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何通过对标本的排列与组合,准确向观众传递展览背后的确切含义,一直是自然博物馆陈列设计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天津自然博物馆贝林厅陈列为例,在陈列中设计各种充满生活气息的故事。实践证明,以故事营造的陈列,一方面增加了标本可阅读性和趣味性;另一方面,能使标本"活起来",使观众更容易理解展览背后的含义。因此,以故事作为自然博物馆的展览陈列方式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2.
艾晶  李晨 《中国博物馆》2012,(2):112-116
为了加强博物馆陈列艺术的学科建设,促进博物馆陈列展览水平不断提升,2012年3月,本刊编辑部委托中国国家博物馆副研究馆员艾晶和编辑李晨,拜访了我国博物馆陈列艺术著名专家、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周士琦先生。周先生1951年毕业于原中央美术学院实用美术系,1955年就从事博物馆陈列设计工作,曾参与中国革命史陈列、纪念辛亥革命50周年展览、全国科学技术大会科学技术成果展等大型展览设计,1984年担任中国博物馆协会陈列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1992年获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奖励,1998、1999、2009、2011年先后担任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的评委,2009年被国家发改委特聘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成就展”的艺术顾问。作者是周先生的门生,此次拜访,向周先生了解中国博物馆陈列艺术学科的发展情况,同时就当前博物馆陈列行业的一些热点问题,与周先生进行学术探讨。  相似文献   

3.
陈列展览是一个博物馆最基本的,也是极其重要的业务工作,由于近年来整个文物系统"十大精品陈列展览"的评选,又更加重了陈列展览在博物馆工作人员心目中的地位,于是陈列展览便自然而然成为博物馆的形象代言者。  相似文献   

4.
博物馆陈列展览形式设计是在内容设计的基础上进行的空间规划和设计。在内容设计和展览空间两者定量的情况下,如何通过形式设计的方式,来延伸展览空间并提升参观舒适度呢?渭南市博物馆《百年沧桑——渭南记忆》陈列设计的实施为博物馆陈列空间设计提供了一些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5.
陈列是博物馆工作的中心,科学研究是各项业务活动的基础。因此,必须加强综合类博物馆基本陈列之──自然陈列内容的设计研究工作。笔者在从事古生物学研究和编写安徽省博物馆《古生物陈列》陈列大纲。陈列计划过程中,对自然陈列内容设计研究方面的问题,进行了一些思考,本文谈几点粗浅的认识,以期求教于同行。一、自然陈列内容设计研究内涵自然陈列内容设计研究,大体上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自然史观的研究;陈列内容相关的专业学科研究;馆藏标本的研究;陈列大纲和陈列计划的研究;陈列效果的研究(对观众的科学预测)等。1,自然史观…  相似文献   

6.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积极加强环境保护科学技术普及工作,鼓励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全面提升全民环境科学素质,对加快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自然博物馆作为社会文化教育机构,拥有大量的环境教育资源,是进行环境教育的天然场所。本文以东北师范大学自然博物馆为例,从展览陈列、专业讲解、科普活动等几个方面对如何发挥自然博物馆的环境教育职能进行了简要探讨和论述,为自然博物馆如何进一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7.
李迎化 《中国博物馆》2002,(3):74-76,79
改革,使中国的博物馆走出象牙之塔,融入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之中。陈列设计的理念开始发生深刻的变革,创新思维改变着博物馆陈列的旧格局。新的设计理念紧跟当今社会发展大主题,使陈列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满足公众需求。自然博物馆陈列设计的生态化体现了当代自然博物馆陈列设计改革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8.
关于精品陈列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国家文物局组织评选的1997年全国文物系统“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在北京揭晓,关于精品陈列的话题再次在文博界引起广泛关注,探讨、研究精品陈列成为近一时期博物馆学领域的主流时尚。尽管各种讨论见仁见智,但却表明人们对于代表博物馆建设综合水平之一的陈列展览工作有了足够的重视,这是改革开放二十年来博物馆界出现的可喜现象,是博物馆事业取得长足进步的重要标志。精品陈列这一提法源于1997年初的全国文物局长会议,张文彬局长在会上提出要在全国文博系统组织实施“精品工程”,并进行全国十大陈列展览精品的评比,其后有关人…  相似文献   

9.
江琳 《中国博物馆》2015,(1):120-124
关于博物馆展览个性化的命题,其讨论一直比较热烈。多数博物馆工作者认为,博物馆陈列的个性化就是突出博物馆陈列的特殊性,甚至有人提出,具有地方特点的文物是博物馆陈列个性化的物质基础。这种将"展览个性"等同于"展览特性"的观点忽略了个性化展览的本质特征,即创造性的思维,而这种思维的创造性不仅仅体现在展览设计者身上,且与观众的个性思维活动息息相关。本文认为,创新虽是实现个性化展览的重要手段,但不论是内容设计还是形式设计上的创新,都应以促使观众思考作为展览个性化实践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一、临时展览在博物馆中的地位博物馆的陈列包括基本陈列和临时展览两种形式,临时展览是对博物馆基本陈列的补充,这在我们绝大多数博物馆来说,已经是不成问题的认识.但是,博物馆学界还有一条十分强调的原则,即"博物馆的基本陈列和临时展览,都要与本馆的性质和任务相适应.博物馆举  相似文献   

