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震救灾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生动体现,为爱国主义精神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为高校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同时为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启示.当前,应当以弘扬抗震救灾精神为契机和动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把抗震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搞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切实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2.
2008年伟大的抗震救灾实践孕育了抗震救灾精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弘扬抗震救灾精神的重要阵地。已有的众多期刊文章主要探讨了高校抗震救灾精神教育的意义、目标、内容、途径、80后大学生思想特点等方面。为了使抗震救灾精神教育研究能够继往开来,改进高校抗震救灾精神教育,进一步弘扬抗震救灾精神,利用中国知网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对一年来关于高校抗震救灾精神教育的已有研究成果进行了回顾与展望。  相似文献   

3.
在四川汶川、青海玉树和甘肃舟曲等一系列特大灾难面前,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守望相助众志成城,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抗震救灾斗争,铸就了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高度重视抗震救灾实践及其精神的教育功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抗震救灾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育内容。  相似文献   

4.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是党和人民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我们要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大力弘扬抗震救灾精神,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相似文献   

5.
抗震救灾精神与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在四川汶川大地震中所表现的抗震救灾精神,是我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在抗震救灾斗争中共同创造的民族精神。思想政治教育为抗震救灾精神奠定了思想基础,思想政治教育铸塑抗震救灾精神具有明显的民族精神特点,因此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培育民族精神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用抗震救灾伟大精神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同志们: 在抗震救灾取得重大阶段性胜利、举国上下喜迎奥运之际.我们在此召开"抗震救灾精神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理论研讨会.深入学习、广泛宣传灾区师生面对生死考验奋不顾身、舍己救人的崇高品格.以及广大青年学生在大灾面前表现出的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深厚情感.探讨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以抗震救灾精神和伟大实践作为生动教材和宝贵资源,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7.
大力弘扬抗震救灾精神,深化拓展民族精神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抗震救灾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代表座谈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强调,"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抗震救灾精神,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在当代中国的集中体现和新的发展,要求全党全社会大力弘扬抗震救灾精神,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当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深化拓展民族精神教育.  相似文献   

8.
高校要加强抗震救灾精神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强抗震救灾精神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然要求,是高校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针对性和现实性的客观需要。抗震救灾精神内涵丰富,主要表现为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不屈不挠、顽强奋斗,爱心永恒、无私奉献。抗震救灾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高校要把抗震救灾精神教育列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纳入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9.
在抗震救灾斗争中,党的各级组织极大地激发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为夺取抗震救灾斗争的胜利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为我们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的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有益启示,为我们探索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践路径的创新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抗震救灾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怎样在震后长时间的和平时期延续、传承抗震救灾精神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以"80后"为代表的青年学生在抗震救灾中的出色表现充分证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卓有成效的,同时,抗震救灾精神也为深化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