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在新疆军区某通信总站20多个建制连队的图书室里,都摆着一摞又一摞《新闻与成才》杂志。长话连指导员李岩岩在接受采访时说:“《新闻与成才》是一种知识性、理论性、可读性很强的杂志,基层官兵们都十分喜爱她。这个通信总站点多线长,大多营连、维护站分布在戈壁沙漠、雪山高原上,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喜爱新闻写作的官兵便同《新闻与成才》杂志结下了不解之缘,成为他们必读的刊物。站党委自1985年就给所属连队订阅该杂志。近几年,虽然经费十分紧张,但该站仍坚持订阅,使官兵们从中获益匪浅。近年来,该站先后有2名战士被提升…  相似文献   

2.
在空降兵某团,提起政治处主任余白云热情关心支持新闻报道工作的事情,没有人不竖大拇指的,他的“三观”理论更是为官兵们所称道。该团的新闻报道工作连续三年摘取空降兵部队新闻报道先进单位的桂冠。人才观“不管文化程度高低,能够热爱新闻报道工作就是好苗子。”这是余主任对挑选新闻报道人才的看法。有一次,余主任下到所属五连蹲点,发现该连战士小李虽只有初中文化,但每天能坚持“三个半小时”(读书、看报、还经常喜欢动笔写点东西),在连队工作任务重,时间紧的情况下,他仍坚持写稿80余篇,是一个干新闻报道的好苗子。他把小李…  相似文献   

3.
采访过程中,常听到一些牢骚话,有些通讯员往往忽视过去了,其实仔细分析一下,倒提出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有一次,我与战士们闲聊时,有个人发牢骚说:“在家时,每逢生日热热闹闹,到部队服役几年了还没有过一个生日呢,亏得部队还是一个溫暖的大家庭呢!”我听后,逐个连队进行查问,全团除了九连给每个战士过生日外,其它连队都没有这样做。当晚我写了一篇《九连为战士过生日,战士更加安心服役》的稿子,被《解放军报》、《战斗报》采用了。打这以后,其它连队也都主动建立了战士生日卡片,为每个战士过生日,战士们心里象喝蜜一样甜.今年初,我在某一个工厂  相似文献   

4.
新闻窗     
三连战士都有新闻记录本本刊讯刘钢报道:沈阳军区某部三连是一个全面建设非常过硬的先进连队。有一次,连队在组织政治教育考核时,指导员鄂云发现,许多战士竟然回答不上前两天刚收看过的关于新闻联播的时事问题。这说明有的战士并没有把国内外大事牢记在心队于是,他和连队党支部一班人研究决定,连队统一为每个战士购买一册笔记本,让每位战士坚持记录当天新闻,并不定期地进行检测。利用《新闻与成才》七年育才百余名本刊讯明守、庆*、增民报道:河南新野县人武部,从]989年始7年来一直把《新闻与成才》作为首选教材,采用集中培训和…  相似文献   

5.
武警牡丹江市支队政治处主任崔刚 ,十分关心和支持新闻报道工作 ,被官兵们称为报道员的贴心人。当战士期间 ,他先后有268篇(条)稿件被《解放军报》等刊用。当了领导后 ,他对报道工作十分关心。团里每年定期举办2—3次的报道骨干培训班 ,每次他都要亲自编写教案、担任教员。崔主任不仅关心支队报道组的整体建设 ,更关心每一名报道员的成长进步。去年年初 ,战士报道员小卫写了一篇《要加强新兵下连队后的管理》的问题稿在《解放军报》刊发后 ,引起了少数主抓教育干部的不满 ,并说些冷言冷语的话 ,使这位刚“出道”的报道员情绪一落千丈…  相似文献   

6.
2011年度征订报刊工作一开始,兰空驻疆某飞行学院二团政治处战士报道员李强就到驻地邮局订阅了一份《军事记者》杂志,这已经是他入伍后连续5年自费订阅了。他说:“《军事记者》特别有益于自己写新闻报道。”李强入伍5年来,在《军事记者》杂志这位“老师”的帮助指导下,新闻采写能力不断提高,先后在《军事记者》《解放军报》《解放军生活》《半月谈》《空军报》和《新疆日报》等媒体发稿150余篇(幅),他因此多次荣立三等功。李强说,是《军事记者》杂志帮助了他。  相似文献   

