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钱钟书在《诗经》训诂研究中点燃火炬,开辟新路:突破了“以古证古”的局限,把《诗经》放在世界文化大背景下进行释义,从而获得更丰富的训诂资源;把《诗经》训诂与美学,心理学,民俗学社会科学结合起来,从而使传统训诂学焕发出新的生机,总结出许多新鲜的训诂理论,为录代《诗经》训诂学的建构打下坚实的基础,他的贡献不仅有利于当代训诂学,也利于中国阐释学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训诂学是在解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训诂的目的,主要是阐述经义。因此,训诂学在训释词义的方法上,虽有形训、音训、义训之别,但最后还是要落实到义训上。因为“训诂者,义理之所由出,非别有义理出于训诂之外者”(钱大昕:《经籍籑诂序》)。义训范围  相似文献   

3.
传统训诂学以解释词义为首任,训诂方法多种多样,《春秋公羊传》正文训诂主要采用了据境索义和因声求义两种方法。据此认为,传统训诂学在先秦已经萌芽,在《春秋公羊传》时期已经基本成熟。穷尽性地整理与研究古籍中的训诂资料对于新时期训诂学的建设必将产生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训诂学作为语言解释之学,是中国传统语言学的重要分支。由于其"以语言解释语言"的特点,训诂学呈现出和现代语言学研究很不相同的特点,很难把训诂学等同于语言学中的语义学或词义学。根据训诂著作的实际,训诂学与语文学更为接近。凭借训诂学更好地理解、研究古代汉语是目前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训诂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训诂方法是训诂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关于训诂方法的分类,学术界意见不一.将训诂方法与训诂方式区分开来,或者将训诂方法分为求义的方法和释义的方法,是训诂学上的进步,但仍有欠妥的地方.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就不一样,训诂方法可以依据不同的标准作不同的分类.  相似文献   

6.
一、集注讲义理也讲训诂 在训诂学上,过去通常说汉儒讲训诂,不讲义理;宋儒讲义理,不讲训诂。这个说法似过于笼统,有点绝对化,因为事实并非如此简单。客观事物是错综繁复的,有一般也有特殊,有总体也有个别。上述说法,就一般、总体而盲不为误;但就特殊、个别而论则有偏。看来还是要作点具体分  相似文献   

7.
训诂学的词义取向或文化取向,关系到训诂学的学科建设方向,以及如何与现代学科相衔接。作为中国传统语言文字学向现代语言学转型时期的语言学家,陆宗达先生和王宁先生在关注训诂的词义内涵以及训诂学与词义学相衔接的同时,也关注训诂的文化内涵(包括物质层文化内涵、制度层文化内涵和心理层文化内涵),以全面、联系的眼光看待训诂中词义与文化的关系,并付诸训诂实践。陆王训诂学理论的文化观对训诂学的发展具有重大价值。  相似文献   

8.
黄侃先生是中国近代杰出的一位国学家,他在经学、文学、哲学各个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尤其在传统"小学"的音韵、文字、训诂方面更有卓越成就。在他所涉猎的广泛领域中,当属训诂学取得的成绩最为卓异。他所提出的一些富有创见性的主张以及他卓越的训诂实践,使得传统训诂学向现代训诂学发展,为系统化和理论化的训诂学的形成做出了重大贡献。本论文旨在论述黄侃对现代训诂学理论建设所做的几项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9.
朱子的治《诗》理念可以从治《诗》宗旨、立场和原则三个方面来观照。朱子的治《诗》宗旨可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是试图回归圣贤本意;二是遍采群言,熔铸新篇;三是指导为人为学,以便学者切己体察。朱子治《诗》,持经学立场,但又兼顾文学立场,以经学立场凌驾于文学立场之上。朱子的治《诗》原则可以概括为:一、严别经传,以《诗》言《诗》;二、由训诂求义理,二者兼顾;三、简洁;四、多闻阙疑。  相似文献   

10.
学界对训诂学理论体系形成时间一直存在争议。其实,最早对训诂学理论体系作出初步构建的是戴震。他从训诂的功用、训诂的前提、训诂对象、从事训诂的条件、训诂方法等方面阐述了训诂学思想,指出训诂功能是探寻古道,训诂前提是校勘文字,训诂对象是字义、名物、制度,从事训诂的条件是具备广博知识,训诂方法是因物求则。戴震构建的训诂学理论体系对训诂学专著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徐复先生兼综章、黄。克绍师裘,完成了“经验训诂学”向“理论训诂学”的转化,成为章、黄之后的一代训诂学大师。其训诂学说包括七个方面:全凭语言事实材料得出结论,以声音阐明训诂,以上古音通训诂,借文法求训诂,视校勘为训诂的首要环节,发展并运用王国雏的二重证据法,从训诂学向词汇学过渡。  相似文献   

