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2年10月1日,美军将12架MV-22"鱼鹰"运输机先后从日本岩国空军基地转场至冲绳县普天间基地。这一强行部署行动遭到了地方政府和当地民众的强烈反对。这个不受欢迎的"鱼鹰"到底是一种什么飞机呢?结构复杂性能特殊  相似文献   

2.
在从"摇椅上的人类学家"到"走向田野的人类学家"的研究范式转换过程中,科学民族志写作方式的建立起到了革命性的作用,而对民族志科学性争论却也伴随而生。以马林诺夫斯基《西太平洋上的航海者》为基础,分析民族志对"田野"的塑造过程,认为民族志反映的只能是田野调查地文化的一个侧面,并不是其所声称的"文化再现"。  相似文献   

3.
田野研究时空是一个"场域",田野研究过程是这一场域系统运行过程,其运行效果取决于系统各要素之间的有效整合。从教育传播学的角度来看,传播活动﹑传播媒介﹑传播者﹑受传者和研究者的同时"在场"是衡量田野研究质量的基本尺度。  相似文献   

4.
"实践民族学"是在当代中国背景下,以实践的视角"再写"民族学与人类学,即重新"盘点"中国民族学与人类学的历史与现状、定位与构成、需求及发展趋势,勾勒一个以应用、实践为目标的相对整合的民族学学科体系。民族学、人类学的整合及本土化过程,必须在应用和实践中实现,且打破"田野"框架,超越传统的范畴,拓展学科领域。民族学或人类学是一个包括研究与实践的过程:来自田野,回到田野;在于实践,源于实践。  相似文献   

5.
教育人类学作为人类学的分支学科之一,其方法论的研讨总体上受制于人类学方法论,因此,经常回到人类学方法论中去汲取养分,是发展教育人类学方法论的基本路径。此研究借鉴和发展了叙事民族志写作者在文本写作中对自我进行呈现和分析的做法,对实证主义田野工作方法论进行了反思,并通过对真实经历的田野过程的归纳和反思来说明,在人类学研究的另一个重要过程,即田野中,无时无刻不存在着田野工作者"自我"与"田野"的相互作用———作者主张将这种"真实的田野工作"概括为一种"液态"的存在,并通过对田野工作的三个层面对该观点进行论述———人类学研究者需要正视和反思这种相互作用,并且在承认这种相互作用的存在下持续地发展田野工作方法论。  相似文献   

6.
<正>万建中林晓平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版民俗学学科主要学术手段是田野作业。从田野中来到田野中去,"田野作业"是一个综合性的研究过程,贯穿民俗学研究的始终。在赣南师范大学承办"2014年上半年全国高校网络培训计划名师(井冈学者)引领——民俗学课程教学与研究团队的培养和建设骨干教师高级研究班"上,围绕这一主题,12位中外知名教授从不同角度讲授了自己的田野经  相似文献   

7.
2012年10月1日起,美军将12架MV-22“鱼鹰”运输机先后从日本岩国空军基地转场至冲绳县普天间基地,强行部署在这里。  相似文献   

8.
在课件里,经常会用一些别具特色的效果实现从一个界面到另一个界面的显示,这种效果称转场效果或过渡效果。课件是否采用转场效果并不影响课件的功能,但是如果转场效果采用得当,会使课件应用效果倍增。下面介绍用Delphi简单实现几种转场效果。  相似文献   

9.
高山转场是新疆各游牧民族重要的生产生活方式.四季转场、三季转场乃至二季转场决定了游牧的季节属性.特克斯县的高山转场有着众多的牧道,呈现了高山转场特有的艰险特征,在现代后工业文明时期保持了一个古老的原生生产生活样式,验证了草原游牧人古朴的天人合一观念.在定居已成为当今的主流观念的环境下,这种可以反映文化多样性的生产生活方式在一定时间内还将有多久存续能力,保留住古老的足迹,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0.
电影的转场与场景、剪辑、蒙太奇等联系紧密,有着千变万化的转换形式。同时转场也需要一定的技巧,需要考虑观影者的审美接受。影片《白日焰火》中有一个相当精彩的转场,它由复杂的视听语言组成,显示出导演的高超技巧。通过与其他知名影片的对比分析可知,转场在电影中是一个不容小视的创作环节。  相似文献   