7.
西河南省濮阳县人武部政委刘朝瑞在重视新闻工作的同时,积极带头撰写稿件。近年来,他先后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中国国防报》等省级以上报刊发表作品200余篇,连续几年被河南省军区评为新闻报道一等奖,并荣立三等功两次。(田晓炜、张廷茂、仇运凯)武警8674部队战士报道员王中华在探亲期间,在其母车祸遇难的事故处理中,小王正确运用在部队所学的法律知识,不仅及时制止了一起即将发生的流血事件,而且维护了军人的合法权益。官兵们都夸他是“护法先锋”。(王文革)去年初,北京军区空军某通信训练大队为了鼓励报道…  相似文献   

8.
《优秀士兵剪影》专栏,是本报继《连队新闻》、《基层人物风采》之后,新开辟的又一个贴近基层、贴近生活、贴近战士的专栏。尽管这个专栏在版面上不很显眼,在读者中却引起很大反响。许多读者来信赞扬她是“了解连队战士火热生活的一个窗口”,“是最受基层官兵欢迎的栏目之一”。回顾开办这一专栏的前前后后,我们的体会集中到一点,就是要满腔热情地为“小人物”立传。贴近性——让“小人物”登上“大雅之堂”军报的三版是“政治·基层·社会”版,信息量大,指导性强,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过去,尽管编辑部十分注意让三版贴近基层…  相似文献   

9.
武警浙江总队金华市支队新战士金斌豪,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去年冬季,他毅然放弃优厚的工作待遇,报名参军。入伍后,小金在努力提高军事素质的同时,运用自己所学的专业,在警营里开办了“警营之声”小电台。他利用空暇,采编制作官兵们喜闻乐见的节目,如《一日快迅》、《警营小知识》、《热线点歌》、《点播家信》等栏目。通过电波传播知识,丰富官兵们的业务文化生活。通过开办“警营之声”电台,不但使他自己从中得到了锻练,而且充实了战友们的业余文化生活。小电台到现在已经开播84期了,而且越办越火,受到战友们的一致好…  相似文献   

10.
左振祥 《军事记者》2008,(11):70-70
在沈阳军区某训练基地,提起刘洪宝官兵们没有不认识的。作为一名基层报道员,他总是深入现场抓线索。当战士时,他就订阅和研究《军事记者》、《新闻采编》等杂志,并在各级报刊发表稿300余篇,先后被沈阳军区司令部评为优秀士官标兵、优秀教员,荣立二等功、三等功各1次。今年秋季,各演习部队陆续进驻该基地场区后,他就干脆与演习官兵住在一起,共采写了10余篇新闻稿件。  相似文献   

11.
1982年底,你打着“学技术”、“发家致富”的“小算盘”穿上了军装。由于你写得一手好字,把连队黑板报办得有板有眼,不久,一纸命令,当了连队文书。自当上文书的那一天起,你就琢磨如何干好这项工作。针对连队点多线长、人员高度分散的特点,你建议连队办《银线月报》和《对哨广播》,并毛遂自荐担任这“一报一台”的“总编”。从此,你白天深入各分散点了解情况,晚上把自己关在屋里写稿编稿。仅半年时间,这两项工作就干得很有成色,上级机关的同志还总结了这方面的做法和经验,刊登在《通信战士》杂志上。1984年夏,连队驻地街道失火…  相似文献   

12.
去年12月20日,《空军报》三版刊登了一组反映空军特招大学生集训的摄影图片《兵出营盘》,这是他1997年度发表的第183福新闻图片。他就是被官兵们誉为“战士摄影家”的空降兵某师新闻报道组组长郭兴福。4年前,郭兴福辞去县浴盆厂副厂长之职毅然应征入伍,成为一名光荣的空降兵战士。火热的军营生活,激发了他的创作热情,即兴写下了抒情诗《忆》,荣获第十一届中国文学创作大赛二等奖。在新兵连里,他细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从沂蒙山区入伍的小王,脖子上戴着一个银项四,这既不符合军容风纪又影响训练,指导员赵启东认真给他做思想工作,…  相似文献   

