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永勤  李素芝 《西藏科技》2002,(5):18-18,20
人才话题亘古不朽,用才之道魅力无穷.人才是建设和改革之本.江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强调指出:"要抓紧做好培养、吸收和用好各方面各层次的优秀人才的工作";"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专业技术干部队伍,是实现我军现代化建设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力量.落实科技强军战略和履行"打得赢"的历史使命,必须下功夫建设一支政治合格、作风优良、业务精湛、技术过硬、结构合理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2.
基于"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需要,论述开展学术英语教学的理论基础和教学的主要内容,提出培养国际化人才学术英语教育的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3.
研究教学型高校关键型学术人才的激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键型学术人才的培养关系到学校的地位和发展层次,对关键型学术人才的激励机制做相应研究显得尤为重要.高校的层次不同对关键型学术人才的激励也有所不同.选取一所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教学型高校作为调研对象,分析研究教学型高校在关键型学术人才的激励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策略,以期对研究教学型高校的关键型学术人才的激励机制的完善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机电工程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是个创新技术竞争很激烈的一个世纪,只有不断的培养专业创新人才才能跟上创新时代的脚步,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创新培养具有必备的数理计算机以及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掌握机械工程专业知识和技能从事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工程能力,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技术型人才.本文首先介绍了当今社会机电工程创新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然后明确了创新人才的培养方向和措施,最后强调了实践教学对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正为加强江西省高层次创新型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根据《江西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和《江西省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以及《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实施方案》,江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制定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以下简称"工程")实施方案。指导思想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等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深入推进人才强省建设,  相似文献   

6.
《科学中国人》2023,(7):74-75
<正>为贯彻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落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以下简称“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才工作的决策部署,推进分类分层的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体系建设,培养造就一批创新型、应用型、技术型专业技术人才,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财政厅、工业和信息化厅、科学技术厅、教育厅、卫生健康委员会制订了《自治区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7.
朱建梅 《内江科技》2018,(1):109-110
针对我国金融改革和经济发展对金融技术人才不同层次的需求,本文就应用型本科院校金融工程专业评估体系进行了认真的梳理和思考,提出只有科学界定专业定位、培养方案、师资队伍、教学条件、教学过程及管理,才能培养出合格的高素质应用型金融技术人才。该研究结论对应用型本科院校金融工程专业建设前期、中期及后期均具有一定的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为进一步加快河北省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依据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九部门《关于印发〈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以及《关于印发〈河北省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2—2020年)〉的通知》,在2003年《关于印发〈河北省新世纪"三三三人才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的基础上,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结合河北省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制定《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实施方案》(以下  相似文献   

9.
当今我国的工业企业已步人高科技的应用领域,加速培养具有较高层次的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至关重要。本文阐述了现代高新技术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论述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应如何适应企业和市场的需求,培养出合格的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10.
《科技风》2020,(1)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计算机已经逐渐应用到人们生活当中,而且专业技术性人才也在随着时代发展在不断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现代社会的发展。再者,树立正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构建完整的课程体系是培养人才的基础,更是符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落地人"的培养标准,促进社会的发展。本文主要围绕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落地人才"培养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1.
<正>南京创业人才321计划,即用5年时间,大力引进3000名领军型科技创业人才,重点培养200名科技创业家,加快集聚100名国家"千人计划"创业人才。"领军型科技创业人才"重点引进3类创业人才:一是国际国内某一学科、技术领域内的学术技术带头人,拥有市场开发前景广阔、高技术含量的科研成果;二是拥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或  相似文献   

12.
我们正处在一个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科技创新深刻改变社会组织形式的新时代。在科技创新活动中,人才是最重要的资源,培养和吸引更多高水平创新人才是我国赢得未来发展先机的重中之重。目前我国人才计划的总体设置仍存在不足,使许多青年人才不得不将本应用于科研的精力分散到追逐以稀缺人才"帽子"所代表的科研资源上去。因此,应以完善人才计划为抓手,一方面扩大以"千人计划""万人计划"为代表的高层次人才计划支持数量,并更多支持中青年科学家;另一方面,要在尊重科学研究规律的基础上改革科研资助模式,形成以项目为基础和以人才为基础并重的科研资助模式,实现对科研人员发展各阶段的全链条支持。尤其应该注重对各类人才计划在国家层面的统筹规划、专业评审和后期考核,避免不合理的重复支持,抑制只认"帽子"、不重产出的浮躁风气。以完善人才计划为抓手推动我国人才建设工作健康发展,对于改善科技领军人才匮乏的现状和改进人才管理制度具有重大意义,将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13.
人才预测是一种战略性的预测,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占全国能源消耗总和的70%以上,在今后一段较长时期内仍然将如此。因此国家对煤炭的开发极为重视。然而看目前煤炭设计各专业技术人员现状与国家建设的重点之间是很不适应的。因此对目前煤矿设计人才进行分析和预测是应该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整个煤矿设计系统对人才要求有不同的层次结构,按学历来说,有研究生、大学生、中专生等层次;按职称来说有高级工程师、工程师、助理工程师、技术员等层次。在每一个层次有不同的专业配置,数量上也有不同的要求,科学的预测要求建立一个比较合理的结构,做到  相似文献   

14.
如何培养现代信息人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管媛辉  肖月 《现代情报》2006,26(12):139-140
本文阐述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前提下,要适应时代发展,培养多专业多层次的信息管理人才。并将信息人才的培养目标与教育体系相整合,以求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科技信息专门人才,以便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求,从而更好的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  相似文献   

15.
正为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术带头人队伍建设,加速培养造就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大力增强高等学校原始性创新能力,持续提升高等学校的学术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河南省教育厅决定进一步加大"人才强校"工程建设力度,本着"整合资源,突出支持重点;规范管理,减少交叉重复;提高效益,强化学校配套;明确任务,加强绩效评价"的原则,整合原有"河南省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工程"、"河南省高校杰出科研人才创新工程"和"河南省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启动实施"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支持  相似文献   

16.
邵华 《科教文汇》2014,(10):166-167
智慧城市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势必需要大量各个层次的专业人才加入。本文从宁波构建智慧城市的规划特点及本地智慧产业区域优势出发,结合宁波本地高校目前的智慧城市相关专业建设实际情况,探讨宁波高等院校培养智慧城市建设人才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17.
在创新人才和技能型人才培育中,为创新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实现可持续共赢,我校与西门子公司展开深度合作,创新"五个"共同的建设模式,实现"四项"合作,建成"先进自动化技术联合示范实训中心"(以下简称"实训中心"),让自动化技术人才的培养迈向高端化、国际化。  相似文献   

18.
智慧城市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势必需要大量各个层次的专业人才加入.本文从宁波构建智慧城市的规划特点及本地智慧产业区域优势出发,结合宁波本地高校目前的智慧城市相关专业建设实际情况,探讨宁波高等院校培养智慧城市建设人才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安徽理工大学工程力学专业的"三个平台,三种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实施方法。采用该培养模式,工程力学专业的学生显著提高了创新与综合实践能力,提升了其职业能力和就业适应性。"三个平台,三种人才"培养模式对国内的同类高校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高校计算机专业为视角,结合本校的发展情况以及市场对数字媒体技术型人才的需求,综合工科专业具有的学科优势,从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建立有效的课程体系和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式这三大方面进行阐述,以探究如何培养计算机专业数字媒体技术方向的人才,推进高校计算机专业技术人才的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