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华人文始祖伏羲都于淮阳,葬于淮阳,伏羲文化在这片神奇而古老的土地上源远流长。淮阳伏羲文化可谓中华文化的本源,对揭示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华夏民族的形成具有独特的魅力和价值。从八卦图和龙图腾来探析淮阳伏羲文化的内涵,论证“天人合一”思想的现代文明意义,旨在弘扬伏羲文化。积极推进淮阳伏羲文化的国际传播,并充分发掘其文化产业价值,能够为中原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服务。  相似文献   

2.
在云南少数民族中,流传着很多关于龙的故事,白族中流传有119个龙故事的文本,彝族中有81个文本,苗族中有32个文本,还有傣族、佤族、怒族、普米族等民族中也流传有关于龙的故事。在现实生活中还有很多有关龙的节日、祭祀和礼仪,龙在各少数民族的生产生活中表现出独特的功能和意义,而龙文化出现于云南的少数民族中是多种文化融合的结果。随:着民族的迁徙,中原文化的浸染,龙文化也流传在少数民族中间。因此,多重文化因素的叠加与复合,产生了云南少数民族独有的龙故事和龙文化。  相似文献   

3.
山西省沁源县流传着许多和龙有关的传说,如龙母的传说、五龙的传说等,形成了独特的龙文化传说系列。这些传奇性的、描述性的故事与当地的龙王庙相结合,建构了一个与世俗相区别的神圣文化信仰空间。当地龙遗迹主要表现在龙王庙的修建以及龙与地名两方面。沁源龙被赋予了求雨、祈福、伦理道德等文化内涵,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龙文化。  相似文献   

4.
民族先祖是民族凝聚力的纽带,也是神圣血缘观念的具体表现。一般认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是“炎黄”,但炎帝、黄帝同属华夏一族,而中华民族是多民族汇聚而成的,所以,这种认定未必全面。伏羲为三皇之首,与炎黄相比,伏羲传说流传范围广,影响面大。伏羲是人们历经千百年反复审慎地选择而确立并公认了的民族血缘先祖和文化始祖。在选择和确认过程中,又逐渐把众多的勋业归加在他身上,使之终于成为民族共同心理、共同文化的总代表,并产生了巨大的民族凝聚力。伏羲还赋予我们民族以总徽号——龙。  相似文献   

5.
汉民族在上古时期就把龙作为崇拜的图腾,龙象征着神圣吉祥。汉族自古把龙奉为祖先的化身,因而至今汉民族喜欢称自己是龙的传人,以龙的子孙自豪。因而中华民族自古就形成了龙文化。受中国文化的影响,龙在韩国也有较为崇高的地位,与韩国文化相结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龙文化在语言方面的体现为和龙相关的熟语。本文通过对中韩两国和龙相关的熟语的比较,分析龙在中韩两国的不同地位,以更好的了解中韩文化。  相似文献   

6.
龙年说龙     
阿蒙 《神州学人》2000,(1):25-25
“古老的东方有一条河,她的名字叫黄河;古老的东方有一群人,他们全都是龙的传入·”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华民族是龙的传入。龙的意识大抵沿自古代炎黄先民的图腾崇拜。古时典籍称:伏羲之母华肯在雷泽因脚踏龙身人面的富神的足迹,感孕而生伏羲。伏羲文娟“蛇身人面,牛首虎鼻”《列子·黄帝篇》。炎帝之母在华阳淤玩,看见神龙一有感而孕,生炎帝。炎帝“人身牛首”《正义)引(帝王世纪》。作为部族的徽记的龙,其形象随历史的演变、氏放的融合分化而不断变异。定型后的龙的形象大体是这样的:牛头,象鼻.鹿角,马鬃,蛇躯,鳞身…  相似文献   

7.
小红石岩族群祭祀崖画的祭祀空间、祭祀手段、祭祀程序与当今彝族祭龙相同,但祭祀称谓、祭祀神祇和族群象征物又与当今彝族祭龙相异。同因渊源关系,异起时空差距。族群祭祀崖画展现了与家庭公社畜牧经济相关的山石崇拜,当今彝族祭龙反映了与农耕经济相关的地母崇拜。随着(山崖)自然物崇拜向(神龛)象征物的文化转身,形成滇南彝族地区特有的山石(山神)与神林(土地)合拜现象。  相似文献   

8.
董长林 《教育》2015,(10):52
淮阳西城中学就坐落在羲皇陵前、龙湖岸边,学校拥有无限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学校围绕"传承伏羲文化,打造阳光校园"的文化理念,努力挖掘地方历史文明,结合现代教育需要,在学校文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一点成绩,现就一些主要做法概括如下。确立"传承伏羲文化"的理念学校领导认为:学校文化建设如果光靠模仿与抄袭,哪怕"拿来"千万家,永远不会成特色,也积淀不了真正的内涵。学校文化建设也要因地制宜,充分挖掘利用地方的文明,构筑学校文化基石。所以前面笔者介绍淮阳的悠久历史与伟大文明,其实是介绍西城中学文化理念的由来。了解了淮阳就会理解:淮阳  相似文献   

9.
龙文化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淮河流域的先民们在长期的生产斗争中逐渐形成自己的图腾崇拜 ,由于伏羲氏部落所处的特殊条件 ,使它在总结、吸收各种图腾文化的基础上创立了龙文化。此后 ,在与周边氏族部落的图腾崇拜的不断融合中逐渐补充、完善 ,并进而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内核。  相似文献   

10.
龙是由两种或多种动物和其他物组合而成的幻想中的动物。组合成龙的动物或其他物,并不是毫无选择的,它们都是民间信仰中具备兴云布雨或司水理水职司的神灵。由此可见,龙的形成与水神崇拜密切相关。人们为了有效或尽快解除水旱之灾,往往同时祭祀多种水神,即将多种水神放在一起祭祀。祭祀的对象往往不可能是实物,而多是象征物或图形。当人们将多种水神象征物或图形放在一起作为祭祀对象时,就很有可能将他们组装在一起。多种水神动物和其他物的组合便形成了幻想中的动物——龙。龙的形成发展过程是不同的水神动物由简单组合到复杂组合的历程。在这一漫长的组合历程中,留下了不同的组合体,因而也就形成了千奇百怪的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