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新一届中国女排已经开始集训了。地点选择在湖南郴州。没有问过新教头陈忠和为什么选择了郴州,我猜他或许是借中国女排首次夺冠前曾经训练过的这块风水宝地,争取率新一届中国女排在2004年奥运会再现昔日辉煌吧。不过,我内心宁愿他是冲着郴州那座曾经一直默默守望的竹棚而去的。 展示给读者的这张竹棚外观的景象,依稀可辨的棚壁,仍不难想象当年竹棚的简陋。记得十年前,我赴郴州排球训练基地采访时,一眼就为那座低矮破旧的竹棚所震憾。她和周围新建的现代化训练馆是那样的不协调,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反差。采访当中我强烈地感受到基…  相似文献   

2.
几年前 ,中国女排绝对是支绩优股 ,就像中国股市中的长虹、海尔 ,说起年度报表中的数字都让人那么振奋 ,握着它们作中长线投资觉着那么踏实。世界杯赛上与日本人一仗 ,伤了中国女排的元气。此番失利 ,有人问中国队莫非落到重提冲出亚洲的地步?有人甚至将其与垃圾相提并论 ,这显然戏过。说起来胡进真不是个福将 ,本来待重组时可以加强一下队伍的实力 ,他的高点立体进攻也颇具说服力 ,无奈关键时刻损兵折将 ,更要命的是1 97米的赵蕊蕊受伤 ,高点的高没了。费尽心思搞一场重组只落下个一纸空文。虽说中国队在此次世界杯赛上只得了第5名 ,…  相似文献   

3.
一、遗憾的回忆   大概我们每个人都不会忘记 1993年 9月 24日那个不眠之夜,大家屏住呼吸,等候凌晨 2点 27分萨马兰奇宣布关于 2000年奥运会申办的结果。他在宣布时对申办国家表示感谢,第一个提到“北京”,由于许多人求胜心切,也没听懂英文,立刻就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事先准备好的爆竹放了起来,有些地方狮子舞了起来,许多人热泪盈眶。但当电视台接着播送了悉尼的狂欢场面,才醒悟过来,心凉了半截,多少人为这次申办失败而流下遗憾和失望的泪水。   我早在 1984年参与《 2000年中国的体育》国家课题时,在结束语中我曾以极大的…  相似文献   

4.
圆梦洛杉矶     
今年又是奥运年,二十年前,中国女排在洛杉矶奥运会力夺冠军并实现了“三连冠”,今天回忆这段往事,对即将出征雅典奥运会的体育建儿,仍是一种激励和启发。  相似文献   

5.
奥运不眠夜     
2001年7月13日晚10点零9分,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用略显激动的声调宣布第29届奥运会的主办城市是北京时,一直守候在电机机前的我也不禁欢呼起来。中国终于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中国人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了。八年前以二票之差败给悉尼的遗憾与失望没有让中国人的申奥行动止步。相反,在这八年里,中国十几亿人上下一心,励精图治,申奥热情有增无减,我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征服了整个世界!此时,作为一个中国人,我真地感到无尚的荣耀。 当我还沉浸在申奥成功的喜悦中并自我陶醉时, 窗外庆祝胜利的恤炮声已姆响起 我连忙附到…  相似文献   

6.
在欢庆新世纪初年之际,我希冀一个宿愿,同许多与我一样对中国女排爱至深,情至切者,期盼着能由中国人在北京承办的第29届奥林匹克盛会上,中国女排再完成一次世纪性的登顶。重塑辉煌。 虽然,我知道那是一种奢望,但女排姑娘们竭尽了心力,又怎能责备她们辜负希望呢?无论如何,我还是不愿舍弃这萦绕心头的眷恋。 望着窗外纷飞的新春瑞雪,与昔日的队友们在畅叙喜迎千年的欢愉间,不经意地又聊到了排球。谈起令人魂牵梦系的女排。我便陷入了忘情的回忆,在梳理排球给予我的喜怒哀乐和不解的情结时,须臾间。便有了不吐不快的感悟。 西…  相似文献   

