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吴敏 《湖南教育》2021,(1):60-60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主阵地,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湘潭市湘纺小学尝试在家庭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希望让家长、学生认识到家庭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影响,从而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一、引导家长探寻合理的沟通方式。1.减少孩子负面情绪的来源。  相似文献   

2.
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学校教育,也离不开家庭教育。家庭作为学生的第一社会场所,对学生的影响至关重要。而家长的教育观念、教养方式等更与学生的健康成长息息相关。作为家长,应该学会尊重孩子、陪伴孩子,应努力做一个有耐心的家长,成为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陪伴者。  相似文献   

3.
协同育人     
<正>·主持人语·学生的成长环境除了学校,还包括家庭和社会。2017年8月,教育部发布了《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明确指出要积极争取家庭、社会共同参与和支持学校德育工作,引导家长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营造积极向上的良好社会氛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家庭是孩子成长的原生环境;家长是孩子的教育启蒙者,家长也是学校教育的内在力量和后台系统。因此,学校要主动搭建家校沟通的平台,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开发家庭教育课程,让家长参与到学校  相似文献   

4.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个教育环境。家庭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起奠基作用,家长言行对学生的行为发展起表率作用,和谐的家庭文化对学生的心理具有熏陶作用。家庭教育会影响人的一生,是整个教育体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一个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5.
伴随物质生活的丰富,当前家长极其重视孩子的健康成长。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使孩子健康快乐成长,是幼儿园和家庭共同关注的话题。  相似文献   

6.
家庭教育是对孩子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一种教育。家庭教育有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不可代替的作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大部分时间其实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孩子的全部生活始终与家庭小集体有密切的联系。在家庭中,随着社会进步和社会结构的复杂化,更突现家庭教育的重要。家长要为孩子设立良好的家庭环境,家长要以身作则,为孩子做出榜样,要让孩子全面发展,家长要把好家庭教育这一关,对待有问题的孩子,要分析原因,有的放矢,对诊下药,使其真正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7.
关于提高家长家教水平的探索山东胶南市塔山中心中学陈立林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社会、家庭和学校的密切配合。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天然教师,父母教育子女的知识和方法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因此,优化家庭教育是保证学生健康成...  相似文献   

8.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教育,同样也与学校教育密切相关。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基石,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而且缺一不可。所以,为了让孩子全面健康的发展,广大家长不仅要重视孩子在家里接受的教育,而且还要密切注意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以及学习情况,让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共同为孩子的成长进行服务,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做全人。殊不知,良好的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息息相关,而且良好的家庭教育的建立,不仅有助于家校合作,而且对于孩子的教育方面也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是每一个家庭和学校的教育理念,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学校和家长要共同努力,携手同行,完成教书、育人、培养完人的重任。  相似文献   

9.
教育孩子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将社会、学校、家庭三方面的教育完美结合。缺少了家庭教育,孩子就很难走上成功之路。面对激烈竞争的社会,很多学生家长渴望孩子认真学习,健康成长,但是,由于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很多家长遇到了“望子成龙心切、教子成才无方”的难题。学校举办的家长学校成为学校和家庭沟通的桥梁和纽带,成为家长交流和学习的课堂,成为家长成长的平台。  相似文献   

10.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个场所,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加强和改进教育工作,不只是学校和教育部门的事,家庭、社会各个方面都要一起来关心和支持。”但现在不少家长教育观念始终停留在应试教育的思维上,  相似文献   

11.
王燕平 《甘肃教育》2014,(10):24-24
正前苏联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说:"家庭是一个人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儿童最好的教师,他们给予孩子的教育比所有学校教育加起来还要多。"由此可知,家庭是孩子生活和接受教育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甚至是终身教师,父母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一、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1.家长素质较低者偏多,家庭缺乏教育氛围。农村家庭中的家长学历普遍较低,所受的教育较  相似文献   

