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需要解决行业背景短缺、实践教学能力欠缺和培养缺少政策支撑等问题。应用型本科高校应通过探索关于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双师型"教师的体制和机制,加大"双师型"教师培养力度,探索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的标准和培养"双师型"教师的激励机制等途径来建设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师型"师资队伍。  相似文献   

2.
由于独立学院发展历史短暂,定位于教学型本科层次,以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招收"三本"生源等特殊性,致使其师资队伍存在过分依赖母体高校师资资源;队伍不稳定;重教学、轻科研等问题.对此进行新探索,可以提出如下对策建议:从职前入手,实行订单式培养;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培养"双师型"教师;面向国内外广泛招聘高素质教师;加强对专职年轻教师在职培训;加强科学管理;重点引进学科带头人;解决与公办教师同等退休待遇问题.  相似文献   

3.
“双师型”教师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与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分析当前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目标入手,定义了应用型本科院校中"双师型"教师和应用型人才的概念,对"双师型"教师如何进行课堂教学与工程实践有效结合的方法进行了探索,阐述了"双师型"教师在实践教学中的重要性,体现了"双师型"教师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优势,对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如何培养和激励双师型教师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地方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应加强与企业协同合作,通过"引进、在职培养、外聘"相结合的方式,实施学校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互聘和优势互补,协同"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促进教师教学科研能力接地气,提高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5.
对黑龙江省11所高职院校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和专业课教师比例偏低;硕士以上学位教育占"双师型"教师比例偏低;"双师型"教师中从事专业理论课教学的人数偏多,从事实习实训课教学的人数偏少;具有高级技术职称、行业特许资格证书和专业资格或专业技能考评员资格的教师较少.为此,应建立健全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培训体系和培训制度;充分发挥职教师资培训基地的功能;加强校本教研,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执教能力;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加大职技高师院校的改革力度,调整学科专业设置.  相似文献   

6.
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保障,然而,现实中"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的培养却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普遍难题。本课题试着从双师型教师的认定、队伍建设途径、培养存在的困难、建设和管理的思路等方面对"双师"能力教师队伍的建设与管理进行微探索。  相似文献   

7.
孙利 《文教资料》2021,(3):135-137
加快地方普通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双师型”教师是关键。目前应用型本科高校中“双师型”教师存在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实践能力不强、激励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影响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制约了应用型本科高校的转型发展。探索“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途径及管理体制,对“双师型”教师的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发展的重要因素。当前应用型本科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引进教师的渠道单一、教师职称评定标准简单化以及缺乏有效的奖励机制等问题,影响着“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对此,通过拓宽教师引进渠道、加大现有教师的培训力度、改革教师职称评定标准等举措来促进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相似文献   

9.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新要求,但地方本科院校课堂教学仍存在育人目标定位不清、教学方法陈旧、教学内容重理论轻实践、教学评价重结果轻过程等问题。为此,提出基本对策:教育目标定位为培养有思想的技能型人才;推动课堂教学改革,丰富课堂教学模式;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加强产学研一体化教学实训配套体系建设等举措,以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效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0.
建设一支能适应高职教育的以就业为导向、强化技能性和实践性教学要求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关键,也是高职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方向.本文探讨了新时期"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提出进行职前培养、校本研修和校外引进,提高"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素质与能力,依靠教师主体,实现"双师型"教师的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河套学院专任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以及走访、查阅文献等方式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教师均能认识到应用型高校需要"双师型"教师;一半以上(54.2%)的教师同时承担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双重任务,教师具备双师素质非常必要;对于如何能成为"双师型"教师的认识非常清楚的教师不足三分之一(28.9%),这说明很有必要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在应用型本科高校广泛宣传。研究认为,教师参与实验室工作、申报科研课题、深入行业企业开展社会服务或挂职锻炼、参加专项技能培训、参与行业企业的新技术推广工作、深入行业企业参观考察、参加各类相关学术会议与专家论坛,以及政策的倾斜、制定相应的制度能有效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达到"双师型"教师培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新建本科高校贺州学院转型发展为例,阐述了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对应用型人才培养、创新科研成果、高校服务地方有重要意义,并对贺州学院"双师型"教师现状、存在问题进行了剖析,对"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途径与措施提出了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实验技术与管理》2020,(1):250-252
在工程教育认证的背景下,分析当前高校工程训练中心师资模式普遍存在的问题,结合工程训练中心师资模式的建设实践经验,构建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教学研究能力、"双师型"教师素质的教学团队,在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及创新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作用。研究结果对本科高校工程训练中心师资培养和教师队伍建设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地方性本科院校中,"双师型"教师对提高教学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地方性本科院校的"双师型"队伍建设存在着概念不清、标准不一、培养不力等诸多问题。本文论述了对地方性本科院校旅游管理类专业"双师型"教师界定标准的几点看法,提出地方性本科院校培养旅游管理类专业"双师型"教师最为理想且切实可行的途径是建设实体企业供师生实践,并论述了"双师型"教师的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5.
应用型本科院校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如何进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以培养应用型高水平人才进行探索研究,提出应改变"重理论,轻应用"和"重概率,轻统计"的思想,并建议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中引入概率统计发展史教学、案例教学,融入数学建模思想,开展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6.
康艳  赵利军 《教育与职业》2008,(18):120-122
文章以应用型大学"双师型"教师的含义为切入点,分析了"双师型"教师的具体内涵,提出其在应用型大学中的内涵与扩展应用,并将应用型本科院校和其他院校"双师型"教师进行了对比分析,根据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的特点和现状提出了培养措施。  相似文献   

17.
《石家庄学院学报》2016,(3):148-150
应用型本科院校将办学目标定位于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因此改革原来的教学体系,强化实践能力培养,进行教师队伍的转型建设势在必行.石家庄学院电工电子教学团队在课程整合、实践教学改革和双师型教师培养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对电类基础课程进行了科学规划和整体优化,实践体系突出工程背景,大力培养双师型教师,通过外引和内培两个方面提高了教师教学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8.
在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过程中,“双师型”教师队伍不仅是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也是制约应用型本科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应用型本科院校普遍存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规划、考核机制欠缺,数量偏少,培养渠道单一,管理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从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关于双师型教师内涵的界定出发,以衡水学院学前教育专业为例,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完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机制,建立“双师型”教师考评机制,健全“双师型”教师管理机制,拓展“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的多种途径,有效提升“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19.
才嘉红 《成人教育》2014,(5):110-112
教师的职前培养是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专业化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从世界发达国家教师职前培养发展趋势看,逐步趋向于开放化、多元化,近年来实行的"本科+硕士"模式、"3+2"模式各具特色,学术性和师范性并重,大学与高等师范院校的合作,教育实习特色明显。对我国"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创新我省职业教育师资培养路径提供经验,对建立更为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加强多种形式的实践教育,培养教师的教育改革能力、教育教学的反思和研究能力,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0.
我国原有教师教育体制存在大学与中小学区位分割、职前教师培养主体单一、培养方式方法重知识轻能力、行政部门对教师培训干涉过多、大学教师教学研究脱离中小学实际等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建设新师范是必然选择。新师范以协同论和建构主义思想为理论基础,具有开放性、多元性、专业性、共享性和对接性,卓越教师培养必须对接专业认证标准,充分发挥地方政府、高校和中小学三方各自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