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胡文瑞  魏漪  鲍敬伟 《预测》2023,(3):1-10
作为我国第二大含油气盆地,鄂尔多斯盆地近年来油气产量快速增长,油气当量规模已超8000万吨,目前已成为我国最大油气生产盆地和第一大天然气产区。其中盆地内最大油气生产单位—长庆油田,依靠科技创新,让“三低”油气田实现可持续效益开发,油气当量突破6500万吨,创造了国内油气田年产油气最高纪录。在油气增储上产的需求下,新能源快速接替,页岩油和致密气已逐步实现规模效益建产。本文依托地质理论创新和关键技术攻关,优化了非常规油气开发的主体和配套技术,多措并举,改革了管理模式,油气勘探开发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加快资源向储量、储量向产量转化,实现地质储量和产量快速增长。盆地内丰富的非常规油气资源,将成为下一步油气接替开发的重要领域,接下来仍需持续加强勘探开发技术攻关,不断提高单井产量及采收率,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实现油田持续稳产上产提供资源和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2.
在"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地资源勘查开采"专项的支持下,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牵头承担了"超深层重磁电震勘探技术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6YFC0601100).自 2016 年 7 月以来,相继开展了 7 个课题的深化研究,取得多项新的进展与成果,创新了实验室超深层岩石物理参数测量技术,研制了 400 kW 超大功率恒流电磁发射系统,研发了重磁电震约束与联合反演方法,开发了超深层地震弱反射资料采集与配套成像技术,评价优选了一批深层 - 超深层勘探目标,推动了塔里木、四川和华北三大克拉通盆地的超深层油气勘探发现.  相似文献   

3.
周松源 《科技通报》2000,16(Z1):53-59
浙江的油气勘探在东海海域取得了突破,沿海第四系浅层天然气勘探开发取得了经验,建立了小规模产能,但陆上油气勘探主体没有突破。究其原因,主要是浙江的油气地质条件相当复杂,海相盆地有较好的烃源条件,但经历多次强烈的构造运动改造和破坏,整体封盖条件已不具备;陆相盆地缺乏生油条件。其次,缺乏适合南方海相领域特殊性的油气地质理论指导,找油观念落后;勘探技术不配套,关键技术不过关。浙江的常规油气勘探可以坚持不懈地探索,需要认真总结油气地质规律。提出一个找油理念,认为浙江油气光辉灿烂的明天要靠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利用。浙江的非常规油气资源是非常丰富的,类型也多种多样,如浅层生物气、致密砂岩气、甲烷水合物、煤层气、沥青、水溶气、深源气、碳酸盐岩复杂油气藏等等。  相似文献   

4.
“中国西北地区构造体系控油作用研究”由西北石油地质局副总工程师康玉柱主持实施,系统开展了中国西北地区构造体系特征及其复合关系研究,探讨构造体系控制含油气盆地成生发展的机理,揭示构造体系控制油气分布的规律,指出油气聚集的有利区带。该项目一方面丰富和发展了地质力学和油气地质理论,另一方面在评价优选的一级区内发现5个大油气田、10多个油气田,对油气地质理论研究和油气勘探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1科学背景海洋资源特别是海洋油气等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开发与国民经济发展关系重大。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的陆坡区及深海平原区发现了许多大型油气田,水深从300m到3 000m。深水区的坳陷中沉积巨厚,采用常规的反射地震方法所采集的资料中,中深层地震信号微弱,干扰严重,地震反射信噪比  相似文献   

6.
南海中南部海域油气资源开发战略价值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南海蕴藏丰富的油气资源,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南海中南部海域我国九段线内油气资源不断受到周边国家的蚕食,严重影响我国海洋能源安全。本文以南海中南部海域主要油气盆地的地理空间位置、资源现状与潜力、招标和开采情况等数据为基础,采用SAVEE方法,结合GIS技术,对南海中南部海域油气资源开发战略价值进行定量评价,为我国勘探和开发南海中南部海域油气资源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南海中南部海域油气资源开发战略的积极因子影响价值主要由油气盆地的资源现状与潜力控制,消极因子影响价值主要由油气盆地的地理空间位置及其他国家的招标和开采情况控制。南海中南部海域油气资源开发战略价值呈明显的梯度分布特征,中建南盆地和北康盆地最高,万安盆地、南薇西盆地、曾母盆地和礼乐盆地次之,西北巴拉望盆地和文莱-沙巴盆地较低,南沙海槽盆地和南薇东盆地最低。  相似文献   

