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纲要点击新《纲要》指出:“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像。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要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倾向。”案例一某幼儿画了一幅长颈鹿的图画,妈妈看了后说:“你画的一点也不像长颈鹿。”接着找来一本动物图书,让孩子照着图书上的长颈鹿画画。案例二一次几个小家庭的聚会上,爸爸妈妈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众人面前好好表现一下。一个孩子在大人的催促下唱了好…  相似文献   

2.
刘茉莉 《新疆教育》2012,(3):102-103
音乐活动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幼儿园中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幼儿音乐表现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幼儿的创作过程和作品是他们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这里深刻的揭示了艺术活动的过程。幼儿自主性的创作,充分地表现自己对周围世界的看法,大胆流露自己的情感,使幼儿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极大的快乐和满足。新《纲要》指出:“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那么,如何根据幼儿习得音乐的特点,采取正确的方法,有效地开展幼儿音乐教育呢?  相似文献   

3.
<正>《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创意手工是幼儿喜闻乐见的活动,教师让创意手工活动“活”起来,引导幼儿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可以培养他们的手部协调能力、空间感知能力、手眼协调能力,以及想象力和创造力等。  相似文献   

4.
纲要点击新《纲要》的第五部分在有关艺术教育的问题上强调,“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要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和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的倾向”,“幼儿的创作过程和作品是他们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  相似文献   

5.
《纲要》在艺术领域目标中提出,要“让幼儿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纲要》的内容与要求还说,应当“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感,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感”。美术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来自现实生活本身并且经历过作者亲身体验过的知觉材料远比间接的知觉刺激重要得多”。由此可见,幼儿绘画的训练需要通过多  相似文献   

6.
皇帝的新衣     
设计意图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关于艺术教育的要求中提出:“幼儿的创作过程和作品是他们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倾向。”当前,幼儿园的韵律活动仍存在着忽略幼儿自发的情感表达的现象。其实.在幼儿掌握了基本的技能技巧的基础上.韵律活动更应该为幼儿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让他们在其中体验自由表现和创造的快乐。  相似文献   

7.
新《纲要》艺术领域的目标为“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鼓励幼儿创造性的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作为幼儿审美艺术教育的重要学科——美术活动,它具有形象性、情感性、表现性和创造性等特点,乐意为幼儿所接受。它能表达思想、陶冶情操、丰富想象力、培养创新思维,是幼儿表达的第二语言。孩子们善于用画笔描绘生活的五光十  相似文献   

8.
活动背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  相似文献   

9.
张建萍 《课外阅读》2011,(1):224-224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是明确提出:“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又明确提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小班的孩子的正课时间是很少的,他们的教学内容贯穿到一日常规生活活动当中,作为一名幼儿老师要善于用观察、细腻的眼睛去随时发现每一个幼儿的可爱、求知之处,加以正确的引导,进行随机的教育来发展他们艺术创造能力,以至让他们感到快乐!  相似文献   

10.
新《纲要》术教育的目标中明确提出要让幼儿“能初步感受并喜欢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这样的目标定位淡化了对知识、技能的传授,强调了艺术与生活的联系,明确了幼儿在艺术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引导教育者在艺术活动中注重幼儿的感受,体验和情感表达方式,从而培养幼儿的艺术能力。  相似文献   

11.
邵蕴秋 《考试周刊》2014,(61):188-189
艺术活动是具有感情形式的创造活动,它的具体形象性,它的情感渗透性,与幼儿本身所特有的纯朴性、浓厚的生命色彩及自由创造性质相吻合,因而幼儿容易接受和偏爱。《纲要》提出教师要为幼儿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形式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并开展艺术创造活动。在艺术活动中,幼儿的创作过程和作品是他们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是幼儿主动学习的有力阶梯。我们应支持幼儿这种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引导幼儿进行探究性和主动性的学习。  相似文献   

12.
薛巧 《家庭教育》2004,(6B):19-19
新《纲要》指出:“老师要在美术活动中。为幼儿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达自己的感情、理解和想像。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形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  相似文献   

13.
<正>美术活动是幼儿喜欢的游戏活动,是幼儿园艺术领域教育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活动过程中幼儿会随心所欲地表现自己的所想所爱,其创意往往是成人所远远不及的。因此,它对于培养幼儿的审美感悟力、欣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起着特有的影响和重要的作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艺术领域的教育"内容与要求"中明确指出,教师应为幼儿"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显然,遵循幼儿好  相似文献   

14.
正一、幼儿绘画教学模式构建背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艺术领域明确指出: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绘画活动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一条重要而有效的途径,绘画活动的模式直接影响着幼儿能力的发展。具体地说,在绘画活动中,要以幼儿发展为中心,以促进幼儿发展为根本目的,教师要  相似文献   

15.
幼儿具有好动、爱美的天性,他们喜欢唱歌跳舞表演、涂鸦画画剪贴,以音乐、美术审美活动为主要内容的艺术教育能满足幼儿这方面的认知心理需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下文简称《纲要》)艺术领域的教育"内容与要求"就强调指出:"在艺术活动中面向全体幼儿,要针对他们的不同特点和需要,让每个幼儿都得到美的熏陶和培养。"应"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这说明,幼儿艺术教育中教师应引导幼儿学习掌握最适合自己的多种多样的审美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6.
王钰绫 《考试周刊》2012,(75):188-188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阐述了幼儿美术教育的目标是“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其内容和要求是“提供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情境教育理念强调创设充满美感和智慧的情境.利用暗示、移情的原理,通过角色的转换,强化儿童的主体意识,促使儿童主动地投入其中,主动地活动,让他们在主体与环境相统一的活动中得到全面发展。情境教育以美为突破口。以情为纽带,以思为核心,以儿童活动为途径,通过生活、故事、游戏等多种方式创设情境,从而实现儿童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的协调发展。具体的来说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7.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幼儿的艺术活动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  相似文献   

18.
车晓琳 《考试周刊》2008,(11):227-228
艺术来源于生活,孩子的想象力是无穷无尽的,他们从小就对身边的事物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好奇心,喜欢探索其中的奥秘,《纲要》中指出幼儿期的艺术教育是以培养孩子对艺术的兴趣,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启发他们用各种艺术的手段表达自己的情感,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乐趣为目标.因此,在美术活动中,要为幼儿创设生活化的情境,收集生活中的天然材料,激发幼儿的创作兴趣,从而更进一步激发幼儿热爱生活的情感,培养他们的美术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19.
殷秀兰 《早期教育》2011,(11):49-50
《纲要》指出:“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幼儿的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  相似文献   

20.
田滋润 《考试周刊》2013,(93):190-190
<正>音乐活动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幼儿园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幼儿的音乐表现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幼儿的创作过程和作品是他们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幼儿自主创作,充分表现自己对周围世界的看法,大胆流露自己的情感,在这一过程中得到极大的快乐和满足。新纲要指出:"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