律与调控方法;(4)水电工程结构与施工过程仿真;(5)水电站过渡过程与控制。  相似文献   

3.
<正>稻药鳅无公害高效生态农业新模式是指充分整合稻田的土地资源、水资源和热量资源,对其进行周年性的科学高效利用,将水稻、中药材(泽泻)、泥鳅养殖通过轮作和套作集中于同一稻田,充分利用稻田生态循环系统,提高稻田单位面积总产量和总产值的一种复种新模式,简称稻药鳅模式。该项研究获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资助,我们经过三年试验,集成了理想的搭配模式和关键技术。稻药鳅模式为"水稻+泽泻套养泥鳅",是对传统的"稻田养鱼"的扩展和  相似文献   

4.
1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地球科学计划与资助情况分析1.1 NSF地球科学计划与战略规划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以下简称NSF)自成立以来,已资助和制定了多个地球科学计划与战略规划,如"国际地球物理年"、"国际印度洋考察"、"国际海洋考察十年计划"、"大陆动力学计划"等。  相似文献   

5.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宁夏干旱半干旱区现代节水高效农业关键技术创新与示范"主要针对宁夏干旱半干旱区水资源短缺与利用效率低并存的突出问题,以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为突破口,开展了抗旱节水优势作物品种引选及优化布局、雨水资源就地利用、优势作物补充灌溉技术、旱作精准高效节水补灌设备研发、非充分灌溉与现代用水管理关键技术、旱作耕地质量提升关键技术及优势作物节水高效关键栽培技术及种植模式等方面的研究与示范.课题由宁夏回族自治区水利科学研究院主持承担,参加单位包括宁夏农林科学院、宁夏大学和宁夏农村科技发展中心,课题主持人为宁夏回族自治区水利科学研究院杜历研究员.  相似文献   

6.
合理的用水计划能有效的利用水资源进行当地的农业灌溉和水资源利用,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充分发挥其经济效益。科学的用水计划依据更能正确做好用水计划工作,意义重大,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7.
旱区农业高效用水及生态环境效应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简述了旱区农业水资源利用所面临的挑战,从作物高效用水理论与技术、农业水循环及其生态环境效应、旱区农业高效用水与绿洲稳定性的关系等方面综述了旱区农业高效用水研究现状及进展,聚焦了旱区农业高效用水及生态环境效应的研究前沿与科学问题,并提出了未来3—5年的相关科学目标和重点方向资助建议。  相似文献   

8.
水库管理工作是水利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强水库科学管理,是面对水资源的严重不足和短缺,做好水资源的节约、保护和科学高效的利用,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有利措施。  相似文献   

9.
机载地下矿产与水资源探测仪是实现陆地地下资源和人工目标体的高效、大范围、非接触式探测解释的重要手段,但其一般探测深度为地下30~500?m,存在探测盲区(30?m以浅).为实现全深度覆盖无盲区探测,同时突破国外公司长期以来对我国的技术封锁,在2018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重点专项的支持下,内蒙古灵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牵头,联合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中国自然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吉林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厦门大学、重庆大学、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等多家单位共同承担了"机载地下矿产与水资源探测仪研制与产业化应用示范"项目(项目编号:2018YFF01013300).  相似文献   

10.
水库管理工作是对水库的利用与管理,是水利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利.用是指发挥它的功能和效益,管理是为了确保水库的安全及延长其寿命。加强水库科学管理,是面对水资源的严重不足和短缺,做好水资源的节约、保护和科学高效的利用,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水资源正面临着水污染和短缺的严峻形势,水资源问题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水资源的管理工作应该细致严谨、科学布局,为我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而不断努力。  相似文献   

