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未来取向视野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恰当开展理想教育;强化职业规划教育,了解并引导大学生的未来取向;增强大学生的积极自我认同感和自我效能感,预防或干预大学生的拖延个性;培育大学生的自立人格;重视开展生命教育;注意同伴因素在大学生心理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充分发挥朋辈心理辅导员的作用;重视社会、文化及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重视对特殊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同时,通过提高心理咨询的实效性、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充分发挥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整合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健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制度等措施,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2.
高职院校大学生和普通高校大学生的入学起点有一定的差别,这种差别影响着高职院校大学生适应新的学校环境,在自我定位、学习方式、个人发展等方面出现一些心理适应问题,了解这些心理问题的特殊性,并帮助学生学会自我心理调适,是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在社会适应、自我认知、人际交往等方面存在的心理冲突进行分析,提出了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大学生心理资本发展特点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随机选取大——大三学生718人,采用积极心理资本问卷(PPQ)、一般健康问卷(GHQ)、正性负性情感量表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大学生心理资本及其各维度的发展处于中等水平;男生心理资本水平显著高于女生;大学生心理资本随年级上升而增加,大三学生心理资本水平、自我效能和乐观显著高于大一学生;不同学校类型大学生心理资本水平差异显著,高职院校学生心理资本水平最低。(2)大学生心理资本与心理健康有显著相关,心理资本水平越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就越高。自我肯定、情感平衡和忧郁对大学生心理资本有较强的预测力,其中自我肯定的预测力最强,其解释量为35%。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心理调适具有时代性,当代大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应该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拓展其内涵。大学生心理调适能力的提升,包括自我提升和外部提升两个方面,外部提升是通过优化社会心理环境、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机制、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途径实现的,自我提升是大学生个体通过提高认知水平、培养积极情感、提高意志力等途径实现的。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正处于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对自我意识内涵及自我意识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的全面了解,不仅能够促进其强化和统一自我意识,而且可以更好地维护其心理健康。可以从引导大学生正确的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等三个方面入手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7.
心理成熟是个体真正成熟的重要标志。现代社会要求大学生在与内外部环境的博弈中进行自我心理经营,促进心理健康发展和成熟。对大学生心理经营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分析了大学生心理经营的迫切性与可能性,并对大学生心理经营方略及其发展完善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黎芳 《宜春学院学报》2012,34(6):135-139
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历经30年的发展,已走向了专业化、规范化的道路,但尚存一些发展中的问题。优化现有的高校心理教育模式,应定位于心理自助理念,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心理自助模式。更加注重和突出大学生在心理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助其建立良好的心理自助系统。使大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学会首先依靠自己的力量,运用专业的心理自助方法,展开心理自助与助人,成为维护自我心理健康的主人,实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文章力求从系统论的视角,结合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情况,以培养大学生自我心理调节能力为主要目标,在宁波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现实问题和有价值的探索和实践为研究基础上,提出重视平台建设,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等途径构建"心育"工程,有效培养大学生的心理调节能力.  相似文献   

10.
心理资本视角下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分析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表征的基础上,从心理资本视角探讨导致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最后从心理资本的四个主要构成成分,即自信、乐观、希望和坚韧性,提出贫困大学生通过心理资本提升进而增加其心理健康自我监护与发展能力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1.
对心理教育在大学生社会化中的应用进行研究,能够有效提高大学生社会化程度。基于此,本文将对大学生社会化的现状进行简单介绍,并对心理教育在大学生社会化中的应用进行具体研究,其中主要包括有效传播心理健康知识、开展心理健康课程、聘请了解心理健康知识的辅导员以及建立心理健康社团四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12.
心理成熟是个体真正成熟的重要标志。现代社会要求大学生在与内外部环境的博弈中进行自我心理经营,促进心理健康发展和成熟。对大学生心理经营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分析了大学生心理经营的迫切性与可能性,并对大学生心理经营方略及其发展完善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而大学生心理防护现状堪忧,根据大学生心理发育的特点,本文重点致力于研究学生的自我完善、自我成长规律,同时通过提升心理疏导的谈话技巧,建立良好的访谈关系,在二级学院构建学生、班主任、心理辅导员、心理咨询师组成的四位一体大学生心理防护体系,协助学生发展有利于成长的思想信念、情感态度和各种心理素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协助学生有序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4.
李向红 《山东教育》2020,(11):60-62
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对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作出详细说明:“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和技能。其重点是认识自我、学会学习、人际交往、情绪调适、升学择业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内容。”情绪调适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被提出。  相似文献   

15.
外界环境与内在生理机制的改变都会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而压力水平、心理弹性更与心理健康问题密切相关。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从心理弹性和压力水平两个方面对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弹性和压力水平与个人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性别的不同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不同的影响;心理弹性的大小对压力水平和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起一定的调节作用。本研究进一步了解了心理健康及其相关因素的作用机制,有助于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提出针对性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心理健康分析及心理与就业指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心理健康的人内心世界与客观环境是一种平衡关系,是自我与他人之间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的维持,大学生能否以最佳的心理状态快速地融入社会和进入工作中,是取得成功的关键点,需要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及就业心理开展相应的指导工作.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元娣 《江苏高教》2005,(1):135-136
改进大学生的课程教学内容,普及心理学基础知识。这是帮助大学生健康成长,学会自我调节、自我控制的基本知识。现代社会,生活节奏日趋加快,竞争日益加剧。只有让大学生了解心理活动产生的机制,了解心理健康的内容和标准,初步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才能让大学生确立良好的心态。笔者认为,对大学生而言,正确认识自我,客观评价自我,不断完善、提高自我的前提是,首先要有良好的心态。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提升和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之一.近年来,各高校纷纷结合本校实际,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有效性的探索.大连工业大学自2018年开启主题为"大学生团体心理成长支持计划"心理实践课,它旨在通过不同形式的团体心理技术的搭配与组合,形成具有丰富层次的大学生素质提升"心理套餐",该课程打破了仅仅依靠单一团体心理技术的局限性,实现了心理差异化需求100%全覆盖.经过近三年的实践,发现这种"个性化"小团体心理课程是针对大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培养大学生心理自助能力,有助于大学生发掘自我潜能、培养积极品质、达成自我实现。大学生心理自助能力包含心理健康维护能力、心理问题调节能力、心理危机应对能力。培养心理自助动机、掌握心理自助知识、发展心理自助行为是大学生心理自助能力形成的基本路径。构建大学生心理自助能力培养机制,高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挖掘大学文化的心育功能,构建培养大学生心理自助能力的导向激励机制;统合高校学生心理健康评估与教育系统,构建培养大学生心理自助能力的协同联动机制;提升高校学生心理服务与援助质量,构建培养大学生心理自助能力的支持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20.
团体心理辅导及其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俊峰 《教育与职业》2008,(17):140-141
团体心理辅导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丰富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可使大学生集体受益,共同分享生活经验,提高对自我的接纳,促进大学生个体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