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以人音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古风新韵"作为教学案例,分析单元整体鉴赏古诗词的学习策略.教师在古诗词歌曲教学中积极创设诗境、通过简析古诗词作品、在对比聆听欣赏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在吟诵和演唱古诗词音乐的过程中,深度体验感受古诗词音乐的诗境、诗意和诗情.在此基础上,运用递进式思维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开展古诗词旋律...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典诗词借助意象来传递情感."柳"是古典诗词中一个重要的意象.它早春萌发,预告春来:枝条轻柔,撩人情思;飞絮飘扬,触人感怀.柳又极易成活,屋前宅旁,随处可见.古诗词中大量抒发离愁别绪、乡思闲愁等情感的作品都运用柳来表现.本文辨别古诗词中"柳"与"杨柳"的名称,分析古诗词中常见的柳的意象.  相似文献   

3.
意象是诗词意境的重要构成单位,在古诗词中有着特殊位置。意象既不是物本身,亦不是心自体,而是二者互孕共生的产物,是主观情意与客观物象的完美融合。"鸿雁"是中国古诗词中常见意象,作为客观物的鸿雁,经过诗人独特的人文体验与刻意营造,具有了丰富的意蕴。本文试从建构类型上将古诗词中的"鸿雁"意象进行分类,并分析探讨其各自蕴含的丰富寓意。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古诗词中"风雨"意象的抒情意味入手,把诗词"风雨"的自然变化和人心的起伏波动联系起来.把古诗词中常见的"风雨"意象,与社会风雨,人生风雨和人心的风雨联系起来.主要分析"风雨"的组合意象所蕴含的多重审美意蕴.风雨小景可以触发内心的深细情感,也书写着风雨大情,关怀苍生,忧国忧民.同时,在"风雨"意象的"过程审美"中,...  相似文献   

5.
本文探讨了"red"和"红"这两个词汇在英汉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意义异同.分析了"红"这个词汇在古诗词中的一个特殊用法以及它在现代汉语中的意义,并与英语单词"red"在英国诗歌和习语中的用法进行尝试性的比较;并认为在英汉翻译时应该意识到这种意义上的异同.  相似文献   

6.
古代诗人们讲究炼字,留下了许多佳话,如"推敲"、"一字师"、"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等.在阅读古诗词的过程中,我发现诗人们对"空"字很有好感,运用的机率比较高.  相似文献   

7.
刘铁铠 《台州学院学报》2005,27(4):70-72,90
古诗词中诗人通过他们的诗句或抒发亲友间的离愁别绪、或感叹人生的飘忽无常,千百年来感动着亿万读者。古诗词“愁思”英译策略探索有助于英译深化意境,有助于读者更加透彻地理解作者的情感和体会古诗词英译“神似”的可贵和再创造的艰辛。  相似文献   

8.
五四新文学作家中不少人在五四落潮以后重新进行古诗词创作,表面上看没有什么现代性,甚至有复古的嫌疑,而事实上,新文学作家重新开始创作古诗词是一个现代性事件:一从现代古诗词自身来说,它们已经具有了现代新质,其内容和五四时期的新诗内容的现代新质具有共同性。新文学作家创作的古诗词从诗词本身来说已经不同于传统古诗词,它们已经开始了形式、情感和审美的现代变革。二从新文学作家创作古诗词这一事件来看,它本身就是一个现代性事件,对现代新诗建设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钟松莲 《江西教育》2023,(22):62-63
<正>古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博大精深、灿若繁星、文质兼美的古诗词总能给人以美的享受。提高古诗词教学质量不仅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要求,更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结合课堂教学实际,笔者针对古诗词教学过于关注结构和词义的剖析讲解问题,提出了“五步”教学法,旨在变教为导,引发探究,品读感悟,通过灵活的点拨、适时的评价与激励,使原本教师不爱教、学生不爱学的古诗词变得精彩纷呈、妙趣横生。  相似文献   

10.
古诗词中的"月亮文学"现象,感兴趣者多而深入研究者少.本文认为,阴柔之美与初民崇拜是"月亮文学"生成的条件;月亮的普照与诗人的人民性是"月亮文学"传播的前提;月亮的跨时空特质是"月亮文学"繁荣的土壤.  相似文献   

