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上世纪90年代以后,出现了以晋原平《权力场》、王大进《欲望之路》、汪宛夫《机关的滋味》为代表的"另类成长小说",小说通过主人公在城市和权力路上的人生追求、青春的幻灭和躁动,情爱与婚姻的官场捷径、失败与沦落的悲剧宿命,表现了某些身在官场的知识青年追求权力、又被权力作弄的必然性,对当今知识青年的价值选择与人生追求具有重要的警示作用。  相似文献   

2.
小说本属子部,到初唐刘知几将其归于史部之后,唐代出现了一系列补充正史的“史化小说”,包括刘Si的《隋唐嘉话》(又名《小说》),阙名《大唐传载》、李肇《唐国史补》和高彦休《唐阙史》等,既有对小说史学意义的纯粹化,但也有对小说趣味的追求,表现了和以唐传奇为代表的文学小说不同的文体风貌,最后,在孙光宪的《北梦琐琐言》里,呈现了史化小说与文学小说相合流的倾向,在北宋初将中国小说带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3.
苏芳 《现代语文》2004,(11):44-44
晚清的四大小说杂志是:《新小说》、《绣像小说》、《月月小说》、《小说林》。《新小说》主编为梁启超,1902年创刊于日本横滨,次年改在上海出版,1906年元月停刊,共出24期,连载过《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痛史》等名作,对于促进晚清小说繁荣局面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绣像小说》  相似文献   

4.
人教社的《外国小说欣赏》被浙江省高中新课改确定为选修模块统一使用,这是一本难得的好教材,收编的16篇小说内容丰富,流派众多,创作手法多样。然而外国小说教学有许多困难,中学教师文学知识陈旧,特别是外国现代派小说知识缺失,对外国小说的各种类型及其特征认识不够透彻,以致教学内容难以把握,教学有效性难以落实。到底如何才能摆脱《外国小说欣赏》教学的尴尬,真正落实《外国小说欣赏》教学的有效性,我认为写作是推动《外国小说欣赏》教学的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5.
南宋时期,江西涌现了洪皓《松漠纪闻》、洪迈《夷坚志》和《容斋随笔》、罗大经《鹤林玉露》等小说作家作品及罗烨《醉翁谈录》、刘辰翁评点《世说新语》等小说理论家及著作,构设了江西小说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具有厚重的小说史意义和很高的认识价值和文化价值,值得我们重视。  相似文献   

6.
《风月梦》是第一部城市狭邪小说。本文主要从三方面考察了它的内容和特点,即对扬州城市风貌的展现、三次画舫冶游的意义以及《风月梦》和当时狭邪笔记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的流行小说是从战争小说开始的,最重要的几部是《平原烈火》《风云初记》《铜墙铁壁》《保卫延安》和《铁道游击队》。这几部小说的流行各有原因,总体上来看都是为之后的小说创作探索道路。一是确定了流行小说的战争题材;二是确定了正确的政治态度;三是给了新中国人民一个关于重大政治问题的直观解释。正是由于这几部小说的流行,才有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的战争小说流行大潮。  相似文献   

8.
清末民初小说处于中国小说从古代向现代转型的过渡时期,小说分类标准既不规范又不统一,小说类型繁杂。本组笔谈分别选择了按内容分的倡门小说、社会小说,以创作方法论的翻新小说和就篇幅而言的短篇小说四种类型的小说进行研究。《论民初"倡门小说"》着重从内蕴方面考察了"倡门小说"对"狭邪小说"的承继与突破,揭示出潜隐着的近代小说由重 "事"的叙述到重"情"的表现的转变轨迹。《论晚清直面现实针砭时弊的社会小说》对晚清社会小说的出现背景、主要内容以及意义做了较为详细的分析梳理,文本细读是其所长。《作为小说类型的晚清翻新小说》通过对1909年前后出现的"翻新小说热"现象的研究,第一次把"翻新小说"上升为一种小说类型来研究,饶有新意。《"小说界革命"与晚清短篇小说的崛起》认为"小说界革命"为晚清短篇小说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而晚清短篇小说的显著特征是过渡性,正是晚清短篇小说作家的多方尝试为"五四"及以后真正现代意义上的短篇小说准备了条件。  相似文献   

9.
纪昀的小说观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中小说体例和小说虚构是其小说观的两个主要方面。纪昀对小说体例要求甚严.同时纪昀并没有把传奇小说排除出小说的范围。纪昀认为虚构是小说和史书的重要区别,他允许小说中存在虚构。但与当时小说创作和小说理论的高度发展相比,纪昀的小说观是保守和落后的。尽管如此,纪昀的小说作品《阅微草堂笔记》与《聊斋志异》的差距是由两种不同的小说体例的差别决定的,而不应归于其落后的小说观。  相似文献   