7.
作为河西走廊地区的重要含油气盆地,由于自然地理条件差,且以往勘探多限于盆地周缘(南缘)地区,故武威盆地内部勘探程度较低,给该地区油气资源评价带来了难度。本文从盆地油气地质条件和分布规律入手,以盆地评价为重点,针对石炭系和二叠系地层,主要对盆地构造特征、烃源岩评价、储集条件等油气地质、地化方面进行了研究,由于评价区沉积岩厚度较小,故采用成因法中的数字化积分法和氯仿沥青"A"法对油气资源进行远景评价。通过资源量的计算,表明武威盆地具有一定的油气资源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8.
科学出版社最近出版的新书《中国中新生代陆相沉积盆地与油气》,是学部委员关士聪教授及其同事们积40年石油普查勘探实践,总结写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石油地质理论专著。关士聪是我国著名的老一辈石油地质学家,为了给祖国寻找油气资源,他领导并亲自参加了油气普查勘探,几乎走遍数以百计的中国沉积盆地,为各大油气田的发现和深入勘探作出了卓越贡献。关士聪立足于中国石油地质实践所获得的丰富资料,并且注意综合我国各构造流派理论之所长。针对独具特征的中国中新生代陆相沉积盆地的地质构造、沉积和含油气性,探索盆地的形成机理、发展规律、类型对比和划分、沉积模式、成盆成油期和油气远景预测评价,旨在建立和发展我国的陆相石油地质理论,指导新的找油找气实践,预测和发现新的油气资源。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德生先生是国内外著名的石油地质学家,是新中国石油天然气地质勘探和开发事业的开拓者之一,1978年以前,他一直是我国石油天然气地质勘探第一线的地质家,之后,他又从事全国油气地质勘探开发的科学研究工作,足迹几乎遍及中国含油气盆地和勘探开发的油气田。近日,记者在北京采访了这位德高望重的老科技工作者,在李院士的办公室中,我们一同回顾了老人的科技生涯,那些曲折,那些荣光……  相似文献   

10.
目前油气勘探开发主要面临以下几个难题:一些大的主要油田新增可采储量逐步减少,寻找并开发剩余油气资源已经成为一个主要方向;大规模整装油气资源已经非常匮乏,大型油气田的发现可能性较小,目前的勘探主要面向低渗透、隐蔽型、裂缝型储层和小幅度构造;复杂地表区及复杂地质条件下的低信哚比资料准确成像也面临精细油气勘探的新挑战;全球油气资源匮乏,寻找常规油气资源的战略接替,以上这些问题的解决迫切需要新的勘探技术。  相似文献   

11.
6000米、7000米、8000米……曾经传统的观点一次次被颠覆,入地深度的纪录一次次被打破。超深层油气田的勘探开发,这个过去的"冷门"近些年来已然越来越成为"热点",更被视为各大油田油气开发新的增长点。以胥志雄为代表的塔里木石油人就是在这样的压力和鞭策下,十年如一日地持续攻坚,不断创新,向极限发起挑战。  相似文献   

12.
科技短波     
正我国渤海再获亿吨级油气发现近日,我国渤海再获大型油气发现——渤中13-2油气田,探明地质储量亿吨级油气当量,进一步夯实了我国海上油气资源储量基础,对海上油气田稳产上产、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海油有关负责人表示,由于渤中13-2发现的主体区属于太古界潜山构造,勘探难度大。围绕太古界潜山有没有优质储层和能不能形成油气藏两大难题,中国海油勘探人员通过地质认识创新,提出新的成藏模式认识,成功发现了大型轻质、优质油藏——渤中13-2油气田。为实现储量高效转化,中国海油创新应用勘探开发一体化管理模式,利用现有油田设施快速推动井区建产,探井直接转为生产井进行试采,降低了钻井费用,又增加了油气产量。  相似文献   

