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读书如熬粥     
<正>(1)我的母亲煮得一手好粥。孩提时我曾问母亲何以烧出好粥,她告诉我:"粥是熬出来的,熬粥有三要素,即‘好米、文火、持续’。"(2)是的,要熬一锅好粥,首先在于有"好米"。米好,粥就好。粥拼的是米,是米本身,是那种不加附加值的实力与质地。有了"好米",还须用"文火",即要用比较弱的火来熬。用"文火"易  相似文献   

2.
周礼 《家长》2010,(8):76-76
我从小就喜欢喝粥,因此,一日三餐母亲总会不厌其烦地为我熬上一碗红枣粥。每天早上,我还在睡梦中,母亲就轻手轻脚地披衣下床,然后来到厨房,舀米、淘米、洗枣、生火。粥熬好后,母亲就隔着房门喊道:“孩子,快起床吃早饭了!”在母亲的催促声中,  相似文献   

3.
幸福粥事     
打我记事起,家中的一日三餐都是父亲操持.可是自从父亲换了工作后,就没时间给我们做饭了,没办法,我那只会煮面条的老妈,为了她亲爱的儿子,不得不学着下厨. 在烧焦了几次米饭,烫了几个水泡后,母亲的厨艺有所进步,尤其是她熬的粥,相当不赖,而且她对此还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原本只去超市采买的她开始频频出现在熙熙攘攘的菜市里,买回各种蔬菜,搭配出不同口味的粥.一个中午,二叔来我家尝了母亲煮的粥,赞不绝口,母亲做粥的热情越发高涨了.  相似文献   

4.
触摸天堂     
开西厢屋门的钥匙就塞在门框旁的青砖墙夹缝里。成天价吸溜黏粥充饥的我。放学时,肚皮早已贴到后脊梁上了。为了调巴家人的胃口,母亲常常放把豇豆、绿豆或红小豆,稀稀落落飘进黏粥里。为了让黏粥更垫饥,母亲还常常把地瓜干放在蒜臼子里,再用蒜锤“噔噔”捣碎,捣成像花生米大小的地瓜干豆儿。这么一做,口感就是不一样。含在嘴里深感可口,厚重、面糊、筋道。  相似文献   

5.
<正>20世纪80年代末,有段时间,母亲在每天早上6点把我叫起来跑步。母亲带着她提前煮好、装在保温瓶里的粥,以及我的书包。她骑着单车,我跟在旁边跑。我家住在城市的最南端,学校在城市的最北端,我们跑了全城最长的一条路。到学校附近,找个地方吃完她带来的早餐,然后我去上学,她去上班。我妈做的早餐具体是什么?我忘了。基于对她的烹饪水平的了解,想必是高度营养但味道欠佳的。  相似文献   

6.
在晨曦初露前,乡村的夜是蓝色的。 夜睡了一宿,最先醒来的是灶旁的灯光。凑近了看,木门的缝隙中溢出一圈又一圈的雾气,是母亲在煮菜粥。时至今日,母亲那忙碌的背影时常出现在我的梦里,伴随着那噼噼啪啪的柴火声,还有那一碗热气腾腾的菜粥。  相似文献   

7.
爱,很简单     
周日早晨,一家三口围坐在桌旁,一起吃早餐。母亲煮了我最爱吃的粥,还特地放了一小把红枣。整个屋子里洋溢着幸编的味道。  相似文献   

8.
<正>20世纪80年代末,有一段时间,母亲每天早上6点叫我起来跑步。母亲带着她提前起来煮好、装在保温瓶里的粥,以及我的书包。她骑着单车,我跟在旁边跑。我家住在城市的最南端,学校在城市的最北端,我们跑了全城最长的一条路。到学校附近,我们找个地方吃完她带来的早餐,然后我去上学,她去上班。有时候我被强行叫醒,心里  相似文献   

9.
<正>母亲并不是那种贤妻良母型的女人。打我记事起,家中的一日三餐外加夜宵和下午茶都是父亲的事。可是,自从父亲换了工作后,就没有时间给我们做饭了。没办法,我那只会煮方便面的母亲,为了她亲爱的女儿只好学着煮米粥了。在烧焦了几次米饭、烫了几个水泡后,母亲的米粥也煮得不赖了,而且对做粥表现出极大的兴  相似文献   

10.
婆婆来了     
尚崇霞 《家长》2012,(4):40-41
其实,与婆婆相处,关键是消除隔阂,不存私心杂念,像对待自己的母亲一样对待婆婆,那样,婆媳关系就会融洽,家庭就会和谐、幸福! 婆婆来了,打乱了我的生活。我喜欢睡懒觉,可婆婆来了后,我就必须早起。婆婆每天起得早,把粥熬好,把油条或者包子买回来,然后把我们喊醒。我不得不一边揉着惺忪的睡眼一边吃早点。说句实话,吃不吃早点无所谓,我最喜欢早晨多睡一会儿。周六、周日,我也不能随心所欲地睡懒觉了。这让我有些郁闷。  相似文献   

