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微波法对提取姜黄素的强化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在微波的作用下,从姜黄中提取姜黄素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浸取剂为70%的乙醇溶液;剂料比1:15;微波功率240w;微波回流时间3min,与产率较佳的乙醇加热回流法和酶解后碱水回流法相比,微波法的萃取效率是前的100倍,是后的83倍,且萃取率是三中最高的,可见微波法对提取姜黄素有极强的促进作用,且产品的各项理化指标符合国家食品添加剂行业标准GB1415。  相似文献   

2.
为了有效提取姜黄的主要成分,本实验对姜黄进行高压水蒸气蒸馏,试图提取有效成分姜黄素和精油.本实验对姜黄进行了有机溶剂提取、常压水蒸气蒸馏,和1.0MPa、1.3MPa、1.6MPa等不同压力条件下的高压水蒸气蒸馏.对蒸馏液进行了紫外检测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并以有机溶剂提取出的精油作为姜黄的全部精油提取量,计算了精油各成分的转移率.有机溶剂提取姜黄素的提取率为7.42%.但是,在1.0~1.6MPa高压水蒸气蒸馏过程中,没有提取出姜黄素.1.6MPa高压水蒸气蒸馏只需进行38min,虽然比常压水蒸气蒸馏的24小时缩短很多,但是得到的精油量高于常压水蒸气蒸馏,转移率达到了常压的1.4倍.在1.6MPa蒸馏的初期阶段,转移率达到了24.2%的最高值.姜黄的蒸馏压强越高各成分的提取率越高,但随着压强的增加提取成分有可能发生化学变化.因此,在高压水蒸气蒸馏当中没有检测到姜黄素.  相似文献   

3.
根据《中国药典》对姜黄素含量的要求,探讨极苦姜黄和郁金作为郁金类药用植物资源的潜在性。方法:药典收录的蓬莪术和温郁金在本研究中作对照,采用超声波提取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提取、分离并测量极苦姜黄和郁金中姜黄素类含量。结果:参照物种的主成分含量均符合药典规定,极苦姜黄和郁金中姜黄素类含量差异较大,极苦姜黄的总姜黄素含量较高,郁金的总姜黄素含量最低。结论:以主成分含量初步判断极苦姜黄具有种质资源潜质,建议对其展开进一步的遗传育种等方面的深入研究;郁金无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4.
姜黄素(curcumin)是从姜科姜黄属植物的根茎中提取出来的一种黄色植物多酚,具有抗炎、抗氧化等多种药理作用,可以改善癌症、糖尿病和脑外伤等多种疾病症状。近年来随着对姜黄素的深入研究,发现其在神经系统疾病中也有较好的效果,如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神经疼痛和神经系统肿瘤等。该文综述了姜黄素神经保护效应及其机制。  相似文献   

5.
以黄芩苷提取率和干膏率作为鉴定指标,采用L9(3^4)正交实验法对滇黄芩中黄芩苷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碱水倍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pH值等对鉴定指标具有显著性影响.黄芩苷最佳提取工艺为:碱水倍量12倍,pH为10,回流提取2次,每次2h.  相似文献   

6.
水飞蓟中总黄酮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热回流法、索氏提取法和超声波提取法的水飞蓟中总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并使用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佳提取条件.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样品量322.8g,试剂用量330mL,浸泡时间27.8h提取温度0℃,提取时间1.13h.  相似文献   

7.
采用响应曲面法优化了微波辅助法提取姜黄多糖的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提取料液比、提取时间和提取温度分别为0.020 g.mL-1(1∶50)、5 min和100℃时提取率最高。采用最优提取工艺测定家种与野生姜黄的多糖含量,姜黄多糖含量可高达1.42%,野生姜黄多糖平均含量为1.36%,家种姜黄中多糖的平均含量为1.38%,结果证明家种姜黄与野生姜黄多糖含量差异无显著性。优化后的姜黄多糖提取工艺可大大缩短提取时间,节约成本,可为姜黄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印度人喜欢食用咖喱,同时该国的阿尔茨海默氏症(早老性痴呆症)患者数量不多,这引起了日美研究人员的兴趣。他们发现,一种从咖喱香料“姜黄”中提取的物质有提高记忆力的功效.这一成果为预防阿尔茨海默氏症等疾病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从姜黄中取出的物质名为“CNB-001”。用实验鼠来确认它的功效,结果发现.和不摄取“CNB-001”的实验鼠相比。摄取“CNB-001”的实验鼠的记忆力有所提高。研究人员推测,这种物质很可能直接作用于大脑掌管记忆的海马区部位并使其活跃。  相似文献   

