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 毫秒
1.
为了解决竹笛吹奏中存在的"超长音"的演奏困难现象,"循环换气"在赵松庭先生的不断实践中被创作,从而得到广泛应用,"循环换气"属于一种难度相对较高的演奏技巧,有效的丰富了竹笛艺术的演奏魅力。基于此,本文从"循环换气"演奏技术难点出发,并深入分析"循环换气"演奏技术在《早晨》、《鹧鸪飞》中的应用,以期为竹笛演奏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正竹笛专业教学的历史距今已有六十多载,从新中国成立后的五六十年代开始,竹笛教材就陆续进入人们视野,从《笛子吹奏法》《笛子教材》到《五声音阶训练竹笛教程(一)》《八孔笛——新改良竹笛应用教程》等,这些竹笛教材编写的风貌历经巨大的变化,体现出了不同时期竹笛教学与竹笛人才培养模式的差异。在本文中,笔者将建国以来的中国竹笛教材划分为不同的历史时期,总结回顾历史教材的编写内容与价值,分析当代教材的  相似文献   

3.
论南北派竹笛的演奏风格与技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竹笛是我国最古老的民族乐器之一,在民间艺人及笛子演奏家长期的艺术实践中,使我国的竹笛的演奏风格及作品,自然的分为南北两人流派。南北派演奏风格融于一体,会使我国的民族音乐艺术更富有生命力。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民族文化源远流长,而竹笛仅作为我国民族音乐的一支被完整的保留和发展到了时至今日,以由单一的伴奏角色转变为可以登上世界舞台的音乐主角。近年来,竹笛独奏艺术得到蓬勃发展,很多笛曲都不断涌现出来,笛曲的演奏风格逐步形成,笛子技巧逐步丰富、完善。而在竹笛演奏中,夯实的基本功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本文将浅要谈谈我国竹笛的基本功练习。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先对竹笛协奏曲《陕北四章》的创作背景进行阐述,其次通过作品中的信天游、社戏、往事、闹红火四个乐章在情绪、速度、梆笛、曲笛变换运用等方面进一步对乐曲的演奏技法特点进行分析,并通过演奏家在演奏此作品的切身感受和对作品的评价以及笔者的演奏心得,来体现这首作品的演奏技法特点。  相似文献   

6.
赵松庭对中国笛子的贡献主要有:扎根戏曲,形成富有特色的"赵派"风格;勇于探索,扩展中国笛子的表现能力;精心耕耘,培养中国笛子的演奏传人。除此之外,他还首创横笛频率计算的理论和方法,研制L型倍低音大笛,设计制作古代笛类吹奏乐器"篪",出版《赵松庭笛曲精选》《笛子演奏技巧十讲》等。这些成就,归为一点,即建立一套严谨规范、经得住时间考验的中国笛子演奏、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7.
竹笛演奏过程中音准对演奏的效果和质量有重要意义,而影响竹笛演奏音准的因素相对较为复杂,由于旋律形态不同将会引起音准存在一定差异。基于此,本文从竹笛演奏中音准存在的问题出发,并深入探究选择优质的乐器、加强演奏者气息练习以及重视演奏者经验积累等措施的分析,以期对提升竹笛演奏音准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8.
正唐俊乔:当代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笛子演奏家,中国民族音乐的领军人物之一。曾担任上海民族乐团独奏演员、笛子首席。上海音乐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上海音协竹笛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国竹笛学会副会长,中国音乐家协会竹笛学会副会长。她的笛声意境清幽、灵秀隽永,她对专业用心研修、诲人不倦,她是当代中国最具有影响力的笛子演奏家,她也是上海音乐学院最美的女教授之一,她是唐俊乔。  相似文献   

