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宏娟 《辽宁教育》2011,(7):110-112
【设计理念】《珍珠鸟》是一篇略读课文。作者冯骥才以细腻的笔触,为我们生动地描述了“我”和珍珠鸟一家三口从相识、熟悉、亲近到相依为伴的关系变化过程。全文自始至终贯穿了人性化的语言和笔调以及亲近小鸟、亲近自然、亲近生命的博爱之情,信赖、尊重、和谐洋溢于字里行间。  相似文献   

2.
《珍珠鸟》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实验本第七册的课文。这篇课文生动细致地描述了珍珠鸟的外形特点及活动情况,揭示了信赖就能创造出美好境界的深刻道理。课文首先写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我”给它们安排了一个舒适温暖而又安全的巢,接着写雏鸟的外形特点和活动,  相似文献   

3.
陈卫兵  范里 《中国教师》2012,(12):68-71
<正>【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课《珍珠鸟》。【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四个自然段。2.把握文章的叙事线索:鸟儿由"怕人"到"信赖人"的过程。3.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精读重点语段,体会课文中珍珠鸟与作者之间的亲密关系,领悟课文中人与动物之间充满爱和信赖的理想境界,激发学生创造更多美好境界的愿望。【教学重难点】1.了解珍珠鸟逐步信赖我的过程。2.体会课文中描绘的人鸟和谐相处的美好境界。  相似文献   

4.
教材分析文章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我”和珍珠鸟一家三口从相识、熟悉、亲近,到相依相伴的变化过程,精心勾勒了小珍珠鸟的形象,谱写了一曲人与动物之间爱的颂歌,含蓄地表达了尊重对方的生存空间、思想空间,真正做到不以强凌弱,不以大欺小才能彼此“信赖”的思想内涵。鸟儿由“怕”人到“信赖”人是文章的叙事线索。课文的叙述即是在这一线索的牵引下,围绕珍珠鸟这一描写对象展开的。第一部分(1-5段)写“我”为珍珠鸟布置了个舒适又温暖的巢,第二部分(6-16段)写珍珠雏鸟与“我”由疏远到亲近的感情交流过程。这篇文章描写细腻、感情浓郁、寓…  相似文献   

5.
一、设计理念 《珍珠鸟》是人教版六年制第九册教材中的一篇略读课文。作者冯骥才以细腻亲切的语言,为我们生动地描述了珍珠鸟在“我”的细心照料、诚心呵护下,由害怕人到亲近人的变化过程。全文自始至终贯穿了人性化的语言和笔调,亲近小鸟、亲近自然、亲近生命的博爱之情,信赖、尊重、和谐的人文之举,洋溢于字里行间。文章描写细腻,情感真挚、语言生动活泼,文质兼美,浅显易懂。  相似文献   

6.
【设计理念】《珍珠鸟》是一篇略读课文。作者冯骥才以细腻的笔触,为我们生动地描述了我和珍珠鸟一家三口从相识、熟悉、亲近到相依为伴的关系变化过程。全文自始至终贯穿了人性化的语言和笔调以及亲近小鸟、亲近自然、亲近生命的博爱之情,信赖、尊重、和谐洋溢于字里行间。根据本文特点,结合新的课程理念,本课在教学时注重以人为  相似文献   

7.
徐雷 《广西教育》2012,(17):39-40
一、设计理念《鸟语》是一篇洋溢着浓浓儿童味和人情味的课文,用儿童的语言写了儿童喜欢的动物——鸟儿,儿童喜欢的事情——倾听鸟语。课文蕴含着人鸟和谐共处的明暗双线:明线——鸟儿成了“我”的好朋友;暗线——“我”成了鸟儿的好朋友。  相似文献   

8.
教学目标: 1.品味文章的语言,知道我与小珍珠鸟的信赖是怎样逐步建立的,激发学生爱动物的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我与珍珠鸟之间亲近、温馨的情感. 3.领悟"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含义.  相似文献   

9.
蔡亚 《教学与管理》2014,(12):52-53
教学内容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21课《珍珠鸟》。 设计思路 本文的教学设计了两条主线:一是体会作者对珍珠鸟的“喜爱”与“呵护”;二是感受珍珠鸟对“我”的情感变化--由“害怕”“不怕”“喜欢”到“信赖”的过程。两条主线构成了课堂学习的两个主要板块。由作者称呼珍珠鸟为“小家伙”入手,体会“喜爱之情”;由精心呵护小家伙的顽皮来体会“呵护之心”。当然,重点是放在小家伙逐步信赖“我”的过程上:让学生抓住表现时间先后顺序的词语“起先……随后……渐渐地……先……再……然后……”,体会珍珠鸟从空间上逐渐靠近“我”的过程;通过想象珍珠鸟的内心世界,来感受彼此心灵逐渐靠近的过程;通过睡醒的珍珠鸟给作家写一封信,让学生感受人与动物之间那种和睦、信赖的境界,从而产生爱鸟、护鸟的意识。  相似文献   

10.
教学目标:1.品味文章的语言,知道我与小珍珠鸟的信赖是怎样逐步建立的,激发学生爱动物的情感。2.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我与珍珠鸟之间亲近、温馨的情感。3.领悟“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含义。 教学重点: 认识珍珠鸟在我的照料与呵护下发生变化的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含义。教学过程:课前让学生欣赏鸟鸣曲一、入温馨之境上节课我们知道珍珠鸟是一种怕人的鸟,我在自己的书房里给珍珠鸟安了一个舒适的家。课件:伴着恬静的音乐出现吊兰蒙盖的鸟笼瞧,那儿有一盆异常茂盛的法国吊兰,吊兰长满绿叶的…  相似文献   

