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吴爱贤 《天津教育》2023,(1):168-170
<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带着孩子走进书的时候,真正的教育才开始。”统编语文教科书在每个单元都设置了“快乐读书吧”,就高年级语文课堂活动而言,教师可以将“快乐读书吧”的内容融入课堂教学中来,尤其是在整本书的阅读当中,更需要二者之间的紧密结合。如何使学生通过一片树叶看到整片的森林呢?想实现“1+X”的整本书阅读目标,要让学生通过“快乐读书吧”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实现自主阅读,提升阅读素养。小学生在“快乐读书吧”中的阅读情绪和阅读水平直接影响学生对整本书的热爱程度,  相似文献   

2.
著名教育家朱永新先生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国民的阅读水平。读书,是万事之基,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英国教育部长布朗奇说:“每当我们翻开一本书,等于开启了一扇通向世界的窗,阅读是各种学习的基石,最能解放我们心灵的莫过于学习阅读。”阅读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人的命运休戚相关。  相似文献   

3.
阅读是检验学生语文知识和能力的一种手段,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体现在个性化阅读上。我认为,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须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入手。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阅读兴趣能使学生感到读书有味,读书有趣,使学生自觉地投入到阅读中去。因此,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相似文献   

4.
十九世纪著名哲学家、散文家弗朗西斯·培根在他的名篇《论读书》中说:“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精确。”可见阅读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其实,在英语学习中,“听、说、读、写、译”这五项基本技能有密切的内在  相似文献   

5.
人们通常把在学校接受教育的过程,叫做“读书”,这就昭示出,一个人在学校度过十几年宝贵的光阴之后,应当得到的最重要的东西,就是富于个性化的阅读兴趣和习惯。只有这样,才能在读书中真正体验到美的震撼、情的涌动,才能真正同作者碰撞出理性的火花,使个人品格得到升华超越。  相似文献   

6.
暑假到了!伙伴们,让我们一起到书海冲浪去吧!冰心说:“读好书,读书好,好读书。”苏霍姆林斯基说:“会不会阅读,决定着一个人的智力发展。”书籍是人类永恒的精神食粮。  相似文献   

7.
性情阅读     
放假了,经过一个学期的苦读,同学们总算可以喘息一下了。这时候再谈读书,你一定会反感。其实,读书本是愉快的事儿,我们应高兴才是。东晋的陶渊明说:“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南宋的胡仔在谈到读书时也说:“盖其辞意典雅,读之者悦然。”因此,林语堂把读书列为娱乐范畴。他说,读书是文明生活中人所共识的一种乐趣,极为无福消受这一乐趣的人所羡慕。然而,现在不少青少年似乎并没有享受到读书的乐趣,往往把读书当成了苦差事。读书基本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生存阅读,一类是性情阅读。学生为应付各类考试,不得不为生存去阅读各种应试书,久而生厌…  相似文献   

8.
英国哲学家培根的说,“读书足以恰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他把书对人的影响力、对人的心灵塑造说得形象而深刻。德国人就注重阅读,如从零到五岁时就在娱乐中培养阅读兴趣,哪怕是在洗澡时也放一本。当然,现在我国也非常重视读书,把孔子的诞辰作为读书日。  相似文献   

9.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青少年精神空虚就是缺乏真正的阅读,这种阅读应当占据人的整个理智和心灵,引起人的灵魂的复杂性,迫使他去考虑自己的命运和前途。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让书籍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让书香渗入到学生的言谈举止中去。  相似文献   

10.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青少年精神空虚就是缺乏真正的阅读,这种阅读应当占据人的整个理智和心灵,引起人的灵魂的复杂性,迫使他去考虑自己的命运和前途。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让书籍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让书香渗入到学生的言谈举止中去。  相似文献   

11.
<正>温儒敏教授说过:“语文教学就是多读书,读好书。”因此,作为“三位一体”阅读体系之一的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尤为突出。教材中“快乐读书吧”这一板块在实际教学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这一板块的学习,让学生真正实现少做题、多读书,切实提高阅读能力。本文试以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快乐读书吧”为例,谈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  相似文献   

12.
用一句哲学家的话做题目,并非故弄玄虚,而是对阅读本质的进一步认识。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伦理学使人庄重,自然哲学使人精邃,逻辑修辞学使人善辩。正是在阅读中,人投入了自身的劳动,才造就了这些新的品质。真正的知识更多来自思考而不是书本。读书太多不思考,头脑膨胀而压抑,朱熹说:“盖以我观书则处处得益,以书博我,释卷而茫然。”  相似文献   