13.
我们《解放军生活》是隶属于总政的一家综合性月刊,杂志创办于1985年。创办初期,军委领导就指明了办刊宗旨:“要在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的总目标下,面向连队,面向战士,为基层干部战士提供精神食粮,传播连队所需要的多方面的新知识、新信息、新技术、新经验,反映部队在以现代化为中心的各项建设中出现的新事物、新风貌、新气象。”这些年,《解放军生活》始终坚持这一办刊宗旨,坚持立足军队,面向基层,开拓创新,脚踏实地地打造军队的品牌期刊,在全军乃至全国的影响逐渐扩大。特别是新世纪前后这几年,刊物一年一个台阶,始终保持着良好的…  相似文献   

14.
沈阳军区某高炮旅政治部主任刘梁,工作之余潜心习练书法。从1997年年初起,每晚坚持临帖一个小时。为了练书法,他从汉柬人手,不耻下问,经常和连队会书法的战士们在一起切磋技艺,书法创作水平不断提高,有作品在省级书法展中人选,并在《青少年书法报》、《当代公安报》、《中国检联报》等报刊上发表书法作品十余件,近日被佳木斯市书法家协会吸收为会员。主任亦是“书法家”@倪进祥@马保祥  相似文献   

15.
济南军区某坦克团政治处主任陈勇自1996年上任至今,被人们亲切称为“三有主任”,这是因为:他有一个记新闻线索的好习惯陈主任凡外出开会、出差或下部队,口袋里总爱装个《新闻线索本》。他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每当发现新闻线索,他立即收入《新闻线索本》。去年年初,陈主任在一营了解情况时,教导员跟他讲了这么一件事:二连战士小王两个月里写了200篇读书笔记。他当时粗略计算了一下,小王需每天坚持写三四篇才能达到这个数目。作为连队战士,哪有这么多时间和精力?即便勉强写出来,能保证质量么?小王写笔记的动力在哪里?顿时,…  相似文献   

16.
在连续3年被上级表彰为新闻报道工作先进单位的济南军区某团,流传着党委班子的这样几则小故事。团长常“参谋”“小伙子,这篇稿于我来帮你‘参谋参谋’。”这是团长李长清经常对战士报道员说的一句“口头禅”。提起李团长,报道员们都很佩服。政工稿件经他一“参谋”,主题更突出;后勤稿子经他一“参谋”,角度更新颖;特别是令报道员怵头的训练稿件,报道员更需要他“参谋”一番。今年新的训练大纲颁布后,报道员小耿在训练场发现有的连队战士不懂军号,竟出现了听着紧急集合号就寝的笑话。针对这个情况,小耿马上写了一篇消息寄往报社…  相似文献   

17.
陈招辉 《军事记者》2009,(12):58-58
年初以来,地处巴丹吉林沙漠南缘的兰空航空某训练基地.不仅先后在军地各级报刊发稿30余篇,还实现了在《解放军报》上刊稿“零的突破”。报道工作为何一下子“鲤鱼翻身”?官兵们都说,这与该基地政委周俊强对报道工作的全力支持分不开。  相似文献   

18.
前段时间,本报集中一段时间在《新闻三友顺为一个战士报道员开了一个专栏《话说梁志刚》,在部队尤其是新闻报道队伍中引起了强烈反响。梁志刚是我区基层部队一位战士报道员,他入伍后被火热的军营生活所感染,一边和战士摸爬滚打,一边利用业余时间刻苦钻研新闻写作,第一年即在本报用稿12篇,以后每年在本报用稿量成直线上升,最多~年达70余篇,成为部队报道骨干队伍中的“明星”、“大腕”。开辟这一专栏,缘于一封读者来信。一天,一位写了将近半年仍没有实现见报“零”的突破的战士报道员给编辑部写来一封信,他在述说自己苦恼的同时…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第二炮兵某旅的新闻报道工作一年一个新台阶,仅去年就在《解放军报》、《科技日报》、《火箭兵报》等媒体发表新闻稿件370余篇,2人受到上级通报表彰,1人荣立三等功。官兵们深知,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旅党委当好“铺路石”,为新闻报道工作开辟了“快车道”。  相似文献   

20.
初次见面,觉得他很矮,身高不过1.65米,清癯的脸上看不出多少灵气;但翻开他那四本厚厚的见报剪贴簿,又觉得他很“高”。一个基层报道员在短短的六年写作生涯中,竟发表稿件400多篇,其中百篇上了《人民日报》、《解放军报》,还有10余篇获奖。他,就是解放军54673部队战士报道员龙泽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