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日本学术恳谈会事务局长、东京女子大学教授、著名历史学家山根幸夫编著的《明史研究文献目录》一书,最近已在日本东京出版发行。作者以前编著的《明代史研究文献目录》(书中收入了一部分中国出版的论著目录)一书,于1960年由  相似文献   

2.
日本是汉籍在域外最大的资料库.调查、发现、整理日本馆藏汉籍,充分发掘、研究其文献价值,可以与我国的馆藏文献资源形成优势互补,进而推动中国思想史、学术史及中日文化交流史等领域的研究进程.本文在广泛查阅日本馆藏汉籍目录的基础上,以《诗经》为例,梳理出日本馆藏汉籍文献的价值优势.  相似文献   

3.
日本《广告科学》作为日本广告学会的会刊,收录了每年广告学会会员重要的研究成果、研究报告及各类广告文献,是反映日本广告学研究学术进展的重要平台。本文对《广告科学》杂志1975-2009年刊载的学术成果进行量化分析,探讨日本广告学研究的学科视角、理论范式、主题类别、研究方法等方面的演变与特点,以期对我国广告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4.
黄丽华 《出版广角》2018,(12):94-96
左翼文学是英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受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影响.《另一种声音:20世纪英国左翼文学研究》选题新颖、内容丰富、系统全面,具有较强的学术性和思想性,是近年来英国文学研究领域不可多得的一部力作,为中国读者全面认识和评估英国左翼文学提供了重要学术指导和文献参考.  相似文献   

5.
《文心雕龙》研究蔚成大观是中国学术史上的大事。有鉴于此,张少康等撰成《文心雕龙研究史》,并编成《二十世纪文心雕龙研究文存》,一则填补了学科史空白,二则保存了该领域部分资料,三则提供了该领域资料索引,因而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6.
清代钱曾的《读书敏求记》历来被视为古代目录学的经典著作,它在占籍版本学上具有多方面的开拓之功,直至今日仍是我国目录学史研究的重要对象,也是古书版本、流传考订的重要工具书。本文从“作者及成书经过”、“版本系统”、“内容及体例特色”、“学术价值”、“研究综述”等五个方面对《读书敏求记》的产生、流传、面貌、特色、价值和最新研究成果进行全面的概述,以期为古代文献、目录研究者和《读书敏求记》的读者提供尽可能全面详实的资料,使《读书敏求记》在各个相关的学科、领域得到更充分的研究和作用  相似文献   

7.
南宋陈振孙的《直斋书录解题》是历史上重要的目录学著作,受到后人推重,产生了很多研究成果。其中既有立足于作者本人生平的研究,亦有从目录学、文献学角度发掘其学术价值的,还有研究其版本及其流传情况的,取得斐然可观的成绩。更为细致严谨的考订,打开研究思路,改善研究方法,可以使本领域研究得到更进一步推动。  相似文献   

8.
邓衍林是我国“第二代图书馆学人”即“文华的一代”的代表性人物之一,在我国目录学史、图书馆学史上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民国时期,在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从学术边缘进入学术中心的时代背景下,邓衍林编制了其代表性目录著作———《中国边疆图籍录》。文章从该目录的分类、著录、注释以及对舆图和多语种书的处理等方面分析该目录的体例,并指出其学术价值:为中国边疆史地和民族学研究提供资料和线索,继承、发展、完善中国的专科目录编制,对当代边疆目录等专科目录的编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同时,该目录亦存不足:未标文献来源、失于考订、疏于文献统计。参考文献38。  相似文献   

9.
林庆彰,台湾台南县人,1948年10月生。文学博士。在东吴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学习期间,师从著名学者屈万里,得到良好的指导和培养。现任台湾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东吴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兼职教授,《经学研究论丛})主编。从1978年5月写作《丰坊与姚士舞》算起,至今已出版专著6部,主编研究资料和目录10多种,翻译日本学者的经学专著《近代日本汉学家》、《经学史》、《论语思想史》,并有论文60多篇。一、对经学文献学的贡献清著名学者王鸣盛说:“目录之学,学中第一要紧事。必从此问途,方能得其门而入。”(《十七史商榷…  相似文献   

