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韩振峰 《山东教育》2005,(21):127-128
目标理念使广大国民“活出生命意义”,这是许多发达国家为建设学习型社会确立的宗旨和目标理念。像瑞典开办“唤醒学校”——旨在唤醒“人文陶冶”,唤醒民族意识,注重成人心灵,强调互助、合作、创造、自信,培养“忍耐和尊重不同观点”的精神,为国民活出生命意义奠定精神基础。  相似文献   

2.
一所学校,同样的师资生源、办学条件,管理理念不同,最终会形成不同的发展局面。“教以人为本,校以师为本,师以生为本”这是廊坊一中的办学理念,这“三本”,给学校发展带来了无穷动力。  相似文献   

3.
刍议“校本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近些年来 ,许多发达国家在教育中提出了“校本管理”的理念 ,主张学校管理的“校本化”。我国的台湾和香港等地的学校也进行了相关的“校本管理”的尝试 ,取得了初步成效。现在 ,“校本管理”的理念在大陆也得到了重视和一定程度的传播。“校本管理”为我国的教育管理工作者开拓了一个新的研究视野 ,提供了学校管理改革的一个新的生长点。研究“校本管理” ,必将对我国的教育改革产生深远影响。一、“校本管理”的含义“校本管理”(school basedmanagement简称ISM)是将本学校的办学理念渗…  相似文献   

4.
人们常说,有一个好校长就意味着有一所好学校。这就是说,校长是学校管理的核心人物,而学校管理又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想把一所学校管理好主要靠一校之长。那么,作为一所学校的校长如何才能把一所学校管理好呢?我认为应从“善”字上下功夫。1.校长要善于把自己的先进管理“理念”明明白白地告诉教师、学生和家长,并在工作中得到有效的实施。何谓“理念”?“理念”就是一个人具有的准备付诸行为的信念,它是一种观念,是行动的指南。校长的先进管理“理念”来自于校长本身的不断学习。有了先进的管理理念,怎样才能将它全面、正确、有效…  相似文献   

5.
教育均衡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石家庄市长安区城乡学校“1+1共进”的实施。是落实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探索。建设北大街小学与南村小学“1+1共进”,涵盖发展、思想、理念、管理、特色、科研等内容,它有别于以往“支教”,凸显的是“共进”,强调的是双赢。  相似文献   

6.
“学校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学校管理的一个新概念,也是教育发展的一种新理念。教育分宏观层面和微观基础,学校是教育的微观基础,因而具有与教育不同的属性。“学校服务”是学校的产品,在一定的历史阶段不一定是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市场可以是“学校服务”的调节器。政府要通过调控“学校服务”来保证教育的公平,学校要经营好各自的“学校服务”品牌,还要构建在“学校服务”理念下的新型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7.
从“刚性管理”向“柔性管理”转变“以人为本”是现代学校管理的一种基本理念,以约束人、制裁人为主要特征的“刚性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现代学校管理的发展趋势,现代学校管理应从“刚性管理”向“柔性管理”转化:以“民主型管理”为主,在尊重教师的心理特点基础上,关注人、研  相似文献   

8.
职业教育体系中固有的办学定位、培养目标、教育路径和管理方法等,是大类教育必须认同、遵守的总则,是教育“趋同”的根本所在。但是总则的贯彻落实,因学校办学条件、文化积淀、区域经济发展、产业集群等不同,“趋同”的表达形态也有差异,这是同类教育中的“不同”。中高等职业教育的“趋同”与“不同”,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育策略,厘清其哲理有益职业教育的正本清源。  相似文献   

9.
唐群 《上海教育》2015,(10):76-77
北郊高级中学早在2000年就提出了“文化立校”的理念。这个理念在长期的贯彻中渐渐丰富,这是全校师生共同努力的成果。多年来,我们在“文化立校”理念的指导下,“讲大气、讲品位、讲合作”,提升了学校的文化品位;在校园的硬件建设中,凸显了学校的百年传统,提升了学校的历史品位;在学校的内涵建设上,强调了“二型四高”,即“改革型、研究型”和“学校理念的系统化水平高,内部治理的科学性水平高,教学革新的群众性水平高,教育质量的综合性水平高”。这一切,对学校的持续发  相似文献   

10.
健全的规章制度能有效地促进学校的发展,制度管理是管理学校的基础。制度本身是一种文化的体现,它凝聚了校长在管理实践中的思想、原则、方法和手段。过去,尽管我们也强调教师是学校的主人翁,管理要以教师为主体,但是在学校管理中,还是过分地强调科学管理,强调量化考评,以严格的制度、冷冰冰的数字去约束教师。如今,许多制度已成为套在教师身上的“枷锁”。  相似文献   