11.
张彩云 《中国博物馆》2000,(4):13-14,19
随着博物馆总体设计工作内涵的拓展,陈列设计所研究的对象已不应单单围绕着展品组合、场地分割等来进行,而应扩大到对整个展出环境的布置以及展室整体意境的创意,甚至对整个对外开放的环境进行设计。天津自然博物馆的总体设计正是在这一原则下进行的。  一、观众群的定位任何陈列展览所面临的第一问题就是把观众对象定位在怎样一个观众群体上。不做好这一定位,我们的陈列展览就是无的放矢,所有工作也会事倍功半,劳而无当。任何事情都有它的局限性,博物馆陈列展览也是如此。专家学者对陈列内容和形式要求的水准绝难和一般观众相同,成年人和…  相似文献   

12.
陈列展览是博物馆奉献给社会的最主要的精神文化产品。"陈列展览不仅是博物馆沟通观众、服务社会的手段,也是其收藏、保管和研究与服务水平的集中体现。"那么博物馆如何推出好的陈列展览,如何围绕陈列展览来更好地为公众服务,以期推动博物  相似文献   

13.
陈列展览项目从实施的角度说属于工程建设,博物馆的陈列展览工程资金都源自于政府投资,目前各博物馆均按照政府投资项目规定的基本项目建设程序要求履行相关手续,而现行基本项目工程建设与管理中,对于博物馆陈列展览这一小众项目并无专门的规定,加之陈列展览工程有一定特殊性,与目前实施的项目建设要求无法完全吻合,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一些困惑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4.
陈列展览是博物馆向公众传播科学知识和历史文化遗产的主要途径,对发挥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意义重大。结合实际工作,在对建立博物馆陈列展览档案的必要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界定了博物馆陈列展览档案的范围并提出了博物馆陈列展览档案的归档要求。  相似文献   

15.
博物馆陈列展览的制作工作是保证和落实陈列设计,保证展览质量的实实在在的工作。但制作作为陈列工作的四个步骤之一,还没有在许多博物馆,特别是中小博物馆中被真正地认识,也没有应有的地位,这里作一点粗浅的论述以就教于同行们。  相似文献   

16.
博物馆陈列设计的风格应当既是“包容性”又是“多元性”的,龙其是多元化、多样化、个性化的陈列设计风格,应当并且已经成为博物馆陈列工作者追求的境界,甚至可以说代表了博物馆陈列业务的发展趋势,本文以对我国部分城市博物馆陈列展览的考察和反思为基础,讨论了现代主义设计观、表现特点及其对博物馆陈列设计的影响,从功能与形式、一体与多元、清晰与虚拟、高雅与通俗五组范畴的探究,就多元化陈列设计风格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人们对博物馆自然也就提出了更高的美学需求,博物馆的各项专业,无不蕴含着美学原则。本文从摄影艺术美出发,对摄影艺术美和陈列展览的关系进行初步探讨。一、摄影艺术美在陈列展览中的地位和作用博物馆的主要任务除了进行有关的科学  相似文献   

18.
博物馆光环境是博物馆陈列设计中的重要环节。中国博物馆展览对光环境的认知随着社会发展而逐渐变化,应在目前博物馆事业大发展的情况下,对光环境塑造的理念、技术、方法进行科学归纳和总结,探索光环境的发展方向,从而带给观众一种较为舒适的博物馆展览光环境体验。  相似文献   

19.
浅论自然博物馆的学习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自然博物馆陈列展览中过分重视娱乐性,而对其蕴藏的深层次的科学内容没有充分展示出来,存在着“博物馆的陈列展览在激发和鼓励观众学习兴趣方面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错误认识。这种认识使博物馆陈列展览出现了过分重视形式,忽视了内容,致使陈列中大量采用声、光、电、图像合成、拼接技术、多媒体和虚幻影像等现代高科技,过分追求短暂的感观和视觉冲击,从而导致了娱乐与信息不平衡。  相似文献   

20.
博物馆展览工作团队的建设,是一个庞大的工程,是博物馆人应该思考和努力的方向。以成都第21届国际木偶节《偶·影·戏皮影木偶特展》为例,从展览的文案策划、陈列设计、安全工作及团队任务分配的交叉转换等方面来探讨博物馆展览团队在人员知识结构、年龄阅历等方面的优化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