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纯种分离,是任何微生物学实验中最常用的技术。纯种分离方法有两类,一是单细胞(或孢子)分离,二是单菌落分离。后者因方法简便,且不需要特殊的仪器设备,所以是一种常规的分离方法。通过形成单菌落以获得纯种的具体方法甚多,如平板划线分离法,平板表面涂布分离法,以及浇注平板培养基作稀释分离的方法等。其中最常用的为平板划线分离法。这种方法是把混杂在一起的微生物或同一微生物群体中的不同细胞,通过在固体培养基平板表面作多次的由点到线的划线稀释,从而得到许多独立分布的细胞,再经适当培养后,每一细胞就发展成一个菌落。由于每一菌落一般是由一个  相似文献   

2.
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是微生物中最主要的四大类群,在教学和学生课外活动中常常需要培养和鉴定这些微生物。微生物的分类鉴定依据有多种,而微生物的菌落特征就是重要的分类鉴定指标之一。1菌落的概念菌落是指某种微生物在适宜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繁殖到一定程度  相似文献   

3.
<正>微生物的利用包括"进行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测定某种微生物的数量"、"研究培养基对微生物的选择作用"和"尝试利用微生物进行发酵来生产特定的产物"四项具体内容标准。本文将从微生物培养基的组成成分及纯化方法方面来谈谈微生物的利用。用选择培养基分离微生物的方法:(1)在基础培养基中加入抗性物质。举例:①加高浓度食盐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②加青霉素分离酵母菌和细菌。(2)通过改变培养基的成分。举例:①培  相似文献   

4.
朱峰 《成才之路》2011,(21):87-87
微生物选择培养在实践中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正选择,另一种是反选择.所谓正选择是添加的某种特定成分为培养基主要或唯一的营养物,以分离能利用该种营养物的微生物.反选择是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或某些微生物生长抑制剂,以抑制所不希望出现的微生物,从而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不被抑制和所需要的目标微生物.甚至,在基因工程与细胞工程中,...  相似文献   

5.
一、微生物的利用 1.关于培养基的配制 (1)培养基中营养物质浓度过低,不能满足微生物的生长需要;浓度过高则抑制微生物的生长或导致微生物因质壁分离而死亡。  相似文献   

6.
谭家学 《新高考》2010,(5):105-106,112
微生物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它与人类关系密切,是近几年高考考查的重点。一、分离提纯微生物的实验根据微生物的生长代谢特点,用不同种类的培养基进行分离提纯。如在基本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可分离纯化酵母菌、霉菌;在基本培养基中加入高浓度的食盐可分离纯化金黄色葡萄球菌。  相似文献   

7.
<正>1概述考纲对这部分知识的要求是:了解培养基的种类和配制原则,掌握无菌技术及分离纯化微生物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相关知识基础是微生物的类别及代谢方式;重点是培养基的种类、配制原则和无菌技术;难点是分离纯化微生物的研究思路与方法。培养基营养成分包括水、无机盐、碳源、氮源和生长因子,所以必须依据代谢方式确定碳源、氮源、培养条件以及分离纯化方法。培养基配制原则是:目的要明确,营养要协  相似文献   

8.
1利用选择培养基设计实验分离纯化微生物 在基本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可分离纯化酵母菌、霉菌;在基本培养基中加入高浓度的食盐可分离纯化金黄色葡萄球菌。  相似文献   

9.
<正>据统计2019-2022年全国卷和地方选考,共有27道题考查“微生物的培养和应用”,其中13道题是选择题,14道题是非选择题.研究这27道题,笔者发现这些题目的考点主要是培养基的配制、无菌技术原理和应用、微生物的纯培养和目的菌种的选择培养、分离和计数.一、培养基的配制培养基是根据目的菌种所需营养物质和理化性质的需求配制出呈现液体(固体或半固体)状态的营养基质,以便目的菌种更好地生长和繁殖.  相似文献   