9.
正交试验法优选金线莲总黄酮的提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从金线莲中提取总黄酮,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金线莲总黄酮的提取工艺,考察了乙醇溶液的浓度,浸提温度,浸提时间,浸提次数,液料比5个因素对金线莲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确立了金线莲总黄酮最佳提取条件为:用60%的乙醇溶液作溶剂,液料比20:1,浸提温度为80℃,回流提取3次,提取时间为每次40分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饲料中添加姜黄渣对中华鳖存活率及抗高温应激能力的改善作用;通过中华鳖的抗氧化能力分析,探讨姜黄渣的生化作用机制。创新点:证实了饲料中添加姜黄渣对中华鳖具有增强抗高温能力,提高存活率的作用,为姜黄渣作为新的水产饲料添加剂的资源开发应用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方法:将320只雌性中华鳖(体重约250 g)随机分为对照组(标准饲料)和实验组(饲料中添加10%的姜黄渣)。在2013年7月到10月分别考察实验组和对照组中华鳖的体重、存活率;分析试验地海盐县的气温变化与中华鳖存活率的相关性;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试剂盒分别检测了两组中华鳖肝组织的SOD酶活力及MDA含量;用高效液相色谱分别测定比较了两组中华鳖皮肤的姜黄素含量。结论:补充姜黄渣的中华鳖皮肤呈现金黄色,皮肤所含色素为姜黄素,平均含量为(0.14±0.03)μg/g。存活率调查显示,实验组的中华鳖存活率比对照组高135.5%;SOD和MDA分析显示,实验组中华鳖肝组织的SOD酶活比对照组高112.8%,MDA含量比对照组低36.4%。根据气温资料分析推测,持续高温容易导致中华鳖死亡,补充姜黄渣可有效降低高温造成的死亡率。综合分析显示,补充姜黄渣能显著提高中华鳖的存活率及抗高温应激能力,其作用与姜黄渣所含姜黄素的抗氧化活性相关。  相似文献   

11.
采用正交试验L9(3^4),对加热回流提取和超声提取优化广东紫珠总黄酮的提取工艺进行了比较研究.以提取物中总黄酮得率为评价指标,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黄酮的含量.结果表明,加热回流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A1 B3 C2,即乙醇浓度为60%、水浴温度为80℃、提取时间为2 h;超声法为A2 B1 C2,即乙醇浓度为70%、固液比为1:20、超声40 min.芦丁对照品9.4~75.2μg·mL^1范围内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加热回流提取法优于超声法,黄酮提取率达到9.27%.  相似文献   

12.
快速提高盾叶薯蓣皂甙元提取率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云南盾叶薯蓣为实验材料,从发酵时间、水解时间、抽提物的pH值、回流速度对盾叶薯蓣皂甙元提取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发酵48h、水解4h、抽提物pH≈7.0、回流速度25min/次,可获得最佳提取率。  相似文献   

13.
微波法从马铃薯渣中提取果胶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以马铃薯渣为原料,在微波条件下,用稀硫酸溶液萃取、硫酸铝沉淀提取果胶.探讨了液料比、微波功率、加热时间、提取液pH值、饱和硫酸铝用量、盐析pH值、脱盐液用量和脱盐时间对果胶产率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液料比15ml/g、微波功率595w、加热时间6min、提取液pH值2.0、饱和硫酸铝用量4.0ml、盐析pH值5.0、脱盐液用量200.0ml、脱盐时间40mim.在此条件下,果胶产率为25.0%.  相似文献   

14.
酶辅助法提取大青叶中总黄酮及抗氧化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论文采用酶辅助法提取大青叶中的总黄酮,先用纤维素酶酶解,再用乙醇回流提取大青叶中总黄酮。分别固定乙醇提取液的浓度为70%,料液比为1∶20g∕mL,回流时间为2h。初步探究了纤维素酶浓度、酶解pH、酶解温度、酶解时间四个单因素对大青叶中黄酮提取率的影响。设计正交实验确定酶辅助法提取大青叶中总黄酮的较佳条件为:纤维素酶浓度为4U/mL、酶解pH=4.5、酶解温度为40℃、酶解时间1.5h,总黄酮提取率高达2.85%。另外还研究了大青叶总黄酮提取液对羟自由基的清除活性,与BHT的抗氧化剂活性作对照实验,结果表明大青叶中的总黄酮对羟自由基有较强的清除活性。  相似文献   

15.
以乙醇回流提取法提取筋骨草中黄酮类化合物,采用比色法测定总黄酮含量,跟踪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等因素对黄酮类化合物提取量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确定最佳的提取工艺条件。并以槲皮素为对照品,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表征了溶液的提取物为黄酮类化合物。结果表明,适宜的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60%,料液比1:20,提取温度为70℃,提取时间为2.5h。  相似文献   

16.
采用正交设计法对酸模(Rumexacetosa Linn.)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提取工艺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显示最佳提取工艺组合为,即乙醇浓度85%、提取时间3h、料液比1:10。影响提取的因素依次为:提取时间〉乙醇浓度〉溶媒倍数。  相似文献   

17.
An efficient reflux extraction of polyethylene wax (PEW) in soil is presented, followed by molecular structure characterization methods to explore its degradation mechanism. To more realistically simulate the actual degradation of PE film powders in soil, low density PE (M=5 000) powders, being used as simulated PEW residue sample, were uniformly mixed with soil and then recovered by reflux extraction with decahydronaphthalen (decalin) at 90 ℃ for 60 min. The average recovery of PEW from fortified soils was 96.5% with the developed reflux extraction procedure. The recovered PEW residue sampl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infrared spectroscopy (IR), element analysis (EA), X-ray fluorescence (XFR), and high-temperature 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 (GPC). The results from spectra analysis show that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changes in molecular structures and molecular mass distribution of PEW samples after the reflux extraction, which demonslrate the reliability of this method. These results also indicate that the reflux extraction procedure and analytical methods of characterization could serve as a novel measurement technique to evaluate the degradation of low-density PE powders in soil over tim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