7.
必须树立“以训练为中心”的指导思想袁伟民同志在全国排球训练工作会议上,言辞恳切地指出,一支有希望的运动队,必须树立“以训练为中心”的指导思想。他说:“有人提供一个数据,一个世界冠军水平的排球队员,起码要完成12,000小时的训练。我当教练那时候,国际上高水平的运动队训练量都特别大。中、日、美女排全年训练日估计都在300天以上,日训练都在6小时以上。排坛征程告诉人们:成功和汗水是成正比的。”他回忆,过去中国女排之所以能拿下“五连冠”,中国男  相似文献   

8.
祖国,我爱你     
我是一名国家队年轻的乒乓球运动员,在乒坛沙场征战南北的体育生涯中,最令人激动而难以忘怀的就是国旗升起的时候。 记得在天津43届世乒赛上,当中国男队以3:2战胜瑞典男队时,整个天津体育馆都在欢呼,全国人民也沸腾了,我更是有种无法抑制的激动。当五星红旗高高升起时,我想到,这红旗代表了太多,它  相似文献   

9.
20年来中国女排起伏跌宕,主教练一职多次易手,最终传给了陈忠和。20年的等待,机遇终于降临,2004年8月28日雅典时间22点29分,当中国女排主攻手张越红的重扣直落地板时,期盼了整整20年的梦想终于实现了--中国女排夺得奥运会冠军! 雅典和平友谊体育馆内沸腾了。每个中国人的眼睛里都充满激动的泪花。这场历时159分钟的金牌争夺战,曾把每一位中国人从天空拽到地狱,又从地狱抛向天空。每个人都亲身体会到什么叫刻骨铭心。在体验过女排姑娘们给我们带来的喜悦后,我们再来回顾夺冠的历程,思考中国女排今后的路程。  相似文献   

10.
痴情不改     
我原本是一名体育教师,二十年前的一天,领导找我谈话,准备调我到《中国学校体育》(原为《学校体育》杂志)去当编辑,问我有什么意见没有?我说如果是征求我的意见,不去,如果是组织决定,服从。领导觉得我说话很实在,也就不拐弯抹角了,说是组织上已经研究过了,杂志正在筹办之中,急需要人,决定调我去。如果我确是舍不得自己的专业,调去后还可以兼点课。事情就这样定下来了。我原以为自己是学体育的,科班出身,上大学时还当过学生会的宣传部长,毕业后,搞过教学管理,当过教师,编过教材,如今让我当编辑,不就是改改稿嘛,小菜一…  相似文献   

11.
美国筹备了多年的“华盛顿2006”世界邮展终于开幕。笔很高兴有机会参加这十年一次的集邮盛会。记得十年前的“太平洋97”邮展是在旧金山,因离纽约太远没有去。再早十年,1986年在芝加哥,那时我还在中国,要参观美国的世界邮展,连想都没想过。  相似文献   

12.
首战全国赛     
汤昕东 《垂钓》2006,6(11):36-41
凡事都有第一次。我还记得第一次参加竞技比赛时的情景,记得我这个菜鸟选手首次打比赛时的那种紧张,以及遭遇的尴尬和糗事。当然,我也记得第一次捧得奖杯时的兴奋和激动。然而,当那一切都已成为谈笑与自嘲的往事时,我又站在一个新的起点,那种感觉似曾相识。只因这是《垂钓》第一次组队参加全国赛,同时也是我个人参加的首个全国性的赛事。  相似文献   

13.
看过悉尼奥运会现场直播的读者想必还记得这样一个场景:跆拳道赛场上,当陈中漂亮地击败俄罗斯选手,又为中国奥运军团夺得一枚金牌时,记者们团团围住总教练陈立人:“你现在最想念的人是谁?”这个问题已经问过好几个教练了,回答有想念亲人的。有感谢领导的……这回记者们得到的是一个与众不同的答案:“我最想念的是在家的陪练运动员。”  相似文献   

14.
郎平回国担任中国女排主教练,一时成了国人关注的焦点。 一个优秀运动队教练的变更,本来是十分平常的事,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但近日中国女排易帅,却异乎寻常的引人注目,掀起了一个不大不小的波澜。因为这不仅仅是一个人的变动,而是国人在关心中国女排这支队伍的成长,在关心中国排球事业的兴衰。 保持五连冠,威震世界体坛的中国女排,曾给国家与民族带来巨大的光荣与鼓舞,近年却滑入谷底,是何原因,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思考。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众说纷坛。有人说中国女排勇于拼搏的光荣传统与刻苦训练的优良作风没有继承下来,有人说中国女排技术不成熟,特点不突出,也有人说中国女排训练不系统,质量不高,还有人说教练的指导思想不明等等。  相似文献   