11.
为增强初中语文古诗词的教学效果,本文从"善诱学生寻找古诗词的美感,让古诗词教学更有诗味;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让古诗词教学更有趣味;创新古诗词的教学方法,让古诗词教学更有动力;营造古诗词诵读的氛围,让古诗词教学更有活力"四个方面探究有效的初中"部编本"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2.
本文考察古诗词中"愁"的审美意象,首先从比兴的角度,把"愁"本身作为审美对象,把"愁"看作一种抽象情思,寻找其与诸多审美形象之间,在外形特征和内在神韵方面的相似,鉴赏了芭蕉、梧桐、丁香、流水、风烟等意象.其次,把饱含愁情的作者的整个内心世界作为审美对象,通过红绿意象、闲愁意象等,了解词人内心世界与外部自然环境和社会、时...  相似文献   

13.
古诗词是一种以凝练的语言抒发情感的文学,主要特点是语言凝练、结构跳跃、富于节奏和韵律。正因为如此,古诗词最适合诵读,读起来朗朗上口是它独有的特点,具有强烈的节奏感和韵律美。在诵读的过程中品味古诗词的语言魅力、理解古诗词的意象、体会古诗词的意境。在诵读的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读什么"和"怎么读",明确古诗词阅读教学内容,这样才能在诵读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与积极性。  相似文献   

14.
《考试周刊》2019,(33):32-33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随着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的改革,古诗词的篇目明显增加。但实际的初中古诗词课堂教学却很不乐观,主要表现为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课堂的教学质量与教师的教学预设效果之间的矛盾。因此,在这种背景下,为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和培养学生热爱古诗词的兴趣,教师在古诗词教学时就要思索"到底教什么"与"具体怎么教"等相关问题。在这里,笔者就结合自己的一些教学实践,也来谈谈对初中古诗词教学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开展和实施工程,古诗词的学习也随之成为全民学习的热潮。在古诗词的吟诵和赏析教学的同时,对当代大学生进行古诗词的创作学习,有时代的必要性。同时当代大学生具有一定的诗词知识、且情感丰富,对他们进行古诗词的创作能力提升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古诗词的创作学习应从以"情"入诗、以"境"化诗、以"语"炼诗三方面进行学习,从而提升古诗词创作水平。  相似文献   

16.
唐代诗人白居易于《与元九书》中论曰:"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未有声入而不应,情交而不感者."语文是一门洋溢着情感魅力和人文气息的学科,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无一不是作者"情动于衷"的产物.  相似文献   

17.
本文立足于当代中国政治、文化、教育视野,提出高中生学写古诗词的重要命题,试图通过高中生学写古诗词的途径,一定程度上破解中学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痼疾。全文从赓续中华"诗教"优良传统的有效手段等三个方面充分阐述了高中生学写古诗词的必要性,又从高中生的心理认知水平已完全可以接受和运用古诗词写作知识等四个方面充分陈述了可行性理由,最后提供了学写古诗词的入门功夫。通过必要性、可行性及操作性等三大方面的详尽揭橥,既可以使中语界认识到高中生学写古诗词的紧迫性和使命感,又可以找到指导高中生学写古诗词的简便方法。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中华文化孕育出来的古诗词,和中华文化有着极为深厚的文化渊源。古诗词教学应关注审美特征,而语文核心素养观照下的古诗词的审美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与"文化传承"。我们通过诵读经典名句,感受古诗词音律美;借助语言媒介,再现古诗词的形象美;关注经典形象,领悟古诗词的意象美;揣摩精妙用词,感受古诗词的形式美,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9.
古诗词鉴赏是一项复杂的创造性活动,是中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如何提高古诗词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切实提高中学生古诗词的鉴赏能力,成为中学语文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通过改变以往枯燥单调的教学方式,采用"激趣导入,以趣为师"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通过引导学生对古诗词中的意象、情感的领会以及表达手法的掌握,有效提高了中学生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20.
古诗词是人类文化艺术长廊中的明珠,也是人类美好情感的结晶。学好古诗词,对继承我国传统优秀文化、丰富自身的语文素养大有裨益。在此,笔者就初中阶段的古诗词教学谈谈自己的理解和体会。一、反复诵读,品味古诗词中的音韵美古人对"读"有着经典性的概括和诠释:"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