10.
巴人是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开拓者.巴人的主要著作《文学读本》《文学论稿》等都对我国文学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在我国文学理论建设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我国现代文化理论发展建设的过程中,深入研究巴人的《文学读本》《文学论稿》等著作,能够充分挖掘巴人文学理论中的深刻思想,对我国现代文学理论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针对生物医学领域多源文献数据分类体系不一致、学科归属判别困难的问题,在分析国内外主流文献分类体系内容结构与已有映射方法优缺点的基础上,制定生物医学领域分类体系映射规则,提出集语义自动匹配、文献分类数据验证、人工审核于一体的融合映射方法。最终分别建立国际三大分类体系Web of Science、Scopus、FOR中生物医学类目与教育部《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相关类目的语义映射关系,开展用于肿瘤专题文献篇级分类的国内外学科体系映射实践。研究成果能够促进国际学术成果的集中检索、分类组织、统计评价等科研管理与学术分析工作,并为我国学科专业目录调整、人才培养、科研布局等提供决策依据与信息支撑。  相似文献   

12.
近20年来呈兴旺发达态势的比较文学俨然成为了一门“显学”。但在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领域内,东方文学以及东方国别文学之间局部与整体性的比较研究,则是一个似乎常被人忽视的研究领域。而在当下,王向远教授被视为东方文学与比较文学研究界的翘楚与代表性人物,其致力于东方文学与比较文学研究已达20余年,科研成果极为丰硕。不久前,宁夏人民出版社隆重推出了王向远教授的主要代表性论著汇编《王向远著作集》(全i0卷),内容涉及东方文学、日本文学、中国文学、比较文学、翻译文学、中日关系等多学科领域,其突出的学术特色是“大视野”与“开拓性”。  相似文献   

13.
由Mark Edward Pfeifer编纂的《Hmong Related Works,1996—2006:An Annotated Bibliography))(《苗族相关论著,1996—2006:注释文献目录》),已由著名学术工具书出版商Scarecrow Press于2007年秋天出版。这本书收录了1996年到2006年期间的北美地区苗族研究,尤其是美籍苗人研究的学术论著、工具书、多媒体资料以及网络资源,  相似文献   

14.
基于2009年编制的《资源描述与检索》,日本编目委员会深入研究并修订了本国编目规则——《新日本目录规则》.分析《新日本目录规则》与以往各版本《日本目录规则》及RDA在结构与内容方面的变化或异同,在此基础上总结其特点,以期为我国日文编目应用RDA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近读来新夏先生主编,齐鲁书社出版的《清代目录提要》,为中国古典目录学领域又添力作深以为幸. 《清代目录提要》是《中国历代目录提要》的清代部分,尚有清前、清后及补遗部分末曾定稿.之所以以清代作为全书的分割点,主要是由于清代是我国目录学发展鼎盛时期,所编目录数量占古代目录一半以上,这一现象固然与当时社会政治、文化环境及考据之风带来的学术影响有关,更与许多著名学者自觉记录、整理以前未被重视的故旧图籍,根据所见编制大量各种类型目录,用以"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有相当关联.  相似文献   

16.
诈为战前日本的上海史的研究者,虽然著有《上海史话》的米双秀夫很有名,但另一位日本研究上海史的先驱者冲田一也是不能忘记的。冲田一的上海史研究,于太平洋战争期间在上海集中地进行。那些研究主要是弄清上海和日本的关系及上海日本人的历史,调查上海的古迹。此外在上海的地名志研究上也执先鞭。在此基础上,冲田一作成了战前最完备的《有关上海的文献目录入如此众多的研究业绩由于都是战前上海出版的,因而随着日本的战败而流失。现在要看到它们实属不易。此外,战后冲田一由原来自身的研究领域转向以享利·琼斯为中心的英语文学研究…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发展中的少儿图书馆建设》论文集的引文数量、引文文献分布和引文基础文献分布的分析,发现近期儿童图书馆学研究的继承性、与其他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性等特征,以及研究成果的交流规律与信息价值,从而对近期该专业领域的学术水平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发展中的少儿图书馆建设》论文集的引文数量、引文文献分布和引文基础文献分布的分析,发现近期儿童图书馆学研究的继承性、与其它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性等特征,以及研究成果的交流规律与信息价值,从而对近期该专业领域的学术水平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19.
2007年11月17日至18日,由北京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全元文》编委会、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全元诗》课题组共同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承办的中国传统文化与元代文献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会议交流中心隆重举行。来自日本、韩国、大陆及台湾、香港学者90馀人参加了本次会议,其中长期从事传统文化与元代文献研究的知名专家有: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文学研究所邓绍基研究  相似文献   

20.
《傣族书目》是一部收录傣族研究文献的专科目录。也是一部由中国傣族文化研究者编纂,被翻译成英文版本出版的重要参考工具书。本文通过对《傣族书目》一书的分析与研究,确定其不仅有专科目录的编纂特色,又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对目录学研究工作者和傣族研究学者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