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赵瑞 《青年记者》2012,(30):70-71
从2002年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推出《南京零距离》打开民生新闻的大门至今,电视民生新闻已走过了十个年头。这十年里,民生新闻节目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地"拔地而起",由最初的凤毛麟角到遍地开花,由代表民意、平民视角到内容低俗、雷同复制,其间的是非曲直值得总结与深思。  相似文献   

2.
朱飞 《新闻实践》2011,(8):53-54
当前电视民生新闻主要存在着三个方面的问题:琐碎化、表象化、低俗化。电视民生新闻不能把视角全部放在百姓日常生活的小事上,把新闻停留于琐碎的表面。民生新闻若是仅仅局限于事件的表象或者某些“猎奇”事件的报道,其发展之路只会越走越窄。河南平顶山市广电总台城市频道的《城市1时间》栏目今年3月被中国广播电视协会评为“全国电视栏目民生影响力60强”,得益于它的成功转型。  相似文献   

3.
电视民生新闻从《南京零距离》开始已经历了十年的发展,期间先后出现了"报道型"、"帮忙型"和"调解型"电视民生新闻类型。这三种类型不是后者取代前者,它们是在完善前者问题的同时与前者并存的,对自身问题的正视和修正体现的是电视民生新闻发展的不断成熟。  相似文献   

4.
2002年,江苏广播电视总合城市频道的《南京零距离》的开播,标志着我国电视民生新闻栏目兴起。此后,全国各地电视民生新闻栏目蜂拥而起。但是就目前情况看,在节目的水平和品位上良莠不齐。人们  相似文献   

5.
民生新闻是近年来中国电视界最为热门的术语之一,全国各地方电视台竞相开办此类节目,并将其作为新闻改革的方向,甚至有学者认为民生新闻是十年来中国电视的第三次革命.民生新闻的发展壮大无形中影响着主流严肃新闻的走向,中国电视新闻界呈现出一种双向汇流的趋势:一方面民生新闻开始向主流方向靠拢,另一方面严肃新闻则也向民生新闻靠拢.  相似文献   

6.
《小强热线》是浙江电视台教育科技频道民生新闻的王牌节目.多年来,其一直稳居浙江省级频道省、市网平均收视率节目排行榜第一名.2009年7月,中国广播电视业内权威机构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宣布:经过权威专家对栏目综合质量、收视分析、市场份额等综合评估,《小强热线》荣获“中国电视十年十佳民生新闻栏目”.2010年,《小强热线》继续进行大容量直播,再保收视佳绩.  相似文献   

7.
中国电视民生新闻散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者按] 从1999年北京<第七日>和福建<现场>算起,中国电视民生新闻已经走过了十年的历程.十年来,民生新闻的发展和中国社会发展的脉络紧紧联系在一起.和任何事物发展规律一样,电视民生新闻,需要探究其趋势和走向,去伪存真,把握其特点和规律,这对每一个心怀责任感和使命感的电视人来说,责无旁贷.  相似文献   

8.
民生新闻的热潮刚刚过去,电视新闻据说已进入到“后民生”时代。这意味着,对于关注中国新闻改革的人们来说,一个新的想象空间又形成了。不过,回过头静下来想想,有些问题还有待澄清。所谓电视民生新闻,从新闻素材、聚焦范围,以及报道方式来看,明明就是社会新闻,明明就是地方性新闻。①为什么从业者却要冠之以“民生新闻”?对民生新闻,尽管有不少批评意见,但整体而言,人们不仅认可了民生新闻的提法,而且对这种新闻类型寄予厚望。李幸认为,肇始于南京地区的民生新闻是“十年来中国电视的第三次革命”。  相似文献   

9.
2007年6月26日,由陕西广播电视协会学术部和陕西电视台台研究发展部、都市青春频道共同主办的《民生新闻创新与发展论坛》在西安举行。陕西广播电视协会会长、陕西广播电影电视局副局长李选政出席会议并讲话。出席会议的专家学者有中国社科院中国新闻事业研究室主任时统宇、四川大学教授欧阳宏  相似文献   

10.
6月27日,梅州市广播电视协会召开《客家广电论坛·梅州广播电视民生节目》研讨会.来自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广东电视台.广州大学,嘉应学院的有关领导、专家、学者.围绕"电视民生节目"这一主题展开了深入讨论.从民生新闻在全国的发展趋势、实践遇到的问题、今后发展的方向等.特别是对梅州台《民生820》节目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解读和剖析,并提出了中肯的建议和希望。梅州广播电视台领导以及所属县(市)台分管领导和从业人员代表150多人参加研讨会。  相似文献   

