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灾难事件具有强烈的突发性和不可预知性、非同一般的惨烈性与毁灭性,带给人类无尽的心理恐怖与创痛感,因而,一旦发生,便迅速成为媒体倾力报道的主角和读者争睹的热点新闻。 从地域角度划分,灾难事件新闻分为本地灾难新闻与非本地灾难新闻。2004年12月26日早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近40年全球最强烈地震,引发海啸,并波及东南亚8国,死亡人数在15.5万以上。这是一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灾难事件报道经验的不断总结,媒体的灾难报道模式也逐渐成熟.但是存在的一些问题仍然值得我们思考,其中之一便是灾难报道中的伦理困境如何化解.本文从美国伦理学家约翰?罗尔斯的"无知之幕"理论入手进行分析,探求新闻从业者如何更好地参与灾难报道,兼顾多方平衡.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荷赛"入手分析灾难新闻在西方新闻摄影中所占的比重与分量,并剖析其理论根据,继而回顾我国的灾难新闻 的曲折历程与现状,结合新闻事例,指出我国灾难新闻的图片报道与国际同行在同一领域的差距,并且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4.
董茜 《今传媒》2016,(2):40-41
网络传播的发展与新媒体的崛起使得受众地位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新闻媒体在报道中出现的职业伦理失范问题.本文通过分析"长江之星"沉船事件报道这一典型案例所出现的新闻失实与缺少人文关怀职业伦理失范问题,反省在当前新媒体环境下,在追求新闻时效性的同时还应该确保新闻的客观、真实性;同时,在灾难事故报道中,一个负责任的媒体还应当重视人文关怀与发挥社会监督职能.  相似文献   

5.
"灾难性新闻"因其"负面性"历来是政府和媒体较为敏感的一个话题,其报道机制在理论和实践上都颇为薄弱.而在2008年四川汶川"5·12"地震的报道中,其信息的高度公开化、议程设置的多元化、报道指向的人性化、媒介融合的现代化等表征,使其传播效果达到了最大化、最优化,这在国内灾难新闻报道史上是空前的. "5·12汶川地震"报道模式将对国内灾难新闻的报道机制、新闻理论的变革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6.
彭剑 《新闻前哨》2005,(2):10-11
灾难事件具有强烈的突发性和不可预知性、非同一般的惨烈性与毁灭性,带给人类无尽的心理恐怖与创痛感,因而,一旦发生,便迅速成为媒体倾力报道的主角和读争睹的热点新闻。从地域角度划分,灾难事件新闻分为本地灾难新闻与非本地灾难新闻。2004年12月26日早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近40年全球最强烈地震,引发海啸,并波及东南亚8国,死亡人数在15.5万以上。  相似文献   

7.
花天文 《新闻知识》2006,(10):46-47
“灾难性报道”属于社会新闻的范畴。就象“爱情”是文学作品中永恒的主题一样,“灾难”在新闻报道中也是一个挥之不去、割舍不得的题材,是新闻报道的一个不可忽略的领域。既然挥之不去,就要敢于面对一部人类发展史,实际上就是一部与战争、灾难如影相随、休戚相关的滚滚长河。新闻传媒要关注民生,就应该反映社会生活的完整和真实。任何一个方面的缺失,都不是生活的本来面目。鲁迅说,是勇士就要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既然灾难于人类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就不应该回避它。只有敢于直面灾难,人心才能被更深刻地挖掘,勇敢地挑战灾难。但在上个世纪中…  相似文献   

8.
因肆虐洪水的巨大破坏力造成的灾难后,形成了一个以灾情为核心,纷繁复杂的"新闻场".洪灾"新闻场"呈现的是俯拾皆是的碎片式新闻图景;洪灾报道应该围绕最严峻的灾情,选择性地对新闻事实进行真实、客观、公正的报道.  相似文献   

9.
5月12日14点28分,一场突如其来的汶川特大地震,让所有人都措手不及.也从那一刻开始,地震灾区的受灾情况,群众的生命安危,与13亿同胞的心紧紧联系在一起.在这个危急关头,信息的通畅对于救灾指挥、迅速凝聚国人,变得尤为重要.电视、电台.平面、网络,以及手机短信等在内的各种媒体,立即肩负起光荣的职责与艰巨使命,与党中央、国务院和全国人民共同抗击这一巨大的灾难.  相似文献   

