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闽南方言与文化是一种地域文化的具体体现,更是一种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闽南方言是一种非常强势的语言类型,但随着普通话以及外来文化的影响,闽南方言以及文化已经失去了当年的强势,甚至已经开始出现逐渐消亡的现象。基于此,想要让闽南方言与文化得到传承与发展,可以在小学语文地方课程中融入闽南方言与文化,凸显出其文化体系在小学语文基础课程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闽台闽南方言“称赞词”是指闽南方言中对人的优点表达喜爱、表扬或赞美之情的一类词,即与闽南方言词“阿咾”表达的意思相同。这一类词体现出浓厚的闽台文化特征,很值得研究。本文主要从称赞词的闽台文化特征的阐释、词类划分和语法特点来研究闺台闽南方言称赞词,以便对闽南方言文化作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李志东 《教学随笔》2015,(4):166+165
古色古香、平上去入、抑扬顿挫,有古汉语"活化石"美誉的闽南方言,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世世传承、辐射海外的闽南文化,具有根植闽南、花开两岸、香飘四海、誉满五洲的特征。作为特色鲜明突出的民系文化,积淀深厚,形式多样,种类丰富,活态传承,保存了众多原生态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闽南方言是"古汉语的活化石",闽南文化是中华文化的芝兰,闽南方言与文化源远流长,联系、滋养、影响着海峡两岸同胞。因此,对地方课程"闽南方言与文化"的开发与实施进行深入、全面、系统地研究探索,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突出亮点,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族群文化:闽南文化概念的重新界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闽南文化的概念是模糊的,先有20世纪20年代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对闽南文化的具体研究,直至20世纪80年代末才出现“闽南文化”一词。时下常见的闽南文化即区域文化或闽南方言区文化的这两种主要说法.都不足于全面规范闽南文化的概念;而第三种观点即闽南文化为民系或族群文化,如果充分运用族群理论进行分析,则可以比较妥贴地阐释闽南文化的内涵与外延,同时还展示了闽南文化作为一种族群文化,其具有独特的人情味与文化个性。  相似文献   

5.
研究汉语,得从研究活生生的方言入手。泉州方言作为古汉语的“活化石”,同时承载着丰厚的闽南文化。林华东教授《泉州方言研究》就泉州方言作了深入的源流考察和理论阐释,在泉州方言语言、词汇、语法特点探索的基础上展开文化层面的系统分析,对语言的生存和流播以及泉州方言研究的方法论问题等作了富有见地的探索,提出了令人信服的见解。该书的出版,对于发掘和弘扬泉州方言乃至闽南方言、实践闽南文化生态的保护等,都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厦门闽南文化研究会日前透露,今年春季开学起,该市8所幼儿园将开设闽南方言与文化课程,目前《闽南方言与文化》(幼儿园)乡土教材已下发到相应园所。  相似文献   

7.
“仔”缀是闽南方言的重要语缀。在福建东南沿海一带,闽南方言“仔”缀语词数量居多,漳州一带又属闽南之最。通过对漳州方言丰富多彩的“仔”缀语词组合与演变规律的探析,揭示近现代闽南方言发展演变的一些深层规律。  相似文献   

8.
古色古香、平上去入、抑扬顿挫、有古汉语"活化石"美誉的闽南方言,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世世传承、辐射海外的闽南文化,具有根植闽南、花开两岸、香飘四海、誉满五洲的特征,作为特色鲜明突出的民系文化,积淀深厚,形式多样,种类丰富,活态传承,保存了众多原生态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因此,对地方课程"闽南方言与文化"的开发与实施进行深入、全面、系统的研究探索,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突出亮点,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闽南歌谣是我国民歌海洋中的一枝奇葩,这不仅是因为它所具有的独特地域特色,更主要是它与当地人民的方言、文化、风土人情紧密结合。闽南民间歌谣与其赖以生存的特定的方言环境和地域文化之间。特别是闽南方言韵律与民歌乐律之间存在相互依存的动态联系。其演唱语言的韵律与方言语调中的平仄起伏、韵脚谐合之美,能让当地人民一听即懂,一唱就能引起共鸣。  相似文献   

10.
学报的特色必须历经长期的培育,而先行创办特色栏目则是必要的选择。《泉州师范学院学报》的“泉州学研究”栏目经过8年的精心构建,在海外交通、方言、南音、地方学等诸多方面取得丰硕成果。为了对接“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该栏目于2010年转换为“闽南文化研究”。“闽南文化研究”是“泉州学研究”之内涵的延伸与扩展,将更好地服务和推动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与和平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本文着重研究了台湾五种闽南方言韵书,并与大陆闽南方言的《汇音妙悟》和《汇集雅俗通十五音》进行比较,从而说明所谓“台湾话”或“台语”就是台湾的闽南话。  相似文献   