15.
每当看甲A时,我总会怀疑我的智商,原因是看不懂的太多,难以理解的太多。当一件事物你怀着满腔热忱看了6年还莫名其妙时,你会感觉像一个蹲了6年班的小学生一样,觉得自己的脑子有问题。 首先让我看不懂的是甲A的老板们。记得上学时,老师便谆谆教导我们说,在商品社会里,投资的终极目标是利润。哈耶克也曾经说过,没有人会对一项没有希望的事业始终投入热情,除非不断有人施加外力。显然没有人逼着老板们来趟足球这潭水,那我就不明白了,都说干足球赔钱,都说在中国靠足球赚钱几乎天方夜谭,但何以有钱的企业仍然前赴后继,乐此不疲呢?  相似文献   

16.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旅程 ,作为一个年过不惑之年的女体育教师 ,我也在自己的跑道上追逐理想。两年前的一天 ,我接到了省成人教育学院和师大体育系专升本函授学习通知书。从而引起了一场家庭“内战” ,丈夫极力反对。同事们也不解 ,一个有了满墙竞赛奖状和中学高级职称的人还追求什么?打开记忆的闸门 ,儿时的情景仿佛历历在目。孩提时 ,正赶上三年自然灾害 ,贫寒的家境使我因营养不良而体弱多病。记得八岁那年 ,我得了肾病 ,为了给我治病 ,父母花去家中所有的钱。大病初愈后我就瞒过家人每天长跑到邻村编织竹器 ,想为自己编织求学梦 ,也因…  相似文献   

17.
编辑部的同 志打电话来: “2001年是中国女排首夺世界冠军二十周年,写点什么吧。” 呀,时间过得真快,距三大球首次在世界上夺冠,已过了二十个春秋,算是一段不短的历史了。二十年在人生的记忆中,很多事情已被尘封与淡忘,但中国女排那次历史性的突破,回忆起来,却韵味十足,依然历历在目: 忘不了袁伟民那掷地有声的动员:“祖国人民要你们拼,要你们搏,要你们全胜,这场球拿不下来,你们会后悔一辈子!” 忘不了“铁榔头”郎平那忘情的呼喊:“现在我们是世界冠军啦!” 忘不了周晓兰那天安门城墙般的泰山压顶;忘不了身高只1…  相似文献   

18.
我与排球结缘是1984年洛杉机奥运会。 中国女排此前已获得两次世界冠军,但还未取得奥运会金牌。她们在比赛中的拼搏精神深受国人的敬佩,我们全家人都喜欢上了中国女排,年幼的我也不例外。逢有女排赛事转播,一家使早早端坐在十四寸黑白电视机前,尽管有时信号很不理想,只能听到宋世雄解说的声音,却没有图像,即使听比赛,我们也小忍关掉电视。 记得中国女排与美国队那场小组赛,9岁的我很早就在电视机前抢了一个好位置,好不容易等到比赛开始,正当中国队输掉第一局的紧张时刻,电视机好象故意为难我们,突然没了信号,连声音都听…  相似文献   

19.
排球故事     
我是一个喜爱运动的人,尤其喜爱那些一网之隔的体育项目:乒乓球、羽毛球,自然还有排球,都极喜欢,且水平不俗。可以证明“水平不俗”的具体事例:乒乓球得过一个炮兵团的冠军,这虽是二十多年前的战绩,近况却也不坏,在今年春节举行的中国作协机关乒乓球比赛中,我力战群雄,再次获得了男单冠军,现在奖杯赫然放在我的办公室,能证明我二十年前战果不虚。乒乓球水平,仅只是“县团级”,感觉再好也不行,相反倒是另外两项:羽毛球与排球,都充当过一个步兵师的代表队成员——“地师级”水平,还过得去。二十年前一个步兵师,且是驻扎在…  相似文献   

20.
昌沧 《中华武术》2005,(11):21-22
我记得有位大科学家说过,一个大写的人,应对人类社会有所贡献!要索取,更要给予。用我们传统的说法,就是一位有出息的人,应为社会主义祖国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立德、立功、立言”。我想,当一位有出息的人创造了丰功伟绩,又有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即应由自己或他人把这些伟绩和经验,不论用什么体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