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名编辑论     
任火 《编辑之友》1997,(3):24-25
走向世纪之交,中国编辑界提出了一个口号,不,应该说是亮出了一面旗帜——“做名编辑”这是脱离了世俗化功利追求的精神超越,这是抛弃了依附心态的人格自觉。它向世人展示着中国编辑界的成熟、潇洒与自信。  相似文献   

2.
论学术期刊编辑的独立人格精神   总被引:16,自引:6,他引:16  
颜帅 《编辑学报》2001,13(5):290-291
认为学术期刊编辑的独立人格精神的主要表现是编辑对刊物的选题策划有独到见解,对刊物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以及在期刊生产和管理过程中坚持自主性等。培养编辑的独立人格精神,要强调提高编辑的专业学术不水平和工作能力,并拓宽知识面。指出树立独立人格精神在编辑实践中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一、编辑的社会作用编辑与著作是两种性质不同而又互相依存的工作。作者的作用和地位为世人所熟知,而编辑由于并不直接生产精神产品,其作用和地位不易被人重视。古时,出版业中并无以编辑为专业的人,历史上出现的著名编辑,都是大学问家,并不以编辑为专业。现代出版业中出现了职业编辑,发展为社会分工中一个行业,他们在社会文化建设上所发挥的作用可大略概括  相似文献   

4.
编辑职业道德建设的管理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辑工作是整个文化出版事业的中心环节,编辑主体的文化素养、人格修养直接影响到作为精神产品的出版物质量的高低。编辑作为精神文化产品的出品人和把关人,肩负着启迪民智、普及教育、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历史重任,因此必须具备高尚的人格修养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换句话说.要造就高质量的出版物,编辑人员不仅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过硬的业务素质,更需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高尚的职业道德是做一个好编辑的前提.是编辑做好工作的基本条件和要求。  相似文献   

5.
学者型编辑的知识体系与智能结构杉木学者是一种泛职业的称号,通常是指具有高尚的人格力量并领人类文化风骚的一群人。虽然学者不一定是编辑,但编辑应该向学者化的方向努力。我们知道,文化的积淀和传递并不是自然产生的,它的优化趋势根本上是取决于物质实践的检验,但...  相似文献   

6.
编辑文化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的编辑学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编辑学”从无到有,现在逐步形成了完整的学科体系,它的发展是与编辑出版工作的发展相一致的。编辑学的理论研究工作者们,通过借鉴和吸收现代诸多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努力寻求和探索适合编辑工作实际和编辑规律的研究途径。新世纪的编辑理论研究需要创新,学科的观念要开放,学科的内容要拓展,学科的方法要多样,这样,我们的编辑学研究才能更加深入。笔者提出用“文化学”的视角来看编辑工作,是因为编辑工作本身是文化工作,编辑事业是文化事业,编辑使命是文化使命,还因为这是编辑交叉学科的研究与探索的尝试。编辑文化编辑文化编辑的定义有很多种。从编辑的社会文化学地位来看,“自书籍产生以来,编辑工作都是以信息传播为目的,以选择和加工为特征的社会文化活动。”(阕道隆《书籍编辑学》)编辑不仅仅是图书的编辑,还包括电视、杂志、报纸、电子出版物等所有出版物的编辑。什么是文化?文化的定义概括起来说一般分为两大类:一是狭义的文化,如英国人类学家泰勒给文化下的定义,即文化“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所获得的能力与习惯的复杂整体”。狭义的文化强调的是精神文化。二是广义的文化,它不仅包括精神文...  相似文献   

7.
编辑主体意识与编辑学研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辑学研讨所带来的不仅是一门新型学科的创建,而且——或许更为重要——是编辑主体意识的萌醒与复活。编辑主体意识的确立使编辑学的创建过程成为编辑群体精神文化的升华过程。 我们看到,在编辑学中涌现出一系列散发着时代气息与精神的全新术语——文化策划者、文化设计师、社会活动家、把关人、选择者、导向者……,这充分表现出我们的编辑同仁为自己重新定位,以使自己扮演更为重要的社会角色的热忱与信心。这意味着编辑观念正在发生重大变革。编辑精神正在获得一种创造性的活力。由于编辑职业的隐匿性和依附性,使得编辑形象朦胧模糊,而且时常被人忽略乃至遗忘。“剪刀加浆糊”、“为他人做嫁衣”,这种褒贬兼而有之的评价,使编辑的社会地位飘忽不定,编辑似乎总是在扮演小矮子的角色。对编辑角色的重新定  相似文献   

8.
杨晓鸣 《编辑学报》2001,13(2):65-66
编辑活动是编辑对精神产品的选择,加工,并使精神产品达到增值的文化实践活动,与其他实践活动一样,编辑活动也受到客观规律的制约,编辑活动作为有规律可循的文化活动,能动性与受动性相统一是编辑活动的基本规律之一。  相似文献   

9.
编辑主体情感与编辑文本审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一定层面上来看,审读活动是编辑主体的情感活动过程。没有情感就没有编辑对职业岗位的价值及理想的追求,就没有对真理、真知及科学精神的热诚,就没有对人类进步文明的期盼和对传承、创新人类精神文化的追寻。编辑的情感特质渗透与显现于编辑的审读动机、审读心境、审读人格中,并对审读活动产生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编辑主体是指在编辑活动中具有认识和实践能力的个人或群体。他们在编辑活动中选择、整合、优化和输出人类的精神信息和文化产品,对人类文化的传承、社会文化心理的建构、大众文化意识的培养、知识及技能的传播起着重要作用。编辑主体所进行的文化实践活动,具有文化  相似文献   

