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怪诞探源     
通过对中外文学艺术作品中的怪诞现象的探源和浅析,笔者认为怪诞是一个流变的概念。文章初步概括并分析怪诞的审美特征:反常的构成原则;混合恐惧和滑稽的震惊感;双重性的功能价值。怪诞与滑稽的区别主要在于反常程度、创作态度和审美价值的差异上;怪诞与荒诞的区别在于怪诞更多作为一种创作手法,荒诞更主要是一种观念和意识。  相似文献   

2.
论怪诞     
本文通过对中外文学艺术作品中的怪诞现象的探源和浅析.认为怪诞是一个流变的概念。本文初步概括并分析怪诞的审美特征:反常的构成原则;混合恐惧和滑稽的震惊感;双重性的功能价值,怪诞与滑稽的区别主要在于反常程度、创作态度和审美价值的差异上;怪诞与荒诞的区别在于怪诞更多作为一种创作手法。荒诞更主要是一种观念和意识。  相似文献   

3.
我国美学怪诞泛化的主要表现,是将中国文论中的"怪"当grottesco怪诞。怪诞是恶与滑稽按反常化方式构成的、既可怕又好笑的系统结构模式审美形态。怪是以反常化方式构成的、能使人惊异的一切对象。怪诞的构成成分是恶与滑稽,怪既可以是真善美也可以是假恶丑。怪诞的构成方式是反常化,怪是在常有、现实的反方向上制造陌生、超现实,本质上也是反常化。怪诞的接受反应是可怕与好笑的混杂,怪只是惊。  相似文献   

4.
论童话的荒诞与幼儿的审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荒诞性”是童话在三大母题创作中的重要表现形式。“荒诞”童话作品冲击了几十年来把童话和儿童文学当作儿童教育工具的传统模式,其新奇、热闹、滑稽、怪诞的美学特征与幼儿的审美意识相契合,体现了幼儿轻松、娱乐的审美需求。  相似文献   

5.
怪诞的形态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怪诞在我国很少被人研究 ,它作为一种审美形态 ,由滑稽和丑恶组成 ,滑稽是组合的形式 ,丑恶是组合的内容。怪诞按极端反常的方式构成 ,构成要素具有逼真、熟悉、“只有现在”等超级现实特点 ,构成整体表现出陌生化、觉悟丧失等超现实性质。怪诞感是怪诞特征的一种反映 ,它最基本的内容是好笑与恐怖并生 ,惊骇与焦虑混杂。  相似文献   

6.
“荒诞性”是童话在三大母题创作中的重要表现形式。“荒诞”童话作品冲击了几十年来把童话和儿童文学当作儿童教育工具的传统模式,其新奇、热闹、滑稽、怪诞的关学特征与幼儿的审美意识相契合,体现了幼儿轻松、娱乐的审美需求,  相似文献   

7.
“荒诞性”是童话在三大母题创作中的重要表现形式。“荒诞”童话作品冲击了几十年来把童话和儿童文学当作儿童教育工具的传统模式,其新奇、热闹、滑稽、怪诞的美学特征与幼儿的审美意识相契合,体现了幼儿轻松、娱乐的审美需求。  相似文献   

8.
怪诞是与优美、崇高、悲剧、滑稽并列的审美形态,由丑恶和滑稽两种成分融合而成,以极端反常化为构成方式,既可怕又好笑是其接受反应。马格里特最重要的怪诞特色,主要表现在将物理距离最近和心理距离最远的两物对接、以美恶制造恐怖、以形象图解哲思、人物表情动作缺失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怪诞审美形态演变的客观原因,是审美对象丑恶内容中的害与滑稽方式的反常性,主观原因,是审美主体善恶观念及生活经验的变化。怪诞演变最典型的历时形态有古代的传统的现代的后现代的,怪诞演变最鲜明的异域形态。是精神内核迥异的希腊文明希伯来(基督教)文明与儒道禅文化造成的中西方怪诞艺术。  相似文献   

10.
一从《辞海》的解释看 ,“怪诞”不等于“荒诞”。怪诞 :离奇虚妄。荒诞 :不真实 ,不近情理 ;虚妄不可信。尽管两个都有一个“诞”(虚妄 ) ,两个词的词义都有“虚妄”的含义 ,但一个强调“离奇” ,突出其“奇异的 ,不常见的”一个“怪”字 ,另一个突出一个“迷乱”的即不真实不尽情理不可信的一个“荒”字。二从两个术语在西方的用法来看 ,“怪诞”也不等于“荒诞”。“怪诞”的用法有两种 :一为本义 ,一指一种审美形态。“怪诞”作为审美形态有着其鲜明的特征。首先 ,它由丑恶与滑稽两种要素组成。雨果把它定义为 :“一方面创造了畸形与可…  相似文献   

11.
韩愈诗歌具有奇崛险怪的美学特征,这一特征与荆楚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西方现代派作家们集中运用了荒诞这一艺术手法,随着世界的变幻和艺术的发展,荒诞逐渐发展成为一种艺术思潮,并在20世纪50~60年代取代了丑的中心地位,成为又一新的审美范畴。荒诞的美学意义与荒诞产生的文化背景、成为审美范畴的缘由以及审美特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巴赫金的怪诞现实主义观,从怪诞与民间诙谐文化,狂欢化精神的整体性出发,对怪诞作出了自己的阐释,他的观点已经自成体系,对今后的怪诞美学研究将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和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4.
巴赫金对西方喜剧美学的理论贡献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及对拉伯雷的研究,蕴含了丰富的喜剧美学思想。如何从喜剧美学的角度评价巴赫金的理论贡献是目前学术界较少论及的问题。本文试图考察巴赫金的喜剧美学理论对西方传统喜剧美学的突破与创新,认为巴赫金对笑与喜剧本质的认识富于思辨色彩,突破了片面注重喜剧的否定性内容及伦理意义的西方喜剧美学传统,并将对喜剧的理解扩展到本体层面和认识论层面;同时,他对喜剧的诸种范畴-怪诞、讽刺的分析也有许多创新,对西方喜剧的理论研究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培养中学生的语审美能力,是中学语教学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因此,语教师在讲授学作品时,要注意使用优美的语言精心设计导语,创设审美意境;要注意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让学生通过丰富的想象,发现作品中的美;要注意引导学生利用创造性思维,体味作品中美的内涵。这样,就能不断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从而达到比较高的审美层次和境界。  相似文献   

16.
古埃及是一个神秘的国家。神秘而美的金字塔,纷繁瑰丽的各种文字图画,诡异的木乃伊甚至是让人不寒而栗的木乃伊等都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去探索。在电影方面,以此为题材而拍摄的相关电影里,导演更是将这种神秘诡异渲染的扑朔迷离。本文试图从电影中的有关场景并结合埃及宗教的特点来诠释金字塔、木乃伊和圣甲虫所代表的美学意蕴。  相似文献   

17.
对《局外人》的叙述方式虽然有不同的理解,但一般都把作品的主题归结为主要揭示了“荒诞”。其实,从叙述方式上讲,《局外人》是默尔索面对荒诞和死亡而不屈服,要通过语言重构生活、表明自己对过去的“义无反顾”态度的产物。在默尔索的重构过程中,出现了针对他的两个“法庭”、两个“审判”,即法庭对他的刑事审判、读者对他的道德审判,并因此揭示了两种荒诞。作品的主题也因此更丰富、更深刻。它不仅揭示了荒诞,也表现了默尔索对荒诞的反抗,同时启发读者树立超越荒诞的意识。默尔索则是一个因法庭的荒谬而被扯入“荒诞”中的人,他本人并不荒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