11.
“田野作业”亦称“田野调查”,是一种到调查对象所在地搜集实际资料的方法。在田野作业过程中,田野记录是至关重要的环节之一,。它直接关系到田野作业的成败。本文从田野记录的原则、田野记录的类型、田野记录应解决好的问题三个角度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12.
案件的社会结构理论告诉我们:案件的判决结果不仅受到法律条文的影响,也受到案件本身的社会结构的影响.事实上,这一结论不仅适用于案件的裁判结果,同样也适用于案件的裁判过程--鉴定结论.运用"案件的社会结构"来研究司法鉴定,不仅有助于研究现实中的司法潜规则,也有助干验证后现代法学的相关理论,并由此丰富法政治学含义.  相似文献   

13.
利用摄像特技实现技巧转场刘后起转场即电视段落或场景的转换。技巧转场是利用电视特技发生器产生的特技效果,使两个电视段落或场景的上下两个镜头组接在一起的方法,它是电视转场的重要方法之一。在专业的电视制作中,技巧转场是在后期制作中实现的,除需要电视特技发生...  相似文献   

14.
基本框架(一)概念内涵。"快乐星期四,江南踏歌行"是我校"田野行歌"式校本作文的主题。"江南"蕴含两层意思:一是取意于校名"江南实验学校",有"江南学子"之意;二是指广义上具有江南特色的田野风光的自然景观。"快乐星期四"是指将"田野行歌"纳入课程计划,列入课表,活动的时  相似文献   

15.
获得基础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是高校历史专业教学的人才培养目标.知识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内在关联,要求相关的历史专业教学主体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寻与之相应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以满足人才目标的实际要求.在此意义上,改革历史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从"文本"走进"田野",将在历史的"田野"中赋予学生"知识"与"能力"的要求和目标,从而使实践教学具有新的意涵.  相似文献   

16.
田野研究到底算是一种研究方法,还是属于研究的方法论,不但在学生那里存在困惑,在研究者那里同样有着疑虑。研究方法强调的是资料收集与分析技术,并不会对整个研究的原则思之再三,且彼此间具有清晰的边界。而田野研究下辖多种研究方法,而且它强调的不仅是技术,更强调遵循整体性、长期性等研究原则,因此田野研究与研究方法之间存在明显的区别。人类学研究从书斋走向田野的转变是在实证主义方法论框架下完成的,而20世纪60年代开始对田野研究科学性的反思又体现了田野研究的基础、开始了从实证主义方法论向人文主义方法论过渡,这两次转变都表明田野研究与方法论也不可等同。要给田野研究一个合理的定位,需要打破"研究方法-方法论"的二元认识结构。田野研究属于"研究方法"和"方法论"之外的"路径范式",这一定位可以帮助教育学研究逐渐形成"范式思维",当然前提是我们不能将田野研究太过"神化"。  相似文献   

17.
我们的田野     
涤非 《高中生》2012,(25):14
这是一首有着美不胜收的歌词、美不胜收的旋律,带给人们美不胜收的感情和美不胜收的享受的歌曲,它的名字叫"我们的田野"。我们的田野,美丽的田野。碧绿的河水,流过无边的稻田。无边的稻田,好像起伏的海面。  相似文献   

18.
田野研究作为一种研究范式应用于职业教育研究领域,是对职业教育研究方法与成果的丰富与发展。通过笔者所在团队所进行的"工业机器人技术项目课程开发"这一案例的田野调查发现,职业教育田野研究剖释的是职业教育的真问题,追求的是对研究对象心理状态、行为模式的理解与把握,体悟的是在职业教育研究中的特殊调试与应用限度。在归纳职业教育田野研究的"案头""调查""分析"等程序之后,对田野研究进行职业教育本土化的推演与试炼,最终形成职业教育立场下的田野研究,即行动型田野研究。  相似文献   

19.
针对近几年"醉驾型"危险驾驶案件呈日益增长的态势,采用实证研究之方法对"醉驾型"危险驾驶案件进行统计分析,针对"醉驾型"危险驾驶案件治理过程中出现的当场酒精检测与司法鉴定结果差别大、缓刑适用率低、罚金数额裁量难以及法官对案件的量刑独立性降低等问题,应当优化醉驾鉴定程序、强化对缓刑适用条件的考量、灵活适用罚金刑、提升法官的量刑独立性以及规范处罚情节认定,不断完善"醉驾型"危险驾驶案件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20.
以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为理论分析框架,以大理双廊白族村为田野点,以乡村旅游社区新兴群体"驻客"为研究对象,通过深入田野调查,展现旅游情境中"驻客"与地方政府、社区居民和游客交往互动过程中对社区经济产生的影响,趋利避害,发挥其作为连接东道主与游客、社区与外界的桥梁作用,引导"驻客"参与旅游社区建设和发展,实现旅游产业与乡村社区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