11.
刘秀华 《宁夏教育》2005,(12):58-59
去年12月份,自治区教育厅对全区中小学部分教研员及教师进行继续教育培训。在培训中,自治区教研室领导安排我讲一节观摩研讨课。我选了课文《珍珠鸟》。这篇散文表现了人对动物充满关心与友爱,最后动物对人完全信赖的过程。我把这堂课的教学重点放在朗读与品味上。  相似文献   

12.
[课文精析]《珍珠鸟》是一篇贮满诗情哲理的抒情美文,曾为冰心老人所激赏。文章有三美。一是诗意美:辛弃疾诗中写道“一松一竹皆朋友,山鸟山花好弟兄”,冯骥才亦是以一颗诗心,给予了珍珠鸟呵护和尊重,珍珠鸟才由“怕人”到和“我”相亲相近相知相融。二是语言美:作者将人的灵性赋予珍珠鸟,语言亦轻盈活泼,写珍珠鸟娇憨可爱、怯怯生生、调皮淘气、无拘无束,让它在飞翔的动感之外散发着书的馨香,流露出文化的韵味。三是哲理美:人对鸟的殷殷爱意,鸟对人的脉脉温情,共同营造出朋友般无声而默契的亲密,家一样恬淡而和谐的温馨。——人类与自然本应相处得如此和谐才是啊!文章凝聚着作者深邃动人的哲思,展现着人类博大、真诚的胸怀。  相似文献   

13.
《珍珠鸟》是一篇抒情散文,重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从珍珠鸟雏儿外形及活动中,抓住小鸟儿活动的特点,体会它的心理变化,了解它与“我”日益亲近、逐步信赖“我”的过程,感受它的可爱。为突破这个教学重难点,可以采用下面几个教学策略:一、熟读课文,为精读课文打下扎实的基础这篇文章描写细腻,构思精巧,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给学生的阅读领悟带来相当大的难度。因此,很有必要在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时指导学生加强朗读练习,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多读课文,读好课文,为精读课文打下基础。1.设疑激趣,激发学生初读课文的兴趣。揭示课题后引导学生…  相似文献   

14.
<正>【教材简析】《珍珠鸟》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诚实与信任"专题的一篇课文,这一专题注重培养学生诚实与信任的人文品质。冯骥才的《珍珠鸟》是一篇描写生动、富有诗情画意的状物散文,主要写"我"与珍珠鸟的交往——对珍珠鸟的真诚的、无微不至照顾与关爱,使得珍珠鸟由怕人喜人,转变为之后的近人亲人和爱人的过程。作家通过对人与鸟相亲相伴的细腻描写传递出对自然、人生的挚爱之情,让我们从中领悟"信赖,往往创  相似文献   

15.
教材说明:《珍珠鸟》是新教材七年级下册中的一篇现代散文。作者冯骥才为我们生动地描述了珍珠鸟在“我”的细心照料、诚心呵护下由害怕人到亲近人的变化过程。告诉我们: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学习这篇散文,不仅可以引起作者与读者感情上的共鸣,深入体味人与动物间的温馨真情,还能让学生领略到生动细腻的语言美。  相似文献   

16.
1.人类征服动物的智慧:珍珠鸟本来是怕人的鸟,可是在“我”的精心照料下,它竟然敢一步一步地向“我”靠近——到“我”的杯子上喝茶,啄“我”的笔尖,啄“我”的手指,竟然还在“我”的肩上熟睡——于是,“我笔尖一动,流泻下一时的感受:“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美好的境界”果真是因“信赖”而来的吗?应该说,是珍珠鸟对“我”的“信赖”才有的,  相似文献   

17.
冯骥才先生的《珍珠鸟》是一篇情趣理趣兼而有之的散文。文章的结束语“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被冰心老人誉为“深澈的哲理”,给人以启迪。文中的一幅幅充满情趣、和谐美好的画面亦使人深受感动。  相似文献   

18.
初读《珍珠鸟》,我被文中鸟对人的信赖、人和鸟的和谐相处深深感动和陶醉了。但是,读过几遍之后,我认为文中“我”对珍珠鸟的所谓关爱,充其量也只能算是一种自私的占有行为。  相似文献   

19.
《珍珠鸟》(苏教版国标本第七册第20课)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精心撰写的优美散文。这篇散文描写了人鸟相亲的动人情景,揭示了“信赖就能创造出美好境界”的深刻道理。其中,课文结尾的一句话“: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这是以反诘句的形式,点明了文章的中心,蕴含哲理,给人以启迪。对于这句话的理解,既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又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品读语言文字,唤起情感体验,从而理解这句话。我们看下面这个教学片段,教师是如何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的。[教学片段]师:作家冯骥才在与珍珠鸟相处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20.
(第一课时简述) 课始.窦老师以白居易的《鸟》等诗“引入人与鸟的话题”.让学生抓住本.体会珍珠鸟的特点。学生对“小”,“小家伙”等词语进行玩味,感受珍珠鸟的可爱,接着,窦老师从珍珠鸟由“胆小到胆大”的原因置疑,引导学生理解“人是如何赢得‘信赖’的”。学生通过对“我决不掀开叶片往里看……”、“我不管它……”、“我不动声色地写……”等一系列句子的反复诵读和鉴赏评价.体会到“我”为赢得信赖的主观努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