11.
在教育教学管理中 ,学校领导者要在加强常规管理工作的同时 ,多注意研究具体的管理中的隐性管理手段 ,以期拓展教育空间 ,提升教育品质。本文强调 ,学校管理中要广泛重视“真”“情”“实”“感” ,用好权力和非权力影响 ,以指导教育科研、课程改革、环境建设 ,真正做到管理人性化、决策科学化 ,创造出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  相似文献   

12.
《广西教育》2011,(14):24-24
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彭钢在《教育发展研究》上撰文认为,学校领导必须超越“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的管理理念,确立“团队领导”的理念。过分依赖权威性、制度化的校长个人领导,校长成为办学成败的决定性因素,既是中国学校管理的明显优势,也是中国学校管理的明显缺陷。  相似文献   

13.
在不断推进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今天,处理好学校管理中人文管理与制度管理的关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因为如果单纯强调人文管理.虽然肯定了人在管理中的主体地位。增强了组织的凝聚力,融洽了人际关系,有利于人的创造潜力的发挥,但是也容易忽视管理应强调的统一性和规范性,造成管理的随意性和软弱性.从而影响管理的质量和效益。反之,如果单纯强调制度管理,特别是强调所谓的“三严”.即制度严密、执行严肃、监督严格,时间一长,恐怕要失人心,因为规章也好,制度也罢,毕竟都是“物”,以“物”治人,把人当作机器,  相似文献   

14.
一个学校的管理,有“道”与“法”。“道”即思想、理论或理念,“法”即方法、技术或手段,“道”与“法”相合则成就事业。有道无法成事不足,有法无道败事有余;没有理念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没有实践支撑的理念是苍白的;依样葫芦的行动是愚蠢的,生搬硬套的思想是死板的。所以,要管理好一所学校,必须辩证地理解和应用理念,“道法自然”。现从生活中撷取几则小例谈一下学校管理。一、“牵绳”论艾森豪威尔将军是一位颇具领导才能、谙熟领导艺术的人。他从一名服役多年的军官成为二战期间的名将,并当选美国总统,连任两届。他曾用一根细绳把领导…  相似文献   

15.
学校群体是一个智力型群体,学校活动中大量的是师生共同参与的知识型活动。鉴于此,校长对群体乃至学校活动的管理,应该是一种“智慧型”的管理。而“立美教育”则是创设智慧型管理时空的一个有效途径。只有将“立美教育”的思想有机渗透到学校管理的各个层面、各个环节,让学校群体在互动的过程中认识美、欣赏美、追求美、塑造美,才能真正让“求美、立美”的管理模式成为师生的一种共同的生存和发展方式,才能使学校真正成为师生智慧自由成长的空间。“立美教育”理念是体现“智慧型”管理目标的动力源“立美教育”是以“人”为中心,把追求美…  相似文献   

16.
“吸引教育”(Invitational Education)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它是一种比喻,指一种研究和探索将学校建成令人向往的“最吸引人的场所”的教育理念。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理念,“吸引教育”强调教育民主化、教学艺术化,实施“吸  相似文献   

17.
学校文化是学校长期以来所形成的一种价值理念,它作为一种管理中的“软实力”,是推动学校管理目标、实现和促进学校发展最本质的潜在力量。而没有自己文化的学校在管理中就如同一台失控而无序运转的机器。为此,强化学校的文化建设,以提升学校管理的“软实力”,是实现学校有序管理和推进学校发展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8.
吴永忠 《福建教育》2023,(31):15-16
“双减”政策是党和国家对义务教育学校减负提质的重要部署,学校要积极贯彻落实“双减”政策精神,科学全面认识“减负”和“提质”的关系并一体化设计策略体系。文章结合学校办学实际,强调通过抓好教学管理、教研管理、作业管理,提升教师对教学常规的理解水平,促进教师教学理念更新、方法优化,有效落实“双减”精神,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9.
孙景源 《山东教育》2004,(31):11-11
“人本化”管理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它强调在管理过程中必须以人为主体,以尊重他人人格为基础,以人与人之间情感为纽带.造就相互理解、团结合作的工作环境,达到高效率、高质量的目标。教师是教学工作的组织者和实施者,都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是最富有创造、特长的群体。管理教师更应该体现“人本化”管理理念,建立和运用“人本化”管理机制,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推动学校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推进依法治校工作中,我们接触过各级各类学校规章制度,总体上看是比较好的,但由于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特别是受政府办学、行政主导的深刻影响,许多学校在管理上往往存在着行政唯上,凭经验办事的弊端,许多管理手段和理念滞后于新形势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一是办学没有章程,缺乏科学规范的管理;二是学校与学生的权利义务不对等,权益保障不够明朗,强调严格管理,“应该”、“不准”等限制性用语很多,很少甚至没有对学生、教师的授权性规范(大专院校与巾小学生的合法权益应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