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英语教学要“有的放矢”张旭一、针对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发音特点进行语音教学。我们省许多学生,由于来自不同省份、地区,加之民族的不同,在学英语音素时,有时带有不同的方言特点,在长期英语教学中,我发现四川口音对[s]和[]、青海口音对[v][];藏语口音...  相似文献   

2.
“差生”的问题使许多教师和家长处于烦恼之中。所以,如何转化“差生”成为教师和家长的主要任务。首先,教师和家长应该正确了解“差生”的心理,理解他们,善待他们;其次,教师和家长应该尝试运用“皮克马利翁效应”,创造一种宽松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在一种良好的期望中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3.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偏爱“差生”是一种全新的教育观念,一、偏爱“差生”能够产生最佳心理效应,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二、偏爱“差生”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是一种更高的教育教学艺术,不会产生负效应;三、人生需要赞美、绝大多数“差生”是可以转变的。  相似文献   

4.
家访是班主任常用的工作方法,但由于学生居住分散,家长又比较忙,给老师的家访带来诸多不便。班里召开家长会,越是差生,其家长越不参加。而家长会大多数都是要针对差生解决或说明一些问题的,往往形成“拉锯战”,老师越找家长越不来,家长越不来而老师越要上门找,针对这一问题,我采取了由“家访”变为“校访”的方法,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前一段时间,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栏目的(善待孩矜、(昨天、今天和明天)这两期节目,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我校部分师生也就此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片中李任丰和刘磊这两名“差生”在老师和家长相互配合教育下转变的事例,向我们提出了当前形势下差生的教育和转化问题。差生往往由于涉世不深,思想不成熟,辨别是非能力不强,易受不良思想的影响;加上平时脱离集体,对集体漠不关心,独来独往,以致在学习上、思想上与其他同学产生差距。这就要求教师和家长多给予关爱,多一些了解、宽容,使差生感受到老师。家长和班集体的温暖,心理…  相似文献   

6.
不妨“学而优则扶”程建华[学而优则仕]是孔夫子门徒子夏提出来的,这一种学习好就做官的观点有失偏颇。然而,对那些贫困户中的「学而优」者,给予必要的扶持,使其充分施展才华,造福人民,报效祖国,实行[学而优则扶],则值得提倡。有这样一个穷山村,几代未出过一...  相似文献   

7.
“主课堂”和“二渠道”张小敏(场景一)某小学低年级一教室,黑板上写若“ABCD”等英文字母。一中年女教师用教鞭指着英文字母,声音单调而枯燥地念着:“B[bi:]……E[i:]……”(每音重复5遍)学生们跟随老师机械地重复着:“B[bi:]……E[i:...  相似文献   

8.
有报道称,据有关部门的一项统计,在我国现有的3亿学生中,被老师和家长列入“差生”行列的学生已达5000万人。每6个学生中就有1个“差生”,他们在学业上不再被认为是有希望的,成为家长和老师眼中的“问题孩子”。对此,北京22中特级教师孙维刚和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赵忠心提出了质疑。孙维刚:千万不能只从学生的学习成绩上来评判哪个学生就是差生。人总是会变的,学生的可塑性更强,即使目前有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也要给他们克服自己缺点的机会,不能把他们简单地归到差生中就完事了。弄这么个评价,学生会产生很大的心理压力,…  相似文献   

9.
郭树生 《上海教育》2007,(2A):110-111
“潜能生”,是一个名称的改变,更是一种教育观念的改变—— 最近,出现了一个新名词“潜能生”,用以取代长期以来对“差生”的称谓。意思是说,这些学生也许在学科成绩上不太好,但在其他方面有诸多潜能未能被开发和挖掘,需要教师和家长花更多的精力、寻找更好的方法去引爆这些学生潜能的最佳点,打开学生最易开启的那扇窗户,让这些原来的“差生”展示从来没有发掘出来的才能,品尝成功的快乐,产生不断追求成功的动力。  相似文献   

10.
教育“适应”说和教育“三化”说单子经济体制的转轨对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冲击,反映到理论层面上,作为一种本能性的直接反应或者说条件反射性的反应,就是出现了许多关于教育要适应商品市场经济和教育要商品化、产业化和市场化的“三化”[‘]的观点或主张。这在一...  相似文献   

11.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偏爱“差生”是一种全新的教育观念,一、偏爱“差生”能够产生最佳心理效应,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二、偏爱“差生”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是一种更高的教育教学艺术,不会产生负效应;三、人生需要赞美,绝大多数“差生”是可以转变的。  相似文献   