12.
家庭教育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青少年成才立业之本。健康的心理能促进青少年个性的良性发展,形成良好的品德,反之就会形成不良的品德,甚至发生违法犯罪的行为。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率呈现上升和低龄化趋势,究其原因,大多与他们不健康的心理有关。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它受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环境的影响。其中,家庭教育具有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所不能取代的地位和作用。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是青少年生长发育和心理发展的重要场所,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最持久、全面,也最深刻。良好的家庭教育有利于青少年身心的健康发展,不良的家庭教育很容易导致青少年的心理畸变。一、错误的教育思想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首先,父母的急功近利思想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负面的影响。应试教育使不少家长盲目追求分数,忽视了孩子的心灵成长,而父母的生活态度和看法往往会直接影响孩子。如果父母在乎分数、名次,孩子就会学会追名逐利;如果父母在乎孩子的思想品质培养,孩子就会轻松自在地健康成长。但生活中往往存在这样的家长,孩子的分数、自己的面子远比孩子的成长重要。他们对孩子的期望值较高,“中学要上重点的,大学要考名牌的”。在家长这种思想观念的影响下,孩子极易产生极大的心理压...  相似文献   

13.
当好合格家长,就要用温馨的爱心,抚育孩子健康成长、快乐成人;用持久的耐心,引导孩子勤奋成才、走向成功。好家庭就是好学校,好家长就是好老师。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未成年人成长的摇篮。榜样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特殊的重要作用。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父母要争当合格家长,努力培养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14.
陶曼华 《宁夏教育》2008,(12):27-27
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是学校、家庭、社会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最主要的是学校教育。但学校教育是否有效,还要得到家庭和社会的配合与支持,尤其是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作用更为突出。父母是孩子的第—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学校教育需要家长的配合,班主任工作更需要家长的信任和支持,在教育过程中若能取得家长们积极配合,对学生的教育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潘泽群 《教师》2013,(25):40-41
青少年学生的成长环境主要有学校、社会和家庭。其中,家庭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起点,是整个社会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家庭教育是孩子在其人生道路上所接受的一切教育的基础。所以,家长的教育行为关系着孩子良好个性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关系着民族素质、国家命运。  相似文献   

16.
<正>学生的健康成长,需要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形成合力,需要家长、教师和社会每个成员尽到应有的责任。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意义重大。"孟母三迁"是古  相似文献   

17.
<正>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学校和家庭的共同责任,二者需要相互配合。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为了孩子一生的幸福。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应该为此而努力。家庭教育对学校教育的效果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具有正确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的家长,会支持并配合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增强学校教育的效果;反之,家庭教育中错误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则会削弱学校教育的效果。如果学校能及时对家长的教育理念进行一定的指导和纠  相似文献   

18.
仇兰云 《成才之路》2011,(26):70-71
当代的家庭多数是独生子女家庭,作为家庭未来唯一的希望,家长自然将孩子的成长和发展问题放在了首要位置。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是学校、家庭、社会互相作用的结果,其中最主要的是学校教育。但学校教育是否有效,还要得到家长和社会的配合和支持,尤其是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作用更为突出。家庭、学校成了学生活动的两个主要的场所。一方面,作为家长,很想知道学生在校的表现情况;另一方面,教师也很想知道学生在家的某些情况。学校教育需要家庭教育的密切配合,而良好的学校教育是建立在良好的家庭教育基础上,这是一种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人类社会已经入信息时代,人类的教育也呈现出网络化、虚拟化、国际化和个性化的发展趋势。孩子教育也已经不仅仅是学校的专利[1]。因此,学校与家庭双方配合完成孩子的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首都师范大学教育技术重点实验室开发的家校互动支持平台为学校与家长搭起了沟通的桥梁,解决了传统家校互动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20.
家庭、学校、社会是孩子健康成长的三个支点,缺少了任何一个,都将对孩子的成长造成不利的影响。越来越多的教师在反思学校教育的同时,开始关注家庭教育,挖掘家庭中的教育资源。我们希望他们的经验能对您与家长的沟通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