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师:有人说,"看菊"是本文的线索,文章通过写母亲央求"我""看菊"被拒,到"我"答应母亲"看菊"未果,最后妹妹推"我""看菊"告慰母亲,来表达"秋天的怀念"的。对此,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生:第二三次是看菊,第一次是看"花儿","菊花"与"花儿"不同。生:没有什么不同吧,作者这样写,只是为了避免重复而已。生:我也这样认为。题目是"秋天的怀念",而菊花是秋天的典型意象,母亲一再央求儿子看菊,  相似文献   

2.
家书     
延叔喝完第一杯酒,雪花就柳絮般飘落下来。菊麻雀似的蹦进门,喊道:"哥来信了。"延叔接过信又递给菊:"快拆开念念。"菊娘一脸惊喜地从灶间跑出,坐到靠墙的矮凳上,认真地仰起头。菊小心地拆开信,抽出薄薄的一张纸。  相似文献   

3.
家书     
延叔喝完第一杯酒,雪花就柳絮般飘落下来。菊麻雀似的蹦进门,喊道:"哥来信了。" 延叔接过信又送给菊:"快拆开念念。"菊娘一脸惊喜地从灶间跑出,坐到靠墙的矮凳上,认真地仰起头。菊小心地拆开信,抽出薄薄的一张纸。  相似文献   

4.
阅读《家书》一文,回答1-5题。家书胡凯延叔喝完第一杯酒,雪花就柳絮般飘落下来。菊麻雀似的蹦进门,喊道:"哥来信了。"延叔接过信又递给菊:"快拆开念念。"菊娘一脸惊喜地从灶间跑出,坐到靠墙的矮凳上,认真地仰起头。菊小心地拆开信,抽出薄薄的一张纸。"我一切都好,只是钱不够用。春节路上挤,不  相似文献   

5.
宋代王安石《残菊》诗曰:"黄昏风雨瞑园林,残菊飘零满地金",欧阳修笑曰:"百花尽落,独菊枝上枯耳。"因戏曰:"秋英不比春花落,为报诗人仔细看。"向有"拗相公"之称的王安石反唇相讥曰:"是岂不知楚辞‘餐秋菊之落英’,欧阳修不学之过也。"这个小故事争论的焦点虽然是菊落不落花,但其实也包含着对"落"的词义的争论,可见对"落"的词义的争论有很长的历史了。这个"落"字落到了陶渊明的  相似文献   

6.
辅导点拨:小作者用歌曲引入,从地方特色文化"菊花会",体现岭南水乡的"水色匝"以及龙头产业"五金制品",充分展示了珠江三角地区一个特色小镇在文化、经济上的发展。字里行间,表现了小作者对家乡的赞美、热爱之情。"南海之滨,美丽的菊城,你是祖国的一颗明星……"这首《菊城赞歌》萦绕在我耳畔,使我想起了我的家乡——小榄。小榄素以"菊城"著称。记得2008年第九届小榄菊花会就吸引了众多海内外游客前来观赏。一进入菊花会,一阵芳香就会扑鼻  相似文献   

7.
<正>深秋时节,百花凋零。大自然里惟有菊花在傲霜独放,迎着这飒飒的秋风起舞,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菊花一直被看作是凌霜怒放、冷傲高洁的象征。《山海经》载:"女人之山(在河南宜阳),其草多菊。"《礼记·月令》也说:"秋冬之月,菊有黄花。"屈原在遭谗被逐后,写《离骚》以寄志:"朝饮木兰以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菊  相似文献   

8.
邮递员良夫把写着"菊屋酒店收"的信送到东街后,发现那里只剩下一个酒库。一位老奶奶接收了信,并邀他进去喝酒。老奶奶拿出一个陶壶,说:"这是我家珍藏的菊酒。"良夫拿起壶,壶意想不到的轻。老奶奶摊开一  相似文献   

9.
邮递员良夫把写着"菊屋酒店收"的信送到东街后,发现那里只剩下一个酒库.一位老奶奶接收了信,并邀他进去喝酒. 老奶奶拿出一个陶壶.说:"这是我家珍藏的菊酒."  相似文献   

