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8 毫秒
1.
于岸青 《青年记者》2010,(10):52-53
当民生新闻成为新闻从业者滔滔之语时,当民生新闻成为一种时兴样式时,当民生新闻与社会新闻乃至工作新闻越来越近时,3月26日,大众日报“大众摄影”专栏刊出该报记者孙京涛的摄影报道《俺村修路》。看后,我感觉民生新闻的纯朴样式扑面而来。  相似文献   

2.
民生新闻崛起之探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生"这个关键词在我们当今社会中的出现频率是越来越高.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在工作中都在强调"民生"、关注"民生",民生已经成为政府工作的主要内容.当"民生"成为政府和社会的关注点时,它也催生了电视民生新闻的兴起、发展和壮大.各类以民生为内容的电视新闻栏目在全国遍地开花,形成势头.  相似文献   

3.
数字时代新闻图片后期造假盛行 在今天的数字化时代,当我们享受着数字化的方便快捷时,"PS"后期也成为摄影术发展的时代特征.方便快捷、天衣无缝的后期制作,也给一直以真实客观拍摄现场为宗旨的新闻摄影带来了危机.后期制作已经超过前期摆拍,成为"假照片"的最大推手.  相似文献   

4.
王雄 《现代传播》2006,(2):34-37
电视"民生新闻"是地方电视台在现有电视体制、收视环境下追求自身新闻理想的一次策略性突围和成功.但它已经显露出内在的一系列矛盾和悖论,突出表现为"名"与"实"、"新闻的量"与"新闻的质"、"市场意识"与"责任意识"等范畴之间的紧张关系.克服上述紧张关系的唯一出路,既不是该种新闻节目样式的惯性发展,也不是完全否定,而是民生新闻的自我转型.  相似文献   

5.
刘文飞 《今传媒》2013,(4):127-128
十八大报告中,“民生”成为一个热议的字眼.随着党中央对于民生问题关注程度的不断加大,反映老百姓日常生活的民生新闻该如何结合国家的大政方针致力于改善民生,这成为媒体工作者亟待思考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民生新闻的发展,及其在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民生新闻进一步发展所应注意的方面.  相似文献   

6.
何谓"民生新闻",业界和学界对其概念至今并无定论。一直以来,传统新闻学领域对于新闻体裁样式的划分都是遵循着单一的标准,而民生新闻是一个有多种标准共同作用的划分结果。因此,许多观点认为,从严格上来说,"民生新闻"算不上是一个有关新闻体裁  相似文献   

7.
正目前,业界和学界对于"电视民生新闻"的内涵,众说纷纭,且无定论。笔者总结了各种概念,基本共识是:民生新闻是从群众日常生活中采制而来的新闻,内容上锁定群众的生存状况、生存空间,关注群众的冷暖痛痒、喜怒哀乐,形式上充分利用先进的传播手段,提高新闻的时效性和互动性,拉近电视与观众的距离。民生新闻是"平民视角、民生内容、民本取向"1。民生新闻,与其说是一种新闻样式、新闻体裁,倒不如说是一种新  相似文献   

8.
民生新闻是新闻宣传"三贴近"的具体实践.河南电视台民生频道在2004年创办了以民生新闻为主体的大型新闻资讯栏目"民生大参考".之所以称为"大型",是因为该栏目从规模到结构,从形态到语态都打破了以往新闻栏目的模式.新闻取舍标准紧紧围绕"五度"展开,创造了民生新闻比较鲜明的特色.时至今日该栏目仍然在发挥着重要影响,在本土观众中享有较高声誉."五度"标准也成为众多民生新闻栏目的标尺.  相似文献   

9.
付蕾 《当代传播》2005,(2):78-79
新闻摄影是以照片记录的瞬间形象报道事实的新闻样式。在其应用上,主体的审美观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以其独特的精神"烛照"支配着新闻摄影活动的整个过程,影响作品的整体面貌。故而,分析新闻摄影作品的特征与意义,核心是透视其所蕴涵的主体的审美观念。考察新闻摄影的变化与发展趋势,从本质上说,就是要把握社会主流的新闻摄影审美观念的变迁。  相似文献   

10.
一、民生新闻现状分析前几年,说起新闻改革,人们自然而然地就想到舆论监督,以为只有拓展报道空间,多搞批评报道,媒体才会有权威性和影响力.然而,当事实证明,舆论监督只不过是媒体的"一厢情愿"时,当众多曾经高举舆论监督大旗的栏目在四处碰壁后不得不"改弦更张"时,人们发现:电视新闻在"正面报道"和"批评报道"之间还有广阔的中间地带,而这中间地带正是老百姓所关心和所需要的民生新闻.于是,民生新闻在短时间内响遍大江南北,几乎所有电视媒体都把它作为吸引观众提高收视率的王牌.据统计,仅南京市晚6:00-7:00,就有《南京零距离》、《直播南京》、《1860新闻眼》等五六档民生新闻栏目.  相似文献   