12.
林华东教授新作《泉州方言研究》是一部有独特创见论述精彩的方言力作。全书材料新鲜详实、观点新颖独特、论述深入细致。尤其是,在泉州方言形成时间、闽南方言“中心语+修饰语”词序、泉州方言语气词问题上.更是开辟了研究新视野、拓宽了研究新领域。此外,该书在泉州方言与闽南文化的关系、方言研究的方法和原则等方面也作了许多创见性的论述。  相似文献   

13.
在国家严格控制方言节目的背景下,泉州电视台闽南语频道是我国第一个经国家正式批准创办的方言频道,以“传承闽南文化,服务两岸乡亲”为频道宗旨,它的获准创办得益于自身对闽南文化的保护,也得益于国家对台传播沟通的重视,开播近一年,频道在弘扬闽南文化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在对台沟通交流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应积极通过网络传播、开展与台湾媒体互动来扩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地域文化是同一民族中不同地理区域的文化。方言是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又是地域文化整体的一部分。方言,特别是其中的词汇深深地刻上了地域文化的印记。本文主要通过对闽南方言中动物词的分析,初步探究闽南方言区人民的思维方式、经济生活、思想观念等。  相似文献   

15.
闽南民间童谣源于闽南民间文化,是民间歌谣的一种独特形式,渗透着闽南民间传统文化,蕴含民间文学共有价值的同时兼具有自己独特价值.童谣即儿童歌谣,闽南民间童谣以闽南方言为载体进行创作传唱,作为闽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闽南老百姓集体智慧的成果.在地方民间文化、方言日益受到重视和保护的今天,人们通过对闽南方言以及童谣的探索和考究发现两者之间有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惠东的方言土音──“咸水腔”作为探讨惠东文化的切入点,论证昼民的语言特点融入当地闽南方言是“咸水腔”的成因。  相似文献   

17.
王跞 《新教师》2020,(3):27-28
近年,厦门的小学在推广闽南文化工作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但是,厦门的小学在传承与发展闽南文化上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和不足。为了了解学生和家长对闽南文化相关内容的掌握情况和态度,笔者针对学生群体和家长群体,编制了《闽南文化调查问卷(学生版)》和《闽南文化调查问卷(家长版)》,分别从其对于闽南方言掌握情况、闽南戏曲了解程度、闽南文化学习兴趣三个方面开展问卷调查。  相似文献   

18.
“闽南”一词最早出现在唐代,宋元明清时期的文献中“闽南”一词出现频繁,但所指的区域范围因时、因人而异,大到福建省,中到福建南部,小到泉州、漳州府,通过对古代文献中的“闽南”指向进行梳理,并对相关问题作简要的考释。指出古文献中的“闽南”有多种含义,既有与今天的“闽南”定义相同之处,也有与今天的“闽南”定义不同之处,我们在引用古代文献中与“闽南”一词相关的资料时,要格外慎重,不要想当然地用今天的“闽南”概念来理解古代的“闽南”。对“闽南”一词进行简要的考释,有助于闽南文化研究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9.
利用地方文化资源在幼儿园建立“宝宝博物馆”,不仅对丰富幼儿园课程内容与实施途径有着积极意义,更为重要的是为幼儿提供了充分感知、探索和体验家乡本土优秀文化的机会与场所.笔者所在幼儿园在充分了解和利用闽南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创设了突显闽南美食文化的“闽南炊具馆”、突显闽南民间艺术文化的“闽南说唱馆”以及突显闽南民间工艺文化的“德化陶瓷馆”.“宝宝博物馆”成为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的重要教育空间.教师也更为注重儿童的经验与需要,更为关注儿童的发展特征与规律,实现了“宝宝博物馆”与幼儿园课程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20.
正闽南师范大学闽南文化研究院是在国务院台办、台盟中央、全国台联和福建省政府及省直相关部门的关心指导下,在漳州市委、市政府的重视与支持下,整合闽南文化研究所等海峡两岸相关高校优质资源,于2012年6月组建而成的,是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编辑出版、文化交流、社会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教学科研单位。研究院设有学术委员会、办公室、《闽台文化研究》编辑部等机构,主要研究方向有闽南文献与海疆文化、闽南方言文化、闽南民间信仰、闽南家族文化等。闽南文化研究院现有专兼职研究人员46人,其中教授22人、副教授1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