10.
一年秋天,苏东坡去丞相府拜见王安石,恰巧主人不在。苏东坡就在书房里闲坐等候,偶然发现书桌上有一张纸,上面写有一首《残菊》诗:"黄昏风雨打园林,残菊飘零满地金。折得一枝还好在,可怜公子惜花心。"苏东坡在诵读完这首诗后,心里暗暗笑道:菊花深秋开放,最耐严霜,而且只在枝上枯萎,任凭风吹雨打也不凋落,怎么会"残菊飘零满地金"呢?错啦,错啦!于是,他随手从桌上拿起笔,  相似文献   

11.
屈原首次将客观实体--植物"兰"、"菊"视为审美对象,并将其升华为综合性的审美意象."兰"、"菊"的人格化,是顺应历史潮流,高扬人的价值的理想主义寄托."兰"、"菊"意象在唐朝,较之前代得到了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正九花我国养菊花是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的。《礼记·月令》篇云:"鞠有黄花。""鞠"通"菊",可见从三千年前人们就重视养菊花了。自宋代而后,写"菊谱"的就有刘蒙泉、范至能、史正志、马泊州、王荩(jìn)臣等数家之多,著录菊品多至三百余种,真可以说是洋洋大观了。北京人旧时一到秋天把看菊花和种菊花当作一件大事,不论  相似文献   

13.
<正>据说,1969年7月20日,阿姆斯特朗在月球表面留下了人类的第一个脚印,并说出了那句举世皆知的名言:给王菊投票!要说最近最火的人,菊姐说第二就没人敢称第一了。如果你还不知道这个梗是怎么回事,不要慌,你就是"菊外人"了。突然的偶像:从被群嘲到全民pick王菊是谁?我国土创里一个清流般的存在。在时下最火的女团养成节目中第一次作为练习生走上舞台时,外形"黑土壮"、自  相似文献   

14.
霜下杰     
一到秋天,菊花就要开了。陶渊明诗云:"芳菊开林间,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心,卓为霜下杰。"此诗算是道出了菊之韵致。孤标傲世、清高自诩的菊快开了。笔端蕴秀的潇湘妃子,对月长吁,临风洒泪。庭霜寂寞里,迎风摇曳  相似文献   

15.
文学作品中意象的解读有助于学习文本。一篇《爱莲说》,引出千百年来人们对道德模范的追求。文中"莲""菊""牡丹"三个意象表明了作者的价值取向,周敦颐爱君子之莲,因为"莲"清且通,直且香;他理解但不赞同"菊",因为"菊"虽清而不通,虽香而不直;他鄙夷"牡丹",因为"牡丹"不清不净,唯有一团庸俗的香气。  相似文献   

16.
《教育》2009,(3)
广东省中山市菊城小学将菊花文化作为学校的特色文化,以"文化立校,振兴菊小"作为学校的办学主要目标,以菊花自强不息的精神和顽强坚毅的气节影响一代菊小师生。一、营造高效的制度文化  相似文献   

17.
谢贵冲 《云南教育》2015,(Z1):70-71
莲是高士,周敦颐的《爱莲说》,揭示了高士的品格:"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菊乃隐者,陶渊明最是菊鲜明坚定的注脚:"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寄情山水、自得其乐,隐者的形象跃然诗面。兰乃君子。竹因有节、内空,演绎而成气节谦虚。"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可证竹在中国文人心目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正【经典文本】菊痴凌鼎年菊花种类繁多,黄白红紫中,品种也不胜枚举。唯绿色菊花极为少见,而绿色品种中,绿荷花朵最大,绿意最浓,一向被认为是菊之上上品。大凡名贵品种都娇贵,绿荷也极难培植,只少数大公园才有此品种,其珍其贵显而易见。私人有绿荷品种的更不多见,但老菊头有。说起老菊头这个人,可算一怪——他一辈子单身独居,仿宋代名士林逋"梅妻鹤子",自谓"菊  相似文献   

19.
渊明何爱菊?     
宋代理学家周敦颐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陶渊明为什么爱菊呢?他在《爱莲说》中解释说:“菊,花之隐逸者也。”他认为陶渊明爱的是菊的品格。这个看法对当时以至后世都产生了决定的影响,后人不但以此来看待诗人与菊的关系,同时菊也就被看作是凌霜傲雪、超俗脱尘的象征。深秋时节,飒飒秋风,  相似文献   

20.
丁耀亢的诗歌创作相当丰富,其中直接涉及"菊"意象的诗歌有109首,可以分为五种类型,这五种类型共同完成了诗人表达思想和情感的使命,并以其丰富的意象内涵向我们展示了诗人的人生感受。"菊"意象高频率的出现也与丁耀亢特殊的人生遭际和经历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