11.
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手机已经成为获取新闻一手影像资料的主要手段。传统新闻摄影在时机,角度,表现形式等各方面都已经不能满足社会需求。本文以主流媒体央视为研究对象,统计央视的新浪官方微博中含有"微镜头"话题的微博,从新闻分类,图片数量,新闻影响力,以及新闻摄影的图片表现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探讨现今传统主流媒体的新闻摄影的新媒体特点。  相似文献   

12.
民生新闻并不算一个新概念,说通俗点,就是反映老百姓生活状态的新闻.白小易在<解读民生新闻>一文中提出,民生新闻采用民生的视角,站在百姓的立场播报平民百姓喜闻乐见的新闻,评说百姓关心的事情,并为百姓排忧解困,从而体现出社会主义媒体对百姓的社会关怀,它是一种以大众为收视对象的新闻样式.  相似文献   

13.
民生新闻的概念渐趋成熟,做足做深民生新闻已经成为报媒的普遍共识.作为身处基层的纸质媒体,在强化民生新闻的同时,容易出现表面化、琐碎化、同质化等倾向.《海门日报》注重民生新闻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丰富内涵,拓展空间,提升品质,立足"小民生",着眼"大民生",充分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去努力满足广大读者日益增长的新闻需求.  相似文献   

14.
卞爱华 《新闻世界》2014,(12):54-55
近几年来,各地的民生新闻越来越受到关注,而民生新闻的主持人与节目相辅相成,民生新闻样式的特殊性决定了主持人风格的特殊性。本文以近几年各地电视民生新闻栏目为例,分析了民生新闻主持人的风格特点、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走向。  相似文献   

15.
路长伟 《青年记者》2017,(17):71-72
进入21世纪,生活节奏加快,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的矛盾加剧,许多热点话题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从而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安居问题、环境污染问题、弱势群体的生存现状……这些问题随时可能因为一幅图片成为网上的热点,新闻摄影工作者也无法回避.社会民生成为新闻摄影反映的重要方面,如大气污染、生态平衡、吸毒与艾滋病等热门话题,以及社会普遍关注的住房、物价、就业、看病、教育等,成为越来越多的新闻摄影工作者关注的焦点.关注社会生活问题,记录社会生活真相,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是新闻摄影记者的重要社会责任.①从个人小问题“以小见大”,从个人际遇表达社会变迁,是社会新闻摄影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6.
陈梅芳 《东南传播》2016,(1):121-123
随着我国新闻事业的快速发展和新闻报道领域的不断拓展,民生新闻作为一种新的新闻样式和报道体裁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并逐渐成为一种共同的新闻报道取向。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媒体,新闻类节目都不约而同地加入了民生的概念。中央新闻的导向性在带动收视率复苏的同时也限制了新闻内容的进一步发展,而地方民生新闻的创新元素和多元化模式则为其赢得了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7.
自2002年江苏广电总台城市频道的<南京零距离>打出电视民生新闻的大旗以来,电视新闻界掀起了蔚为大观的"民生新闻"大潮,民生新闻成为近年来最引人注目的新闻现象之一.  相似文献   

18.
党中央多次强调新闻工作应该坚持"三贴近"原则,而民生新闻以鲜明的"接近性"特点,成为了践行"三贴近"原则的急先锋.民生新闻追求取材的贴近性容易引起观众的认同和共鸣,民生新闻富有特色的"说"新闻方式、"短平快"的风格,迎合了快节奏生活状态下人们收看新闻的心理需求.  相似文献   

19.
民生新闻的突破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人们对民生新闻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民生新闻是用老百姓的话反映老百姓的事的新闻。在这里,百姓疾苦得到最大程度的呈现,百姓主张得到最大限度的反馈。民生新闻立足于民,取之于民,服务于民,在贴近性上为其他新闻样式做出了很好的表率。然而,随着这一新闻样式的遍地开花,人们不得不思考它的可持续性发展问题。所以,  相似文献   

20.
现在,民生新闻成为新闻媒体报道的一个重要版块.此类新闻也许并没有非常抢眼的内容或者图片,但它却改变了长期以来大众媒体并没有以"大众"为主角的做法,它"以民为本",让新闻一下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那么,媒体如何做好民生新闻这道"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