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贺  刘金平  蔡利平 《资源科学》2016,38(6):1109-1117
对于资源型区域而言,矿业开发的特殊性和地区经济发展对资源产业的过度依赖,形成了有别于其它地区的独特资源型经济空间特征。非均衡发展造成区域经济差异越来越明显,其必然导致区域经济空间分异的形成与演变。论文利用最小二乘法和地理加权回归法,对以河南省为主体的中原经济区171个县域的经济增长的各项指标进行回归分析,探寻资源型区域空间结构演变的主导因素,揭示资源型区域的经济增长空间分异驱动力。研究表明:形成中原经济区经济增长空间分异的主要驱动力依次是矿业、农业和交通;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促进了以郑州为中心的区域经济核心圈层的形成,主要依靠农业来提升经济总量的豫东地区较为贫困,而交通基础建设加强了区域经济空间关联、提升了经济空间集聚速度。最后,给出了资源型区域经济空间结构合理调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对于资源型区域而言,矿业开发的特殊性和地区经济发展对资源产业的过度依赖,形成了有别于其它地区的独特资源型经济空间特征。非均衡发展造成区域经济差异越来越明显,其必然导致区域经济空间分异的形成与演变。论文利用最小二乘法和地理加权回归法,对以河南省为主体的中原经济区171个县域的经济增长的各项指标进行回归分析,探寻资源型区域空间结构演变的主导因素,揭示资源型区域的经济增长空间分异驱动力。研究表明:形成中原经济区经济增长空间分异的主要驱动力依次是矿业、农业和交通;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促进了以郑州为中心的区域经济核心圈层的形成,主要依靠农业来提升经济总量的豫东地区较为贫困,而交通基础建设加强了区域经济空间关联、提升了经济空间集聚速度。最后,给出了资源型区域经济空间结构合理调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徐升华  吴丹 《资源科学》2016,38(5):871-887
产业集群作为当前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在区域经济增长和区域资源可持续利用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自2009年纳入国家发展战略规划以来,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的过程,但随着区域经济、资源和产业结构的进一步发展,资源高消耗、经济增长降速、区域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逐渐凸显,本文在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100家进驻企业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通过系统动力学的流率基本入树建模法分析产业、经济及资源的内在关系,构建“产业-经济-资源”反馈系统,并结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2012年的基础数据进行模拟仿真,分析区域资源水平、政府投资、科技转化能力、教育水平等因素对区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影响作用。结果显示,一方面,区域资源水平直接影响区域产业的集群度,进而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提高区域教育投资占比,并不能直接提高区域经济水平总量,但可以提高区域经济水平的发展速度;另一方面,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原有的高消耗型产业仍占据着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部分,但是废品废料、研究与试验发展业、综合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和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等行业对区域内的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越来越大。基于以上结果,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产业结构、资金投入、教育投入,资源更新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从经济实力、金融集散和其它因素三个维度测度金融集聚程度,运用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分析金融空间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的联动关系。结果发现,金融集聚水平、合理的产业结构、人均固定资产投资都对区域经济增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并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以发挥金融集聚的溢出效益和辐射效应,缩小地区间经济增长差距,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产业集群作为当前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在区域经济增长和区域资源可持续利用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自2009年纳入国家发展战略规划以来,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的过程,但随着区域经济、资源和产业结构的进一步发展,资源高消耗、经济增长降速、区域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逐渐凸显,本文在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100家进驻企业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通过系统动力学的流率基本入树建模法分析产业、经济及资源的内在关系,构建"产业-经济-资源"反馈系统,并结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2012年的基础数据进行模拟仿真,分析区域资源水平、政府投资、科技转化能力、教育水平等因素对区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影响作用。结果显示,一方面,区域资源水平直接影响区域产业的集群度,进而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提高区域教育投资占比,并不能直接提高区域经济水平总量,但可以提高区域经济水平的发展速度;另一方面,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原有的高消耗型产业仍占据着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部分,但是废品废料、研究与试验发展业、综合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和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等行业对区域内的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越来越大。基于以上结果,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产业结构、资金投入、教育投入,资源更新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高校作为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和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给河南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十分重要和宝贵的机遇,对于加强和促进中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具有特殊的意义。文章分析了中原经济区建设视域下河南高校产学研合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产学研合作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崔敏  魏修建 《软科学》2015,(4):29-32,47
基于SFA模型,对1990年以来西部物流业TFP、技术水平的动态演化过程进行分析,并根据丝绸之路经济带中西部9大省份在1990~2012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对各省份物流需求与发展水平异质性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西部物流业TFP增长还主要依赖于技术效率改进,技术进步正逐步发展成为推动物流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区域经济规模扩大和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能够有效提升西部物流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不合理性抑制了西部物流产业发展,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对西部物流需求影响效应存在明显异质性。  相似文献   