11.
一年最热的两个月中参加的两个会给我很大启发,一个是山东电视台生活频道主办的民生新闻十年研讨会,另一个是浙江电视台民生休闲频道的节目研讨会.经过十年发展,电视民生新闻遇到了瓶颈,包括民生新闻的一些领军栏目的收视率出现连续下滑,寻求突围迫在眉睫.于是,"帮忙"--发挥媒体的影响力优势给民众帮忙,成为民生新闻的更新换代产品.  相似文献   

12.
陈栋  张丽 《今传媒》2006,(3):31-32
自2002年起,全国各地电视台纷纷推出了自己的电视民生新闻栏目。民生新闻的蓬勃发展成为中国电视新闻界近年来少有的热闹景象。有些学者把电视民生新闻的兴起,称为是继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湖南卫视“快乐大本营”之后“十年来中国电视的第三次革命”。其实,最早的民生新闻却是诞生于以社会新闻为主导的都市报和晚报中。但是由于没有得到像电视民生新闻那样的重视,相比较之下尚欠火候和成熟。但都市报作为报纸大家庭的一员,贴近大众、贴近都市脉搏等先天优势使得都市报的民生新闻也足应得到人们的重视。都市报民生新闻呈现出的优势民生…  相似文献   

13.
《传媒》2011,(12):38-41
10月28日,由中国广播电视协会主办、齐鲁电视台承办的第三届全国曲艺式新闻研讨会在济南召开。来自全国二十多家省级地面频道的总监、业界精英,以及曲艺界、学术界的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围绕齐鲁电视台《拉呱》节目的品牌扩展,深入探讨了中国曲艺式民生新闻的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电视民生新闻转型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生新闻始于报纸,盛于电视,1999年6月,黑龙江电视台《新闻夜航》栏目创办,迅速成为关注民生、反映民意的标志。电视民生新闻仅用几年时间,便风起云涌,领秀全国。历经十余载发展,电视民生新闻已成为电视新闻的具象符号。然而毋庸置疑,电视民生新闻也遇到了发展的瓶颈,转型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5.
民生新闻的蓬勃发展成为中国电视新闻界近年来少有的热闹景象.有些学者将之称为是继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湖南卫视<快乐大本营>之后的"十年来中国电视的第三次革命".当前都市报的民生新闻为何如此火爆,又为何总引发一些受众的争议呢?  相似文献   

16.
2002年电视民生新闻栏目在全国开始出现,十年时间,民生新闻从迅速地聚集观众的注意力,形成收视高峰,并在人们的议论、肯定和批评中不断持续发展,至今依然位于各电视台收视榜首,创造了民生新闻独有的收视奇观.在电视竞争激烈,各种节目模式此起彼伏,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局面下,民生新闻在各地的电视节目收视中经十年而不衰,其中确实有着它必然的发展因素,值得我们关注并予以总结.这种因素在笔者看来,就是一种对新闻的回归与自我的超越.  相似文献   

17.
一、电视民生新闻诞生堪称中国电视业的一次革命 十年铸一剑,走过十年的中国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渐成为百姓的看点、媒体的卖点、学术界的热点.它"用公众的眼睛关注政务、用人文的精神关心百姓、用新闻的眼光观察社会"迅速发展成为一股蔚为大观的媒体力量,并体现着一种特殊的媒体精神.  相似文献   

18.
刘艳辉 《今传媒》2009,(9):81-82
2002年1月,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诞生了一个叫<南京零距离>的新栏目,自此,拉开了中国电视媒体民生新闻大跃进的序幕,各个级别的电视媒体都开办起了自己的民生新闻.除了以<新闻联播>为代表的时政新闻和法制新闻以外大都数社会新闻节目都被赋予了民生新闻的光环.然而,就是在这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致后蕴藏也引发了中国电视新闻人的思考:民生新闻的繁荣源自何方?又将走向哪里?  相似文献   

19.
张春果 《报刊之友》2013,(9):134-135
如果从1999年北京《第七日》和福建《现场》算起,我国电视民生新闻已经有十余年的发展历史。电视民生新闻问世以后,为我国电视新闻注入了全新的活力,被学者称为中国电视新闻传播的“第三次革命”。然而,在电视民生新闻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本文主要从电视民生新闻人文关怀的内涵、现实需要、缺失与构建等四个方面探讨民生新闻人文关怀的问题,以期促进“以人为本”思想的广泛传播与贯彻落实,并为我国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提供一些必要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
崔恩慧 《青年记者》2009,(16):37-38
1999年5月,福建电视台创办《现场》栏目,实质上已具电视民生新闻的雏形。2002年1月,中国第一个打出“民生新闻”招牌的电视节目《南京零距离》横空出世。2008年1月,河南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正式更名为河南电视台民生频道,全国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电视民生频道诞生。这成为我国电视民生新闻稳步发展进程中的一个标志性事件。1999~2009年是中国电视大发展、大变革的时期,其中电视民生新闻的曲折前进过程尤为引人注目。如今,站在中国电视民生新闻发展的十年拐点处,电视民生新闻近期所表现出的新特点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