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名著导读"这一板块的编入,正是提倡名著整本书阅读的具体体现。然而,由于名著本身的特殊性以及教师的不重视,名著整本书阅读一直停留在"假阅读"层面,进而不能有效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提高学生的阅读品位。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具体探究初中语文名著整本书阅读专题化教学策略,以提升学生阅读名著的热情,引导学生进行真正地阅读。  相似文献   

2.
<正>2022年版课标提出了“读整本书,注重阅读引导,培养读书兴趣,提高读书品位”的要求。《西游记》是五年级下册教材“快乐读书吧”向学生推荐的名著阅读篇目。阅读这本书不同于阅读教材中的课文,也不同于浏览娱乐消遣类读物,而是需要沉下心来,深入其中,仔细品读领悟。如何让五年级学生读懂读透这本古典名著?任务驱动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王文腾 《山东教育》2020,(10):34-34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倡导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统编版教材设置“快乐读书吧”栏目,更是将整本书的阅读编进教材,纳入课程。整本书的阅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丰富知识广度与深度,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与理解能力,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因此,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对整本书的阅读要引起足够的重视,科学地组织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活动,让学生爱读整本书,会读整本书,读好整本书。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初中名著整本书阅读悄然兴起,对于整本书导读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有"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的理念,与叶圣陶提出的读整本书理念相映成趣。笔者认为关于初中名著整本书导读也要"有法可依",不能"放羊式"导读,否则导读就成为空中楼阁。也不能都是概略式导读,否则导读就会成为了解故事大意,失去名著阅读的意义,不能真正走进名著。  相似文献   

5.
<正>整本书阅读要不要课程化讨论整本书阅读教学,课程化是个绕不过去的问题。不大有人反对整本书阅读,但确有很多人对课程化持有疑虑。其中,统编中小学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老师的观点影响很大。关于课程化,温老师有很多表达,总体倾向是一致的。如“我不太主张名著阅读(整本书阅读)课程化”[1],整本书阅读“千万不要太过课程化”,还提出整本书阅读要“降温”等。我想,温老师要“降”的,肯定不是学生读整本书的“温”,这与其教育理念不符。他说:“提高语文教学效果有各种各样的办法,但最管用的是读书,是培养读书兴趣,这是关键,是‘牛鼻子’。”[2]那么,温老师要“降”的,就只能是课程化的“温”,是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温”了。  相似文献   

6.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倡导“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注重阅读引导,培养读书兴趣,提高阅读品味”。教学实践中,应以“快乐读书吧”为主线,构建整本书阅读体系,精心设计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十万个为什么》是四下第二单元“快乐读书吧”的推荐书目。  相似文献   

7.
“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是新课标对语文教学的要求。立足语文课堂,小学生的整本书阅读要深度推进。在阅读教学中,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促进学生交流共享,让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从多个角度引导学生积极展示,深化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是整本书阅读推进的重点。为此,教师的教学设计要更好地贴近学生的认知兴趣,培养学生持续而深入的阅读兴趣。  相似文献   

8.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以精读、略读和名著导读为载体,构成了“教读+自读+课外阅读”的“三位一体”阅读教学体系,为学生的阅读活动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的平台。鉴于整本书阅读在“三位一体”阅读体系中的作用和价值,本文以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版块中的《儒林外史》为例,从整合阅读资源、搭建阅读支架和组织阅读活动等角度,探寻古代白话小说整本书阅读的有效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9.
吕婷婷 《小学生》2024,(2):37-39
基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这一要求,教师应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视学生的整本书阅读,并使整本书阅读成为学生进行终身学习的有力载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推进整本书阅读时,教师可以着重抓好四大策略,即给学生推荐有价值的阅读书籍、激发学生的整本书阅读兴趣、指导学生掌握整本书阅读方法、引领学生分享整本书阅读经验。  相似文献   