12.
“差生”在任何学校、任何班级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人数虽少,但能量较大,破坏性很大.教师、家长对他们都感到头痛.转变差生是一项长期、复杂、细致而又十分重要的工作. 一、差生产生的根源 差生产生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 1.面对多元化的世界,他们尚缺乏价值判断和选择能力.他们对个人和社会的前程缺乏应有的信心,对个人的职责尚缺乏应有的信守,对社会尚缺乏抗诱能力,形成了不同程度地追求单纯物质性和感官快感性的及时行乐倾向.  相似文献   

13.
吴举宏 《中国德育》2012,(17):15-18
没有孩子生来就是“差生”,秦朝陈胜质疑“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宋朝汪洙更是直言“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孩子没有上学时,是不会被标识为“差生”的。可是一旦入了校门、来到课堂,就有一部分学生被称为“差生”。在幼儿园内,“差生”的称呼用得很少或者几乎不用,孩子们天真烂漫、活泼可爱,在家长和老师眼中个个是天使:但是入了学,年...  相似文献   

14.
从教育学和心理学的角度重新审视,目前许多教师和家长所说的“差生”的概念是不确切的.由于某些不正确的观念的影响,很多学校产生了一批又一批“差生”.为此我提出了“假性差生”这一概念,试图廓清有关问题,做好“差生”工作.  相似文献   

15.
蓟县话的“了[·lou]”陈凤霞马希文先生在《关于动词“了”的弱化形式/·lou/》这篇文章中,对北京话的“了[.lou]”作了细致的描写,最后得出如下两个结论:(1)“了[·lou]”的功能是在动词后面作补语;(2)“了[·lou]”与“了[·l]...  相似文献   

16.
“差生”给教师、学生、家长均造成沉重的思想压力 ,让人心灰意冷 ,束缚了学生的上进心、求知欲。“差生”改称“潜能生”,大胆说 :“其实每个孩子都是优秀的”,从而使人产生开掘欲、奋起心。放下包袱 ,积极进取 ,充分展示其多彩的人生。  相似文献   

17.
一、存在问题英语听力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两个:一是语言障碍,二是非语言障碍。语言障碍多是由于语音、词汇、句型等因素造成的。非语言障碍则是由于缺乏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或受记忆时间影响等因素造成的。(一)语言障碍1.语音障碍听力练习时,许多学生忽视了语音这一基本要素。他们说话受到方言的影响,难以区分某些音素。以广西部分学生为例:说桂柳方言的学生常分不清[l]、[n],当他们听到[lait]时,就无法正确分辨出是“light”还是“night”;说壮语方言的学生容易把[k]、[t]念成[g]、[d],因此当他们听到[daim]时…  相似文献   

18.
要转化差生,教师必须针对差生的特点,努力做到“四心”。1.爱心。教师要有高于“母爱”的精神,对差生倾注满腔的爱,献上炽热的心,做差生的知心朋友,使差生消除自卑心理,能“抬起头来走路”,产生“亲其师,信其道”的心理效应,从而转劣为优,变“铁”成“金”。2.关心。教师要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采取相应的转化措施,在思想上引导,在心理上疏导,在学习上辅导,在行动上督导,在生活上关心,在情感上亲近,使差生真正感受到教师的诚意,从而融洽感情,把教师的要求转化为差生的行动。  相似文献   

19.
不妨“学而优则扶”江西上饶地区行署程建平[学而优则仕],是孔夫子门徒子夏提出来的。学习好就做官,自古天下事,唯有做官高,子夏的观点有失偏颇。然而,对那些贫困户中的[学而优]者,给予必要的扶持,使其充分施展才华,造福人民,报效祖国。实行[学而优则扶]则...  相似文献   

20.
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时常会听到老师讲,哪几个学生十分聪颖、发展全面,很讨人喜爱;哪几个学生经常违反纪律,不完成作业,很让人讨厌。这两类学生,每个教师都会碰到,大多数教师都会对他们产生不同的情感:对前一种学生容易产生“偏爱”倾向,对后一种学生易产生“偏恶”倾向。这两种倾向的出现对班级管理工作和学生的健康成长都是很不利的。一、“偏爱”的不利影响“偏爱”实际上是由于教师情感的失控,而对学生产生的认识的偏执。有这种情感的教师往往会被学生的“外秀”所迷,故充分信任,百般表扬,越看越顺眼;而对于另一部分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