8.
张毅  陈圻 《软科学》2010,24(12)
采用复合系统模型计算了全国30个省(区)物流业子系统与经济子系统的有序度,在此基础上得出了全国与东、中、西3个地区各子系统有序度和复合系统协调度,并进一步分析了经济最发达的4个区域的协调度在研究时段内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对物流业子系统贡献最大的序参量是周转量,受各个地方政府2005年加大物流业投入影响,物流业固定资产投资对物流业子系统贡献也明显上升。对经济子系统而言,城镇与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与人均工资先后对经济子系统贡献最大。总体上,东、中、西3个地区协调度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9.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经济发展不可避免地伴生着土地资源的利用,科学地分析并定量识别其经济增长与土地利用效率之间的耦合关系,对于高效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发展区域经济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耦合理论,选取研究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第二产业总产值、第三产业总产值、固定资产投资总额5个经济增长指标,选取地均固定资产投资、地均二、三产业从业人数、地均液化石油气供气量、地均供水量、地均供电量、城市人口密度、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人均道路面积、地均GDP、地均二、三产业总产值、建成区绿化覆盖率11个土地利用效率指标,测算广西北部湾经济区2003-2013年间经济增长和土地利用效率的综合发展水平,分析各地级市的经济增长和土地利用效率的耦合关系及协调发展程度,在GIS技术支持下,分析二者协调发展度在空间上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土地利用效率与经济发展耦合关系处于良好或高水平耦合阶段,但协调发展度整体偏低,即二者处于高耦合低协调的发展水平。6个地级城市中,南宁的经济增长与土地利用效率协调发展度最高,但仍处于勉强协调状态,最差是崇左,处于中度失调状态,其余各市基本处于轻度失调状态。  相似文献   

10.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作为第三利润源的物流业在区域经济增长中的战略地位越来越凸显,被誉为经济发展的润滑剂和推进剂。物流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逐渐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以货运周转量和地区生产总值为衡量物流和经济增长的指标,运用Logistics模型定量分析长三角地区物流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采用边际分析法、弹性分析法和拐点分析法测算长三角地区物流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结果表明:流业发展对区域经济的增长具有促进作用;物流业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处于拐点之后,物流业增长方式应由粗放型增长转化为集约型增长。  相似文献   

11.
林晓梅 《科技广场》2014,(3):176-182
中原经济区地处我国中部腹地,承东启西,连接南北,在全国区域分工合作、互动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构建中原经济区的"区域综合竞争力"评价体系显得尤为重要。而区域经济竞争力是多因素指标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运用主成分分析法针对中原经济区综合竞争力建立科学评价体系,利用降维的思想,把多指标转化为少数几个综合指标,有利于从社会生产的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找出区域间和区域内部发展的差距,从而为区域间和区域内部的均衡发展提供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12.
河南作为中原经济区的主体,经济全面发展进入了重要时期,物流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行业,而郑州城市配送是中原经济区物流体系中建设中相当重要的一环。分析了现阶段郑州城市配送的诸多问题,如社会化配送中心少、行业配送力量薄弱等,也提出了一些可供考虑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北部湾经济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北部湾经济区1990、2000、2010年的遥感影像图进行监督分类,得出三个年份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在此基础上分析了1990-2000年和2000~2010年两个期间内的土地利用结构数量变化、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和土地利用区域变化差异情况,对影响北部湾经济区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进行分析,得出影响北部湾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有自然因素驱动力和社会经济因素驱动力两个方面,其中自然因素驱动力包括气候、地形地貌和土壤;社会经济因素驱动力包括经济因素、人口因素、城市化水平、政策因素。  相似文献   

