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思想的旅行     
任泽贵 《教师》2016,(4):124-125
我们所处的是一个物质生活极为丰富与个体孤独感并存的时代,一个大数据无所不在与个性化需求并存的时代,一个价值观多元与个人独立追求并存的时代。可我们时常内心困惑:物质生活丰富后怎么办?孤独感来袭后怎么办?职业倦怠后怎么办?……不管有多少个怎么办,我觉得旅行是一个好方法。要么是身体的旅行,要么是思想的旅行,身体和思想总要有一个在路上。一、身体的旅行什么叫旅行?《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为了办事或游览从一个地方去到另一个地方。这个解释基本上是从时  相似文献   

2.
旅行的意义     
旅行就是抛下所有的约束,认识一个不一样的世界,这便是意义的存在。绮贞在看过美景与美女后,却迷失在地图上,找不到旅行的意义。生活,让旅途的目的变成了一个令人向往的地方。在旅途中,家又成了一个让想念的地方。旅行,平淡的生活也会因而注入一丝另类的鲜活与美感。看看外面的世界,看看外面的生活,背上深爱的旅行包,做一个单身的过客。沿途的一切都是那么迷人与美好。用单反去定格,去感受,去接受另一个地方  相似文献   

3.
说起来真有意思:小时候,我读了《十万个为什么》;长大了,我写了《十万个为什么》。我在上初中的时候,读了一本很有趣的书。那本书的作者是一位热情的“导游”,带领着我进行了一次奇特的“旅行”——室内旅行。旅行的第一站是自来水龙头。第二站是炉子。然后依次为餐桌、厨房搁板,碗柜于。终点站为衣橱。这本书,便是《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的作者,是苏联著名科学文艺作家伊林(真名为伊利亚·雅科甫列维奇·马尔夏克)。本来,旅行么,总是要去很远很远的地方,总是要去没有去过的地方,这才感到新鲜、有趣。可是,《十万个为什么》所进行的室内旅行,全部“旅程”不过几米而已,旅行的地方又是司空见惯的——我们的家中。然而,每到一站,“导游”提出的一系列问题,使我发生浓厚的兴趣:  相似文献   

4.
城市探险是一种新兴的旅行冒险。去一个你从来没想过会去的地方,探寻一个充满未知的区域。这一切都源于人类的好奇心。当然,在好奇心这方面,年轻的我们可以肆无忌惮地强烈表现。  相似文献   

5.
活动一:综合活动《种子去旅行》教材分析: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果实成熟了,许多的种子也都在这时相会,对于地处农村的孩子来说,他们对这些种子并不陌生。本次活动以"种子旅行"为主线,首先引发幼儿观看课件,借形、色、事大胆想象种子旅行去过的地方;其次进行了角色转变,采用拟人化的手法,引发幼儿以绘画的方式表现种子的旅行记,大大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力和美术表现力。  相似文献   

6.
正一直很喜欢旅行,特别是一个人旅行。一个人去过很多地方。其实去过的那些地方往往是前世之旅,比如当年去翡冷翠,完全是因为这几个字读起来活色生香。一意孤行的人在任何时候都会有奇怪的灵异之感,岁月和光阴在那些旅行的日子中生出青苔,而这些青苔带着另类的怀旧气息,无限迷离,又无限地美,虽然颓败,但直指人心。  相似文献   

7.
《新作文》2013,(Z1):71-72
奇妙旅行册里收集的是小朋友们游览名山大川的一个个足迹,清扬姐姐真幸福,跟随小作者们的描述,不知道去过了多少好玩的地方呢!本期的"奇妙旅行册"里就有三位小导游,又要为清扬姐姐和所有小朋友介绍美丽的景色和好玩的当  相似文献   

8.
暑假里,孩子们跟随父母去了许多地方旅行.开学后,他们很想把自己的经历跟小伙伴分享.于是我们进行了一个"小不点去旅行"的活动,并把它作为我们新班的第一个主题墙饰.为了给幼儿一个尽情想象的空间和自由展示的天地,我们设计了一个大的"地球村"作为墙饰背景,将孩子们的旅游地点预分成三个版块:海滨场景、野生动物园场景、现代化城市场景.每个场景由老师用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景象做标志,大片的空白留给了孩子们.  相似文献   

9.
《新作文》2013,(Z2):17
如果有一块神奇的想象飞毯,坐上它可以去到任何想去的地方,那该多好。还好我们拥有想象的翅膀。每个孩子的心中都有一个散发魔力的童话世界,因为有了童话,我们可以插着想象的翅膀,尽情地在天空中翱翔;因为有了童话,我们可以变成一条快乐的小鱼闯进蔚蓝的大海里勇敢去冒险。想象的世界多姿多彩,那里有美丽的鱼儿吐着泡泡,小熊宝宝和妈妈在森林里觅食,  相似文献   

10.
《留学生》2006,(Z1)
本文作者毕胜福是大连48中学教师。他儿子1999年于清华大学毕业后,考取美国全额奖学金,去美国留学数年。作者与妻子曾两次去美国探亲旅行,去过美国的十个州,去过纽约、华盛顿D.C.、波士顿等十几座城市,去过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等十所大学旅行、参观、考察。在美国一年半的生活、旅行期间,作者刻意了解了美国历史发展的来龙去脉、旅游景点的风情风光。美国人民的社会生活等,广泛接触了许多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和其他国家的留学生,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工作和喜怒哀乐。作者把在美国探亲旅行期间的所见所闻,还有他儿子的学习成长经历,从一个留学生家长的视角,用日记的形式写出了系列文章,读后感觉十分亲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