13.
<正>没油愁!地下有油也发愁!柴达木盆地素有"聚宝盆"之称,有着丰富的矿产及油气资源。但综合研究表明,盆地高原地质构造异常复杂,是公认的世界上地质最复杂的含油气盆地,一些世界级的勘探难题一直制约着青海油田的发展。青海油田是一个勘探开发60年的老油田,曾经是全国第四大产油区,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已开采40多年的青海油田,由  相似文献   

14.
我国自开展东海油气勘探至发现春晓油气田,在东海总计发现油气田8个。但是,它们全部位于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西部与西南部,而在中国海域,东海陆架盆地拥有最大的面积,特别还包括冲绳海槽盆地与台西盆地,这三大盆地联合构成东中国海沉积盆地,域内现实存在复杂的盆地成因,典型板块构造沟-弧-盆体系地质构造环境和新层系、新领域、新类型资源潜力等问题。因此,厘清盆地形成演化及动力学基础问题,评价东海沉积盆地的资源类型、数量、分布规律、有利区带以及开采前景,具有重要的基础性、公益性和战略性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在国家能源安全战略的驱动下,对油气勘探开发投资力度也不断加大,重大油气发现捷报频传,这在长期从事石油地质、海洋油气地质研究工作的姜正龙看来,是件令人欢欣鼓舞的大好事。"近年来,全球范围内深水-超深水大型油气田的发现使海上油气前景一片光明。"姜正龙感慨道。心怀大志闯油气难关  相似文献   

16.
矿产资源是人们赖以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矿产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浅层资源已被开采殆尽,这就需要相关部门采用最科学合理的措施对深层资源进行勘探。但是从当前我国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地质矿产在勘探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影响到地质矿产资源的开采,因此我们很有必要对地质矿产勘探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王胜利 《内江科技》2010,31(3):61-61,118
储层伤害评价及保护技术的研究是油气田勘探开发过程中重要的技术,也是提高油气勘探和开发质量的重要环节。本文探讨了油气储层伤害的机理,评价油气储层伤害的主要方法和标准。并根据不同的油藏类型,总结了国内外的油气储层保护方法。  相似文献   

18.
我国东北地区油气勘探面临勘探目标日趋复杂、勘探难度不断加大的严峻形势,油田企业增储上产压力大,松辽盆地作为东北地区的主力探区,探明率持续升高,难以实现“储采平衡”,迫切需要扩大油气勘探新区和增加资源量。2013年,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组织实施“全国油气资源战略选区调查与评价”,部署并实施“索伦-林西地区油气资源选区调查”项目(项目编号:1211302108019-2)。索伦-林西地区为油气勘查处女地,地质地貌条件极为复杂,确定盆地范围,查明地层展布,特别是火山岩覆盖层下的地层展布与含油气性,面临极大挑战。该项目在地质调查程度低的松辽盆地西部外围和大兴安岭周缘地区,以中生界、上古生界为调查重点,开辟油气调查新区,探索油气调查新层系和新领域,查明区域油气地质条件及资源远景;选择重点地区部署地球物理勘探和地质调查井(参数井)工程,揭示盆地地下结构、获取油气地质参数,力争取得油气发现。  相似文献   

19.
测井技术又称为地球物理测井技术,是一种井下油气勘探的重要手段,测井技术在油气田开发和钻井工程中有广泛的用途。  相似文献   

20.
“预言家”在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战略选区首席技术专家汪泽成的电脑里,藏着他的“宝贝”--一幅幅我国主要含油气盆地及邻区的构造图和含油气系统分布图。图上面用粗粗细细、密密麻麻、各种颜色标记着油气勘探的构造要素、成藏要素,以及勘探成果等纷杂的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