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32年9月15日,伪满洲国与日本签订《日满议定书》,将中国东北的主权大肆出卖给日本.伪满洲国外交总长谢介石竟然厚颜无耻地致电国联秘书长埃里克?德拉蒙德爵士,向他报送议定书的副本.次日,谢介石又给德拉蒙德爵士发电,报送他在《日满议定书》上的讲话.谨将这份恬不知耻的电文全文翻译如下,以供国内学者利用和批判!  相似文献   

2.
国际联盟调查团在考察了中国和日本,特别是到中国东北进行了实地探访后,于1932年10月2日在日内瓦发表李顿报告书,拒绝承认伪满洲国,承认中国对东北的领土和主权。曾担任东三省省议会联合会议长的汉奸林鹤皋如跳梁小丑一般,迫不及待地跳了出来,组织了一帮汉奸,以东三省各省民意代表及“满洲国民众生计会”的名义,致函国联,要求国联修正李顿报告书,承认伪满洲国。林鹤皋等汉奸的行为,真该被国人唾骂——皓首匹夫,苍髯老贼,断脊之犬,狺狺狂吠!为揭露汉奸之无耻,故全文照录林鹤皋等汉奸操刀的几份文件,以供学界和民众批判!本文史料同样来源于国联档案馆馆藏之“满洲状况”档案。  相似文献   

3.
"松川事件"是建国初期中日关系中一件能反映两国民间交流的典型案件,其中所体现的交流途径,如抗议日本政府对工人的迫害、为日本被捕民众捐款、与日本民众之间的书信往来、中日两国间互访,都为以后中国的外交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4.
王戡 《兰台内外》2014,(6):18-19
正80年前,中国版图上出现过几个因外国势力入侵或干涉而形成的伪政权。由于二战前和二战中国际局势的演变,这些伪政权得到了许多国家的承认,其中以位于中国东北的伪满洲国最为独特,承认该政权的国家中既有轴心国,也有同盟国。在彼此承认和建交背后的是非曲直,颇值得玩味。来路不正的政权最需要别人承认伪满是"九·一八"事变的产物。发动事变的日本关东军为了长期统治中国东北,派遣奉天特务机关长土肥原贤二,  相似文献   

5.
郑瑞峰 《兰台世界》2016,(4):109-111
伪满洲国成立后,日本帝国主义为控制中国东北的工业、农业、金融等重要经济部门,建立了伪满洲兴业银行,对资金进行掠夺,以建立起殖民地经济,为其侵略战争服务。本文就伪满洲兴业银行的产生背景、建立、发展以及消亡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6.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以侵占中国东北为目标的九一八事变。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武力侵犯,南京国民政府在奉行不抵抗政策,要求张学良“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的同时,认为“对日作战,唯有以运用外交为重心,使倭寇受精神上之打击为第一要义”,因而把解决中日矛盾的希望寄托在外交斡旋上。为此,国民政府对美国进行了积极的外交努力,希望美国能出面主持公道,干涉和制裁日本,同时给予中国援助。但是这一系列努力并没有达到预期目的。本拟就事变后国民政府对美外交过程及失败原因作一探析。  相似文献   

7.
<正>1932年3月9日,溥仪就任伪满洲国"执政"。1932年3月10日,溥仪以书信的方式,同关东军司令官本庄繁签订了出卖东北主权的《溥仪本庄协定》,可以说它是《日满议定书》的基本文本。规定伪满洲国的国防、治安、铁路、港湾、航空等由日本管理;日本所需设施由伪满援助;日本人可以充任伪满官吏,任职、解职均由关东军司令部决定。此  相似文献   

8.
由陈春华、郭兴仁、王远大翻译的《俄国外交文书选译(有关中国部分1911.5—1912.5)》一书已由中华书局出版。该书译自三十年代苏联中央执行委员会直属帝国主义时期档案出版委员会编辑出版的沙皇政府及临时政府档案文献汇编《帝国主义时期国际关系》第二辑,第18卷、第19卷。 本书收录了这两卷中有关辛亥革命时期中俄交涉的全部文件,共三百多件。这些文件涉及辛亥革命发展进程、列强对辛亥革命的态度、列强承认民  相似文献   

9.
王健 《兰台世界》2016,(24):110-112
九一八事变前,日本通过直接在辽阳开办金融机构企图控制辽阳乃至中国东北的金融业,以达到控制中国东北的经济命脉的目的。通过九一八事变,日本直接军事占领中国东北,并扶持傀儡政权伪满洲国政府建立"中央银行",并推行严格的伪金融政策,以达到日本实际控制中国东北金融的目的,榨取中国东北人民的血汗,为其侵略战争提供经济支援。  相似文献   

10.
19世纪末期,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斗争日益尖锐。1904年2月,日本突然进攻俄国在中国旅顺口和朝鲜仁川港的舰队。1905年1月攻陷旅顺口。以后俄军在辽阳、沈阳等屡屡败北,当年9月签订《朴茨茅斯和约》。日本获得了沙俄在我国东北南部的全部特权,包括中东铁路南支线的租借权。日本在中国的土地上和沙俄开战,战后,对中国又以战胜国的姿态,于1905年12月迫使清王朝签订了《中日会议东三省事宜正约》及《附约》,条约中不但使清王朝承认了  相似文献   