10.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目前,整本书阅读活动在语文界以各种形式如火如荼地开展,全国各地的中考语文也注重名著阅读的考查。  相似文献   

11.
随着“整本书阅读”课程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的教学重点出现了偏移。文章结合统编版初中语文名著“整本书阅读”的教学实例,提出“整本书阅读”要聚焦阅读方法这一重点。文章从“要会精读,更要会跳读”“要会圈点,更要会批注”“要会读一整本书,更要会读一类书”三个方面来论述,让学生聚焦这些正确的阅读方法,建构个人“整本书阅读”经验,推进“整本书阅读”课程化。  相似文献   

12.
本文针对目前名著"整本书阅读"教学存在学生缺乏阅读兴趣、缺少阅读时间、缺位生命主体性等问题,逐一提出了激趣、时空保证等相应的对策探究。只有如此才能落实语文新课标对于经典名著"整本书阅读"的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才能让提倡学生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成为践行"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涵泳家国情怀与生命人性之光的重要抓手和发展路径。这一课题研究是培育生命主体性阅读行为,是个性化解构、建构与重构经典文本生命,关怀生命和觉解生命的动态生成实践。  相似文献   

13.
何捷 《教师博览》2023,(32):30-32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设立了“整本书阅读”任务群,明确提出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同时还要学习阅读方法,做到会读书。新课标从第一学段到第四学段,按照学段递进,引导学生阅读不同类型的书,达到基本的阅读量的要求,落实“多读书”和“读好书”。例如第一学段,多读浅易的图画书,多朗读优秀的儿歌,自由阅读童话书;第二学段,多读英雄模范事迹的图书、儿童文学名著、中国古今寓言和神话传说等;  相似文献   

14.
新课标提倡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阅读整本中国古典名著,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是极有帮助的。文章以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走进中国古典名著”单元活动为例,探索在“双减”政策与新课标背景之下,小学高年级如何指导“整本书阅读”,以期引导学生掌握一些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减轻其畏难情绪,并初步养成整本书的阅读习惯,感悟古典名著的魅力。  相似文献   

15.
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导读名著仍存在照“本”宣科、泛泛而读、以观代读等误区。站在学生立场,引着学生导向名著的提要处、矛盾转折处、质疑处、活用处,有助于解决导读名著应该引导学生读何处的问题,对于学生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具有重要的导向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提出:“倡导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课程标准更是将“整本书阅读”置于“拓展型学习任务群”之首。由此可见,重视课外阅读,重视整本书阅读必将逐渐成为共识。一、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意义所在现阶段小学语文教材中所选的篇目大多为单篇、节选,是整本书中割裂出来的部分,它并不等同于整本书所要表达的情感,学生的理解也仅仅停留在节选的部分,难免断章取义。而整本书阅读是一种相对自由的阅读方式,学生可根据兴趣爱好选择喜爱的书籍进行阅读。借助经典书籍走入作者所描绘的世界,有利于养成读书的习惯,  相似文献   

17.
开展整本书的阅读,让学生在初中教材名著的整本书阅读中感受古今中外优秀文学作品的魅力。“读整本书”的教学任务,着重于教师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切实深刻地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使学生进行整体、开放、有深度地学习与思考。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可见,整本书的阅读越来越被重视。然而传统的整本书阅读模式不免让学生觉得过于枯燥无味,不过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进入“互联网+”时代,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整合教育教学资源,指导学生进行更高效地整本书阅读,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  相似文献   

19.
杜迤 《现代语文》2011,(11):103-104
“整本名著阅读”的提出是相对而言的。从小学到初中,学生大量接触的是由一篇一篇的文章合成的文选式读本。语文课程标准提倡七至九年级学生读整本书,并明确规定“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也就是说初中阶段学生要阅读的名著总量将不少于6~9部。  相似文献   

20.
当今教育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这事说说容易,真要落实下去,就难了。尤其对农村学生难度就更大了,本文根据多年教学经验,谈谈如何引导农村学生阅读名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