14.
利用2010-2019年30个省市区的数据,建立3个具有不同门槛变量的面板门槛模型,以分析环境政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研究表明:环境政策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这意味着环境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区域异质性。在研发水平高、经济发展水平高、工业依存度低的地区,环境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积极的;在研发水平低、经济发展水平低、工业依存度高的地区,环境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负面的。通过研究环境政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为我国目前绿色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总结区域物流量化指标体系构建原则基础上,选取9项指标初步构建衡量京津冀区域物流的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分析各指标的重要性,确定量化指标体系。最终选择的量化指标为"物流业基础设施投资占全社会总投资的比重"、"人均货运量"和"物流业从业人数占总从业人数的比重"。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温州市产业结构水平仍然落后,并且其经济发展的特点为两头在外(采购、销售在外)的问题,以温州市为例,研究区域物流对区域经济影响。采用计量经济分析方法,选取物流发展和经济增长的时间序列指标,利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来分析物流发展水平和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以验证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之间的辩证关系。结果表明,区域物流对区域经济有很强的推动作用。要想更有力地推动温州市的经济发展,必须大力发展其物流业,重点发挥其已有优势,加大投入,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培养专业人才,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一个积极稳定的投资环境。  相似文献   

17.
根据新疆15个地州市2000—2010年的年均工业碳排放量将新疆全区划分为高、中以及低排放区域,在此基础上对各地州市的工业碳排放总量和三大区域的碳排放强度进行比较分析,利用STIRPAT模型对三大区域的工业碳排放量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在2000—2010年间工业碳排放量增长最快的是阿克苏地区,增长最慢的是和田地区;(2)高排放区与中排放区的碳排放强度水平差异在扩大,中排放区与低排放区的碳排放强度水平差异在缩小;(3)技术水平和政策措施对高排放区域的碳排放强度抑制作用最明显,工业投资规模对中排放区域的碳排放强度的促进作用最明显,人均财富在增加低排放区域的碳排放强度方面表现最明显。  相似文献   

18.
以专利授权数来表征创新能力,采用变异系数、标准差及ESDA方法对1986-2012年中原经济区创新能力的时空差异演变进行了探讨,发现,(1)中原经济区创新能力绝对差异具有先慢后快不断拉大的趋势,而相对差异明显降低后一直在较低水平波动;(2)中原经济区年度Moran’s I变化不明显,而其五年段均值的Moran’s I上升趋势明显;(3)中原经济区创新能力空间结构特征基本呈沿着连霍高速中间强两端弱的格局,且创新能力强的地市主要位于交通网密集的中原城市群核心城市;(4)中原经济区创新能力空间集聚性在不断增强,主要表现为低低集聚类型的增多;(5)郑州和洛阳基本一直是高高集聚的类型;南阳发展为高低集聚类型;驻马店及淮北等经济欠发达地区大多数时期都是显著的低低集聚。  相似文献   

19.
邵彬涛 《科技管理研究》2014,(3):176-179,191
理论和实践均证明产业集群对区域竞争力的形成与持续有着重要影响。从分析产业集群对区域竞争力的作用机制着手,以中原经济区产业集群发展为例,明确各种类型产业集群的行业集中度与空间聚集程度,并进一步利用因子模型分析产业集群影响下的不同贡献因子对中原经济区区域竞争力的作用机理,为以河南省为主体的中原经济区产业集群发展提供路径选择依据。  相似文献   

20.
王琴梅  罗瑞 《软科学》2023,(1):58-68
在准确界定核心概念、深入分析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影响区域全要素生产率机理的基础上,从物流业技术创新、结构优化、绿色高效、开放合作和环境共享5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测度中国26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03—2019年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并实证分析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对区域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程度。结果显示:(1)我国264个城市的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总体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东部最高,中西部次之,东北最低且增长较慢。(2)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回归及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分析后,发现物流业高质量发展能显著提升区域全要素生产率。(3)进一步检验发现,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可以通过技术进步和要素配置效率来提升区域全要素生产率。据此提出,进一步促进物流业高质量发展以提升区域全要素生产率、助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形成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