11.
<正>母亲并不是那种贤妻良母型的女人。打我记事起,家中的一日三餐外加夜宵和下午茶都是父亲的事。可是,自从父亲换了工作后,再没有时间给我们做饭了。没办法,我那只会煮方便面的母亲,为了她心爱的女儿只好学着煮米粥了。在烧焦了几次米、手烫了几个水泡后,母亲的米粥也煮得不赖了,而且她对做粥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原来只去超市买菜的母亲开始频繁出现在熙熙攘攘  相似文献   

12.
前几天,母亲从乡下带来两斤大麦磨成的糁子,抓一把放在粥锅里,锅盖一开,满屋飘香,12岁的女儿连喝了两碗。而我对此也有一种久别的感觉。我是六十年代出生的农家子弟,  相似文献   

13.
母亲做的饭     
母亲大概天生缺少“烹饪”的悟性,只懂得煮米时要放水,炒菜时要放盐,坐在餐桌旁的我,实在最难下咽的,是母亲做的饭;最难以忘记的,也是母亲做的饭……不忍心看那白生生的蒸米变成烂稀的“粥”,更没有勇气去面对那青嫩的菜叶变成近黑的菜糊。当我无奈地将它们不带咀嚼灌进腹中时,母亲很幸福地看着我,眼中流淌出无限的温柔与满足。那一刻,我的眼眶湿了—我不知道我还能撑多久。“妈,这,很难吃,您知道吗?”我总在心里默默地喊。一天一天,母亲的“烹饪”技术越来越“炉火纯青”,而我的食欲也随之一步步走向死神。好多次,我实在忍不住想要大发脾气…  相似文献   

14.
《少年文艺(南京)》2011,(7):120-120
饭桌上空的电扇,呼呼地扇去知了的聒噪,只剩下寂寞在上空盘旋。母亲夹起长长的青菜,慢慢放进我的粥里。我将它盘成一个弯弯的圈儿,一口吃掉。“你整天不说话,不难受吗?”我低头,慢慢往嘴里送青菜。“你这样闷不吭声,进入社会怎么办?”我仍旧默然,往嘴里送粥。  相似文献   

15.
很小很小的时候,母亲牵着我的手,教我学会了走路。从此,母亲便牵着我的手,走过土桥,走过石径,也走过岁月。转眼间,我7岁了,又是母亲牵着我的手送我进了学堂。记得母亲的手好白皙、好柔软,当她有力的手牵着我的小手时,幸福的感觉油然而生。也就是在这牵手之中,母亲将她无私、圣洁的母爱注入了我的生命。于是,我总能找出各种理由让母亲牵着我的手,尽管我早已学会了走路。可后来发生的一件事让我一直内疚,没让母亲再牵我的手。  相似文献   

16.
母亲的爱总是在一点一滴一粥一饭一言一行一件小事中表现出来的。在家里,她总是默默地为一家人无私奉献.也许我们的相册里没有母亲的身影。可是我们的一生。怎会没有母亲的爱如影随形?  相似文献   

17.
牵手     
周末下午我回家,年老的母亲喜不自禁,一定要上街买点好菜招待我。母亲说:“你回来,妈给你煮饭,不是受累,而是高兴呀!”我便说:“我陪你去吧!”母亲乐呵呵地说:“好,好!你去,你说买啥,妈就买啥。”  相似文献   

18.
浓浓粥香     
学生原文早晨,像往常一样,妈妈把刚刚熬好的八宝粥端到我跟前,“快趁热喝了!”然后就站在我跟前看着我喝。这情景在我的记忆中平常得不能再平常了,十几年来,每一个早晨都是如此。今天,我突然感受到这一点,我看看妈妈,她的眼角又多了几条皱纹,一股莫名的热流涌上心头。这粥可算是“家常”,因为我每天早晨都能喝上一碗,因此对它从不经意。今天,那股莫名的热流促使我端起粥来闻了闻,好香!似乎是平生第一次闻到这样的浓香。带着对这碗粥的惊喜,我细细地品味着这碗粥。粥中的红豆、绿豆熬得很烂,细细的,甜丝丝的,而且量也多,越嚼越能嚼出浓浓的香…  相似文献   

19.
我头回叫老师是在我父亲去世后没多久,那时我3岁.母亲上班养家,没人照顾我,想来想去,只得考虑送我上幼儿班.我年纪太小,无处肯接收,害得她每天下班跑去求校长一次.校长的心也是肉长的!母亲可能也是在这种信念的支撑下,才从肚子里翻出那么多好话.半个多月后的一天早晨,母亲忽然又恢复了沉默,6点多就把我叫醒.我迷迷糊糊地坐在炕沿上,被套上一身花衣服.然后,我们喝了点粥.7点时,那辆二八自行车已经载着我们母子穿行在那片林荫路上了.  相似文献   

20.
丫头不识粥     
今天晚餐吃粥,米放得太多,粥成了烂饭.父亲很懊恼,便"恭维"母亲煮粥的手艺.母亲不甘示弱,与父亲唇枪舌剑,"战争"爆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