9.
胡亮  王东 《黄山学院学报》2007,9(1):173-175
无论是在昆曲还是民族器乐曲的演奏当中,竹笛都是不可缺少的乐器。昆曲竹笛作为一门高深的伴奏表演艺术,它的演奏风格、演奏技法、韵味与民乐竹笛相比还是有着很大的差异。两者演奏特点的异与同可从气息、运指、音色、演奏方法、表现内涵等几个角度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代的音乐素质教育中,竹笛音乐是培养和创造音乐思维和素养的一种教育,提高对音乐教育特有作用的重视是完善和发展现代音乐素质教育的前提.其中,为了更好的发展音乐教育,竹笛演奏的引进在音乐教育中的作用日益显现,在分析目前竹笛音乐演奏技巧的基础之上,提出引入竹笛演奏中风门的控制规律,具体分析了音乐中竹笛演奏过程风门的大小位置和变化规律的特点,风门指竹笛演奏者上下嘴唇之间形成的形似扁平椭圆的吹气小孔.在竹笛演奏过程中,它的大小和位置不仅随竹笛的大小不同有所变化,随着竹笛音的高低不同也要进行及时调整.  相似文献   

11.
竹笛演奏实践中的音准问题是比较复杂的,旋律形态的不同会影响音准的概念、地方音乐的音律特点会影响音准的概念等等,本文笔者通过上述两方面的分析,将帮助竹笛演奏者在演奏实践过程中树立正确的音准概念、把握不同地域风格的音乐作品的特点,从而更好的为竹笛的演奏实践服务。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竹笛的类别、演奏技巧、演奏风格三个方面对中国竹笛南、北两派的竹笛音乐进行了差异上的分析。探讨了南、北两派竹笛的演奏技法,风格融合的情况,得出了笛曲演奏水平的提高离不开南、北两派竹笛风格的大融合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中国设想揉音的方法是从带有指板的小提琴的演奏技巧中引进的,它很适合表现细腻柔和、圆润优美的乐曲。竹笛半孔揉音的音色设想是来源于中国板胡的,直接借鉴于板胡的压揉音。竹笛半孔揉音技法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出现后,主要应用在《沂蒙山抒怀》、《秦川抒怀》、《江河水》、《深秋叙》等一些带有浓郁民族风味的作品中,并且效果显著。这恰恰体现了演奏者及创作者对现如今竹笛技法的成功探索。  相似文献   

14.
竹笛作为我国民族乐器之中十分重要的一个分类,其在演奏的过程中能够充分展现情感,传递思想。并能够通过音色为前提,展现世界多元化与变化性。在竹笛演奏的过程中思想情感呈现非常重要,因此在此类艺术作品中应当加强情感饱满。本研究从乐曲本身角度出发,分析竹笛演奏情感内涵,音色所包含的情感元素以及竹笛演奏形式上的情感塑造等内容。通过对竹笛演奏过程中的情感表现进行分析,探究对演奏过程中如何进行情感呈现的主要影响因素,帮助演奏者能够在日常训练的过程中提高表演素养与艺术水平。希望通过本研究能够对未来音乐技术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5.
笛缘     
说起我和笛子结缘,还得从那年观看“六一”文艺演出说起。节目中有一个笛子独奏,叫《春到湘江》。演奏者是位男生,只见他的手指在笛子上跳动,扣人心弦的笛声在指间流淌。那笛声好奇妙,时而像山间的清泉淙淙流淌,时而像长空的哨音响彻云霄,时而像秋天的鸣蝉如泣如诉。他手中的那支竹笛仿佛童话中的魔笛让我如痴如醉。  相似文献   

16.
在竹笛悠久的发展和演化历程中,大量的艺术家和学者对其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并取得了卓有的研究成果。本文通过《乡歌》的创作背景以及乐曲第三段的演奏的心得体会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17.
从竹笛演奏姿势、呼吸方法、口型、口风、口腔、长音练习、气息运用、竹笛的选择及笛膜的选用等方面,论述了竹笛不同音色演奏的方法及演奏音色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竹笛演奏过程当中气颤音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从竹笛气颤音的源起、定义、气颤音在竹笛演奏中的作用及如何使用等方面进行解析与论述,以达到竹笛气颤音在演奏与实践教学中得到正确认知和合理的实践运用。  相似文献   

19.
从竹笛演奏姿势、呼吸方法、口型、口风、口腔、长音练习、气息运用、竹笛的选择及笛膜的选用等方面,论述了竹笛不同音色演奏的方法及演奏音色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产生于2003年景建树老师创作的竹笛协奏曲《三节》,是把二人台音乐以交响化的手法表现出来的作品。素材取自黄河晋陕峡谷河曲一带二人台和山曲。作品《三节》在音乐内容、演奏技巧技术的创新等各个方面都填补了许多竹笛二人台元素音乐创作史上的空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