12.
周玲玲  王琳  余静 《资源科学》2014,36(5):913-921
以缺水城市即墨市为研究对象,结合水足迹核算成果,基于DPSIR模型构建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体系,并采用变异系数法和熵值法相结合的客观组合赋权法确定指标体系权重。研究结果显示:①压力因子权重最大,对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的影响最大,驱动力因子次之,状态因子的权重稍高于响应因子,影响因子的权重较小;②在30个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中,"生态用水比例"指标权重最大,"人口自然增长率"次之;③即墨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呈"升(1999-2005年)-降(2005-2009年)-升(2009-2011年)"的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即墨市日益关注环境保护积,积极响应节水政策,使即墨市社会、经济、环境三者和谐、有序发展。通过与基于常规用水指标体系评价结果的对比分析表明,将区域水足迹的核算结果应用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体系是适宜的、可行的,有利于更加全面地审视区域水资源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3.
《资源科学》2007,29(3):F0003-F0003
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于2003年12月批准依托武汉大学建设。实验室主要进行基础理论和应用基础理论研究。设有五个研究方向:(1)水资源时空变化规律方向;(2)水资源高效利用与优化配置;(3)河流水沙运动规律与调控方法;(4)水电工程结构与施工过程仿真;(5)水电站过渡过程与控制。[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正专家简介:张甜,第十三批国家"千人计划"青年项目入选者,武汉理工大学全球招聘教授、化学化工与生命科学学院学科首席教授。主要致力于生物电合成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在生物电合成,生物燃料电池及开发新型高效的生物环境修复技术等领域取得了若干创新性研究成果。迄今为止已发表国际论文30余篇,其中包括Science、Nature Biotechnology、Trends in Biotechnology(Cell子刊)、EnergyEnvironmental Science等。2018年获"科学中国人(2017)年度人物"称号。  相似文献   

15.
《科学与管理》2017,(1):13-17
清洁高效利用煤炭资源,对于有效改善山东乃至整个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具有重要意义。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快推进全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工作的意见》等政策文件。省经信委、省财政厅出台了《山东省"工业绿动力"计划实施方案》、《山东省高效环保煤粉锅炉推广行动计划(2016-2018年)》等文件,强化措施,铁腕整治,"工业绿动力"计划实现重大突破。淄博市等10个试点市,紧抓机遇,主动作为,创新方式,取得了积极成效。  相似文献   

16.
<正>二十载开拓创新,二十载笃行不怠。2023年,是水资源工程与调度全国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第20个年头,也是实验室在原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基础上获批重组建设的开局之年。二十年筚路蓝缕,实验室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与水电工程安全高效运维等方面取得系列重要成果,荣获22项国家级科技奖励,300多项省部级奖励;二十年奋楫江河,实验室始终聚焦国家重大需求,  相似文献   

17.
探究和预估气候变化下黄河流域极端降水的变化特征,是科学认知黄河水情以及支撑流域防洪减灾工作的基础.本文基于全国水资源二级分区,综合采用"中国区域地面气象要素驱动数据集"和跨部门影响模型相互比较项目(ISIMIP)的降水数据,利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Sen's斜率估计等方法分析了黄河流域及其8个二级水资源分...  相似文献   

18.
为使海河流域的水资源与水环境综合管理水平获得真正的提高和重大的进步,并确实降低对渤海的污染,全球环境基金(GEF)为海河流域提供一笔赠款,用以实施水资源与水环境综合管理,并最终实现三大目标:"真实"节水、农民增收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9.
为改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现状,从水资源系统、社会经济系统、人口系统、生态环境系统四个方面考虑,建立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均方差决策法构建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模型,并对2003-2012年陕西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2003-2012陕西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度大体上处于上升趋势。(2)陕西省水资源复合系统可持续利用状态对社会经济子系统依赖程度较高。(3)制约陕西省未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主要因素在于陕西省水资源与人口系统的不协调发展,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0.
以"百人计划"、"长江学者"与"千人计划"的入选者(共计4 433名)为研究对象,针对其学科领域开展了定量研究,并与美国NSF最新出版的《科学与工程指标》(2016年)报告中的美国高等教育以及美国当前科技劳动力的学科领域情况进行对照分析。研究发现,我国引进的高层次科技人才主要聚焦在生物学、化学和物理学等学科领域。美国在读博士的学科领域前三位分别是工程学、生物学以及物理科学,而当前科学与工程劳动力职业中学科领域前三位分别是计算机和数学家、工程学家和生命科学家。在此基础上,针对未来我国海外高层次科技人才的引进政策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