10.
"诗文小说"溯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出现的一些羼入大量韵的言小说被孙楷第先生命名为“诗小说”。“诗小说”这种形式的出现与言小说的内部发展有关,也与一定的审美接受心理有关。小说中夹杂作为“第二语言”的韵来抒情、言志而不是写景状物的传统,可追溯到史传学和唐前小说中,才子佳人题咏、唱酬的模式受《莺莺传》以至《西厢记》、《娇红记》的影响甚大。这些小说中的韵的水平虽然低下,但它们仍是迎合了这样一种心理:既辑录了才子佳人的诗词与其本事,一定程度上迎合了雅的心理需求;又因写风月之事,具有相当的传奇性,而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俗”的心理需求。  相似文献   

11.
扬州自古就是旅游胜地,关于扬州的旅游诗词不胜枚举,且充分反映着世俗风情之美,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吟咏扬州岁时习俗和美食;二是吟咏扬州美女;三是吟咏扬州名花。这3方面充满了世俗生活情趣,富有鲜活生动的艺术美感。  相似文献   

12.
扬州现代教育体制的建立对扬州城市现代化有着积极的推动功效,具体表现为现代意义整合效应、人才效应、西学引进效应以及新阶层呈现效应。民国时期扬州教育现代化的经济价值取向是重文轻理、重商轻工的传统教育倾向,其经济终点目标是极小的。这一时期扬州教育还存在着城乡之河、人才与社会就业之间以及男女比例等方面的失衡。  相似文献   

13.
文章阐述了在古城扬州开展经典诵读的现实意义,分析了目前扬州市经典诵读活动开展的现状与不足,并从诗文经典诵读与扬州地域文化内涵相互浸润、诗文经典诵读提升扬州城乡居民的人文素质与思想素质、诗文经典诵读成为特色文化品牌从而促进扬州文化名城建设这三方面进行全民诵读经典构建诗文扬州的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14.
扬州作为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文化旅游资源富集。以扬州为例,从文化生态的视角探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城市文化旅游开发。通过分析扬州名城文化旅游资源,提出基于文化生态理念的扬州名城文化旅游开发原则和开发重点,从而促进名城保护和旅游开发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扬州城市原始形态发轫于春秋末年的邗城,结束于西汉初年的广陵城。邗城阶段的军事功能是扬州城市文明的生长点,而客观滋生的运河文明及商业经济形态,则奠定了此后扬州城市文明主流形态的基础。广陵城阶段的扬州,实现了从单一军事向政治、经济、文化城市形态的彻底转型,尤其是商业经济和审美文化形态,标志着扬州城市原始形态发展的最高峰。  相似文献   

16.
唐代以前扬州城市的人文学内蕴,可以从两个层面加以阐释:一是美学维度上,自春秋时期建造邗城至唐代唐城,一方面,扬州"江海扬波"的自然地理特征,积淀了扬州城市独特的美学内涵:就对象化角度而言,体现在汉魏六朝诗赋对广陵潮赞颂的雄奇之美;就主体化角度而言,体现在唐诗对江水流逝中自我个体生命存在觉醒意识的哲思之美;另一方面,屡遭劫难的广陵城也在诗赋中呈现出悲怆之美.二是伦理维度上,扬州在中国古代都市文明史中,是一个极富道德价值判断争议性的文化符号.一方面,扬州凸显了言商重利的社会风尚,形成了与传统伦理教义中重农抑商不同的道德价值观念体系.另一方面,追求功利奢华、羡慕富商、注重情色感官享受,在扬州均被赋予了正面的道德价值内涵.  相似文献   

17.
扬州是古运河的发端之地,是运河沿线最重要的节点城市。扬州段古运河是最古老、原有风貌保存最完好、历史遗迹和人文景观最丰富的一段。扬州是大运河联合申遗牵头城市,是拥有遗产点最多的城市之一。研究着重于扬州应如何充分利用好运河文化资源发展运河旅游,提升城市知名度,从而打造世界名城。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中小城市的镇江、扬州旅游业要在竞争中提升,可寻求以长三角文化休闲后花园形象进行城市旅游合作,利用工业旅游、餐饮、事件旅游、建筑文化、亲水娱乐、夜间娱乐、特色商品等旅游元素展开一系列合作,并采取相应对策,共建旅游双子城。  相似文献   

19.
历史文化街区与扬州古城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个城市历史化遗产的保护状况是城市化内容的重要标志。扬州是一座有2487年历史的中国历史化名城,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应尊重城市历史化遗存,处理好现代建设和历史化遗产保护的关系,以实现古代化与现代明的交相辉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