11.
编辑的学者心态不是具体工作方法和手段,而是编辑对待工作的一种态度。这种态度在更深的层次上所反映出来的是编辑的人生态度和文化品格。因此我们对编辑学者心态的研究,不是对编辑工作的方法研究,而是具有文化意义的心理研究。其目的在于丰富编辑的精神世界,提高编辑...  相似文献   

12.
论策划编辑的文化品格□任火“策划编辑”所面对的是一个特殊的市场———一个以物质为载体的精神产品市场。这就意味着,“策划编辑”所面对的是人的精神领域,他所“策划”的产品必须满足人的精神需求。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的精神需求有低级与高级之分。低级需求属于人的...  相似文献   

13.
期刊,作为一种"中媒",即中速中效传播媒体,100多年来在我国主要是以传导先进文化思想与科学理念为传统的.编辑作为期刊的创编缔构者,从来都是期刊生命的主宰,没有期刊编辑,就没有期刊媒体.没有自主创新、精心诚意编刊的编辑人,期刊就没有精神没有灵魂.编辑的人格是期刊传播的道德力量,是期刊风格的核心或基础.  相似文献   

14.
编辑的基本职能就是文化选择。编辑活动之所以在人类社会的精神生产领域产生,就是因为编辑主体能够按照社会的需要,对规模庞杂、良莠不齐的精神生产粗创品进行比较鉴别,去伪存真,有选择地传播给社会,这种构筑文化大厦的编辑选择就是一种文化选择。这种选择是沟通著作者与受众的桥梁、中介,是对党和人民负责的“过滤器”,也唯有这种选择才是编辑主体最首要、最本质、最能与精神生产其他环节相区别的基本功能。意识到这一点,编辑主体才能真正认识和把握自身在人类社会所扮演的社会角色和负载的历史使命。只有把主要精力置于选择文化精品,才无愧于这种角色所肩负的重要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5.
贵在深入浅出──关于提高通俗读物编辑学术水平的思考孟庆远大量调查表明,我国的书刊读者,主要是中等文化水平的青年群体。以他们为主要读者对象的出版物,我们通常称之为通俗读物。要适应这个读者群体的精神需求,使出版物符合他们的需要,又能为他们所理解、所接受,...  相似文献   

16.
周振甫与编辑学者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辑学者化问题,曾是 80年代末 90年代初编辑出版界的一个热门话题,见仁见智,很是议论了一番。因不是指令性政策问题,自然没有结果。我是比较倾向于编辑学者化的。专家学者的书稿、文章,要经过我们编辑的鉴别选择、编辑加工才能形成有形的精神产品。若编辑没有学者的眼光、专家的水准,能做到沙里淘金、破璞识玉,编出传之久远的文化精品么 ?五四时期的文坛之所以好刊叠现,名作如云,与当时的编辑阵营皆由名流学者组成应是不无关系的。所以,编辑应该学者化,这是文化出版事业的必然要求,是编辑专业素质的题中应有之义。但是我们编辑…  相似文献   

17.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经过悠久的历史传承与浩瀚空间的包涵容纳,遂沉积、构建成中华民族的独特存在形式,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精神与人格,影响着他们的人生价值观和处事行为方式。尽管各民族有各自不同的语言,但文化对个体及民族生命历程的记载是相通的,积累、沉淀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为世界人民所向往,我们尝试着用不同的方式接近她、诠释她。由于中国文化体系过于枝繁叶茂,面对它的多学科门类、……  相似文献   

18.
编辑主体是“编辑活动中具有认识和实践能力的个人和群体。他们在编辑活动中,能自觉地、创造性地运用编辑符号以及其他物质与精神手段,选择、组构各类精神文化产品。”编辑角色的社会规定性,决定着编辑主体的社会实践不仅是从个体性的价值观、信仰、职业观、教育程度等人文背景出发,而且还要遵循社会的价值观、道德观、文化心理、智能需求,达成主体意志与社会意志的契合,  相似文献   

19.
任火 《编辑之友》1998,(4):30-32
编辑是时代的神经,编辑精神是时代精神的折光。当我们把目光投向编辑这一社会群体,试图对它的精神脉络做一番梳理时,不能不对它所赖以形成的时代精神加以审视,换言之,只有将编辑精神置于时代精神的大背景下加以考察,我们才有可能探到编辑精神的精髓,否则,我们就有可能不得要领,误入迷津。  相似文献   

20.
十七大召开以来,全国编辑界满怀激情认真学习十七大报告,深入领会十七大精神,学习和贯彻的形势非常喜人。我们召开在京编辑界学习十七大精神座谈会,目的就是交流编辑界学习十七大精神的体会,共商编辑界贯彻十七大精神的举措,推动全国编辑界把思想和行动进一步统一到十七大精神上来。同时,我们要按照总署党组的部署将十七大精神宣传好,真正做到深刻领会,全面准确把握,积极主动宣传,深入持久贯彻落实,为实现十七大所确定的奋斗目标扎实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