10.
陈雷 《青年记者》2022,(4):93-94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中自媒体生产发布的短视频传播广泛,以碎片的形式拼凑完整的灾难景象.因其叙事主体从专业新闻生产的全知视角转为灾难经历者第一人称的内聚焦叙事,加之影像视听元素的放大效应,极易唤起观众的现场体验感并产生恐慌等负面情绪.专业新闻从业者在灾难短视频的影像叙事中要加强把关,对自媒体信息进行鉴别与释义,塑...  相似文献   

11.
面对灾难新闻,除及时报道、理智,科学地进行分析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把受众的内心体验放在心上,让受众看到生命在灾难中的真实状况,彰显生命的尊严、价值、无私,智慧等人性的光辉.  相似文献   

12.
灾难新闻历来受到新闻媒体的高度重视,报道灾难的新闻图片则因其所具有的显著特点给人以更加直观的感受.不过在灾难新闻图片的拍摄与报道方面,中西方还是存在明显差异的.  相似文献   

13.
目前,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在节目形态上基本呈现两种发展态势--言论性新闻评论与述评性新闻评论.言论性新闻评论以语言表达观点为主,观众从语言中获取观点,可谓之"听"新闻,以<央视论坛>为典型代表;述评性新闻评论以画面叙述新闻事实,观点蕴含于画面事件之中,观众从画面中领会创作人员或媒介传递的观点,可谓之"看新闻",<焦点访谈>为典型代表.这两种节目形态拥有各自固定的收视人群,都有着各自的特点与发展前景.本文从"听"与"看"的角度切入,通过<央视论坛>与<焦点访谈>分析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走向.  相似文献   

14.
李运龙 《新闻世界》2011,(11):197-198
对于灾难事故性事件来说,由于其具备突发性、显著性、异常性、重大性等特点,其较高的新闻价值使得很容易形成对灾难事故原因、现状及责任追究等的调查性报道。因此,从叙事学的角度来对灾难事故调查报道进行分析是十分必要的。本文试图从新闻摘要和新闻事件两个方面对央视大火的两篇调查报道进行叙事学分析,从而探讨灾难事故类调查报道的报道模式。  相似文献   

15.
有一条别开生面的新闻,讲的是最近有一些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集体通过两院学部发出声明,表示辞去"中国管理科学院"的"院士"称号.  相似文献   

16.
现代社会,新闻传播活动是人类主要的文化传播方式,新闻传播从业者则是文化产品的"把关人"和"传送者",他们担负着反映社会的真善美,抨击假恶丑,通过舆论引导实现人类精神文化的根本任务。灾难新闻是以"灾害孕育、发生、发展、危害及预防、抗灾、减灾等人类与之斗争为题材的新闻题材。”灾难报道题材可分为:“自然灾难报道和人文灾难报道”,在近些年的新闻中人文灾难事件的发生频率远多于自然灾害,如空难、海难、火灾、爆炸、恐怖暴力及其他个别意外事故的发生等。  相似文献   

17.
问题的提出 2010年3月27日,青海卫视与湖南卫视签定合约成立合资公司.青海卫视播出的内容,除了重点的新闻、专题、当地重大活动的宣传报道,将全部由合资公司提供.此外,双方将共同组建编审委员会,主要负责对青海卫视制作的节目内容进行全面审核.  相似文献   

18.
丁柏铨 《新闻前哨》2010,(11):11-15
当今时代,各类灾难频发,给人类制造了种种困厄。在人们想方设法应对灾难的过程中,对新闻传媒所作的灾难报道,要求不断有所提高。新闻从业者加大了灾难报道的力度:与此相对应,新闻业界和学界人士对灾难报道的反思和研究也逐步得到加强。不过,依笔者之见,对于人为灾难的研究,仍然是反思和研究中相对薄弱的部分。因此,有进一步提高研究水平的必要。  相似文献   

19.
所谓灾难新闻,就是对新近发生的灾难及其发展,危害、抗灾、救灾等新闻事实的报道.灾难是具有很大破坏力和伤害力的突发事件,由于灾难事件很受社会关注,因而具有很高的新闻价值,往往成为新闻媒体报道的热点.笔者仅以吉化11·13特大爆炸事件报道为例,谈谈如何从灾难新闻中挖掘新鲜话题的体会.  相似文献   

20.
刘玉 《青年记者》2007,(22):68-69
作为以传播信息、"监测环境"为职志的大众传媒,对灾难信息的传播是其应有之义。然而,或囿于观念、或囿于利益,当下灾难新闻传播与传媒所要担当的社会职责差距尚远。有鉴于此,我们认为搞好灾难新闻传播应遵循以下三个基本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