12.
陈宝箴是近代赣籍著名政治家,维新大吏。在当时,他的学术思想无疑代表了积极变革而又持稳健主张的士人阶层。其学术思想散见于诸多奏折、书信、讲义中,而体现在事功上。他治学宗张载、朱熹,兼治陈亮、叶适、王阳明、王夫之、魏禧。主张会通朱子之学与阳明之学。由训诂以求义理;义理为体,经济为用,必须明体致用,知时达变;提倡实学,开发民智,以学术推动政治的变革。  相似文献   

13.
训诂学是中国语文研究中历史最为悠久、范式最为典型的学科。它既是汉语研究的发端之学,又是几千年语文传统的集大成之学。历代学者从训诂探究着中国文化阐释的无穷奥秘。历史书塾又以训诂开启着童蒙弟子的文化智慧。这样一门同时联系着中国人的学文化和文化学的宏大学科,它的继承与发展成为历代语文学家关注的课题。尤其是在近代引进西学以后,如何以健康的心态面对中西文化  相似文献   

14.
正义和进步:人类不倒的理性旗帜──谈语文课堂教学的思想冲突兰化一中崔坚语文课是一门基础工具课,不仅是教育对它的确认,更是它自身特点决定的。但是,语文课又确实是一门特殊的工具课,它既不象一般的生产资料那样是实实在在的物质生产工具,又不象数学那样是以自然...  相似文献   

15.
训诂学是我国传统语言文字学的基础学科,在新时期训诂学教学面临着诸多新的问题与挑战.培养学生的训诂能力是训诂学教学的重要任务,本文简要介绍了两种行之有效的培养学生训诂能力的方法,一是有重点地扩展阅读,二是启发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践证明,这两种方法遵循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随着训诂学的复兴与发展,训诂作为解释语言的一种手段,其功能已扩展到各个领域之中,如数学、医学、哲学、逻辑学、民俗学、军事学、心理学等等,取得了喜人的成果。近些年来,人们从民族文化这一视角出发,将训诂同民族文化史联系起来进行探讨,这是一个令人注意的课题,对于训诂学的发展无疑是有意义的。本文试图以此为视点,就训诂与古代文化知识的联系与应用,以及如何利用训诂手段来揭示词语的文化内涵,谈一些学习体会,并以此就教于方家。传统训诂学主要是以古代文献语言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并把解释词义作为核心内容。由于词义是…  相似文献   

17.
乾嘉汉字的治学宗旨是由字,音韵,训诂,考据人手以寻求经书义理和圣人之道。作为清代中叶最名的学和思想家,戴震不仅以字,音韵,训诂,考证的辉煌成就为世所重,而且以系统而又深邃的义理学说,在清中叶的学术思想界独树一帜,成为为数不多的既讲考据,又有思想的汉学家之一。但是,探寻戴震的学术主张和学术实践,可以看到,其起点是“我注六经”,终点却是“六经注我”。这种独特的学术风格,一方面反映出戴学术的特点,另一方面也观照出汉学宗旨的科学性与局限性。  相似文献   

18.
《毛诗正义》是孔颖达奉唐太宗诏命编撰的《五经正义》之一,“因声求义”是一种利用语音和语义的关系,通过声音来探求词义的传统训诂方法.《毛诗正义》中孔颖达“因声求义”的训诂实践,实际是对东汉郑玄“因声求义”训诂原则的继承和发展,又为清人“因声求义”的提出奠定了基础.孔颖达“因声求义”的思想,进一步发展了传统训诂学关于音义关系的研究,促进了传统训诂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是传统训诂学由语学转向语言学的新开拓时期,百年来训诂学的研究成果和训诂学的性质,发展趋向等理论问题的探讨都有很多成果,尤其古白话俗语词考释取得了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20.
正文训诂是文献本身所舍有的解释形式,在训诂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本文从训诂用语、训诂方法和训诂内容三个方面,分析了《尸子》正文中的训诂特点,总结规则.阐明条例,探求《尸子》正文训诂对训诂学的发展完善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