11.
何村 《新闻大学》2012,(3):28-33
中国新闻史的研究划分一般分通史和断代史。目前,相关专家对新闻断代史的研究取得了重要成果。但作为异态时空下的伪满洲国,却缺少一部专门的新闻传播史。伪满洲国新闻传播史在东北的新闻传播业发展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开展伪满洲国新闻传播史的研究,不仅在学术研究方面具有填补空白的价值,而且对于进一步揭露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的侵略嘴脸和法西斯暴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胡锦涛同志在纪  相似文献   

12.
《湖北档案》2005,(12):F0003-F0003
该献形成于1944年——1948年,共1件,保存在中国现代学馆。此献是老舍先生所《四世同堂》手稿。《四世同堂》已成为中国新学百年来最好的百部作品之一,它以抗日战争为时代背景,讲述了北平沦陷到日本帝国主义战败投降的整整八年中,  相似文献   

13.
书山 《兰台世界》1998,(1):33-35
1927年7月至1929年8月,山本条太郎任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第十任社长(总裁).在职期间,为实现日本帝国主义在我国东北的"满蒙新五路"计划,先后代表日本政府同张作霖、张学良进行了长达两年的交涉.由于张学良毅然实行易帜,山本条太郎的"满蒙新五路"计划也宣布破产.  相似文献   

14.
李斌 《兰台世界》2007,(15):63-64
"勤劳奉公"制度是伪满时期日本帝国主义强制中国东北人民无偿出卖劳动力,疯狂掠夺东北人力资源的一种罪恶的劳工制度。1942年11月18日,伪满政府正式发布《国民勤劳奉公法》,以国家文件的形式把这一制度确定下来,并制定了相应的严格措施,其强制性、掠夺性充斥其中。这一点在日本人自己创办的报纸《康德新闻》中就有明确的报道,从而佐证了勤劳奉公制度的罪恶行径。  相似文献   

15.
吉林省图书馆编的《伪满洲国史料》 ,已由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影印出版。全书大 32开本 ,共精装 33册 ,定价 96 0 0元。本书分政治军事、经济社会、文化教育、史志四编 ,汇集了伪满洲国以及相关的大量第一手资料共 88种。时间跨度从 192 7年至 194 5年 ,即从日本帝国主义阴谋发动侵华战争、九一八事变、伪满洲国出笼 ,到日本投降、伪满傀儡政权倒台为止。文献是从吉林省图书馆特藏中精选出来的 ,有日本和伪满当局的出版物、档案资料、民国时期出版的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罪行资料等 ,其中有 18种为孤本 ,均首次汇编影印出版。本书的…  相似文献   

16.
马芳 《档案天地》2012,(10):38-43,51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在辽阔东北大地的崇山峻岭、荒原水畔,一支新型的人民抗日武装、一支顽强的雄师劲旅——东北抗日联军(简称东北抗联)诞生了。在此后的14年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东北抗联以挽救民族危亡为己任,英勇战斗,前仆后继,有力地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气焰,为光复东北、取得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相似文献   

17.
1932年"满洲国"成立后,日本为了加快掠夺中国东北地区的林业资源,开始实施"林业移民"政策。日本"林业移民"是近代史上重要的国际移民,日本通过在伪满洲国时期的"林业移民",疯狂掠夺东北林业资源,严重破坏了东北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恶果。  相似文献   

18.
<正>1932年3月1日,日本政府扶植清末皇帝溥仪于中国东北的长春建立了"满洲国"傀儡政权。伪满政权共持续14年。在这14年间,伪满政府遵照日本的旨意,以日本国内的模式为原型对东北地区的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进行改造。由于日本政府的控  相似文献   

19.
王芳 《黑龙江档案》2014,(5):142-142
正"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东北三省,对中国人民实行殖民统治和奴化教育。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东北广大爱国知识分子冲破了敌人的文化统治,创办了多种报刊,在报刊上发表抗日文学作品,利用报刊进行抗日已成为当时抗日斗争的一个重要部分。金剑啸就是利用报刊同敌人展开艰苦斗争的。1933年5月,中共满洲省委宣传部在哈尔滨创办了省委机关报《满洲红旗》(后改名为《东北红旗》、《东北人民革命报》),该报的宗旨和任务是向东北人民宣  相似文献   

20.
“葫芦岛百万日侨大遣返”在中国人民抗战胜利中堪称真正画“句号”的行动,虽然这件世界史上绝无仅有的战后人道主义善举,因为种种原因,尘封了整整59年。但这段历史始终是现代史上不可忘却的一页。日本大移民说起日侨大遣返,首先要谈到日本大移民。据辽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张志坤介绍,早在19世纪末,日本帝国主义就开始觊觎中国东北。1894年,日本悍然发动中日甲午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了屈辱的《马关条约》,将辽东半岛割让给了日本。此后,日本和沙俄又为争夺东北大打出手,并于1905年签订《朴次茅斯条约》,最终划定双方的势力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