13.
英国哲学家培根曾经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学使人善辩。”可是一些人说:“读书简直是浪费时间。”有一些人说:“读书是浪费生命。”还有一些人说:“读书是一种逃避。”我却不这么认为,我觉得书是人生的向导,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人生中不可缺少的一件东西。书给我带来了“恩”“怨”“情”“仇”。  相似文献   

14.
温家宝总理曾经说过:“一个不读书的人,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当前,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不容乐观,很多学生无心读书.或者跟风阅读.只关注流行时尚类书籍,迷恋网络文学.真正传统意义上的“读书”风气很难形成。而一部分愿意读书的学生,也是带着极强的功利目的去阅读一些作文类学习辅导类书籍。尽管新课改大大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可是一部分学生、家长甚至老师仍然把课外阅读看成是“奢侈”的事情.课外阅读甚至会被认为是“不务正业”。  相似文献   

15.
杨月华 《辅导员》2013,(24):56-56
<正>"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透,数学使人精细,物理使人深沉,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这是英国哲学家佛朗西斯培根的话。我非常喜欢他说的这句话,我也把这句话写到班级黑板上作为我们阅读的座右铭。真正有学识的人都应该博览群书,一起畅游阅读中的快乐。其实,阅读是人们从书面材料中获取知识以及关于生活的间接经验的一种智力活动。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  相似文献   

16.
一边阅读,一边思考,即“读思结合”,是指在整个阅读过程中,应当自始至终把阅读和思考结合起来。这是一种由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提倡的读书方法。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大意是说:只是读书,而不开动脑筋独立思考,就不会有真正收益;只是自己一个人空想,而不踏实读书,就会疑惑不解。)这两句话清楚地说明了“读”和“思”两者之间的关系:“读”可以丰富自己的知识,“思”有利于自己智力的发展,但这两者必须结合起来。但如果仔细思考一下,那么我们不难发现,这“读”与“思”一般说来还是有先后顺序的:“读”在前面,“思”紧…  相似文献   

17.
针对现在阅读教学中存在浮、浅、散、空等问题,提出了“批注式”阅读教学的理念。“批注式的阅读”是传统读书“不动笔墨不读书”的直接体现,与古之所谓的“评点”一脉相承。根据批注阅读所特有的优势,努力探寻批注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理解、评价、抒情、感想”式等批注方法,将批注式阅读作为日常生活中的一种习惯,并且将这种边读边思、边读边注的习惯纳入到日常的生活中,使阅读教学真正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8.
有些同学读书甚广,但收效甚徽。其原因就在于缺乏先进的阅读理念作指引。同学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更新阅读理念,迈上高效阅读的快车道。一走进作品,熟读精思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不仅只强调多读”万卷”之量,而且指出了“破”的作用与重要性。可见读书不光要广泛的阅读。还要走进作品,熟读而精总。杜甫曾说过:“熟能通其窍,精能尽其妙。”朱熹也曾说过:“读书譬如饮食,从窖咀嚼,其味必长;大嚼大咽,终不知味也。”看来读书不只是量的增加,更重要的是质的突破。因而同学们在读书之时,对于重要作品、名篇佳作、精美时文等,要反复地阅读、诵读,直到达到背诵如流的境地,因为熟读是准确而深刻体味、领略语言文字意韵和情昧的一种有效方法,并要养成自我熟读的良好习惯:做到眼到、口到、耳到、心到。不仅如此,在读时还要深入地思考:文章好在何处,为什么这样写。换一种写法行不行。只有这样,才真正走进了作品。去理解内容,领会主旨,达到融会贯通。  相似文献   

19.
阅读,是人们独立自主地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是自我学习的基础,是认识一切新事物的必备能力。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所以,阅读对一个人一生的发展非常重要,它不仅使人知识广博、学富五车,更重要的是它能陶冶人的品德,使人的精神内涵更加丰富。只有孩子自己能够去读书,获取知识,才能真正享受到阅读的快乐。那么如何让孩子爱上图书、喜欢阅读呢?作为家长,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尝试。  相似文献   

20.
【总体阅读思考】一、作者读书求学的兴趣是怎样产生的?有哪些人和事影响他成为好学的人? 二、在课文第二段的开头说,一个人的读书习惯的养成,要“靠熏陶渐染”,要有一个“文化环境”。这句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结尾有哪些话同它相照应? 三、对两位小学老师的回忆,作者并没有使用充满激情的言语,却使我们能体会到他对老师的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