10.
啤酒酵母是啤酒厂的命脉,酵母管理是啤酒厂的核心工作。要生产出优质啤酒,必须高度重视并做好酵母的培养和扩大培养、酵母的菌种保藏、菌种的分离纯化及选育、生产过程中各工序的微生物检查等方面的酵母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1.
从泡菜中分离出4株具有乳酸菌菌落特征的菌株,菌株编号分别为L1、L2、L3和L4.经革兰氏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生理试验等初步鉴定为乳酸菌.4株菌均为乳杆菌,其中菌株L4是较理想的纯种发酵菌株.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实验课复习的针对性,提高学生对生物实验题的应试水平,笔者结合自己在实验复习中的经验,建议高三生物教师在进行实验专题复习时,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明确考纲中的考点和能力要求 考纲中明确指出的18个实验、实习、研究牲学习的考点中,按实验课题的不同可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验证类实验,包括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高倍显微镜的使用和观察叶绿体、观察细胞质的流动,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DNA的粗提取与鉴定,观察二氧化硫对植物的影响,学习微生物培养的基本技术(培养基制备、接种培养等技术)。  相似文献   

13.
1前言穿刺培养是微生物教学中重要实验内容,也是常规菌种鉴定中重要手段。通过穿刺培养,不仅可以判断菌株的好氧性与厌氧性,运动情况以及菌株是否发酵产酸等。还可以从运动情况推测菌株是否长有鞭毛。但仅参考书上已有实验操作内容,实验很难成功。关键在于能否掌握其核心技术。笔者在进行一组混合菌种分离、鉴定时,发现营养培养基的选择和加入琼脂量的多少是影响穿刺培养实验成功与否的两个关键因素。2两个关键因素2.1关键因素一———营养培养基的选择培养基选择不当即使菌株长有鞭毛也看不到根须状扩散生长。笔者先后采用三种培养基做穿刺…  相似文献   

14.
华敏南 《新高考》2004,(12):62-64
由于固氮生物都是微生物,所以生物固氮、微生物与发酵工程有密切的联系.且《自生固氮菌的分离》实验必须使用无氮培养基。所以在同一专题内复习。  相似文献   

15.
利用钻孔和挖掘的方法从滇池底泥获得12个样品,利用阿须贝无氮培养基,硝化菌、亚硝化菌培养基及硝酸盐培养基分离其中的优势菌,并进行计数、鉴定及分析,结果发现,滇池底泥广泛分布有与氮素循环有关的细菌。  相似文献   

16.
从土壤中分离到一菌株经鉴定属于Penicillium chrysogenum Thom,通过单因子试验统计分析,优化筛选了Penicillium chrysogenum Thom的适宜培养基和摇瓶培养条件,结果表明,其适宜的液体培养基中C/N比在3.3-2时对其孢子的萌发,菌丝体的生长均有利。  相似文献   

17.
对浙江省选考要求的选修1教材中"微生物的利用"实验涉及的5大疑点——细菌的分离、灭菌操作、培养基、大肠杆菌的培养与分离、分离以尿素为氮源的微生物进行剖析,以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相关实验。  相似文献   

18.
啤酒酵母是啤酒厂的命脉,酵母管理是啤酒厂的核心工作。要生产出优质啤酒,必须高度重视并做好酵母的培养和扩大培养、酵母的菌种保藏、菌种的分离纯化及选育、生产过程中各工序的微生物检查等方面的酵母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9.
乳酸菌的分离及乳酸发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从新鲜酸乳中分离纯化乳酸菌,得到了纯种的乳酸链球菌和乳酸杆菌,将分离得到的纯种乳酸链球菌,乳酸杆菌及两种菌的等量混和液进行乳酸发酵,在对乳酸成品进行质量评定的基础上,得到了乳酸链球菌,乳酸杆菌等量混合发酵且所得酸乳饮料效果较好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与创新性思维,提出以微生物做颜料、平板培养基为画板进行创新实验,代替原本枯燥的微生物验证实验。实验涵盖了文献查阅、玻璃器皿的准备、混合菌的分离、纯培养菌种的显微鉴定、纯菌活化、图案设计及作画培养等环节。在教学与评价机制方面,借助互联网平台,让学生分享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特殊的实验现象、互评实验报告,师生共同探讨以规范实验操作。充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发现、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最后以投票的形式选出排名前三的微生物作画成品,分享他们成功画出精美图案的实验技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