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在中华文化系统中,只有《易》、《诗》、《书》、《礼》、《乐》、《春秋》、《老子》、《庄子》、《论语》、《孟子》等书,堪称“原典”,其中所蕴藏的时代忧患意识、自强不息精神、革故鼎新精神、民为邦本思想、兼容并包精神等,是中国文化的深层意识和民族精神的主要表现。这些中华民族精神在历代逐步演进,并在近现代获得较大发展,被赋予新的内涵,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船山是著名的经学大师,他在解《易》过程中,注重阐发《易》中九卦之礼学精神,即履、谦、复、恒、损、益、困、井、巽九卦的礼学精神。因《易》以显礼,船山最关注的是《易》中履卦的礼学意蕴。《履》即礼也,是哲人早期对履卦礼学精神的原初阐释。船山对《履》之卦爻辞进行辩证分析,指出《履》之礼学精神乃“谨于衣裳袺襘,慎于男女饮食而定其志”,履卦的礼学价值在于“正名定分,别嫌明微”,从而实现了《履》卦礼学精神之价值开新。  相似文献   

3.
《野草》是鲁迅内心思想、生命体验的表达,包含了鲁迅的哲学,从《野草》中我们可以窥见他真实的精神世界:虚无精神、自立精神、复仇精神和牺牲精神。  相似文献   

4.
由于《世说新语》的巨大影响,人们通常将其视为魏晋文人精神的集中代表.然而从《世说新语》的文献形态演变来看,对魏晋文人精神的认识是随着它的文献记载的产生发展而不断趋于成熟的.《世说新语》是这种成熟认识的集中代表而已.所以,从《世说新语》的文本演变来探索魏晋文人精神的认识过程,不啻是认识魏晋文人精神的认识过程的有效捷径.在《世说新语》所依据的蓝本中,《魏晋世语》、《名士传》、《语林》和《郭子》是主要而有代表性的四种.从四书的演变过程可以看到人们对魏晋文人精神变迁的认识是如何的由浅入深、由模糊到清晰.  相似文献   

5.
屈原继《诗经》之后 ,开创了崭新的诗体——骚体诗。《诗》、《骚》怨刺时政的精神是其主要相同之处 ;但从《诗》发展到《骚》,随着时代的变迁 ,其怨刺精神的嬗变依然明显。概言之 ,就是《骚》诗中的主体意识与个体精神的增强。《诗》、《骚》怨刺精神所包蕴的刺政刺时与主体意识两方面的内涵 ,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关注现实、积极入世与独立不迁的品质。初见于《诗》,定成于《骚》,对后世知识分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胡煦是清初易学大家,在易学领域有众多创见。胡煦易学的众多创见,以其根本创新精神为基础,而其创新精神,主要包括两点,第一,胡煦的大易学视野所体现的统贯精神,第二,胡煦的《循环太极图》所体现的统摄精神。依靠统贯精神,自然天道、河图洛书,与先天四图、《易经》卦爻、《易传》等四圣之《易》得以贯通,大易学视野得以展开;依靠此统摄精神,胡煦创《循环太极图》,以之明天道、配诸图、论《周易》,无不言之成理、论说圆融。据此两大创新精神,富于特色的胡煦易学理论体系得以建立。  相似文献   

7.
《汉书》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封建正史的又一部名著,“抒下情而通讽喻,宣上德而尽忠孝”、“润色鸿业”是班固创作《汉书》的指导精神,《汉书》成了帝王将相的家谱,“实录”精神远不及《史记》。虽然如此,但《汉书》对一些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还是作了一些较为客观的反映,对《史记》的实录精神还是有所继承的。  相似文献   

8.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发布后,贯彻落实《纲要》的会议、论坛纷纷举办,可见大家对落实《纲要》精神的重视程度之高。但值得注意的是,贯彻落实《纲要》精神,不  相似文献   

9.
在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中,生命概念的提出是自我意识上升到精神与理性层面的重要一环,并且实质上是《精神现象学》中一个重要的发展的模式,所以对这一概念的的理解将有助于对整本《精神现象学》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野草》之于鲁迅,是一个特异的存在。与其说它是文本,不如说这是一次穿越精神绝望的生命行动。《野草》存在着一个自成系统的精神世界,鲁迅最丰富、最复杂的精神奥秘都隐藏在其中。《影的告别》和《求乞者》正式启动了死亡的过程,带领读者走向深渊,直至《颓败线的颤动:》书中第一次出现了强烈的生的召唤,作者走出绝望却又进入了新的精神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